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ppt_第1页
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ppt_第2页
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ppt_第3页
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ppt_第4页
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静教院附校 张人利,中小学教师不管从事文科教学,从事理科教学还是从事艺术教学都需要增进自身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教育测量是文科与理科交叉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小学教师有必要知道其一、二。,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1、测量 2、教育测量 3、经典教育测量理论 4、考试(教育测量)的性质 5、考试的信度 6、考试的效度 7、考试的难度 8、试题的区分度 9、考试分数的表达 10、重点关注问题,关于教育测量的几个问题,(1)测量是根据某种法则,用数值描述事物的量、质或发生次数、类别等等。测量过程是对事物某一性质的数量化过程。 (2)例一:测量一条绳索的长度。 例二:测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1、测量,(3)测量的三个要素: A测量对象:指事物的某个属性。例1,绳索长度;例2,某学生的语文知识。 B测量法则:包括方法、手段等,自然包括是否用测量工具,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等。 C测量数值:数值一定与法则相匹配,什么样的法则,就有什么样的测量数值。,1、测量,(4)测量量表: A名称(称名)量表:用来描述各类事物的数字,只是指事物的类别或属性,它没有数量大小的含义,它具有数的同一性和区分性,不具有等级性、等距性和可加性。如给考生编准考证号等。 B等级(位次)量表:这种量表的测量数值能表示事物大小的位次关系。这种量表具有区分性和等级性(位次性),但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如班级第一名比第二名好,第二名比第三名好,但它们间的差距是否相等不一定。,1、测量,(4)测量量表: C等距量表:这种量表有相等单位和人定参照点(相对零点)。这种量表上的数值具有区分性、等级性、等距性。但量表上的参照点(读数起点)是人定零点,而不是绝对零点。如9与6之差等于6与3之间,但并不意味9是3的三倍,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D比率量表:这种量表有相等单位(距离)和绝对零点,这种量表上的数值具有区别性、等级性、等距性,还有绝对零点。如甲体重是60公斤,乙体重是30公斤,可以说甲是乙重量的2倍,甲比乙重30公斤。,1、测量,(1)教育测量是根据某种法则,给学生的学习结果指派某个数值。 “考试”、“测验”等,是从要求被测者掌握的学科内容总体中,抽取部分内容,编成试题,组成试卷,在一定的要求下,组织被试者作业,然后按评分标准,给考生评定一个考试、测验分数。这就是教育测量中的法则,试卷就是教育测量中的工具。,2、教育测量,(2)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的区别、联系。 A恩格斯说:“数字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 E.L.)提出:“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 美国测验学家麦柯尔(Mccall,W.A)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B可以测量,不等于现在就能测量,可以测量又不等于都可以直接测量。,2、教育测量,教育的间接测量方法,试图测量某学生算术运算能力 让学生做一套有关算术的题目 引起学生的行为反应 老师认为这时学生的运算能力必定表现在学生完成算术题目的反应之中 老师通过算术测验来间接地估计和推测学生的运算能力。,C物理测量多数是直接测量,往往是既方便又精确。但教育测量是间接测量,它常常受条件影响,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且很难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2、教育测量,(3)常用的分数属何种量表 常用的分数(不量分:优、良、中、差;A、B、C、D;100分制;150分制)都属于等级(位次)量表。因为分数之间只能表明哪个大,哪个小,不能表明大多少,小多少。 60分与70分差距90分与100分差距 即使零分,也不一定指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一无所知。 有时,百分制评分,近似地作等距最表处理,只是便于统计。,2、教育测量,(1)先验期(20世纪之前)和科学期(20世纪之后 ) (2)经典教育测量与现代教育测量 现代教育测量:题目反应理论、潜在等级分析理论、概化理论等。,3、经典教育测量理论,(3)经典教育测量理论 A基本假设 X=T+E X,实考分数;T,真分数;E,测量误差。,3、经典教育测量理论,误差E的均值为零,ME=0 误差E与真分数T间的相关系数为 TE=0 对同一测验范围的两个不同测验间的误差 E1与E2的相关系数为零 E1E2=0,数值上,信度R定义为真分数方差 与观察分数方差 之比,B信度 信度又称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3、经典教育测量理论,数量上,测验x关于另一测验y的效率系数 y定义为测验x、y观察分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C效度 效度又称有效性。