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简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本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次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上述九次改革,从时序上来划分,前四次为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后五次为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主要学习内容。1梭伦改革(1)贵族政治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财产等级制度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民众法庭 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 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本专题主要讨论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梭伦“公正”“中庸”的价值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弘扬梭伦不记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2商鞅变法(1)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秦国“初租禾”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什伍连坐法 轻罪重刑 废除“世卿世禄制” 二十等爵制度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焚烧诗书 “为田开阡陌封疆”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制 户赋(口赋) 革除戎狄风俗迁都咸阳 商鞅变法的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变法运动,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颁布的主要法令及其特点、改革的成效以及商鞅个人的结局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商鞅变法的实质与特点,认识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学习改革家商鞅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3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 宗主督护制 赋税制度“九品混通” 民族歧视政策 盖吴起义(2)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新租调制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少数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4王安石变法(1)“三冗” “两积” 庆历新政(2)“制置三司条例司”“富国之法”(经济改革措施)“强兵之法”(军政改革措施) “育才之法”(教育改革措施)“三不足”精神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背景认识各项变法措施的目的与实质,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改革家王安石敢于斗争的“三不足”精神,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5欧洲的宗教改革(1)天主教的地位 “异端”与宗教裁判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九十五条论纲 “人人皆祭司” 德文圣经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新教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基督教原理“先定论” 日内瓦的教会改革 “至尊法案” 三十九条信纲英国国教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欧洲的宗教改革,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与政治变革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改革的主张与内容,加深对改革实质的认识。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在本专题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法国与英国对埃及的入侵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2)土地改革 税制改革 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与教育改革 扩张战争 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早期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埃及面临的严峻形势,改革的内容、特点与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俄国农奴制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 十二月党人 革命民主主义者 克里米亚战争(2)“二一九法令”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司法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军事与教育改革(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内容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联系俄国历史的发展线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结合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俄国近代化的特点,从而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8明治维新(1)幕藩统治政体 领主土地所有制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黑船来航 ”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幕府的统治危机及其高压政策(2)武装倒幕运动 五条誓文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土地制度改革 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日本帝国宪法 废除不平等条约 军国主义与对外扩张(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运动,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过程与基本内容、历史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从实现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双重角度认识明治维新的过程与内容。结合其它国家相关史实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9戊戌变法(1)马关条约的签订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家(2)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公车上书 中外纪闻 强学会 梁启超与时务报 谭嗣同与仁学严复与原富国闻报和天演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定国是诏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戊戌政变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本专题主要讨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根源、政治主张与基本内容、变法的结局与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变法的主张与实质,通过变法失败的史实体会并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通过学习维新志士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专题一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想一想,这几段诗歌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张?提示:反映了梭伦力求公正和中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阅读与思考】比较雅典财产等级划分与权利分配的关系。结合梭伦的诗句,想一想:梭伦所主张的“公平”实质上是什么?提示:实质上是另一种不公平。它在公民集体内部形成一定的平等,但在否定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的同时,承认公民内部因贫富不均而造成的不平等。【解析与探究】1.观看下图,请思考:为什么雅典人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提示: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一定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例如参加公民大会、担任公民法庭陪审员和其他职务等。而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公民才能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了解法律,在公民大会中演讲等。例如实行陶片放逐法(或贝壳放逐法)就要求公民能将欲放逐者的名字写在陶片(或贝壳)上,才能实现这一民主权利。2.想一想,这两位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的身上具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德?提示:他们身上具有正直无私、热爱祖国、重视法治、希望建立公正社会、不贪恋名利等品德。关于此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自我评测】1.简析梭伦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实施改革的必要性。