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教程_第1页
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教程_第2页
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教程_第3页
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教程_第4页
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2引言21概述21.1 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作用21.2 控制平面的组成21.3 控制平面的细分31.4 呼叫和连接控制相分离41.5 呼叫控制41.6 呼叫的三个阶段51.7 呼叫允许控制51.8 连接控制51.9 连接允许控制61.10 呼叫状态和连接状态的关系62 传送资源及组织62.1 传送实体62.2 路由域92.3 拓扑和发现93 控制平面体系结构113.1 标记法113.2 策略和联合133.3 体系组件153.4 协议控制组件253.5 连接建立的组件交互264 参考点294.1 UNI294.2 I-NNI294.3 E-NNI305 控制平面实体的网络管理306 地址307 连接的可用性改善技术312019整理的各行业企管,经济,房产,策划,方案等工作范文,希望你用得上,不足之处请指正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引言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建议(Architecture for the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ASON),G.8080)是第15研究小组2001年10月在日内瓦提交ITU-T审核批准的智能光网络体系结构的草案。这个建议用关键功能组件(key functioanal components)和它们之间的交互来描述了支持G.8070建议要求的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平面的参考结构。这个建议描述了应用于G.803 SDH传输网、G.872光传输网的智能光网络的体系结构和需求,也详细说明了一套操作传输网资源的控制平面组件,这些组件提供了连接的创建、维护、释放的功能。使用这些组件,可以使呼叫控制与连接控制相分离,路由与信令相分离。该建议采用类似于UML的表示法来描述智能光网络的组件,需要注意的是,组件是抽象的实体,而不是具体实现的软件实例。1概述1.1 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作用1、实现交换连接(switched connection)和软永久连接(soft permanent connection)在传输层网络的高效快速的配置;2、实现通过呼叫的已建立连接的重新配置和修改;3、实现失效恢复保护功能。另外:4、一个设计良好的控制平面不但能提供快速可靠的呼叫建立连接,而且还应该提供给业务供应商以网络控制权限;5、控制平面自身应该是可靠的,可扩展的,高效的;6、控制平面应该足够通用的支持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商业需求、卖主的不同的功能发布(比如控制平面中不同的包封装技术)。1.2 控制平面的组成图1 体系组件之间的关系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平面是由提供特定功能的不同组件组成,这些功能包括路由确定、信令等。组件之间的交互、组件之间的通信信息流都是通过组件的接口获得。这个建议涉及控制平面的体系上的组件、在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传送平面之间的交互。管理平面和传送平面的详细说明不在本建议的论述范围内。三个平面之间通过DCN提供通信通道,执行信令和管理信息的传输。控制平面支持用户需求(交换连接)和管理需求(软永久连接)的连接的创建和拆除,另外,控制平面支持失效连接的重建(恢复)。传输平面探测到连接状态信息(告警和信号质量)并提供给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提供链路状态信息(Link Status Information, 邻接、可用容量、失效)以支持连接的创建、拆除、恢复。