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ppt_第1页
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ppt_第2页
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ppt_第3页
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ppt_第4页
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复习讲座演示文稿(3月19日上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中考历史阳光明媚 我们复习迎考胜券在握 从分析徐州市2009年中考历史试题、 找准中考历史复习思路及应试策略说开去 徐州市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 华 2010年3月19日上午,开篇语,时光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去年中考已经过去九个多月。如果说中考是一场战争的话,它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仨月不到,又将再次响起隆隆炮声。中考在即,不打拼不行,因为爱拼才会赢。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进行战争期间的休整,认真总结2009年中考历史的得失,研讨增强复习效果的最佳途径,找出应对中考历史的良策,很有必要。感谢徐州市教研室领导和我们徐州历史学科的领头雁陈伟国老师,给我们创造如此的良机。 徐州中考历史阳光明媚,我们复习迎考胜券在握。大家无不充满必胜的信心。 为更好地应对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有必要对去年徐州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特点以及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复习建议。我虽姓高,但无高见。管窥之见,权作抛砖引玉,讲出来以求教于诸位同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徐州市中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一)坚持“五个有利于”的原则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2.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中小学历史课程教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5.有利于各类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需要,使学业优秀生脱颖而出。,(二)命制高质量试题需要集思广益,凝神聚力 近六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都是在吃透当年中考历史说明要求以及充分了解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凝神聚力,创设情景迎热点,体现价值巧探索,尽最大努力命制一份难易适中、颇具徐州特色的历史试题。 (三)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不同群体 每年的中考历史命题,命题者都是面向全体中考考生,力求使历史试题让不同发展水平的考生都能有所作为。力争达到“四求”:求稳(稳定压倒一切),求实(实在实用实惠),求变(依据中考变动),求新(题意尽量新颖)。,(四)达到师生“共赢”,力争做到两个“有利于” 1.有利于增强考生到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信心, 2.有利于发挥历史教师历史教学的主动性。 (五)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历史试题的评价功能 测量历史试题的命制,力求有助于历史教师评定考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历史教学与复习的得失,了解考生学习历史的动因,激发考生的学习动机。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繁难偏旧。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历史试题的评价功能。,二、中考历史试题命制原则 1.坚持遵循考纲但不拘泥于考纲的原则; 2.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3.坚持科学性和目标性相一致的原则; 4.坚持“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原则。,三、中考历史命题主要依据 严格按照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如2009年徐州市历史中考新航标共27个大考点,历史考题涉及到其中22个大考点,覆盖率占81.5%。徐州市教研室编写的历史新课程探究与训练几本教辅书,2009年历史考题涉及到其中的有关知识内容为57分。(2009年徐州中考历史试题满分为60分),四、徐州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导向性强; 2.贴近现实,迎合热点,人文性强; 3.紧扣说明,设计新颖,开放性强; 4.立足课改,彰显理念,前瞻性强。,五、徐州中考历史考纲呈现特点,徐州中考历史考纲(考查范围)经几年使用已逐渐成熟,考查内容既体现中考的选拔及升学需要,又与高中历史教学、历史高考接轨。2009、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有以下特点: 1.考查主体未变,考点稍作增删; 2.考点细化求易,更加直观具体; 3.测量要求更活,理解考查增加。,六、中考历史试题追求的最佳效果,徐州中考历史试题追求的最佳效果是:稳定、连贯。试题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指历史试题紧扣课文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贴近生活实际,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试题尽可能达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彩。 “意料之外”指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试题思维含量;同时还从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入手,发挥历史考试的导向作用。明确中考历史试题的设计意图和方向,在历史教学与复习中做到知己知彼,充满信心,在历史中考中定会稳操胜券。,七、专题复习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几年来,经过研究全国各地尤其是徐州中考历史试题,感到大多试题都与历史专题密切相关。从选择题的选项到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设问,都是小专题和大专题问题,因此历史专题复习非常重要,川教版历史书本身就以主题形式呈现。在专题复习阶段要把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归类,把局部分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系统的知识,落实历史主体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八、徐州2009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考试形式及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政史合卷。分为I卷和II卷。I卷为选择题,II卷为非选择题。 2.考试分值:政史合卷为120分。历史满分60分(含卷面分1分),计入升学总分。 3.考试时间:思想品德、历史合计120分钟。 4.题型及比例:历史单项选择题约50%(即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非选择题约50%(即30分,含卷面分1分)。 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2009年中考历史试题中外历史 考查比例: 中国历史:60%(即36分)。