提示:梭伦改革前雅典实行贵族政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由于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下层平民和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改革的基本特点。提示:主要措施: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梭伦还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 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他改革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此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 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他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了两个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基本特点: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取代政治权利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梭伦的经济改革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专题二 习题答案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发生在公元前656年的“包茅之贡”是指齐国借天子之威集合诸侯对日益强大的楚国进行打击的历史故事,而最终以楚国屈服于齐国的压力向周天子进贡结束。这一史实说明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强大的诸侯借天子名义,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壮大自己,周天子也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以求生存。王室衰微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集体表现。2.在井田制下,人们是怎样处理公田与私田关系的?提示:井田制所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根据孟子对井田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就说明,井田制下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与私田的比例为1:8,私田位于公田的周围,人们首先集体完成公田的耕作才能去耕作私田。统治者凭借这种土地制度剥削人民。3.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情况?提示: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这就在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出现了父子兄弟晚睡早起、辛勤耕作而不怕劳苦的现象。【解析与探究】结合材料一、二,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与西周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进步意义?提示:原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势力逐渐没落,政治经济权力的分配原则由原来单纯依靠血缘逐渐转向依靠对国家的贡献为主,旧贵族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局势动荡,旧制度逐步瓦解,西周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受到巨大的冲击。 新变化:西周时期,宗族国家合一,形成了依靠血缘宗法维持的世卿世禄制度,贵族可以世袭权力。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微使原来的政治制度受到冲击,贵族不能再单纯依靠世袭来分享国家权力,国家根据人的能力、学识、才干和功劳选拔任用官吏。 进步意义:由世袭官职到根据人的才能功劳任用官员,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封闭性和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使众多的有才之士进入仕途,提高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自我评测】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转型?它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与西周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周天子地位衰落,已不能控制诸侯,随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的加剧,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逐渐瓦解;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使用奴隶集体耕作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中,上古时期的社会制度逐渐瓦解,新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土地私有制在社会的动荡中萌芽并在秦朝统一后确立,为后世所沿用。 变法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本国的实力,达到富国强兵,以求在残酷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中生存壮大。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有什么变化?提示:影响: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变法国家的实力,打击了旧的贵族势力,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变化: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仅仅在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各方面都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逐步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中思考题】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提示:南门徙木可以说是政治家商鞅在变法前夕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秀,其作用主要是取信于民,使老百姓相信政府,遵守政府的法令。但是它也只是使老百姓对政府的法律知道避趋,意识到不要视政府的法令如儿戏而已,我们不可将其作用人为拔高。按当时法家“民可乐成而不可虑始”的观点,这种政治秀只是使人民明确并执行政府法令,并不需要人民理解政府的法令,同时为其后来变法法令的推行奠定了基础。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这则材料主要对比了秦国军队与山东六国军队的战斗力,说明秦国军队的强悍是山东六国所不能比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从地理上讲,秦国地处西方偏僻之地,与游牧民族杂居,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民风剽悍。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行的奖励军功和严肃军纪的措施,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阅读与思考】请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分析商鞅“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等措施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提示:春秋战国以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个体劳动取代了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的强制性集体耕作,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适应社会的转型,商鞅规定“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对男子成年而不分家立户的要加倍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秦国保守的戎、氐等少数民族中男女杂居、父子同住的生活方式,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与探究】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成败于历史影响。提示:商鞅变法的功绩: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运动。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腐朽势力,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改变了秦国卑弱落后的面貌,使之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商鞅变法的弊端:为保证变法的实施,商鞅迷信法律,推行严酷的法令,既抑制了旧贵族的反抗,也压制了人民的不满,树敌太多,最终不仅导致其个人悲惨的结局,也对后来秦国乃至秦朝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都是对法家思想极端推崇所带来的恶果。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商鞅变法不仅壮大了秦国,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变法中所确立的许多制度为后代所沿用。【自我测评】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提示: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实行什伍制度保证部队兵源,全国设立县制,官吏由国君任免,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法律上推行什伍连坐制度和轻罪重罚的原则,加强对百姓的控制;思想文化上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历史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变法运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并为后来吞并六国、完成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它所创建和推行的政治制度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2.