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_第1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_第2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_第3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_第4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1、区域 不同的学科对区域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区域指是的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2、经济区域 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理划分。” 张敦富认为“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郝寿义、安虎森认为“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孙久文、叶裕民认为“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小至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以如亚太地区、东北区、南极、太平洋等等。”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人认为: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3、经济区域具有的特征和内涵: (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载体”。 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有了这个空间维度,我们才能考虑“何事在何地”的问题以及“为何”的问题。 (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 (3)经济区域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4、经济区域划分 根据区内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及区际差异性可以对区域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我国有10大经济区域,6大经济综合区域,7大经济区域,3大经济区域,二、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学,1、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由于研究范围与角度的不同,对区域经济学的定义也不同。本人认为结合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区域空间的地区特征,区域经济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历程,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理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了不同的表述。总体上来说,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综合,我们要从经济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结合中作出概括和抽象。 由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一门应用性学科。2、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由于研究范围与角度的不同,对区域经济学的定义也不同。本人认为结合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区域空间的地区特征,区域经济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对区域进济学的理解,我们可以对区域经济学的内容研究范围大致如下: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协调与区际关系 区域城市化 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两条线索去考察:一是区域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从理论渊源上,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得益于区位理论。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初,早期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杜能是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从运输费用和空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区位地租随市场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阐明了农业生产类型围绕市场而呈现的空间变化规律。 20世纪初,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他从空间的角度,考察了运费、劳动费用、集聚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讨论如何通过选择工业企业的区位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20世纪30年代,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理论,通过对市场区域形状和中心空间分布状态的分析,建立了市场区和中心地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模式。其后,廖什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研究产业的市场区位,提出了产业的市场区位理论。至此,区位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到20世纪50年代,区位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总体而言,区位理论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研究单个企业的最佳区位,通过区位选择来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要素,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理论。由于受市场机制的自由作用,经济活动和要素总是向最优区位流动,这就加剧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区域经济过渡膨胀,落后区域经济不断恶化,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迫使西方国家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区域经济,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论”,赫希曼于1958年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等。区域经济学应运而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空间均衡理论)、胡佛等。,2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学学界研究生产力布局问题,主要探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如何在空间上安排各种经济活动,建立最优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从而实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协调部门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总体上看,生产力布局研究有别于区域经济学,但是,它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区域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