其中古代史占15%(即9分),近现代史占45%(即27分)。 世界历史:40%(即24分)。其中古代史占5%(即3分),近现代史占35%(即21分)。 6历史中考试题难度:基础题、中档题、 较难题比例为6:3:1。难度系数约为 0.60.65。,7徐州市2009年中考历史试题考查 比例与考试说明要求完全一致。,82009年中考历史试题实际难易 度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 比例为7:2:1。难度系数约为0.7。 全市中考历史平均成绩接近42分。 92009年历史试题照顾全体考生, 尤其照顾成绩中下游的考生,使 其绝大多数都在40分以上,成绩 上等考生取得5560分的高分, 5060分考生数占相当大比例。,九、2009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徐州市2009年中考历史命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和中考历史命题的热点、重点,真正达到了不偏不怪,实实在在。 2009年徐州中考历史选择题考查内容 2009年徐州中考历史共有15道选择题,分别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第16题)、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第17题)、新文化运动(第18题)、五四运动(第19题)、南京大屠杀(第20题)、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人(第21题)、新时期台海关系的发展(第22题)、古代希腊的文明(第23题)、,人权宣言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相比 突出特点(第24题)、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第25题)、对于林肯史实的掌握和评价(第26题)、马克思与共产党宣言(第27题)、苏联解体(第28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核心技术(第29题)、有关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问题(第30题)。 通观15道选择题,无一不是教材和考纲中的重点、热点,皆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没有一题是偏题和怪题,几乎没有多少难度。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30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得了满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考生在2430分之间。考试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徐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思想品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卷 (思想品德30分,历史30分,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 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 在试卷上。 3第1题至第15题为思想品德题,共30分;第16题至第30题为历史 题,共30分。总共60分。,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60分),16徐州龟山汉墓出土了一枚能表明墓主姓名 (刘注)及身份的龟钮银印(见右图)。 印章字体不是汉朝时广泛使用的隶书,而是 A.小篆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17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 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 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19据史料记载,“邳县(今徐州邳州市)各界在县公共体育 场召开万人大会,提出力争青岛、废除密约、惩办国贼等口号”。 当时邳县各界人士热烈响应的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20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 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右图)。 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21.徐州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见右图)气势非凡。 群雕人物中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 A.刘伯承 B.邓小平 C.陈毅 D.粟裕,2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2008年 12月15日两岸的客机、轮船和 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下列不属于该史实原因的是 A.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初见成效 B.“三通”的基本实现,表明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实现 C.中共采取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的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 D.海峡两岸进行广泛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 23.下列关于西方文明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 大利南部地区 B.雅典城邦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 了民主政治 C.在雅典城邦,奴隶和妇女真正享有和公民一样广泛的 民主政治权利 D.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24在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分别颁布了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其中人权宣言 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 A.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 B.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 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 25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下列最能体现其 重要内容的发明是 26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十分敬佩林肯总统,是因为林肯总统在历史 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各项与林肯总统有关的是 领导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 领导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维护美国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A. B. C. D.,A B C D,27.下列人物中,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是 28. 1991年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落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该结局是由于 A.经济危机爆发 B.“冷战”局面形成 C.欧共体建立 D.苏联解体 29.