1.3 控制平面的细分控制平面和传输平面都可以细分成与多个网络管理域对应的多个子域。在一个管理域内,控制平面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子域,比如一个控制平面子域可以细分成不同可扩展的路由域,一个路由域再可细分成控制组件的集合,那么在这个智能光网络内部对应的传输平面可以对应控制平面也如此细分。子域、路由域(Routing Area)、控制组件集合之间通过参考点(Reference Point)互联。位于管理域和端用户之间的参考点叫UNI;不同管理域之间的参考点叫E-NNI;一个管理域内部的不同路由域之间的参考点,或者路由域内部控制组件集合之间的参考点都叫I-NNI。控制平面的进一步细分也允许资源的分离,比如在不同VPN之间的资源分离。由控制平面产生的控制平面与传输平面的交互、以及管理平面和传输平面交互中的改变包括以下活动:连接管理、配置层网络的路径终结点、配置监视连接、客户层请求或者释放服务层的资源。目前版本的G.8080建议只描述连接管理。1.4 呼叫和连接控制相分离G.8080 建议把呼叫和连接控制分别处理,这有利于这可以减少中继连接控制接口的冗余信息,因而减少了中继节点解码、翻译整个交互信息和参数的开销。因此呼叫控制仅需要在网络入口、网关、网络边界处理提供,而中继节点仅需要提供支持连接交叉的处理。1.5 呼叫控制呼叫控制是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和网络之间提供连接的创建、释放、修改、维护的信令交互(Sinalling Association)。呼叫控制被用于去维护主叫和被叫间的交互和联系(Association),一个呼叫包括多个下层的连接。呼叫连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之一去实现:A、分割呼叫信息成分别通过一次呼叫(连接协议)传送的多个参数;B、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分离成单独的状态机,同时,信令信息单次呼叫或者连接协议传送;C、信息和为呼叫控制、连接控制提供单独的信令协议的状态机的分割。呼叫控制必须提供对等连接(在多连接呼叫中)、对等主被叫(多主叫呼叫)。对于网络中的对等多连接,下列活动必须采取:A、所以连接必须是经由某一线路发送,这样这些连接可以被至少一个对等的呼叫控制实体监控;B、呼叫控制关联(Association)必须在连接建立之前完成,一个呼叫控制可以不存在任何连接中(在实现复杂的连接重整情况下)。1.6 呼叫的三个阶段1.6.1 建立在这个阶段,用户和网络之间交互信令消息去协调呼叫特性。主叫方和网络之间的信令消息交换叫做呼出(Outgoing Call);网络和被叫方的信令消息交换叫做呼入(Incoming Call)。1.6.2 激活 在这个阶段,数据能在关联的连接上交换,并且呼叫参数可以被修改(比如在点到多点呼叫中,加入新的被呼叫方)。1.6.3 释放在这个阶段,主、被叫方交换信令信息,网络终止呼叫。一个呼叫可以被主叫方、被叫方、代理、网管释放。1.7 呼叫允许控制呼叫允许控制是被网络始发端调用,也可能包括网络终结端的对等协调的一个策略功能。注意一个呼叫被允许,仅仅意味着这个呼叫可以继续请求一个或多个连接,这并不暗示这些连接请求将会成功。其它网络边界也可以调用这个呼叫接入控制。源端呼叫允许控制功能负责检查是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用户名和参数。业务级别规格(Service Level Specification, SLS, 网络管理员和客户就一特定的业务的“范围”达成的一套参数和值)检查业务参数的有效性,如果有必要,这些参数可以和源端用户再次协商,协商的范围由SLS决定。SLS从业务级别协议(Sevice Level Agreement,SLA,网络管理员和客户之间定义的一个全局的职责业务合同)派生而来。终端呼叫接入控制功能根据主叫和被叫的业务合同,检查被叫方是否被授予去接收这个呼叫。比如,一个主叫方地址可能需要屏蔽,也就是被叫不接受这个地址来的呼叫。1.8 连接控制 连接控制(Connection Control)负责单个连接的全局控制。连接控制也可以认为是链路控制(Link Control)的关联。全局连接控制通过保证相关连接的创建、释放过程和维护连接状态的协议来实现。1.9 连接允许控制 连接允许控制在本质上是一个检查是否有足够资源接纳一个连接,或者在一个呼叫中,重新协商资源的过程。