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可以归纳为哪几个因素?提示:从根本上说,商鞅变法的法令顺应了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打击了旧贵族的腐朽势力,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得到了当时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改革时奖罚分明,厉行法治,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也使社会下层对国家法令能够严格遵守。 两次变法,时间比较充裕,计划周密,落实贯彻有力。专题三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北魏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提示:可以达到。俸禄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吏的贪污现象。在俸禄制实施前,因为官吏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官吏的贪赃枉法、巧取豪夺是“合情合理”的、必然的。现在由政府统一发放俸禄,官吏们有了合法的收入,就不能通过其他手段聚敛财富了。并且当时还出台了严厉惩治贪赃枉法的法令,肯定对纠正官场的风气有较大的影响,多数官吏是可以奉公守法的,不会触犯法律,所以实行俸禄制是可以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的。 俸禄制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贪赃枉法的现象。当整个社会和官场风气比较清正的时候,贪赃枉法现象会少。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总会有个别贪心重的人会以身试法,当个别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和制裁时,会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使贪污受贿盛行,进而败坏整个社会风气,一些官吏在拿俸禄外还会捞取更多的不义之财。【阅读与思考】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左图中孝文帝及其侍从的服饰与哪个俑的服饰较为相似。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孝文帝及其侍从们的服饰与汉服俑的服饰较为相似。原因是经过孝文帝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的改革之后,汉族服装已经被广大鲜卑族民众所接受,孝文帝及其身边的人更是以身作则,在这场改革中起到表率作用。【解析与探究】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材料一说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材料二放映当时南方人对于地处长江以北的洛阳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它在少数民族统治下必然破败萧条,尽显荒芜。但是,经过孝文帝的经营,洛阳城繁荣兴旺,礼仪犹在,民人殷富,景象完全超乎南朝人的想像。 两段材料说明孝文帝高瞻远瞩,为鲜卑民族的未来发展而勇于改革,开创千秋伟业。他不但具备迁都的智谋,还具备发展的眼光,更具有建设、繁荣洛阳的能力。【自我评测】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提示: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了对广大汉族人民和农耕文明十分发达的黄河流域的统治。当时北方的柔然各部经常在冬天进入大漠以南进行劫掠,北魏都城平城常年处于柔然强敌的侵扰之中。柔然的威胁使北魏政权不能全力在中原地区谋求发展,严重制约了鲜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阻碍了鲜卑族汉化的进程。 拓跋部在进入中原初期,遇到汉族世家大族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抵抗或消极逃亡,为了缓和与中原地区汉族的矛盾并适应新的政治形势,鲜卑族开始学习效仿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如招募汉族地主参议政事,或在统治思想中引入儒家思想观念,不断用汉族文化影响鲜卑族民众。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虽然有所缓和,但由于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的巧取豪夺、统治阶级的过度压迫和剥削,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为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快鲜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冯太后和孝文帝先后进行了社会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提示: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总体概况有几个方面:推行均田制,解决土地问题。主要内容是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改行直属州郡的三长制。其职责是掌握乡里人家的田亩、户口和征收赋税,征调徭役、兵役,以及维持地方治安。整顿吏治,推行俸禄制和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官吏的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发放,杜绝私自在民间征收和贪赃枉法现象。迁都洛阳。保障北魏政权对广大北方地区的有效统治。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改鲜卑族姓为汉姓,并“定姓族”;宣布汉语为正音,禁止人们说鲜卑语;政府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3.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提示: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其势力的恶性发展,有助于招募农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加强了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整顿吏治,推行俸禄,严惩贪赃枉法,有助于清除历来官府鱼肉百姓之积弊,对于加强封建政权建设有积极作用。迁都洛阳和提倡汉化政策有力地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和进步。专题四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1.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提示:对实施青苗法产生的影响,材料中有四种观点:王安石认为它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打击和抑制高利贷势力。苏辙认为该法侵害了富裕人家的利益,韩琦认为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神宗认为该法只是关乎政府能否增加收入,不会造成其他影响。学生可根据该法的内容,并参考以上几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2.阅读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提示: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行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他们争论的焦点在哪里?他们的理财观念各有什么合理之处,各有什么不足?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王安石变法是否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提示:他们争论的焦点是理财问题。司马光理财观念的合理之处是提出理财要节流,贵族官员乃至皇室都要以身作则节约开支;不足之处是把善理财于搜刮百姓财富混为一谈。王安石理财观念的合理之处是不增加百姓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不足是低估国家财政不足的隐患,并认为皇帝对大臣的赏赐不会影响富国,不应节约。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但地方官员执行不善,造成了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解析与探究】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精神。提示:意志坚定、直率无讳、据理力争、百折不挠。2.当时的人和后人是从哪些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提示: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理想远超常人,但新法用人不当,对北宋的政治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后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新法毁坏了原有的制度,任用奸邪之人,最后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法的实施对革新北宋社会政治、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积极作用。3.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请说出你的理由。提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 “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变,变法的进步作用值得肯定。