第三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可比拟的。这次科技革命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A B C D,A B C D,30九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探讨有关经济全球化 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问题时,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 美自由贸易区等经济组织 B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它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作为“一超”的美国,不愿与“多强”合作,不需要大多 数国家的支持,为所欲为 D“一超多强”指美国及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第卷非选择题(历史30分,思想品德30分,共60分),注意事项: 1第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将答案 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位号填写清楚。 3第31至33题为历史题,30分(含卷面分1分); 第34至37题为思想品德题,30分(含卷面分1分)。,31(5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 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 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1分)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是什么? (2分),32(12分)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 会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 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1分) 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分)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 哪一次运动?(2分)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 些?(2分),33(12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中日两国都发生了重大的 历史事件,其结局与影响却截然相反。今天让我们探究 这段历史,以资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同治夷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三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该派别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1分) (2)据材料二,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日本 “社会变革”(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4)据材料三,写出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重要 作用。(1分) (5)从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的成败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徐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答案 非选择题 31.(1)重农抑商。(1分)推行县制。(1分) (2)秦始皇(嬴政)(1分) (3)统一文字。(1分)统一货币。(1分) (答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同样给分),32.(1)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答“一五”计划同样给分)以苏联帮 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1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1分)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 即给本问满分1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2)农业,(1分)手工业,(1分)资本主义工商业。(1分) (3)“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顺序颠倒不 给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改革开放也给分) 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 国力加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 强国之路等。 (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给本问满分2分。只要符合题意, 言之成理 即可),33.(1)洋务派。(1分) 洋务运动。(1分)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 (2)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分)(答思想启蒙也给分) (3)政治上“废藩置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经济上废除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文教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每点1分,考生答出五个方面即给本问满分5分。如答全具体内容,也给满分) (4)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使日本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 (5)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举国上下通力合作;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落后,学习先进;结合国情,立足现实;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等。 (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给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009年徐州市中考历史 忍痛删除的题目之一 17唐朝时考中进士称为“登龙门”,个人无比光彩,家族倍感荣耀。诗人孟郊曾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描写的情景是 A.乞丐骑马游长安 B.农家子弟升高官 C.科举考试登金榜 D.新婚之喜结良缘,十、20042006年徐州市 历史中考非选择题分析,2004年:第32题考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第33题考第二、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影响和认识;第34题考中共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这些题在当时都是课本内容的主干知识,非常重要。 2005年:第33题运用新情景新材料,考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过程及影响,当年确实令人眼睛一亮,获得一致好评。第34题考了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意义;第35题考了林肯、华盛顿、罗斯福三位伟大的总统对美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综合性较强,当年反响很大,至今仍是佳题。 