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319-2012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pdf_第1页
DB34T319-2012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pdf_第2页
DB34T319-2012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pdf_第3页
DB34T319-2012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pdf_第4页
DB34T319-2012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7.140.10 X 5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92012 代替 DB34/T 319-2003 地理标志产品 霍山黄芽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Huoshan huangya tea 2012 - 09 - 21 发布 2012 - 10 - 21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31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以及 GB 17924-2008地 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代替 DB/T 319-2003霍山黄芽茶。 本标准与 DB/T 319-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修改标准名称; 按照 GB 17924-1999 对标准文本结构作了调整和修改; 增加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修改了理化指标项目; 卫生指标引用 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本标准由六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霍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霍 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霍山县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六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滨、程俊生、李燕、刘红、徐志明、张圣轩、唐应芬、姚皖湘、戚仁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 319-2003。 DB34/T 3192012 1 地理标志产品 霍山黄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山黄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霍山黄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Z 26576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霍山黄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检总局 2006 年第 53 号 关于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批准的范围,为安徽省霍山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 A。 4 术语和定义 DB34/T 3192012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霍山黄芽 产自霍山县境内茶区,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茶叶。 5 要求 5.1 主要品种 霍山金鸡种、舒茶早等。 5.2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 5020 的规定要求。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大于 2.0、pH 值在 4.5 至 6.0 之间。 5.3 茶树种植 5.3.1 种植 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每年霜降前后采收当地茶园里已成熟的茶籽,12 月份或次年 1 月份用水浸泡 5 至 7 天,除去轻飘、颗粒小的茶籽,每穴播下 3 至 5 粒饱满茶籽。 无性繁殖:每年 9 月份,选用金鸡种、舒茶早或当地茶园性状优良的茶树枝条,利用短穗扦插 技术育苗,次年 10 至 11 月,大田移栽。 5.3.2 规格 分丛式和条式。 丛式:茶园每丛茶苗 2 至 3 株,每 667 平方米(亩)300600 丛。 条式:茶园每穴茶苗 1 至 2 株,单行每 667 平方米(亩)13001400 穴,双行每 667 平方米 (亩)26002800 穴。 5.4 茶园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成年茶园 9 至 10 月份施用基肥,可施农家肥(包括厩肥、猪栏粪、土 杂肥等)或经过堆沤的菜籽饼,结合秋季深耕施用。追肥结合春季中耕锄草进行,可施腐熟稀释人粪尿 或菜籽饼液。 茶树病虫害防治,应符合 GB/Z 26576 的规定要求,主要采取农业措施、人工捕杀害虫和生物药剂 防治病虫害。幼年茶树通过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型。 5.5 鲜叶采摘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初展。采摘要求为“三个一致”和“四不采”,即形状、大小、 色泽一致,开口芽不采、虫伤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采回后摊放除去老叶、茶梗、杂质和 不符合标准的鲜叶,晴天无露水时,摊放 2 至 3 小时,阴雨天摊放 4 至 5 小时。 鲜叶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晚上制,不制过夜茶。 5.6 加工流程 DB34/T 3192012 3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杀青(做形)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 5.7 加工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的要求。 5.8 分级 依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特一级茶叶产地为金鸡山、乌米尖、金竹 坪特定区域。每级设一个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换样一次。 实物标准样的制备应符合 GB/T 18795 的规定。 5.9 鲜叶组成 各级别茶叶的鲜叶组成见表 1。 表1 各级别茶叶鲜叶组成 等 级 鲜 叶 组 成 特一级 一芽一叶初展90 特二级 一芽一叶初展70 一 级 一芽一叶60 一芽二叶初展40 二 级 一芽二叶初展50 一芽二叶50 三 级 一芽二叶40 一芽三叶初展60 5.10 感官指标 各级别茶叶的感官指标见表 2。 表2 感官指标 等 级 外 形 色 泽 香 气 滋 味 汤 色 叶 底 特一级 雀舌匀齐 嫩绿微黄披毫 清香持久 鲜爽回甘 嫩绿鲜亮 嫩黄绿鲜明 特二级 雀舌 嫩绿微黄显毫 清香持久 鲜醇回甘 嫩绿明亮 嫩黄绿明亮 一 级 形直尚匀齐 色泽微黄白毫尚显清香尚持久醇尚甘 黄绿清明 绿微黄明亮 二 级 形直微展 色绿微黄有毫 清香 尚鲜醇 黄绿尚明 黄绿尚匀 三 级 尚直微展 色绿微黄 有清香 醇和 黄绿 黄绿 5.11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 6.5 碎末茶/ 4.0 水浸出物/ 38 粗纤维/ 14 总灰分/ 6.5 DB34/T 3192012 4 5.12 卫生指标 5.12.1 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5.12.2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5.13 净含量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应符合 JJG 1070 的要求。 6 检验方法 6.1 样品的制备 按 GB/T 8303 的规定执行。 6.2 分级感官品质检验 对照实物标准样和表 2 要求,按 GB/T 23776 的规定执行。 6.3 理化指标检验 6.3.1 水分检验按 GB/T 8304 的规定执行。 6.3.2 水浸出物测定按 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6.3.3 总灰分测定按 GB/T 8306 的规定执行。 6.3.4 粗纤维测定按 GB/T 8310 的规定执行。 6.3.5 碎末茶测定按 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6.4 卫生指标检验 按 GB 2762 和 GB 2763 的规定执行。 6.5 净含量检测 按 JJF 1070 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取样 7.1.1 取样以“批”为单位,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 质和规格应一致。 7.1.2 取样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7.2 检验分类 7.2.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 水份、碎末茶、净含量和包装标签。 7.2.2 型式检验 DB34/T 3192012 5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 5 章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检验周期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 行型式检验: a) 如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c) 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d)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3 判定原则 7.3.1 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不合格的,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7.3.2 感官指标不合格的可降级处理。 7.4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GB/T 8302 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争议项目 的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标签 8.1.1 企业获得批准,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8.1.2 产品的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8.2 包装 包装应符合 SB/T 10035 的规定。运输包装应符合 SB/T 10037 的规定。 8.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有防雨、防潮、防暴晒设备。严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