这个通常执行在基于本地条件和策略的链路链路(link-by-link)基础上。对于一个简单的交换电路网络,这个问题变成了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相对于ATM等有多业务参数质量的包/分组交换网络,连接允许控制需要保证新接入的连接与已存在连接的业务协议所确定的业务质量是一致的。连接允许控制可以拒绝连接请求。1.10 呼叫状态和连接状态的关系呼叫状态与连接状态有依赖性。这个依赖性与呼叫类型和策略相关。比如,当一个连接失效了,那对应的呼叫就要立即释放,另外情况下,如果使用保护和恢复机制没有可以替代的连接获得,这个呼叫在一定的拖延时间后会被释放。2 传送资源及组织传输网的功能结构描述了为实现基本的传输功能,传输网资源被使用的方式,但没有涉及这些功能的控制和管理。为了控制和管理,每个传输资源有一个紧密耦合的代理, 这些代理通过接口相互交互参与管理和控制,表达信息,执行需要的操作。根据控制和管理的目的,这些传输资源被组成路由域(Routing Area)或者子网。2.1 传送实体2.1.1 子网点和子网点池为了在一个层网络内管理连接,控制平面内有对应数量的实体代表下层的传输平面的资源。一个子网点(SNP)同其它SNP的关系:A 在不同子网的两个SNP的静态联系,这涉及到一个SNP链路连接;B 在同一子网的边界的两个(在广播连接中,是多个)子网点(SNP)的动态联系,这涉及到一个子网连接;子网点根据路由目的,可以进行分组,这就是子网点池(SNPP)。子网点池与链接端点(Link End,定义在建议G.852.2)有强力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比链接端点本身的联系更具伸缩性。一个子网点池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池。这种细分的一个用处就是描述多样路由的不同程度。比如,与另一个子网的一个相似分组有联系的一个子网的所有SNP分成一个SNPP,这个SNPP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表达不同的路由,或者表达不同的波长。在不同子网的SNPP之间的关联叫做SNPP Link。图2 传送平面、管理平面、控制平面体系实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控制平面连接管理有用的SNP状态:A 有用的(Available):适配器激活,CTP、链路连接(Link Connection)存在;B 潜在的(Potential):适配器没有激活,CTP不存在;C 已供给的(Provisioned):子网的这一部分已使用;D 忙(Busy):下层的传输资源已被另一个层网络或者其它子网的SNP使用;2.1.2 可变的适配功能大量的传输系统支持不同的适配,因此一个服务层路径(Server Layer Trail)可以动态的支持不同的复用的结构。这种情况通过给不同的结构中的连接点(CP)指派SNP,并放置这些SNP在单独的层网络中。当一个特定的SNP实例被分配,这引起适配功能的相关特定的客户处理被激活,并创造对应的CTP,在其它层网络使用同一资源的SNP就变成Busy状态。比如,一个STM-1的路径支持3个VC3、或者1个VC4的复用。图3 可变适配例子(STM1路径支持3VC3或者1VC4)2.1.3 虚拟专网(VPN)之间的链路资源共享在G.8080建议中,VPN定义成在被多用户共享的传输链路上支持一个封闭的用户组的一套虚拟专用的传输资源。不同VPN之间共享链路的联通性可以通过在每一个子网的每一个共享的连接点(CP)上创建一个SNP来进行建模分析。当在一个VPN子网中,一个特定的SNP被分配,在另外一个子网中代表相同资源的SNP变成忙(Busy)状态。图4 VPN之间链路资源的分配2.2 路由域在G.8080建议中,一个路由域(Routing Area)仅存在于一个单层网络中。路由域定义为一组子网的集合,这些子网通过子网点池连接(SNPP Link)互通,并且SNPP代表存在于这个路由域的SNPP Link的端点。一个路由域可包括更小的通过SNPP Link互联的子路由域。最小的路由域(路由域细分的极限)是一个包括两个子网和一个子网间连接的路由域。当一个SNPP Link穿越一个路由域的边界时,所有共享这个普通边界的路由域使用一个SNPP ID去标明SNPP Link的结束点。图5 路由域、子网、SNP、SNPP 之间的关系2.3 拓扑和发现 路由功能从SNPP Link的角度去理解拓扑。