2006年:第33题运用新材料考了南京大屠杀及其认识;第34题考独立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第35题考巴黎和会与慕尼黑会议的规定及其影响。这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十一、20072009年徐州市 历史中考非选择题分析,2007年:第28题考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三农”问题的做法 及其影响;第29题考中国近代科技和社会生活; 第30题考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二战”的有关问题。 这在当年都很重要,适当注意了知识的综合性。 2008年:第31题考孔子与儒家思想演变及其意义;第32题 考中国改革开放及其影响;第33题考中国近代化 的具体表现。第34题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的措施、特点及其启示。综合性也较强。 2009年:第31题考商鞅变法与秦朝统一的措施;第32题考 建国60周年的辉煌成就与失误;第33题考中国的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及其 认识。大专题综合性也较强。,综上所述,2009年及近几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内容比较丰富多彩,解题思路具有探索性,部分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徐州中考历史纲要“三个有利于”的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考历史试题年年变,“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不管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但愿“变”能引领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改的大潮中,不断思考与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发展,朝着教书与育人并举的方向发展。,十二、近几年徐州中考历史特点分析 特点一:精选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命题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体知识应该是指最能反映历史 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起到了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在国家制度、社会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提高能力,包括历史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特点二:都注重了历史基础知识考查 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具有迁移力。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中考历史试题的常规武器,是考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历史中考的支撑点。鉴于此,历史命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解析、问答题,都力求在考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点和易错点上做文章,其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切实打好学生的基础。如2009年三道大题以及徐州六年中考历史几乎所有选择题。,特点三:适度推进历史的能力考查,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命题,已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已成质量检测的主旋律。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可一蹴而就,应做到适量适度和循序渐进。因此,历史命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辅之以考查知识与方法的运用。材料解析、问答题以学生易懂、易提取信息为命题立足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微观或宏观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并针对徐州市每年新的中考历史考纲,设计几问开放性试题。试题紧扣历史考纲重点,难、中、易比例适当,总起来讲命题是向成功靠近的。如2005年的第35题林肯、华盛顿、罗斯福三位总统对美国历史发展的贡献。2007年第28题建国后中共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影响,2008年第34题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及启示,2009年第33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等比较大的综合题以及近几年若干道综合选择题。,特点四:注重运用新情景新材料,每年的徐州中考历史试卷,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记忆历史的薄弱点设题,针对性较强,有相当一部分新情景和新材料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皆有一些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的试题,都是有较好思路的试题,考生在拿到历史试卷看到题目后,定会眼睛一亮,豁然开朗,解题欲望高涨。如2005年第33题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及影响,2007年第28题建国后中共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影响,第30题抗日战争与“二战”有关重要问题,2008年第34题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及启示,2009年第32题建国60周年的辉煌成就与失误和第33题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等大综合题以及近几年若干道综合选择题。,十三、中考历史命题思路说明,(一)原创命题,学以致用 近几年徐州中考历史试卷,一般有15道选择题和3-4道非选择题,共18-19题。作为命题者,尽力命制原创题。选择题的题干、题肢以及材料解析、问答题的若干道小问题,都力争做到题目灵活,科学合理,力争做到运用新材料、设立新情境命制试题,使考生易于审题判断,便于解题切入,最后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历史题目符合考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通过审题和解题,能使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多角度、全方位整合有关历史知识,使考生掌握完整、系统、综合的历史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徐州2009、201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中若干道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中考历史试题材料力达“五性”,尽可能达到权威性、典型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解读性。如2009年选择题第16题徐州龟山汉墓,第17题唐朝科举特点,第18题胡适论新青年代表时代;第19题邳县与五四运动;第20题日本青年的抗议;第25题和29题的二、三次科技革命;第27题马克思与共产党宣言;第32题的材料和图表;第33题的图片及材料等。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全卷有17幅图片)。