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讲座.ppt_第1页
幼儿心理健康讲座.ppt_第2页
幼儿心理健康讲座.ppt_第3页
幼儿心理健康讲座.ppt_第4页
幼儿心理健康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的心理特征、气质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婴儿期(01岁)心理发展特点,1.动作发展:动作发展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由头部到肢体、由躯体往指端、从粗大运动到精细运动逐渐发展。婴儿期的动作多以头部、躯体等部位的粗大动作为主,如:抬头、翻身、爬行、坐、立和行走。 2.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是在与周围人、养育者的交往中逐渐进行的。 3.情绪发展:新生儿的愉快与不愉快表现都与生理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可出现无目的的“兴趣”、“微笑”和“烦恼”;46周可出现社交性微笑;34个月可出现愤怒、惊奇和悲伤情绪;57个月出现恐惧现象,尤其对陌生人和黑暗环境;68个月可出现对陌生人的怯生;1岁时惊喜、愤怒、高兴、快乐、恐惧、厌恶、喜好等情绪基本都可能表现出现。,依恋,1.安全型:与母亲分离时表现为明显不安、担心和惦记,母亲回来时主动迎接,与母亲亲热一会儿后很快平静下来而继续玩,这类婴儿约占55%。 2.不安全-回避型:专注于玩具或周围环境事物,母亲离开时不哭不闹、无动于衷,母亲回来时主动回避或似乎视而不见,与母亲分离或重聚时均无喜怒表现,约占23%。 3.不安全-矛盾型:过份地“粘”着母亲,母亲离开时非常愤怒或十分消沉,母亲回来时行为矛盾,与母亲重聚并不能使他(她)平静下来,约占8%。,二、幼儿期(13)心理发展特点 1.动作的发展,1岁稍大的婴儿已能行走自如;1岁半以前能蹲下,将地上的小球捡起,会跑但跑不稳;1.52岁可以自由上下楼梯,跨越简单低矮的障碍物,可自己用勺子吃饭;23岁时单脚站、双脚跳、跑步,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可以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用筷子吃饭,穿短裤、背心和袜子。双手精细动作较准确,眼、手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折纸画图形。,2.语言的发展,11.5岁是正式开始学话阶段,开始是一些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如“帽帽”、“抱抱”等,少数模仿性发音,到后来可以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1.52岁可以说出简单句和电报句,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爸爸走”(让爸爸走开,或爸爸走了)、“姐姐写”(姐姐在写字、学习)。2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词汇量可达1000字左右,句子结构由简单句向复合句发展,句子明显增长,所表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语言中可以反映人物的相互关系,表达时间概念。此阶段儿童喜欢与成人交谈,喜欢听成人讲故事并能理解故事内容。,3.认知的发展,23岁的孩子的感知觉渐趋精细,视觉方面已能分辨基本颜色,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可以分出上下、左右、前后、远近、上午和下午,还不能正确理解较复杂的空间关系,如“用右手把积木放在前面桌子的左抽屉里” 1岁左右出现回忆,可以去找被藏起来的玩具;2岁时能再认出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3岁时可以再认出几个月以前感知过的事物。 注意力极不稳定,不随意注意(被动注意)明显强于随意注意(主动注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或卡通电视可以注意较长时间,随意注意逐渐发展。,思维活动,思维活动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它发生较迟,只有在1岁以后才开始发生。23岁婴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即只有依靠感知和自身的动作才能进行思维并且把自己思维讲出来,一旦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能够根据颜色、大小、形状、运动等外部特征对事物进行简单归类。萌发想象性思维,可以把无生命的玩具熊当做小弟弟,给他喂饭、替他洗衣,4.个性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行为方式。3岁以前儿童明显个性特征表现在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环境的兴趣,主动、独立地干自己的事,有合作精神,活动量进一步增加,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儿童早期的这些个性特征很不稳定,受外界环境、教育、父母个性特性的影响极大。 个性特征的另一个主要成分是自我意识。,三、学龄前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的发展 词汇量明显增加,增加速度为一生中最快的时期,词汇量可达30004000个 大量出现的为名词,涉及到儿童生活、游戏等经验过的各种事物,对新鲜事物和新名词特别感兴趣 理解并能运用方位词 34岁的儿童可能会搞错人称代词 出现自我中心言语,这种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不起交际作用的自言自语 可以用简单到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力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仍然以被动注意占优势,只有被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成形象时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电视中播放的卡通片就具备这种特点,因此,卡通片最能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和兴趣。 