但王安石变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尽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统治;变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处境,所以农民的负担仍然沉重;且由于用人问题,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自我评测】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中期“三冗”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提示:“三冗”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费。它是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造成的。北宋初期,为了防止文官武将专权,采取了“分化事权”的办法,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由此形成“冗官”的弊端。为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少数民族的南侵,不断扩充军队,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实际领兵作战的将领往往是临时委派,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导致指挥失灵和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提示:主要内容是: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之法主要有省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此外还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经过实施新法,政府收入增加,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国力有所增强,在实现富国强兵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专题五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1.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提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里可以宗教改革为典型例证来证明这一点。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2.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提示: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王权日趋强化的民族国家,那里的宗教改革首先是自上而下发起,从王室利益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其结果主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统治。此外,一个没有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也是由于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力量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3.耶稣教会为什么要不择手段进行传教?提示:耶稣会成员绝对服从教皇和上级,他们深入宫廷,结交权贵,开办医院和学校,运用一切方式为天主教服务。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护天主教的政治、经济利益,从思想上控制人的精神世界。在海外传教中,它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4.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宽容?提示:就基督教各宗派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宗教宽容。但是,在不同的宗教之间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实现宗教宽容仍需时日。“冷战”结束后,宗教冲突更显突出,并且与民族冲突、政治冲突、经济冲突等交织在一起。提倡宗教宽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析与探究】1.阅读以上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提示:原因:材料一表明教会要掠夺德意志人的钱财;材料二表明教会通过兜售赎罪券骗取德意志人的钱财;材料三表明路德愤起揭穿教会的骗局,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区别:教会主张通过教会赎罪和得救;路德主张真诚地悔过就可以得救,无须经过教会。2.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思考宽容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示:“异端”的本义指非正统的宗教派别,是一个宗教用词,在希腊原文中,意思是“选择”或“选择的行为”;在圣经中,引申为党派的意思,指一群兴趣及信念相同的人共同聚集一起。在基督教的历史中,总是在某一宗教斥责另一宗教时使用,故在基督教的语境下“异端”一词有负面含义。在教材给出的材料中,“异端”基本上符合上述本义。指的是非正统的或与某一教派、某一区域的宗教信仰不一样的人。进一步看,称别人为异端包含着排斥异己和思想文化专制的意思,违背宗教宽容的原则。现代社会中,宗教纷争仍然是一个复杂问题。实现宗教宽容,有助于维护人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自我评测】1.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提示: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在欧洲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控制着个阶层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拥有巨大的政治权力,占据大量的财富和经济资源,是欧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和主要支柱。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教会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必须打碎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桎梏。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的勾结与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极端腐化,都使得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上述这些矛盾在德意志尤为尖锐,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的首先发生。2.结合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提示:路德初期的宗教改革主张可归纳为“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原则。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教士的监督和干预。圣经高于一切,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建立廉俭教会,反对教阶制和繁杂的礼拜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政教分离(这是近代债权国家观念的萌芽)。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提示:欧洲宗教改革是15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欧洲的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发动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俭教会”的要求。它和文艺复兴运动并称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两大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专题六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1.你读过19世纪的俄国文学作品吗?你对那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有什么感受?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果戈理、普希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家的相关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生活,学会分析和掌握历史学习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内交流并畅谈感想。 19世纪的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反专制、争自由、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文学的主旋律。如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用辛辣讽刺又不失幽默的笔触描写了那些庸俗卑鄙、愚昧贪婪、腐朽堕落的地主贵族,把俄罗斯农奴制度刻画得淋漓尽致。当时俄国两次人口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死魂灵),在户口册上还未被注消姓名,法律上仍被视为活人。作品塑造的五等文官乞乞科夫,正是利用了这点做投机生意。他前往边远省份低价买来“死魂灵”,然后趁新的人口登记未到之际,以高价抵押或向政府申请配给大量荒地,这样买空卖空的生意使他的财产由父亲留下的“四件破旧的粗呢小衫,两件单皮里子的旧长衫以及微不足道的一点钱猛增到几十万卢布”。作品通过描述乞乞科夫及沙皇俄国的贪官污吏,鞭挞和嘲讽了俄国的农奴制等黑暗的社会现实。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改革的毕竟、改革者的身份及改革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 俄国工业发展较晚;封建性(农奴制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并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所以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3.“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提示: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事实上,“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步消亡。