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_第1页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_第2页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_第3页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_第4页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的加减法练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二、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四、教学准备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五、教学过程(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1.练习数的分与合(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师:我出3和1。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师:组成5,我出2。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巩固15的口算(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1.完成第28页第2题(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观察第1、2组算式。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观察第3组算式。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第28页,第4题。(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3.完成第29页第7题。(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1”,再找四位同学分别拿着1、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1)出示第28页第1题。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2)出示第28页第3题。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2.完成第29页第6题(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4)完成第29页第8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4.小结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符号,说一说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