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_第1页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_第2页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_第3页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_第4页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研究珠海市2007年高考备考方案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 杨志伦一、2006年高考回眸2006年,我市高考再创辉煌,创下了高分总人数、总上线率、重点本科和本科总上线率的历史新高,均列全省第三;近40%学生可上本科大学。2006年,我市共有6681名普通高考考生和1299名高职类考生参加高考,其中6700人上线,总上线率为84%,比2005年总上线人数多711人,总上线人数比2005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今年我市高考重点本科上线825人,比2005年增长30%,普通本科1648人,比2005年增长21%,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700分以上高分层面的人数段分布状况是:各类总分800分以上20人30人次,增长43%;总分700分以上287人395人次,增长24%。单科800分以上84人,增长29%;单科700分以上1210人次,增长51%。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市普通高考所有学科成绩全面提升。学科平均分全省排名,地理第一名,物理第二名,英语第三名,语文、综合、政治第四名,英语2第五名,数学第六名,生物第八名,化学第九名,历史第十一名。二、今年备考形势和目标(一)新高考的基本特点从外部形势看,解读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07年的新高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2)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3)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07年我省高考方案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变化一:由标准分计分改为原始分计分变化二:“普通类”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变化三:文理分科各划录取线变化四:“大综合”分成“文/理科”变化五:分为文理科考试变化六:文/理科全部采用选择题变化七:“X”科目删除“(2)”变化八:统考减半天变化九:综合评价成为录取依据之一(二)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从内部形势看,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我市高考成绩连续几年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难度将会有所提高。其二,我市参加高考报名的人数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报考人数高速增长,对提高高考成绩带来较大的困难。其三,我市目前的中下层学生人数严重偏多,极大地影响着全市普通高考的上线率,对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成绩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其四,新课程下的新高考改革,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学科试题的编织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对开展高考备课产生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其五,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将不会大规模扩招,而全省报考人数可能会逐年增长,高考竞争将主要是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竞争。(三)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有利因素从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有利因素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制度上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初步构建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考成绩评价体系,高考备考理论和实践经验管理体系,使得全市高考备考基本走上规范化道路。第二,从管理上看,近几年,我市基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质量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越来越到位,这是我们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的基础和基本保证。第三,从课改上看,我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局领导及时提出了课改的“现实与理想”问题的指导意见,使得我市的新课程改革与提高高考成绩之间的矛盾有了较好的解决。第四,从师资队伍上看,经过几年的实战锻炼,高中教师队伍对高考备考的经验和水平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培养,在实践中大家总结出许许多多的经验、体会,备考效率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第五,从技术上看,这二年职普结合的成功,为我市高考整体进步找到一条符合珠海实际,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四)2007年我市高考的基本目标1、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在2006年的基础上整体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2、整体升学率,特别是专科升学率相对全省有较大提高;3、学科平均分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一次较大幅度提高。三、备考的指导思想和策略今年我市备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新课改新高考的特点,延续和完善高考备考体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精确分析,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精雕细琢,精细加工,营造“紧张、有序、理性、科学、高效、务实”的备考氛围,保持高昂的状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备考策略是:研究新高考和新考纲精神,完善和调整评价体系,落实数字化备考、精确备考、理性化备考和新思维备考的策略,深入开展职普结合的方针;在实际备考中,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备考策略,提高备考效益;着眼整体,狠抓语、数、英、X科,加强文基/理基,优化选科,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高考整体成绩。四、备考的具体措施2007年我市高考备考工作,各学校各学科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局部服从整体、质量高于利益,过程优先、基础扎实,方法科学、措施到位,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认真执行通盘计划,提高备考的有效性。2007年我省第一次实行新课程下的新高考改革,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各学校各学科认真研究,理性思考,科学分析,及时解决。因此高三级组、学科备课组在新的一年备考时间里,要做好科学、合理、恰当的复习备考计划,认真研究高考方案和考纲、考试说明,程序渐进、积累迁移、稳扎稳打,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备考。1、全市备考总体大致安排如下:复习阶段时间安排内 容 形 式第一轮7月至广州一模单元复习、章节过关,落实基础、系统复习;抓知识点、能力点,形成知识、能力双重网络。第二轮广州一模至二模专题复习,突出重点、主干,查漏补缺,综合提高。第三轮广州二模至考前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综合训练、答疑解难,关注热点、把握方向。2、全市统一模拟测试安排:测试时间试卷来源测试功能测试策略阅卷安排2007年9月市一中摸底性测试摸清底子,确定目标分校阅卷2008年元月市教研室诊断性测试阶段诊断,积累数据统一阅卷2008年2月深圳一模对比性测试参照深圳,诊断自我分校阅卷2008年3月广州一模预测性测试预测高考,调整心理统一阅卷2008年4月广州二模策略性测试考前练兵,鼓足士气分校阅卷值得指出的是,各学校要做好计划安排,鼓励横向联考,但须下限服从上限,不得各自为政。