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二(高频文言虚词).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二(高频文言虚词).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二(高频文言虚词).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二(高频文言虚词).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二(高频文言虚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高频文言虚词,2012年全国高考的16份试题,有9份试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涉及的文言虚词有10个之多,可见高考对常见文言虚词考查的重视。 这10个文言虚词,按出现的频率排列,依次是:以(9)、为(6)、其(5)、之(4)、而(3)、于(2)、所(2)、且(1)、则(1)、乎(1)。本书将结合2012以及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对它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逐一进行讲解,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编者按:,以 (9次,出现率100%) 1介词,【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2.承接连词,连接两个先后的动作。3.并列连词,并且。4.动词,认为。5.通假字,通“已”。6.因此。7.介词,“把(作为)”。8.介词,凭,凭借。9.介词,在。10.表示地点的界限。,为 (6次,出现率67%)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wi)。,【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动词,表判断,是。2.介词,替。3.动词,当作,算作。4.介词,向、对。5.动词,担任。6.动词,前者“成为”,后者“叫做”。7.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与疑问代词呼应,表疑问或反诘。8.介词,表被动。9.介词,与“所”结合,表被动。10.介词,为了。11.介词,表原因,因为。,而 (3次,出现率33%) 【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连词,表并列。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却”。3.连词,表修饰。4.第二人称代词,你的。5.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行为的补充说明。6.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说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7.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8.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9.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10.副词,可译为“还”。,其 (5次,出现率56%) 1代词,【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代词,“这”,“这个”。2.代词,他的,指秦王的。3.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等。4.代词,其中的。5.副词,表期望语气,不译。6.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7.选择连词,可译为“是还是还是”。8.助词,用于句中,凑足音节,可译为“地”。9.连词,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之 (4次,出现率44%) 1代词。,【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自我校对 1.动词,去,往,到。2.助词,补充音节。3.助词,的。4.助词,的。5.助词,使宾语前置,不译。6.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代词,这。8.代词,知识。9.代词,他(指樊哙)。10.代词,我。1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于 (2次,出现率22%) 1在,从,到,【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自我校对 1.介词,从。2.介词,给。3.介词,“在方面”。4.介词,向,对,对于。5.介词,被。6.介词,与,跟,同。7.介词,与,跟,同。8.介词,比。,所 (2次,出现率22%) 1用作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用法例释】,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解释下列句中的“所”字。,自我校对 1.所的人。2.所的情况。3.表示原因。4.表示手段或凭借。5.“所”,助词,与“料”构成所字结构,所的事物。6.表示原因。7.“所”,助词,与“向”构成所字结构,所的地方,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则 (1次,出现率11%) 1规章,条文。,【用法例释】,【2012高考回眸】,【教材链接】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则”字的意思。,自我校对 一、1.就 2.原因是 3.却 4.那么 5.却 二、1.就 2.准则,榜样 3.规律 4.准则 5.就是 6.就,乎 (1次,出现率11%) 1语气词,【用法例释】,自我校对 一、1.表疑问。相当于“吗”。2.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3.介词。相当于“于”。4.相当于“于”。5.表疑问。相当于“吗”。 二、1.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2.于。3.于。4.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