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它们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变革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的话说明,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引起国内的革命或改革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俄国这方面的例证主要有:克里木战争引起1861年改革、日俄战争促使1905年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二月革命等。5.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提示:从斯托雷平改革的客观效果来看,可以赞同这一说法。斯托雷平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和稳定沙皇政权,并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或者说主观上想促进革命的爆发。但其改革“扶强抑弱”,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矛盾愈发激烈。改革没有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对沙皇的信任,在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的爆发。【阅读与思考】欣赏下面这幅著名油画,谈谈你的感想。提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仍然存在,沙皇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油画上那些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们蓬头垢面、衣衫滥缕。画面以狭长的横幅展现出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油画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做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为了加强烘托人物的悲剧性、天气的干燥炎热等效果,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伏尔加河显得更为惨淡。列宾的画表现了俄国人民当时的悲凉现实。【解析与探究】想一想,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变革有何影响?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国家环境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变革既受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变化推动国家的变革。此时,挑战与机遇并存。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我评测】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提示: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民生活贫困,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又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缓和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2.简析“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提示:进步性: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利益前提下进行的。当农民“解放”后,实际上已一贫如洗。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俄国以牺牲农民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也不能充分活跃,而且广大农民对改革不满,农民运动又发展起来。3.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提示: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英、法、美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近代化: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的成分也得到增长。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想法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俄国。专题七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展现话反映了默罕默德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提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埃及独立。2.有的学者认为,默罕默德阿里的政治改革,使他成为埃及的独裁者。试比较埃及与同时代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你自己的看法。提示:默罕默德阿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他仿效欧洲国家,改革了行政制度。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领导政府各部工作。同时简化地方行政区划,把原来的15个区归并为7个省,各省又分成若干个县和乡、村。这样,这样到地方就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行政机构,埃及出现了数百年来未有的统一局面。 默罕默德阿里的政治改革促进了埃及的统一,有利于埃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维护民族独立。但他效仿欧洲国家进行的政治改革,并没有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而是集权力于自身,成为一名封建独裁者(关于对同时代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分析,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定位和发挥,但要言之有理)。【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上分析有道路吗?提示:有道理。默罕默德阿里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他主要在军事和建立近代工厂即军事工业为主这方面积极效仿西方,而在推行民主制度、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很少。这种片面的改革无法使埃及成为真正的近代国家。【解析与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提示:默罕默德阿里具有远见卓识,认识到要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埃及独立,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就必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他的改革措施推动了埃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几个世纪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先前迈进了一大步,增强了埃及的经济、军事实力,有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进入埃及,因而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成长。他不但使埃及得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维护了自身的独立与主权,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而且大大推迟了欧洲殖民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虽然默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存在许多缺陷,最终因若干错综复杂的内外因素而遭致失败,但其历史功绩和深远意义却是不容抹杀的。【自我评测】1.简述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提示:政治上: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整顿社会治安。军事上:创办步兵学校,建立新式军队;加紧征兵;大力发展海军。经济上: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保护民族工业。文化教育上:建立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翻译军事和科技书籍。2.简析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作用。提示:参见【解析与探究】专题八 习题答案参考【课中思考题】1.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主要是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这和中国清朝锁国有何不同?提示:清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对地方控制严密,不存在地方势力强大一说,其闭关锁国旨在切断内地百姓与海外的联系,防止“异端”思想传入。2.看一看,出岛设置了几条对外通路?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设置了一条通路。幕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严格限制日本人民与海外各国接触和贸易,仅保留与荷兰、中国、朝鲜等国的有限贸易,将长崎定为唯一的贸易港口,通路也只设置一条,以便于幕府控制贸易量及严格检查。3.想一想,倒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这一问题可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前后日本社会矛盾的变化和改革派进行倒幕活动的情况进行思考。即:19世纪以后,日本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欧美列强的扩张使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