3、全市备考工作会议初步安排:时间内 容人 员地点07年7月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市教育局07年9月摸底考试安排,考纲、说明研讨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市一中07年10月摸底考试质量分析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市教育局08年元月市诊断性测试工作安排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市教育局08年2月市模质量分析,深圳一模工作安排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香洲区08年3月广州一模广州安排,深圳一模质量分析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斗门区08年4月广州二模广州安排,广州一模质量分析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金湾区08年5月考前布局、动员各校主管领导、教务处主任、高三级组长、区教研员市教育局(二)研究新课程新高考,以新思维开展备考。新高考方案明确指出,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这就是说,新高考一方面体现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将会继续坚持稳中有变的基本原则,进行平稳过渡。因此我们的备考一方面是新的起点,另一方面又是过去的延续。只有较好地继承过去成功的备考经验,同时改变我们备考的思维方式,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开展备考,我们才能取胜。1、按照新课程新高考方案特点备考新高考实行“3X文/理基”的方案,区别于过去的“大综合”;取消标准分,实行原始分,文理分科划线录取;“文/理基”进行水平性考试。克服了以往标准分、统一划线的不足,将学生X选科的结构性机会改变为偶然性机会,学科成绩没有放大和缩小的情况出现;高校招生不能兼招,文理招生比例大致在3:7左右,文理内三个X科招生比例不完全一致;文理三个X科试卷难度系数大体一致。这样的招生方式,要求考生不偏科,全省报考理科人数相对要多,文理三个X科报考比例有差异,考生要依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报X学科。这样的招生方式,要求区域和学校要根据本地区和本校X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选报X学科,“文/理基”关注基础,语、数、英、X学科同等重视。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学科组卷命题方式,每个学科由4个必考模块和另外2个选考模块组成。必考模块的分值占90,选科模块只占10。这样的考试方案,要求学科复习备考重点摆在必考模块上。2、继续坚持职普结合的备考策略2006年我市的高考,其中一个成功和重要的备考策略是实行职普结合,引导参加普通高考难以上线的考生报考高职考。这样的策略使得我市整体升学率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为部分学生找到了上大学的有效途径。今年有关学校要趁早做好高职考的证书考级工作,依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引导学生报考高职高考。3、修订和完善高考质量评价奖励方案由于高考分数制度变化,原始分取代标准分,因此我市高考质量评价奖励方案对学科成绩奖和高分贡献奖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从2006年高考质量评价奖励开始,普通中学生源参加高职考的,上线人数划归普通类第三批A线计算。(三)落实职责强化管理,营造良好备考氛围。我市这几年的高考备考实际工作表明,一所学校的高考成绩,整体强,则学科强、考生强;整体弱,则局部同样相对弱、群体也相对弱。因此,如何搞好学校高三整体备考工作,显得至关重要。1、强化高考领导小组的决策作用学校高三备考领导小组担负着高考指挥和决策的重要职责。领导小组要谋事不谋人,任人唯贤,针对新高考,联系学校实际,科学、理性、有效地做好高三备考的规划与管理工作,以夺取质量、整体优化、科学备考优先,扎扎实实做好全局工作。2、加强高三年级组的管理力度高三年级组承担着学校高考备考的组织管理重任。年级组要在高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指导、协调年级的班主任、学科备课组组长以及全体学科老师认真抓好高考备考的每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好高考领导小组的决议和决策。3、提高高三学科备课组的考研质量各校高三备课组要加强对新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根据新高考的特点制定出切合2007年高考的复习备考计划和具体应对策略。(四)优化教师结构组合,充分发挥群体作用。我市各校几年来的高考取得成效的经验,其中主要的一条是我们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比较强。今年,各校在选派班科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组合优化,形成各种互补,努力使各校各班成为具有战斗力的整体。也要照顾到学校高考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注意激发教师的岗位成才意识,大胆起用青年教师,引导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和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的目标联系起来,为学校的生存发展而奋力拼搏。要落实责任,协调好整个年级和各班、各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另外,还要注意健全集体备课制度,研究学生实际,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要注意集体智慧和重视个人创新相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实行“大统一、小灵活”的“抓大放小”原则,要形成共同研讨、沟通信息、优势互补的合作氛围。(五)关注高考动态,加大考研力度。2007年是第一次进行新课程下的高考改革,高考制度在不断完善和研究之中,将可能出现许多新情况新动态。各校要组织研究高考改革趋势,认真做好教研考研工作。首先,要落实教学教研化,科研课堂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备考工作的主战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难点,选准恰当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尽力做到省时高效,防止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主动出击,广纳信息。再次,要将考试研究同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以课程改革的高度指导高考备考,要究读新课标、新教材,注意新理念、新提法,将它们贯穿到日常教学、备考中去。各科组要组织集中研究2006年的高考试题,深刻理解考题的稳定性、连贯性和变化方向,探索命题趋势,同时要研究本届学生实际,提高备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研讨交流时应定专人专题,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讨论,力争收到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再再次,各科组、个人应对去年的备考作回顾、小结,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促进创新,以利再战。(六)降低备考着力点,落实分层次教育。今年,要在充分了解各类学生思想、学业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实行降低备考着力点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上,要“抓下层,推中层、促上层”,把工作重点放在后进层上。事实告诉我们,要建设良好的班风决不能放弃这些后进生,而是要千方百计增强这部分人的自信心,确保他们安心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因为这一部分人稳定了,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一定要降低着力点,消除了备考中的消极因素,使班级管理真正为备考保驾护航。在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基础,夯实基础,要把适当的应试训练纳入素质,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落实 “抓中档,挑两头”的策略,确保中档题拿高分,拉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多拿分。要根据因材施教的要求,在备考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对上层,要用家教式的组织,导师式的指导,重点扶持,着力培优;对中层,要指导学生寻找缺陷,采取针对性训练,着眼提高;对下层,着眼基础,治瘸扶弱,提高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协调师生关系,特别是在冲刺阶段,要求师生同心,加强沟通,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去寻找自己的弱项,去突破各自的局限,较大提高学习质量。(七)抓好培优扶差工作,促进各科平衡发展。这几年的备考实践证明,弱科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要认真分析形势,定好位置,要重心下移,把各科弱科辅导的对象调整为中下层。要向学生讲明参加弱科辅导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弱科辅导是促进各科平衡发展,提高总体素质的保证;是提高中下层生竞争力的必要措施。班科任要耐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纠正学生对这一做法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有弱科,应不应该参加辅导,通过与家庭联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有弱科的同学一个不漏地愉快地参加辅导。各科组的老师,认真分析学情,落实专题,分工协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