在SNPP Link被创建之前,其下层的传送拓扑比如CTP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必须被创建。采用一些不同的技术(比如,使用测试信号或者服务层的路径跟踪方法),这种关联关系可以被发现或者根据网络规划被确认。传送设备支持可多种适配功能的容量也可以被发现或者汇报。具有相同路由目的的链路连接被分成一个链接组(Links)。这种分组基于链路成本、时延、质量或多样性等参数,这些参数通常是管理平面提供,也可以继承自服务层。独立的链接组(Links)可以被创建,比如具有相同的路由目的的链接也可以分在不同的链接组(Links),这样可以允许不同智能光网络之间资源的划分、或者被智能光网络控制的资源与管理平面的划分。构成连接的链接和CTP名字等链路信息被用来配置与SNPP Links关联的链路资源管理器(LRM)实例。其它基于链路连接参数的链路特性可以被提供。在链路端点的链路资源管理器(LRM)必须建立一个与SNPP Link对应的相邻控制平面。接口SNPP ID 在邻居发现中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作为LRM配置的一部分被提供。然后链路连接(Link Connection)和CTP名字被映射到SNP ID中。如果一个链路的两端在同一个路由域内,那么本地和接口的SNPP ID和SNP ID是相同的。否则,在链路的每一端,接口SNPP ID被映射到本地的SNPP ID,接口的SNP ID被映射到本地的SNP ID,如图6所示。图6 本地和接口ID的关系通过邻居发现过程,可以确认一个有效的SNP Link。在这个阶段,连接的有效程度与传送平面、管理平面初始提供的链路连接关系的完整性相关,也与映射CTP 到SNP的过程的完整性相关。连接的有效性可以从服务层的路径追踪而来,也可以通过一个测试信号、测试连接而确认。如果使用测试连接,发现过程将通过管理平面或者控制平面建立和释放这些连接。如果使用控制平面,测试连接只能临时性的有效去进行路由和连接控制。一旦SNPP Link的有效性确认完成,LRM通知与SNPP Link相邻的资源控制器(Resource Control)有关的链路的特性:成本、性能、质量、多样性等。3 控制平面体系结构这部分描述了支持建议G. 8070所支持需求的控制平面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个结构确定了关键功能组件和它们之间的交互。这个可修改的参考体系结构的目的使运营商能支持他们内部的业务和可管理实践,以及他们提供给客户的帐单服务。这个控制平面应该具有下列属性:1、支持各种传送结构,比如定义在G.803中的SONET/SDH传送网,定义在G.872 中的光传送网(OTN);2、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协议选择,比如采用一个独立于已使用的连接控制协议的不确定的算法的协议;3、 无论控制平面怎样去细分成子域或路由域,无论传送平面怎样去细分成子网,该体系结构都能适用;4、无论连接控制的实现是分布式架构或者集中式架构,该体系结构都能适用。这个参考的体系结构描述:A 控制平面的功能组件,包括抽象接口和原语;B 呼叫控制组件之间的交互;C 连接建立过程中,组件之间的交互;D 转化抽象组件接口到外部接口协议的功能组件;3.1 标记法在这一部分,我们考虑组件结构基于UML术语的简单软件块(Building Block)。3.1.1 接口(Interface):接口是定义一个组件一个特定服务的一组操作的集合,并且接口的定义与使用或提供这种服务的组件独立。操作定义了输入、输出的信息和可应用的约束。接口定义以表的形式表现,如表1。每个接口有一个标示接口角色的接口名。输入接口(Input Interface)表达这个组件提供的服务,基本的输入参数被这个特定的角色所要求,而基本的返回参数是这些输入参数的操作结果;输出接口(Output Interface)代表这个组件使用的服务,基本输出参数定义了提供的信息,基本返回参数是这些输出参数的响应。通知接口(Notification Interface)表示这个组件无需请求的输出活动,或者表示没有返回参数的输出接口。这些接口类型在接口规格中单独描述。关联特定事务的事务语义假定被透传处理,因此,在接口描述中不需要明确的表示单个参数。 表1:通用接口描述input interfacebasic input parametersbasic return parametersoutput interfacebasic output parametersbasic return parameters3.1.2 角色(Role):角色是一个实体参与在一个特定的场景(Context)中的行为。