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试题.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试题.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试题.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试题.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下表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项目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21.2%轻工业14.1%农业1.5%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BC D解析:从表格中反映的信息来看,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不均衡,重工业发展较快,与之相比,轻工业发展较慢,而农业发展则极其缓慢。正因为如此,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材料并没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正确,错误。答案:C2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过激的集体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地发展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农场的生产率低于美国,同时苏联的私人土地生产率高于苏联集体农场,根据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联系所学可知是苏联过激的农业集体化运动造成的这一现象,故B项正确。答案:B3.下面是关于苏联的漫画军转民飞机锯木,它揭示出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解析:材料中“飞机锯木”突出反映了苏联轻工业产品短缺,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故选A。答案:A4“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解析:A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不正确;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对抗,科技交流也会受冷战影响,而且材料中28个国家没有表明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C不正确;D不符合史实。20世纪50年代到1980年苏联处于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符合题意。答案:B5“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所有制结构的改变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分配制度的改变A BC D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推行单一公有制,采取高度集中管理,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成为一种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故选D。答案:D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笫(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教材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基础巩固120世纪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B新经济政策实施C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答案:A2丘吉尔曾说:“他(指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所肯定的斯大林的功绩主要在于()A工业和军事方面 B政治和经济方面C综合国力方面 D反法西斯战争方面解析:斯大林时期为巩固国防,面对小农经济占据主体的局面,推行工业化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国防工业发展,可见材料突出了斯大林在工业与国防军事方面的贡献,故选A。答案:A3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垦荒解析: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牺牲了农业、农民的利益。实行余粮收集制是在苏俄时期,工业化还未起步,故A错误;实行固定粮食税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故B错误;斯大林模式下快速推进农业集体化,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牺牲农业,为苏联的工业化积累资金,故C正确;大规模垦荒与工业的剥削无关,故D错误。答案:C能力提升4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解析:A、B、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或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排除;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答案:D5大国崛起中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段话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工业化 D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所说的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指斯大林模式。故选择D项。答案:D6“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房糟糕、消费品匮乏的状况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D五年计划的实行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五年计划。由材料可知,该事业使民众生活消费品缺乏,但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最符合题意的是五年计划的实施。答案:D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解析:“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答案:C8下表是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钢555432注:1932年的数据是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斯大林模式发挥优越性重工业发展速度快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 BC D解析:表格中主要是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没有农业的数据,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到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这才开始逐渐轮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 000万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2)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内容和影响,注意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和关联。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和苏联当时面临帝国主义包围的现实分析其特点和原因;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