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总结.ppt_第1页
现代文阅读总结.ppt_第2页
现代文阅读总结.ppt_第3页
现代文阅读总结.ppt_第4页
现代文阅读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专题,1:关注“标题” 2、辨明文体,3:理清“思路”,4:划“关键词句”,5:归纳“主旨”,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辨文体 写景抒情类:注意景物特征氛围,联系作者写作意图揣摩其情感。 祁连雪浙江的感兴西川的沉静走宁夏咆哮的大渡河静默卢沟桥 写人记事类:注意人的言行事迹、事的共同指向,揣摩作者的情感或感悟。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托物言志类:注意“物”的特点,概括由此生发的道理或感悟。 鲁院里的柿子树 哲理议论类:注意文中重要语句,挑出最重要的观点即其主旨心灵的篝火排骨里的萝卜不可忍 文化类散文: 废墟之美说起梅花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天下一轮春秋月乡魂中药芬芳这一代清风明月绍兴的大梦舌尖上的沉思燕台何处,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结构思路)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归纳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归纳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鉴赏评价)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鉴赏评价) 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探究延伸),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理解:标题、 语词、句子的含义,概括 :特点、原因、 内容、观点等,梳理:结构思路,鉴赏:语言 风格,鉴赏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形和神,鉴赏:形象(人、事、景、物),概括: 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考点类型,现代文大阅读 常见题型及策略,一、理解词语含义 二、理解句子含义 三、作用类 四、梳理结构思路 五、概括内容 六、理解、分析情感、观点 七、鉴赏语言、写法、形象 八、阅读延伸题,一、理解词语含义,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通常指: 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 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有修辞的词语;,心灵的篝火 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5分) 【思路】重要词语内涵考虑:表面意义;比喻象征义;词语用的场合及作用。 登山者所攀登的雪山峰顶(表层内容 ) 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巅峰(深层内容1 ) 作者所冲击的文学创作的高峰(深层内容2),不可忍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作者认为伍子胥的“穷”有着“更深刻的意味”,这“意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第8段 答案要点:将情义商品化(金钱),将情义官位化(官职),疑心太重(怀疑、反复叮嘱) 。(每点1分) 名利(功利)得1分; 没有围绕“意味”而是答的“穷”的含义0分: 境遇方面:饥饿、被通缉、走投无路0分; 精神层面:丧失人性、不知好歹、肮脏丑陋0分,废墟之美 1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3分) 考点:概括文本主旨。 解析: “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考生从中提取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案: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载着历史厚重意蕴的,有着文化价值的,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悟性的陶醉”的遗迹。(或“指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和美学内涵的建筑遗存。”),苍凉的群像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一个人在这样的“实物”中流连久了,衣袖间又怎能不沾染着一缕远古的斜阳呢? 参考答案: 流连:观览沉浸(1分),研究思考(1分)。 远古的斜阳: 历史文化气息或古典情怀(1分),沧桑和厚重(1分) (语境义,两层,由浅入深),首先考虑常用义, 其次根据语境,推断其比喻义、指代义、语境义、新义、象征义、双关义等特定含义。 然后联系语境,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作用)。可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可与文章中心主旨情感勾连。,解题技巧:,二、理解句子含义,二、理解句子含义,解释句子通常有二种命题情况: 1、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语句 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 2、对内容含蓄、内涵丰富句子作出具体化的阐释。,(05全国卷)张家界 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冬夜重读史铁生,21.文章结尾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请解释这句话有哪些含义。(5分) 审清题干层次,解读比喻词的含义,理解重点信息的含义,关注和前文的关系,“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空间位置的远离,史铁生在新时期文学的地位、对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价值,关注句中关键词句,挖掘隐性信息,使船停泊稳定精神力量,心理情感的亲近依托,作品的特点:厚重深沉,“地坛”价值,东城期末不可忍 18请结合全文,谈谈“冰炭置肠,悲从中来”的具体含义。(4分) 冰,寒冷之意。指像燕太子、伍子胥一样内心污浊的人(或他们的行为)带给作者的寒冷之感。(1分) 炭,温暖之意。指像荆轲、渔父一样内心清洁的侠士、隐士(或他们的行为)带给作者的温暖之感。(1分) “悲”指“冰炭”对比之下冷热在胸的感慨。有具体的情感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丰台期末绍兴的大梦 19文章第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一句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 (4分) 答:(1)鲁迅在上世纪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其理想与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凝聚成民族文化的精魂; (2)当下以至未来鲁迅所痛心的“国民性”以不同的形式依然存在着,鲁迅的“大梦”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题技巧,1、句不离词:抓重要的修饰语(关键词) 解释清关键的词,最后把它们连缀起来,即可。 2、句不离段:看在文中的位置,看前后语境 3、句不离篇:体现的情感,题型三:作用类,三、作用类 1、题目作用 2、开头作用 3、中间作用 4、结尾作用,内容(内容、情感、主旨) 形式(结构、手法、效果),形象性题目的好处: 题目特点:喻指现代文明和农耕文化,或者有象征意味,生动形象; 结构:与文首、文尾相照应(非线索); 情感态度(主旨):隐含作者对现代都市人矛盾心理的嘲讽和批评; 表达效果:以小见大,用平常事物来反映现代人的忧怨和矫情,激发阅读兴趣。 (贴近生活,蕴味深厚;有形事物无形现象;浅显事物深刻道理;言近旨远。),1、题目作用: 文章以“排骨里的萝卜”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首段(句)的作用,(开头段)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杨、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答: (1)开头引用的诗句描述的荒寒景象,强调(突出、渲染)了印象中的荒凉。(内容) 为下文做铺垫(或引起下文段内),与现实真相形成强烈对比。(结构、效果) (3)引用的诗句透出书卷气(或使文章有文采、历史文化感、意蕴)(效果),空旷、荒寒,3、中间段(句)的作用:,2009年司马祠 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那里的世界只有一种人5、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1段有何作用。,答:这一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概括了上文三联书店内到处都是安静的读书人在痴迷的读书,引出下文想起了万向轮的购书篮声音的情节,引起了对哈弗和渥太华图书馆的读书经历的回忆。 与饭馆、市场的喧嚣环境和浮躁的人生作对比,突出读书的人对安静的读书世界的追求和他们精神上的丰富充实,反映了社会的浮躁。,(1)结尾引用的诗句表现出前文提到的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 (与上文的局部关联、内容上的例证作用) (2)林诗引出了作者的诗句,以林诗的无奈反衬了作者诗句的明朗积极主旨基调。(内容:两诗间) (3)以诗句收束全文简明而有韵味。(结构) (4)结尾引用的诗句透出书卷气(或使文章有文采、历史文化感、内涵、意蕴)。(效果),4、结尾段(句)的作用: (11年北京卷) 祁连雪,21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哪些用意?(4分) 或:文章题目为鲁院里的柿子树,为什么在倒数第二段写文学大师的雕像? 主旨; 情感; 目的; 效果。,(主旨3分)揭示(突出、升华、充分体现)主旨: 由树及人,指出柿子树的象征意义1分:柿子树在秋天以果实呈现明亮、丰硕之美(2、3段),呈现殷实、辉煌(4段),以果实传递温暖(4段)、快乐和希望(5段) 文学大师像柿子树,以作品馈赠读者1分 传递温暖、传递生命信息(或传递快乐和希望)1分 (2分) (情感)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仰热爱赞美 1分 (目的)含蓄传达作者的写作追求(表现作者也要做大师这样的人,向大师学习,用自己的作品传递温暖), (效果)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更加深刻隽永,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充实) (两者只要答出任一条) 1分,海淀期末北朝 北朝 20结尾处作者反复强调“还是北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结尾反复强调“还是北朝”,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北朝艺术由衷的赞美之情(2分);凸显了文章主旨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艺术最具有生命力(2分);同时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圆融(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总结:结构上的作用,题目,交代话题或写作对象,如浙江的感兴; 概括文章内容,如废墟之美; 交代线索或道具,如海棠花; 文眼,揭示或暗示主旨,如心灵的篝火; 5)创设(渲染)某种意境、氛围,如静默卢沟桥,引出下文。 开门见山法,特写法(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对比法(祁连雪),欲扬先抑法(浙江的感兴) 总括全文,如废墟之美; 渲染气氛,多为写人类(寂静钱钟书) 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5)点明题旨。,开头段,中间段,衬托(反衬):故都的秋第2段写江南的秋,反衬北国秋的“清、静、悲凉” 换角度: 故都的秋第12段主观议论 引用:荷塘月色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丰富内容,增添了古典情韵。 承上启下:有照应前文、有引出下文 ,有承上由启下。 5)扩展思路 6)深化主题,结尾段,总结全文 呼应前文(开头) 卒章显志:结尾才出现主旨句,如说起梅花 深化主旨:主旨在文中已出现,结尾深化 5)渲染氛围来抒情 6)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入深思。,1、题目的作用 2、词语的作用 3、句子的作用 4、段落的作用 5、技巧的作用 6、表达方式的作用 7、人称作用 8、物象类,内容: 内容、情感、主旨 形式: 结构、手法、效果,题目作用,交代话题或写作对象,如浙江的感兴; 概括文章内容,如废墟之美; 交代线索或道具,如海棠花; 文眼,揭示或暗示主旨,如心灵的篝火; 5)创设(渲染)某种意境、氛围,如静默卢沟桥,1、题目的作用 09-10 海淀期中小鸟,你好 从全文来看,本文以“小鸟,你好”为题,有什么妙处? 以“小鸟,你好”这样的问候语为题,亲切、灵动,能更好地体现作者与自然和生命的对话与交流; (内容及效果) 文章多处提到“小鸟”,小鸟是作者描绘的自然物中最具生命活力的代表(或小鸟是触发作者感悟的最重要的形象);(结构:交代写作对象) 以“小鸟,你好”为题,能更好地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传达出作者在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活力之后发出的对生命的问候。(情感主旨),2、词语的作用 2009年司马祠 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3、句子的作用 2008年碧云寺的秋色 (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3分),4、段落的作用 2002年一片树叶 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 答案: (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 ),5、技巧的作用 2005年合欢树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要点:想表现的是: 母爱是普遍的 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 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含而不露,韵味悠长,6、表达方式的作用 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 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A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B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简要分析本文在人称使用上的妙处。(4分) 2009-2010崇文写给戈壁 文章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交替出现,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夫妇二人的情感世界,娓娓道来,亲切感人;使人物栩栩如生,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奉献精神。,7、人称作用,8、物象类 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 。,小结18. 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案:(参考+细则) (1)“雪”水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内容) (2)“雪”使祁连山壮丽、圣洁;(内容) (3) 雪峰可以净化心灵(内容) (4) 雪岭触发了古今人们的想象与情思(内容) (5)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 (6)用“雪”这一中心意象,做抒发抽象情思 的载体;(写法) (7)“雪”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于艺术感 染力。