角色允许不同的实体在不同的 时间参与的可能性,通过一个注释标示与接口名的关系。3.1.3 组件(Component):在G.8080建议中,组件代表抽象的实体,而不是代码实现的实例。组件被用来构造方案(Scenario)去解释体系结构的运作。组件用一个有标签(tab)的矩形来表示,如图7。图7 组件的表示通常,每个组件有一套组件操作监控、动态配置策略、改变内部行为的特殊接口,这些接口不是必要的,只是当需要时提供。监视接口只使用在单个的组件描述中。在本建议中,组件假定不是是静态分布的。描述一个组件的接口时,仅不同类类型的接口被描述。所有组件有支持多个呼叫者、提供者(Provider)的属性,并发的请求处理并没有明确提及。由于组件的使用是抽象的,所以通过组件的细分和组合,这个规格是可以扩展的。3.2 策略和联合3.2.1 通用策略模型根据策略模型的目的,系统表示为组件的集合,策略在系统的边界被应用。策略被定义为应用在系统边界接口上的通过端口控制器实现的一组规则。通过系统边界的嵌套允许在任意范围的共享策略的正确建模。注意策略应用的顺序是嵌套的顺序。图8 与策略控制相关的系统边界在图8中,虚线框表示系统边界,系统边界上的封闭小矩形表示端口控制器。在每个系统或者组件,监视、策略、配置端口都是有用的,因此不必进一步描述。监视端口允许相关的性能降级、异常事件、失效等管理信息穿越系统边界,对于组件,是一些策略的约束条件。策略端口允许与组件相关的策略信息的交互。配置端口允许配置信息、可以动态调整系统内部行为的预制、管理信息的交互。图8 表达了加密、签权、类型检查怎样组成一个三层嵌套的端口控制器,这儿,策略的应用顺序对应于嵌套的顺序。在鉴权边界以内的组件处理加密和鉴权的需求,这些属性属于组件外界的属性。端口控制器被定义为单个策略的控制器,组合策略通过单个策略端口控制器的组合得到。这就允许通过一个描述性的前缀来区别的可重用的组件的使用。通过监控端口向上汇报策略违反。策略端口可以看作是入口消息的过滤器,违背策略的消息可以被拒绝。通过策略端口,策略可以动态的改变,因此,组件可能有动态的行为变化。讨论策略怎样应用到参考点上是一个通常的想法,但策略仅仅能应用到穿过参考点的单个接口上。组合几个接口成一个单个实现的接口的方法在协议控制器部分描述。策略的其它方面与组件的各种行为相关,这些方面被组件制定或者实现。组件行为可以动态改变,这种改变得能力是通过策略控制的。这就允许我们可以去确定系统的哪个方面的行为可以被制定。策略以及系统的其它方面可以是分布的。3.2.2 通用联合模型存在跨越多个域的连接的创建、维护、删除的需求,这通过不同域的之间的控制器的协调操作完成。联合(Federation) 是为了实现连接管理的协同操作的域的合作形式。有两种形式的联合:主从联合模型(Joint Federation Model)、协同操作模型(Co-operative Model)。主从联合模型(Joint Federation Model) 存在一个对不同子域的字连接控制器有权限的父连接控制器,由父连接控制器充当总体协调者,来划分不同域的子连接控制器的责任。这种模式是可以第归的,一个父连接控制器可以是更高层次连接控制器的字连接控制器。图9 连接控制器模型协同操作模型不存在父连接控制器的概念,当一个连接请求产生时,源端的连接控制器根据它自己的意愿与它相邻域的连接控制器进行协商,而不存在一个全局的协调者。每个一个连接控制器计算它自己应该提供的部分连接,并指明下一个连接应该是什么,这个过程一致持续直到一个完整的连接被提供。图10 协同操作模型一般在不同管理域之间采用协同操作模型,同一一个管理域内采用主从联合模型。一个管理域可以细分成不同的子域,子域内采用的模型形式与其它子域采用的模型是独立的。通过协同操作模型和主从联合模型的组合可以去构造一个大的网络。以上对于各种模型也可应用于呼叫控制器。图11 组合的联合模型3.3 体系组件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组件可以以不同的形式组合。3.3.1 连接控制器组件连接控制器(Connction Controller):为了管理和监控连接的建立、释放、修改已存在连接的连接参数,连接控制器负责协调链路资源管理器、路由控制器、对端以及下层的连接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抽象接口如表2,图12。