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及其防范.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及其防范.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及其防范.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及其防范.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及其防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及其防范内容摘要:现代非均衡经济理论说明不均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我国经济转型期非均衡经济及相应产业政策造成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有效需求不足,这是产业恶性竞争的根源,同时产业内部战略集团为数众多、竞争战略趋同和产业进入成熟期也可能刺激恶性竞争的产生。本文认为除了政府在建立真正的市场均衡机制方面要有所作为以外,企业自身也需要努力扩大产业边界、保持竞争结构相对平衡、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以此防范恶性竞争。关键词:非均衡经济产业竞争恶性竞争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经济总体情况由短缺步入过剩,企业市场地位的改变加剧了市场竞争,竞争局面趋于复杂化和白热化。在竞争性产业呈现出过度竞争的态势,个别产业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如同毒瘤,如不设法解决,必将困扰我国部分产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对已存在或可能会发生恶性竞争的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战略的角度说明恶性竞争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对解决这一难题有所帮助。我国企业间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当代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研究成果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进步。按照非均衡理论的观点,市场经济大多是在市场不出清、信息不充分、存在非自愿失业、价格扭曲以及资源配置不完全依赖价格信号等非均衡状态下运行。而非均衡经济经常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如产品供需和产业结构失衡,扭曲的价格信号误导企业制定和执行错误的产业竞争战略,市场调节机制不能及时纠正经济运行偏差等等。本文运用非均衡经济理论的观点深刻挖掘出由供求严重失衡引起的产业恶性竞争或过度竞争的根源。指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非均衡经济政策是恶性竞争的产业根基。自1949到1978年,以市场出清和充分就业衡量,我国经济处于典型的非均衡状态。为了保障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被放在了次要地位。为了保证经济发展获得足够的廉价劳动力及维持就业,工人工资和消费品价格长期被控制在不合理的低水平,人为压制了居民对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品的需求。1978年以后这些需求的长期积累和同时释放扩大了供求调节机制的波动,使政府和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过高的估计了需求弹性不大的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某种程度上误导了企业在家电、日用化工、商品零售业等行业大量重复投资以及各级政府的过度政策扶持。这直接导致了产业结构臃肿与供应过度,为日后经济过剩时期发生恶性竞争埋下了隐患。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实施的对某些产业重点扶持、优先维持高就业率以及重点发展沿海和城市的非均衡政策使我国目前的非均衡经济状态特征明显,对某些产业供应量居高不下和抑制需求增加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政府不均衡的产业扶持政策降低了某些产业的进入壁垒,促进了企业数量和产能膨胀。进入壁垒指进入一个新产业遇到的障碍。可以归纳成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技术劣势和政府政策六大类。以家电业为例,我国家电产业属于典型的组装工业性质,大多是在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短缺经济时期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及资金上对新建或扩充家电生产线给予大力支持,几乎不存在进入的政策障碍。由于生产装配技术的易获得性和零配件资源丰富,使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地方政府对组建企业集团的偏好是造成产业进入壁垒降低的另一个原因。以政府牵头,相关企业相互合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曾一度流行。大型企业集团往往实施相关多角化经营造成了行业的相互渗透。目前主要大型家电企业、日用化工企业以及通用机械企业借助生产技术与分销渠道的关联优势进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别的行业。如主要大型家电企业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筹资相对容易,这种资本优势使他们进入家电新行业时能轻易跨过资本需求的高门槛,而且中国家电产业20年的发展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只要某一行业可以盈利或者估计可以盈利,就会有大量的新企业在短期内迅速进入,推进行业生产能力急速增加直至过剩。其次,非均衡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劳动力市场往往存在着非自愿失业,我国各级政府为了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出清,有时会采取“重就业轻效益”的非均衡政策以维持较高的城市就业率,这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企业设置了转移和退出壁垒。具体地说,按照市场经济特性,供过于求的行业将经历兼并重组与亏损企业的退出,供需关系重归平衡。然而,那些存在着很高的有形和无形转移与退出壁垒的产业就很难实现产业内部供需平衡的自我调节。有形退出障碍根植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它决定了这些资产只能配置在某些特别产业中某个具体的专业范围内才能发挥效用,如果强制它们从该领域向其它领域转移,就必须付出很高的“转移成本”。如家电业、化工业、商品零售业等设备专有性强、投资额大、沉淀成本高,导致这些产业存在较高的有形退出壁垒。无形的退出障碍很大一部分就是非均衡经济造成的使地方政府承受的再就业压力。地方政府的介入是影响企业退出的重要因素。其一是因为企业退出会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政绩”。政绩评价指标包括当地新上项目多少、创办企业的多少、当地居民的就业程度等。只要企业存在,不管效益怎样,对“政绩”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退出就不同了。其二是企业退出后,会有大量职工失业,给当地政府增加了重新安排就业的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宁愿对当地亏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给予投资、税收和信贷优惠,甚至直接进行财政补贴,使亏损企业继续维持下去而不愿承受巨大的再就业压力。同样,以前给亏损企业贷款支持的银行不愿看到巨额贷款无法收回,也会干涉企业退出。这些无形障碍甚至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退出壁垒。最后,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抑制了国内总体有效需求。从政策因素上看,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和发挥东部沿海的地缘优势,制定了沿海开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时至今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已相当明显。另外,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的“重工轻农”政策造成了目前城乡“二元制”经济的不均衡局面,农村经济严重落后于城市。如此一来,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较缓慢,而近年来实行的医疗、住房、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和农民负担问题又进一步挤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抑制了这些地区有效需求的增长。综合分析,一方面某些产业进入障碍少,企业进入相对容易,可使供给短期内大幅增加,而有效需求却不能同等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较高的转移退出壁垒使企业退出变得不现实,产量又不能根据需求及时下调,企业生存的自然选择机制遭到破坏。那些享受财政补贴和仅仅只为弥补变动成本而生产的亏损企业最有可能是产业内的不良竞争者,它们往往不顾及产业整体利益和自我的长期发展而成为不正当竞争的始作蛹者。另外,欲退不能的企业苟延残喘似的生产经营使家电产品供应量高居不下,极有可能刺激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做出“清理门户”的举动,这一举动可能引发产业内部其它大型企业的连锁反应进而可能导致恶性竞争。1996年长虹挑起第一次价格战的目的之一在于剔除亏损企业生产的杂牌彩电削价竞争的冲击,不能不说那些“活不了又死不成”的企业是引发彩电业第一次价格战及以后数年里有带有恶性竞争嫌疑的六次价格战的原因之一。我国企业如何防范产业恶性竞争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非均衡经济及相应政策是产业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避免它,需要建立真正的能够体现均衡经济要求的市场调节机制,把供需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而政府在应对产业恶性竞争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既可以通过一系列新的不均衡政策消除以前的不均衡政策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积极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这些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拉动需求增长;也可以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竞争走向良性和有序。地方政府若能顾全大局,不干涉无优势企业的自由退出,产业内部苟延残喘的“害群之马”就会减少;如果进一步建立合理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维护企业自然选择的生态平衡,产业内部生产能力通过企业自然选择机制保持动态供需平衡,就能最大程度的铲除孳生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