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ppt_第1页
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ppt_第2页
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ppt_第3页
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ppt_第4页
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陕西省环境保护局 司全印,提 要,生态文明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今天却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类的物质基础如果不能直接来自太阳,就必须保护好地球,并将自己的发展限制在地球转化太阳能量效率之内 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的提升,生态社会是生态经济的提升,生态经济的本质是用有限的资源支持无限的发展,循环是唯一选择。 这一切只有用技术进步去实现。技术靠人,人靠制度,制度靠认识,认识永远是第一位的。,主要内容,现代社会 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发展阶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 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一、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理想 人类文明的历史过程 现代社会及其标志 现代社会的核心内容,人的最低与最高需求,最低需求是生存问题 衣食住行(物质生产) 介乎中间的是人的基本权利争取 人的平等地位与基本人权(分配) 最高理想是个性的最大解放 个人才能和意志的充分展现(精神),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基于第一生产力的农牧文明时期,经历了大约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包括原始社会(渔猎时代)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基于分工、技术、产业的工业文明时期,经历了大约数百年,完成了五次技术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五次技术革命,纺纱机与纺织业 钢铁与机械制造 石油与石油重化工 内燃机与汽车工业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技术进步是社会进步的真正推动力,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制度的进步,工业社会的三个阶段,单纯经济增长阶段:解决了物质匮乏和财富积累问题。产生了贫富差距和社会失稳。 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阶段:以反垄断、救济和社会保障等手段解决公平和公正问题,称之为社会进步。产生了日益加剧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发展停滞问题。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探寻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基本表征,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生产文明向生态文明进化的历史阶段 完成工业化进程(城市与非农化) 社会主体是中产富裕阶层 相对富裕的生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 实质的宪政、法制和市场混合经济 生态文明的基本建立,现代社会的核心文明,文明最初用于区别新石器时代前后的文化。前者是氏族社会,是放大的家庭。后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是不同姓氏家庭成员的社会管理。 文明后来成了文化中新替代旧,先进替代落后,进步替代落伍的代名词。 物质丰富,生活富裕是基础 基本人权保障和个人意志的自由实现是保障 公民环境意识强,生态环境较好是结果,二、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过程 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的觉醒 重新认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与建设,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三个阶段,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的觉醒,1964年卡孙:寂静的春天; 1968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和转折点 1970年美国群众上街游行抗议环境污染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会议(瑞典首都) 80年代的污染转移和环境战略的讨论 90年代由污染治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变 1992年里约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001年生态经济出版,重新认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点:开放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具有脆弱性 开放系统,维持了系统的生命活力,抵消了熵增大的死亡过程 生命的制约,维持了多样性,多样性支持了系统和生存环境的稳定 物质的还原循环,维持了环境无污染,资源无匮乏,尊重生态环境的基本规律,相互制约无极无灭 还原循环不竭不滞 相互依存和谐共生,重新评价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气候调节,碳氧平衡,净化空气,含水保土, 分解还原,元素循环,新陈代谢,物质生产, 物能输移,环境更新,极端制约,抗击风险 多姿多彩,娱乐休闲,基因保存,整体平衡,重新认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提供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环境提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与能源 自然环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和模版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和追求的目标,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和物质保障,自然、文化、文明,自然是先于人类的客观存在 文化是人类在自然基础上的创造的概括 文化(culture)相对于自然(nature)而言 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别和菁华与糟粕之分 文明(civilization)和 文化(culture),前者由市民衍化,后者由耕作演化,文明是文化的发展 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精华部分称之为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有关生态及其相关知识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对单纯经济观点的批判,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统一的持续发展观,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代名词 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技术和观念等。生态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完善的过程。 