主动注意必须克服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才能达到注意的效果,34岁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而56岁儿童也不超过15分钟,因此, 在给学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客观规律,不可长时间的灌输,更不能要求儿童长时间注意学习的内容,否则,起不到任何效果。,记忆的发展,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萌发。以具体形象性和机械性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此期儿童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不同来源,或是自己经历,或是故事中,或是臆想的内容与现实情况混为一谈,心理学上称为潜隐记忆,家长往往认为儿童在说谎,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辨别出幻想和现实内容。,思维的发展,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已明显摆脱了动作的束缚,但仍然离不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 丰富的想象力,可表现在游戏活动和讲故事中,游戏活动形式从低年龄的简单动作模仿到大年龄象征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对事物的直观、具体的概括。虽然已能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加上上面谈到儿童记忆的特点。他们往往用自己的逻辑和过多的臆想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情绪的发展,儿童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成人能体验到的情绪,学龄前期儿童都基本上已能体验到,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紧张、害怕等,很容易表现在行为上。 焦虑和恐惧。对与家人分离、受到批评和伤害后可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对想象的事物和黑暗、魔鬼、声音、幽静等有明显的恐惧,尤其在从电视、故事、谈论中看到或听到有关事例后更为明显。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加,高级情绪活动如同情心、孤独感、荣誉感、审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也进一步发展。,性心理发展,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性别认同和形成性别社会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期,此期儿童主要通过选择玩具和日常活动内容来反映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混乱或性别识别障碍就表现为男孩女性化或“娘娘腔”,女孩男性化或“假小子”。,四、气 质,气质是儿童正常行为的不同表达方式,它是指个人心理活动(情绪、行为)的稳定的动力特性,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气质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气质对儿童正常行为模式及异常行为的发生均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处理儿童出现的行为困扰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弄清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维度的特点;儿童所处的环境特点;儿童气质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适应状态等。,气质的维度,活动水平:儿童身体的运动量,如儿童洗澡、室内外活动、玩耍等时候的活动水平。 节律性:儿童反复性生理功能的规律性,如对睡眠、饮食、排便等评价。 趋避性: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如新食物、新玩具、陌生人和新情境。 适应性:指对新事物、新情境的接受过程,是容易还是困难。如旅游、初去幼儿园或学校时的适应能力。,气质的维度,反应强度: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激烈程度,包括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如遇某事情是大声哭闹或兴高采烈还是反应轻微。 情绪本质:愉快、和悦、友好的行为相对于不愉快、不和悦、不友好的比例。如与小朋友玩时、与人接触时等情境中的情绪状态。 注意分散度:外界刺激对正在进行活动的干扰程度。如做事情时丢旁边干扰的反应。,气质的维度,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活动持续时间长度和克服阻碍继续进行的能力。如做一事情的坚持性、对别人建议的接受、是否易哄等。 反应阈:引起儿童产生可分辨反应的外在刺激水平,如对声、光、温度等。,气质类型,难养型气质 提示该儿童属于难养型气质,表明提示该儿童活动多变,无规律性 ,容易分散注意力,行为退缩,适应过程慢,对 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常表现为消极情绪。,气质类型,易养型气质 提示该儿童属于易养型气质,表明该儿童活动水平适中,睡眠、饮食、排便等生理节律有规律,积极探索新环境,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强,对刺激的反应强度适度,很容易接触,常常表现为积极情绪。,气质类型,启动缓慢型气质 提示儿童属于启动缓慢气质,表明该儿童活动多变,睡眠、饮食、排便等生理节律无规律,对环境变化适应性慢,不会积极去探究外界,最初往往有退缩,对外界刺激反应强度低,常常表现为积极情绪。,气质类型,中间型气质 提示该儿童属于中间型气质,表明该儿童活动适中,睡眠、饮食、排便等生理节律的规律性不强,能探索新环境,对环境变化可以适应,对刺激无明显强烈反应,容易接触,有时表现为积极情绪,有时表现为消极情绪。,儿童气质的管理,易养型气质儿童 生物活动有规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物、景)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较快,情绪反应温和,心境积极,看到生人常微笑。