,(三)积极迎合历史热点命题,如2009年第19题的邳县与五四运动;第22题台海实现“三通”;第29题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30题的全球化;第32题的60年峥嵘岁月,第33题中日两国改革及比较等。如2008年第24题: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如你们班想举办一次“周恩来外交风云”的图片展,你会选用下列哪些图片等。这些题都反映了近几年徐州中考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在这些题中,往往有些提示性的关键词句,或揭示时代背景,或暗示历史事件等。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背景知识,关注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此外,还应注意题干中对图片的说明,这种说明往往对我们答题具有提示作用。见多识广了考试时就不会少见多怪。如2008年第30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此后不到半小时,消息即传遍全球,人们最快获此消息的渠道有可能是互联网等题。,(四)适当渗透徐州乡土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时刻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如2009年选择题第16题的龟山汉墓,第19题的邳县与五四运动,第21题的徐州淮塔等。如2008年第17题: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 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等。这些题目,具有浓厚的徐州地方特色,注重引导考生关注徐州地方历史与乡土文化。所以,在历史教学与复习中,要关注我们身边曾发生过的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对家乡做出贡献的历史名人。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要加强对徐州地方史的学习了解和研究。,(五)初中历史课改接轨高中教学,2009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的18道题目中,几乎全部都含有与高中历史教学接轨的内容。20042008年的徐州中考历史试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相吻合,甚至与近几年江苏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和江苏省近几年高三历史高考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六)历史试题有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近几年徐州中考历史试题有相当一部分题目进行了 这方面的渗透,为培养考生适应社会、造福社会、为社会作出自己贡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七)中考历史试题务求尽善尽美 说句实在话,白璧无瑕固然好,但却很难能够做到。徐州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的不足之处,再所难免。如个别试题语言欠严谨;命题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如答案的唯一性与开放性、题干与题肢的密不可分、导语与所问问题的关系等;有的试题,缺少一个细致打磨的过程。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许还需要时间,让时间去逐渐锤炼出经典的试题。每年中考过后,都有领导和同行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这对于中考历史命题者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使其引以为鉴,不断修正错误,竭尽全力命制高质量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考历史试卷。,十四、2009年徐州中考历史考试 考生答题得分分析、失误归因及应对措施,(一)答题得分分析 2009年徐州中考历史选择题满分30分,最 高得分30分,占相当一部分考生;大多集中在 2030分分数段,平均分为24分。非选择题满 分30分,最高得分30分,但大多在1522分, 平均分为18分。 (二)答题失误归因 考生在做客观题和主观题时失分较多,存 在五大弱点,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亟需在教 学与复习中帮助考生消除。五大弱点包括:,1基础知识弱。基本史实掌握不牢,模糊 混淆,理解不透彻。 2审题能力弱。审不透题意,囫囵吞枣, 抓不住关键点作答。 3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差,不善于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4文字表述弱。语言欠规范,词不达意, 错别字多,乱写乱画。 5. 提炼概括弱。丢三落四,挂一漏万, 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三)应对措施 在中考历史考试中,考生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实际水平,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可靠保证。而要使考生的实际水平发挥正常,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十分重要。下面从一般规律与方法上,制订几条规范答题和解题技巧的应对措施,供大家参考。 1.了解历史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注意答题次序,提高答卷效率; 3.科学把握时间,调整答题速度; 4.正确审视考题,减少答题失误; 5.书写清晰工整,注意解题规范; 6.仔细检查答案,查漏补缺改错。,十五、徐州中考历史备考方案,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兵书云,你有关门计,我有跳墙法。我们目前的做法应该是,任尔千变万化,我自成竹在胸。我们有徐州市中考历史新考纲,在新考纲指引下永不迷向;又有几本在徐州市区较有影响的历史新课程探究与训练教辅资料,再加上徐州市区及各县(市、区)编写的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及临考模拟历史卷等,足够用得啦。我们要做到不脱本紧扣纲,课本内外结合,达到运用自如。要精选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尤其是江苏各大市历史试题,渗透到教学与复习中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之玉石,取之于山。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这座巍峨高耸云端的大山,让我们尽情地开采它吧。,(一) 强化中考历史课标意识、考纲 意识、规范意识。做到“四个针对” 针对考纲备考题,针对考题备专题,针对专题打基础,针对基础升能力。树立“三种意识”:备考要有基础意识,教学要有学生意识,训练要有过程意识。 2010年中考历史备考将在参研“一标准”(初中历史课标)、 “一说明”(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说明)和“一试卷”(徐州中考历史试卷)的基础上,提升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中考历史试题,在继承中探索,在风险中生存,在改革中创新,逐渐建构带有徐州特色的新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和模式,学生根据中考历史考纲,逐条回忆课本及教辅知识,做到对考点知识不留死角,强化落实,把散落在书本各处的考点知识像珍珠一样一颗颗地串起来,并会灵活运用,唯如此,考生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二)科学合理划分复习阶段, 以专题为核心,抓好点、线及面,中考历史考纲是历史命题的法定性文件,它既是试题形成的源头,又是试题形成的蓝本。因此,在复习最后阶段,必须再回到考点上来,巩固考点,考点狂背并进行模拟训练;以专题为主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