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高考探究课认知规律总结与答题要诀指津学案岳麓版选修2.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高考探究课认知规律总结与答题要诀指津学案岳麓版选修2.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高考探究课认知规律总结与答题要诀指津学案岳麓版选修2.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高考探究课认知规律总结与答题要诀指津学案岳麓版选修2.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高考探究课认知规律总结与答题要诀指津学案岳麓版选修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探究课 认知规律总结与答题要诀指津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13全国卷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比较类、作用(影响)类晚清,洋务派、维新派、近代报纸(1)从材料出处看,2013年以来的试题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和原因类为主,答案基本与教材关联度不大,需要运用相关必修知识解答。(3)从时间上看,以晚清和民国时期为主。(4)从内容上看,以晚清和民国时期重要人物或政党的民主政治理念和追求为切入口,强调对民主政治理念的理解。(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与选修教材无直接联系,但与必修一、必修三教材中中国近代社会变革部分有重要的联系。2013全国卷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1895年)(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内容类、作用(意义)类晚清,民主设计方案2014全国卷金毓黻宣统政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比较类、原因类晚清,清朝预备立宪2014全国卷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原因类、特点类、作用(意义)类抗日战争,抗日根据地政权、三三制2015全国卷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比较类、原因类、影响类抗战前后,党派地位2015全国卷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内容类、评价类民国,陈独秀、民主政治2016全国甲卷洪仁玕资政新篇(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7分)内容类、评价类晚清,洪仁玕的朴素民主思想2016全国乙卷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内容类、作用类英国、议会质询制度2016全国丙卷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内容类、评价类晚清至民国时期,严复的“民智”思想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政治转型的核心内容:民主与专制的斗争。2近代社会的政治史的三个基本领域:政治思想理论、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实践。3政治思想理论方面斗争的焦点(1)国家权力的本源(“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2)人权的本质(自然享有还是统治者恩赐)。(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4)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法治还是人治)。(5)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6)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选举还是世袭)。(7)权力结构框架(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式专制)。二、近代政治民主化1产生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矛盾愈演愈烈。2过程和实质:反对专制、争取人权和公民权;从臣民(人治)转变为公民(法治)。3基本蓝图(理论):人权是基石;代议制是基本框架;法治和分权是根本保障。4实现道路(实践)(1)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2)自上而下的改革: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3)工人运动:如宪章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5结果(1)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诞生。(2)代议制民主制确立,但各国特色不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代议制民主名义下的专制或半专制统治)。(3)代议制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资产阶级的民主)。6特点(1)过程曲折:由于旧的封建专制集权势力的强大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决定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2)以法律为保障:法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在英、美、法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范围广泛:资产阶级民主有一个从一国到多国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英、美、法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在它们的影响下,欧美其他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7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民主与社会经济的进步成为近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三、近代民主发展历程的基本规律1民主思想是民主政治运动的先导: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对封建专制意识的否定和突破,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设想。这些思想的传播启发了人民的思维,激发了人民的斗志,成为人民推翻专制统治的强大动力和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三权分立”理论在美国的运用,卢梭的思想在法国的实践都是以上观点的有力例证。2资产阶级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1)资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其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专制,为资产阶级谋取政治自由。作为旧的势力,封建王权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资产阶级民主的确立首先是对王权专制的镇压和否定。(2)广大人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的主力军,对民主的渴望是他们参与斗争的唯一动力。但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在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进行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资产阶级民主的最终确立必然包含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压迫。四、对近现代中国民主思想和实践的系统归纳1思想(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1)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萌生:2实践(1)改良派:维新变法,推动预备立宪。(2)清王朝: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3)革命派: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1946年政协会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成立。3近代中国的四场思想争论(1)观念之争:辩论双方是洋务派与顽固派;辩论的焦点是是否学习西方。(2)内容之争:辩论的双方是洋务派与维新派,辩论的焦点是向西方学习什么,学习的重点是器物,还是制度。(3)政体之争:辩论的双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辩论的焦点是向西方学习哪种政体,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4)道路之争:辩论双方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辩论的焦点是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资产阶级坚持资本主义道路,新文化运动后的无产阶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4中国近代追求民主斗争的特点(1)历程艰难,异常曲折。原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国的民主力量比较弱小,基础薄弱。多元的民主思想又非本土产生,均是从欧美和日本移植而来,所以导致新旧势力之间、新旧势力内部的分歧与斗争异常激烈。(2)始终与民族救亡连在一起。不管是清王朝为巩固统治而组织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还是资产阶级进行的戊戌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都是在列强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而进行的自救运动。(3)由浅入深,逐渐发展。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人对民主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拒绝到接受,从立宪到共和,从改良到革命。1(2016全国甲卷)材料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据洪仁玕资政新篇(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解析:第(1)问,洪仁玕的政治主张,要根据材料的三层含义从“立法”、“邦长”和“官员”的任职、“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三方面逐点概括;洪仁玕政治主张的目的主要是根据资政新篇颁布的历史背景分析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洪仁玕对西方民主的表述分析,也要考虑洪仁玕个人的经历,分析角度一方面要看到他对西方民主的先进之处的认识,另一方面亦要看到其认识的肤浅,还要考虑到不切实际的特点。答案:(1)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待;重视民心民意。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2)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2(2016全国乙卷)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摘编自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来回答“变化”;“实质”从民主角度来回答。第(2)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积极作用”,可以从政府工作与民主制度等角度进行回答。答案:(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3(2016全国丙卷)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因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以中国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概括。第(2)问,结合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阶级属性,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95年”“1905年”“1915年”分别从三个历史时期即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北洋政府时期进行客观评价,注意重点指出不同历史时期严复思想的不同影响。答案:(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2)戊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4(2015全国卷)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目并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依据材料“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等信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战胜利的影响、国内和平力量、当时的国际因素等加以分析;第二小问从政治民主化以及对后来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2)原因: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