是指所要测量的东西与实际所测的东西间的吻合程度。,(1)按功能要求分类:成就考试、水平考试与学习能力考试等。 (2)按考试时期分类:形成性考试和总结性考试。 *(3)按分数解释分:常模参照考试和目标参照考试,4、考试(教育测量)的性质,常模参照性考试是衡量学生相对水平的测验,解释被试者测验成绩的优劣,是与被试团体在该测验上的平均分数(常模)相比较来确定,它表示该成绩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因此这种考试成绩是相对成绩。这种分数解释方法在以选拔为目的的。,4、考试(教育测量)的性质,目标参照性考试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某门学科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是衡量学生实际水平的测验。测验的结果解释为考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考试成绩具有绝对性。,4、考试(教育测量)的性质,小学一、二年级的测验(或考试)属目标参照性的,是否可分为“完全达目标的”A,“达目标的”B,“基本达目标的”C,“未达目标的”D。100分与90分的差异完全没有必要显现出来。 初三年级面临的是“两考”合一,即“毕业考”与“升学考”合一。对我校来说,更突出的是“升学考”,即常模参照性考试。,考试信度说明在同一考试要求下对任何考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前后一致的结果。,5、考试的信度,误差越小,信度越高。测量误差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1)考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 题型(如是非题)的影响,答案有较大的猜测可能。 试题过难,引起多数考生凭猜测作答,使考试总分接近于随机分布。试题过易,信号也会降低。 试题自身用词不当。 试题题量也会影响信度。 试卷内容抽样缺乏代表性。 (2)考试实施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 (3)考试本身引起的误差。,5、考试的信度,考试效度是指考试结果达到测量目的程度,也就是考试的有效性。,6、考试的效度,效度定义:有效方差在观察分方差中所占的比率,效度又可分为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内容效度:内容效度主要是要系统检查考试的内容。确定考试内容是否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其中知识、能力是内容效度的两个要素。,注意点: 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或考试大纲。 知识与能力是否有合理比例。 难度是否恰当,特别是目标参照性的及格率是否满足。 题量是否足够。,6、考试的效度,提高试题质量对考试的信度、效度有影响。难度与区分度又影响到试题的质量。试题的难度是指试题难易程度。 难度一般分成三种: (1)通过率难度 (2)效标难度 *(3)内容难度 试题内容难度的确定,首先看属于什么能力层次,每个能力层次联系多少知识,推理过程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技能技巧,理解深度等等。,7、考试的难度,难度的计算公式 (客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 P值越大,说明试题越易,反之亦然 0P1,7、考试的难度,一致,试题的区分度也称区别度,鉴别力。它是衡量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区分考生不同水平的一种指标。 区分度计算公示: 我们将样本中的考生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然后从高分、低分两头各取样本容易的27%,分成两组,称高分组与低分组。,8、试题的区分度,难度的计算公式 (客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 D绝对值越大,区分度越高 0D1,一致,8、试题的区分度,(1)优、良、中、差 A、B、C、D 性质一样,都属 100分 0分 “等级(位次)量 120分 0分 表,近似地看成 150分 0分 等距量表。,9、考试分数的表达,(2)标准分。 A集中量数 *算术平均数( ),( ),中位数 众数 加权平均数,9、考试分数的表达,*B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有时两组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相同而离散趋势不同,也可能反之。差异量数可反映集中量数所具有的代表性。,9、考试分数的表达,C标准差(S) 反映一组数据差异(离散)程度,S=,D标准分(Z) 标准分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的位置。,9、考试分数的表达,以上可以知道Z分零,则说明它在平均值,正在平均分以上,负在平均分以下,正值越大,位置越高;负值的绝对值越大,位置越低。,9、考试分数的表达,(3)“(1)”,“(2)”两者比较 A“(1)”直观、方便,但存在以下问题:某学生第一次得70分,第二次得75分,对这位学生而言哪一次更好?某学生第一次是全年级第1名,第二次仍考年级第1名,是否说明成绩没有变化?一次考试,甲学生语文80分,数学90分,外语80分;乙同学语文77分,数学93分,外语80分。总分是甲与乙相同合理吗?中考中语文超区平均4分,数学也超区平均4分,两门成绩相同吗?,9、考试分数的表达,B计算复杂,不直观,但以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4)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