另外,连接控制器提供一个连接控制器接口(Connection Controller Interface,CCI),这个接口用于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间,连接控制器通过CCI创建、修改。删除SNC。策略不应用于CCI。表2 连接控制器的接口图12 连接控制器组件连接建立操作:为相应一个来自封闭范围的连接控制器或者一个对端连接控制器连接请求,连接创建过程被执行。在主从联合模型,Connection Request In/Out 被使用,在协作操作模型,Peer Coordination In/Out 被使用。首先,连接控制器通过Route Table Query 接口,明确本连接控制器需要负责的部分路由(连接);然后,连接控制器检查要创建的连接是否有足够资源被分配;第三,通过Connection Request Out 接口,向下层的连接控制器发起相应连接的创建请求;第四,在本连接控制器没有分配的路由组件被传送到下游的对端的连接控制器。实际的连接建立过程依靠于许多因素,包括有效路由信息的数量、是否需要访问特殊的链路资源管理器,然后,连接控制器的基本操作是不变的。连接的拆离操作与此类似。 3.3.2 路由控制器组件路由控制器的功能:A 相应来自连接控制器的需要建立连接请求的路由信息,这些路由信息或许是一个端到端、或许仅是下一跳的信息;B 相应网络管理的拓扑信息。路由控制器提供它负责的管理域的路由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拓扑(SNPPs,SNP Link Connections)、SNP 地址、同层对端子网的地址信息、SNP状态、路由细节(可达性、拓扑视图)。路由控制器的接口如表3和图13所示。表3 路由控制器接口图13 路由控制器组件路由查询接口(Route Query Interface)接收一个未确定的路由元素,返回在路由控制器责任域内的一组链接。其响应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逐跳转发理由、源路由(全路径路由)。本地拓扑接口( Local Topology Interface):这个接口用来配置和更新在本路由控制器责任域内的本地拓扑信息的路由表。网络拓扑接口(Network Topology Interface): 这个接口用来配置和更新在本路由控制器责任域外的网络拓扑信息的概要路由表。3.3.3 链路资源管理器组件 链路资源管理器(LRM)负责SNPP Link的管理,包括SNPP Link的分配、释放、并提供拓扑和状态信息。LRMA和LRMZ分别负责SNPP Link的两端,请求分配SNPP Link的必须被LRMA处理。图14 举例说明了SNPP Link 的两种情况。图14 SNPP Link 实例在实例1 ,Link1或者Link2的连接建立请求分别被其源端相邻的LRMA处理,而且连接的分配不用同相应的对端LRMZ协商;在实例2,链路在子网X和Y之间为连接连接共享,LRMA处理连接建立的请求,但需要和对端的LRMZ协商。3.3.3.1 LRMALRMA负责SNPP Link的A短的管理,包括链路连接的分配合释放,并提供拓扑信息和状态信息。LRMA组件的接口如表4 和图15 所示。表4 LRMA的组件接口图15 LRMA组件LRMA的功能:A 链路连接的分配:接收到分配连接的请求,连接接入许可被调用去确定是否有足够的空闲资源驱接纳新的连接。如果无足够资源,连接被拒绝。连接被分配分为两种情况:在图14的Case1:LRMA能直接选择链接不用同远端的LRMZ协商;在图14的Case2 :LRMA传送一组可用的SNP ID给LRMZ,LRMZ选择其中一个并返回给LRMA。B 链路连接的释放:当收到一个链接拆离请求,相应的SNP被标记为可用(available),在Case2 ,并通知对应的LRMZ;C 接口到本地ID的转换:在SNPP Link的两端处在不同的路由域时,可能需要接口ID到本地ID的转换;D 拓扑:提供链路拓,包括SNPP ID,包含的SNP ID,链路特性。3.3.3.2 LRMZ LRMZ负责SNPP LinkZ端的管理,包括提供拓扑信息。接口如表5和图16所示。 表5 LRMZ组件接口图16 LRMZ组件LRMZ的功能:A SNP Link的分配(仅仅在Case2):当收到一组可用的SNP ID,选择一个并返回;B SNP Link 的释放: 当对应的LRMA通知一个SNP北释放,标记这个SNP为Available;C 接口ID到本地ID的转发:同LRMA的这项功能;D 拓扑:使用SNPP ID提供链路拓扑。