(效果),心灵的篝火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题思路】 1.锁定区间,与梅里雪山相关段落(2-6) 2.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而不是在本文中的作用。依据文本内容,借助小说知识确定答题内容和方向(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帮助作者超越困惑,获得心灵解放,产生了小说的主人公。 提供了小说主人公活动的严酷环境,烘托了登山者的探索精神。 雪山发生的17人的惨剧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情节) 凸显了小说的探索永无止境的主题。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四、思 路 类,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答题步骤,基础是读懂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思路 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知识、思维、表达,水之经典,水之经典之思路,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总写)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 (具体写特点) 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概括写感受评价),水之经典之思路,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 (具体写特点) 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概括写感受评价) 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 (分别写不同感受) 九寨沟和都江堰是水之经典。(总写),水之经典,都江堰:人力 神话现实 动 滋养生命 “入世(现实)”,九寨沟:天然 人间天上 静(动)净 塑造灵魂 “出世(艺术)”,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我们选择着水,水也在选择着我们。,水之经典,18.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作了怎样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这两处水给了人们什么启迪?(6分) 第一问参考答案: 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1分) 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1分),水之经典,18.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作了怎样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这两处水给了人们什么启迪?(6分) 作答要求:要回答第二问,必须搞清全文思路,从而找准答题区域。 文章是很清晰的总分总式,9、10、11、12段是全文的总结部分,其中9、10、11段写两处水对人的启示。9段分别从两个方面阐释两处水的具体启示,10段上升到这些水对我们人类生存的启示。 学生弄清语段关系,抓住关键句,容易作答。,第二问参考答案: 都江堰的水,让人们懂得必须尽快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1分); 九寨沟的水,使人们懂得不能让心灵被尘俗淹没,要在繁杂的现实中保持精神的高洁(1分)。 这两处水,能启迪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思考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活(2分)。,学生优秀答案,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1分) 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1分) 1)在现实中找准自己的位。 (1分) 2)不能背弃心灵、亵渎纯洁。 (1分) 3)找准现实与艺术、物质与精神间的平衡点。 要适时用入世之水或出世之水滋养心灵。 (2分),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都江堰的水滋养生命,九寨沟的水塑造灵 魂,它们都极具个性,堪称“水之经典”。 B文章写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独到深刻的思考。 C两段承上启下,强调了正是李冰父子将难以治理的水化为造福人类的生命之水。 D文章开篇句不加标点,一气呵成,语势强烈,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 E.老子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作者笔下九寨沟之水的特点。,文章第两段加点词语“现实”和“净”有什么丰富的含义?(5分) 答题思路:表面义,深层义 “现实”是指都江堰之水流淌过的这片平凡土地(1分),是都江堰灌溉农田、哺育人类这种最实际的功用(1分)。 “净”是九寨沟之水清澄透明、纤尘不染的干净(水的特点,1分) ,是九寨沟远离尘嚣、静静存在的清净(环境的特点,1分) ,是水让人洗却尘俗、坚守贞操的纯净(对人的作用,1分)。,五、内容理解类 这个考点往往通过概括题来落实,或概括事物特点,或概括事情发生的原因或条件,或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概括有关的艺术特色。答题应在整合上狠下功夫,首先是审读题干,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在准确区位内梳理层次,采用摘要法、归纳法摘取关键词语组织答案。,方法:审清题目要求, 找准答题区间, 对相关内容(全文或部分)进行归纳-不能照抄,但可以借助原文的词、句,20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6分) 考点:概括段落层意。 解析: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从此处开始,作者很明显的将时间段分为三个,只要从这三段时间中提取信息即可。 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识。,浙江的感兴,19.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4分) 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 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的,更显清幽, 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 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六、理解、分析情感、观点,示例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06年全国1卷阳光的香味) 【答案】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答题模式: 本文通过对 “”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答案: 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七、鉴赏语言、写法、形象 (1)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2)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题型】 作用是什么? 的好处是什么? 分析的表达效果。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4分) .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出老腔的精彩,而是通过赵季平对老腔演奏者“白头发白眉毛”老汉及十几个演员的赏识和对老腔的介绍,从侧面写出老腔的艺术魅力。 文章的结尾处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为,表现了现场观众与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