醒后很愉快,不哭吵,能接受新食物。这是人人都喜爱的孩子,应鼓励并祝愿孩子保持愉快,顺利成长。由于还对环境适应良好,应特别警惕这些孩子对疼痛及社会不适应往往表达不充分。因此,对他们的轻微抱怨均应特别予以查问。,儿童气质的管理,难养型气质儿童 生物活动无规律,成人难以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大小便规律。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退缩、回避,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情绪反应强烈且常为消极反应。醒后未睁眼就哭吵,遇到困难后大声哭叫,心境消极。,1.在孩子对新的要求、命令或新的环境、状态产生消极心境或退缩反应时,应允许孩子进行回避(特别在开始时),监护人(父母、教师等)应对此反应平静。 2.应使孩子有计划地、逐渐地接触和进入新环境,以便熟悉这些环境。 3.对能使孩子产生大、小令人恐怖的事件或创伤,应做好全面调查和安排,以避免让孩子产生强烈不适或过分反应。 4.如果孩子发脾气,应等到发作终止,心情平静以后,再冷静地妥善处理问题。 5.孩子如有明显过分的要求,最好采取“中性忽视”的方式重。如果孩子的要求是正当的,也不要由于孩子的过分骚动而漠视他们的要求。,儿童气质的管理,缓慢发动型气质儿童 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强烈且常为消极反应(如回避),活动水平低,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与麻烦型不同的是,这些儿童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生活规律仅有轻度紊乱,心境消极。因此: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预先熟悉即将发生事件的特点,并尽快适应它。 2.)不要让性急的孩子突然进入陌生环境,应预先让其扮演观察性或参与性的角色,让孩子逐渐适应这种状态。 3)应寻找合适的机会,奖励孩子行为的进步。,五、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对立违抗性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敌意、对立和违抗行为,与成人争吵、发脾气、骂人、对周围人抱怨和不满。往往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过错而埋怨他人。故意对抗或拒绝成人对他(她)的要求,出现报复行为。常发生于10岁以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父母对压力的控制,父母亲如何识别压力 身体信号 思想信号 行为信号 呼吸/心跳加快 “可恶的小鬼” 殴打 肌肉紧张 “我再也忍不下去了” 大叫、威协 出汗增加 “我真是个没用的父母” 哭泣 脸色泛红 “我没办法处理” 发抖 身体发热 “我讨厌他” 退缩 “我放弃了”,如何使自己放松?,一、放松身体:深呼吸、先绷紧再放松肌肉、从1数到10 二、运用“自我对话”:“不要紧张”、“不要让它困扰你”、“我可以处理得来”、“一切都会没问题”、“保持冷静”、“放轻松”、“我会尽力而为” 三、采取行动:离开现场、不要管它、到外边走走、试着找人讨论、表达你的感受、使用问题解决技巧,调适压力的策略,放松 寻求社会支持 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运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技巧 学习正确或理性的想法 学习克制发脾气 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 改变生活安排,父母和老师的正性行为,赞美(你做得很好,那么做看起来很好,好孩子,很棒) 描述(你接着球了,你看起来很高兴,你做对了,你成功了) 触摸(拥抱,亲吻,触摸肩膀,轻拍肩膀,轻摸脸颊),父母和老师的负性行为,发问(你为什么要看电视?你为什么不好好玩?为什么这么生气?) 命令(跟我一起走!不要慢腾腾的!快点做功课!少说废话!) 批评(那样做不对,下一可不能这样了,你应该这么做才对) 嘲笑(你真笨!白痴!你怎么这点事都不会做呀!无能!),(二)分离焦虑障碍,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对与依恋对象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中心内容时,才成为儿童期离别焦虑障碍。,原 因,1.欲望得不到满足:按照Freud理论,替意识中出现心理冲突时则会表现为焦虑,是人格结构中“自我”与“本我”斗争的结果。 2.遗传因素:焦虑症患儿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虑表现,单卵双生的焦虑患病率可达50%。 3.亲子关系不良:Bowlby认为,亲子关系不良时则表现为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淡、要求苛刻,另一方面又让子女依附于自己,使子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地。 4.生活事件:在出现离别焦虑之前,往往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分离。,临 床 表 现,多发生在6岁以前,当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主要表现在:过分的忧虑主要依恋者可能会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没有主要依恋者在,患儿往往不愿或拒不就寝;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里;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各种躯体症状,干预和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分散患儿注意力 行为强化治疗 药物治疗,(三)儿童抑郁症,婴儿期抑郁主要是因为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先表现为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当与母亲重新团聚后,这种症状可以消失,Spitz称为婴儿依恋性抑郁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