3.3.4 流量管制组件流量管制组件(Traffic Policing Component,TP)是策略端口的子类,它负责检查进入的用户连接是否按照达成的流量协议参数发送流量。当连接违背协议参数,TP采取措施去纠正这个情况。注意:对于连续的位率传送的网络层,这个没用。3.3.5 呼叫控制器组件有两种类型的呼叫控制器:A 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 这代表呼叫的一端或者一个端系统的代理; B 网络呼叫控制器:这个既支持主叫方,也支持被叫方;一个主叫呼叫控制器间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呼叫控制器和被叫呼叫控制器进行交互。3.3.6 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的功能:A 生成一个出呼叫请求;B 接受或拒绝入呼叫请求;C 生成呼叫终止请求;D 处理入呼叫终止请求;E 呼叫状态管理;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的接口如表6,图17。表6 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接口图17 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组件Call Request:处理一个呼叫的建立、维护、终止,并接受呼叫请求的确认或者拒绝信息;Call Accept:接受如呼叫请求,也确认或者拒绝入呼叫请求;Call Teardown:处理、接收、确认拆离请求;3.3.7 网络呼叫控制器网络呼叫控制器的功能:A 处理入呼叫请求;B 生成出呼叫请求;C 生成呼叫终止请求;D 处理呼叫终止请求;E 基于呼叫参数的有效性、用户权利、访问网络资源策略的呼叫允许控制;F 呼叫状态管理;其接口如表7、图18所示。表7 网络呼叫控制器接口图18 网络呼叫控制器组件3.3.8 呼叫控制的交互呼叫控制器之间的交互与呼叫的类型、连接的类型相关。3.3.8.1 交换连接:注意一点,呼叫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不直接与连接控制器交互。图20 显示了被叫呼叫控制器先于入口网络呼叫控制器发出连接请求。图19 交换连接的呼叫控制间交互例1图20 交换连接的呼叫控制器间交例23.3.8.2 软永久连接:网络管理系统包含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网络呼叫控制器。网络管理系统直接发出一个命令给主叫控制器:发起一个呼叫并接收呼叫建立的信息。这代表一个无服务的空呼叫,在网络管理系统和呼叫控制器之间没有呼叫、连接协议。如图21。图21 软永久连接的呼叫控制器交互3.3.8.3 代理呼叫:主叫/被叫呼叫控制器通过呼叫协议与网络呼叫控制器交互。3.3.8.4 网络呼叫控制器之间的呼叫允许策略:如图22。图22 呼叫允许控制策略交互3.4 协议控制组件协议控制器的功能:通过映射控制组件的抽象接口参数到协议传输的消息中而支持通过接口的组件互联。协议控制器是策略端口的子类,它们通过监视端口报告违背协议的情况,也可以将多个抽象端口的协议复用在单个协议实例中,如图23。传送协议控制器的责任是提供鉴权、安全、通过接口穿越网络的控制流的可靠传输。信令消息在两个协议控制器之间传送入图24所示。图23 a 一个协议控制器的通常使用;b 复用不同原语流到一个协议中。图24 a 使用路由交换协议控制器进行路由表交互; b 使用信令PC复用LRM和CC协调信息 3.5 连接建立的组件交互控制一个连接必须一系列组件的交互。动态路径算法包括三种:分级路由、源路由、逐跳路由。不同的路由控制形式有不同的组件分布以及不同的相互关系。3.5.1 分级路由(Hierarchical Routing)在分级路由中,在单层网络中每一个节点包括路由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链路资源管理器。这种方法把一个层网络分解成子层的网络。连接控制器通过层模式进行交互。每个子网志负责它自己拓扑范围内的连接控制。如图25。图26 描述了分级路由中连接建立过程的详细操作序列。图25 分层的信令流图26 分级路由交互3.5.2 源路由(Source Routing)对源路由模式,采用分布的连接控制器和路由控制器的联合实现连接控制过程。在源路由模式,连接控制器在路由域(R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