生态文明包括认识、观念、伦理、行为等广泛的内容,生态文明的现代认识,环境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能征服环境,必须尊重规律,与环境和谐共处 污染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根本原因是发展方式的不合理 人是环境的一部分,人需要环境,而不是环境需要人 新的环境伦理认为:其他生命体与人类是平等的,都有生存的权利,必须留下生存空间 灾祸是环境对人类的报复行为,保护环境的关键在人类管理自己的行为等等,生态文明的新观念,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 改变发展模式与保护地球环境 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倡绿色消费 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与循环经济社会 使用再生能源与洁净能源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等等,生态文明的行为要求,自然景观与特殊物种生境的保持 自然保护区建立与生物多样化保护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之永续利用 预防和治理污染,消除POPs物质 保护臭氧层和热带雨林 开发再生资源与洁净能源 减排和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停止生产和使用臭氧层消耗物质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本质保护人类自身,保护环境既有消除污染,更有保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 ,使之相对稳定的含义 生态系统稳定意味着生态系统功能正常 生态系统功能正常意味着维系生命活动和人类经济活动条件的保持 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持意味着人类及其发展的可持续,三、中国现代化进程及程度,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看现代化的条件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代价 目前中国现代化程度的评估,现代化认识是第一位的,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首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郑和远航只为宣国威,而哥伦布为远洋贸易和财富。求实求名,大相径庭 16、17世纪东西文化交流出现高潮。同期的彼得大帝仿西方建科学院,办大学。康熙只把科技作为宫廷玩物 1793、 1795、1816年,英国三使中国,请求通商。乾隆以“天朝无所不有”,嘉庆以 “中国为天下共主”加以拒绝。盛世犹如此,妄愚可知。 自大封闭愚昧使中国失去发展现代之良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防危机,有识之士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包括同文馆、留学生、招商兴学、购买武器洋务运动。 甲午一战,樯橹灰飞烟灭,洋务运动成果不堪一击。未认真总结,却回头采取一概排外,利用愚昧,结果导致丧权辱国,百姓遭殃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现代化经济与政治不可分离,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环境,辛亥革命之后推翻帝制,国家统一之后,1927年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到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初具雏形。 八年抗战使工业化努力毁之殆尽,现代化需要正确理论指导,建国后阶级斗争的理论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使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大门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解放。所以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发展。 但经济是基础,经济必须首先发展。经济发展需要上层建筑的支持 所以,现代化包括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改革,现代化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马列主义有一条原理叫时势造英雄 顺乎潮流,与时俱进是生存法则 经济至上,惟利是图,牺牲环境的工业化之路,今天已经行不通了; 节约资源、友好环境、均衡发展、尊重自然、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新的工业化要求,中国现代化的成就,GDP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美国13万亿,日本5万亿,德国4万亿) 1978年进出口206亿美元,2006年17600亿美元 外汇储备1978年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10000亿美元 国防高科技:嫦娥奔月,长城火箭,核技术等,中国现代化的代价,资源大量开采与迅速枯竭 环境的急剧恶化 廉价劳动力的长期剥夺与社会的两极分化 其影响包括 引发急功近利、短期行为 暴富心理、官商勾结、腐败滋生 唯钱是瞻的丧失诚信和良知的社会风气,中国现代化程度的评估,物质生产方面 总量接近世界第三,人均处于发展国家的较低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富裕人群是社会少数 非农化和城市化远未完成,尚未实现全面小康水平 结论:物质生产方面仍需要继续努力,人性解放方面 宪法提到的基本人权,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尚有较大距离 在自由充分表达个人意志方面尚有相当大的顾虑,包括讲真话的环境和党内民主改进 生态文明方面 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生态恶化尚未控制,资源和能源浪费的情况短期难以根本改变,国民环境意识普遍较差 结论:中国的现代化尚有相当路要走,四、中国生态文明改善的困境,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改善的条件和关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改善环境必须有雄厚经济的支持 经济发展有规律,环境改善有条件。 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 必须越过库兹涅茨临界点,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及临界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一定技术条件下,GDP与环境质量乘积为常数;污染程度与GDP增长速度正比 如果没有技术进步, GDP增加越多环境质量越差 GDP与环境质量同步提高唯一的出路在于技术进步,即改变发展模式;变外延发展为内涵式发展,经济环境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引自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保持良好环境的基本原理,物质消耗与制造相平衡(源头) 控制人口数量、扩大并维持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耕地等重要生态功能系统 废物产生与处理处置还原相平衡(过程) 减少产生,循环利用,强化处理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净化速率相平衡(结果) 总量与许可排放量控制,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GDP连续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1。2006年GDP增速高达11.1。 全国GDP总量已经达到21万亿人民币。人均近2000美金。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是依赖高投入、环境亏损、低的劳动支付为主的方式 维持高的经济增长与高的环境投入在资金方面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认识到位 技术支持 资金投入 有效管理 公众的广泛参与 其中认识(观念)和经济(资金)是关键,两个怪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怪圈 发展经济需要良好环境支持,良好环境需要发展经济支持 观念优先与存在决定的怪圈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首先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而认识和观念的形成取决于客观存在的现实,国际环境背景,国际社会(工业化国家)严格环境要求有两个考量:只有一个地球;限制发展国家的速度,继续支配和控制的地位 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一致行为要求 越来越高的产品环境质量要求 越来越明显的技术差距和区域分工 越来越高的资源消耗以及价格制约出口限制 越来越多的污染转移和治理成本 一言蔽之:当今发展不能不考虑环境问题,困难的选择,经济是基础,环保是潮流。经济与环境谁先谁后?孰轻孰重? 只要有可能先经济后环保是最自然的选择,也是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子。 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得不同时兼顾环境,是当今世界不得不屈从的潮流。 在发展经济成为主要任务的情况下不得不解决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下才能解决的环境问题,就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环保困境,何去何从?,经济必须发展,环境必须保护,两者都关乎中国的生存 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兼顾顺应环境潮流,又立足经济是基础的最好应对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不指望跨越,只希望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