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一些思考.ppt_第1页
重庆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一些思考.ppt_第2页
重庆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一些思考.ppt_第3页
重庆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一些思考.ppt_第4页
重庆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一些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 转型的一些思考,黄达人 2014.05 重庆,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到重庆与诸位进行交流。 首先,把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向大家做个报告。 我自2010年底卸任中山大学校长以来,凭借着自己的兴趣,访问了超过100位国内外大学的管理者,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出版了三本访谈录: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程和大学的治理。 近期计划出版的叫大学的根本,主要是关于“985”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目前,正在做的是关于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访谈。 做这件事的契机是,去年六月份,参加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大会。 在会上,我被聘为联盟顾问,发展规划司还专门指派一个人协助我开展调研工作。 如果说之前是游击队,现在则被正式收编,结束了游兵散勇的状态。,这段时间,就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发展问题走访了一些学校。 看到很多学校明确提出要走应用型的道路,而且不少已经付诸行动。 安徽、河南、山东、重庆等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出台政策或给予资金支持,鼓励转型。,教育部及时进行了总结、推广和部署,并指导成立了技术应用大学联盟。 我认为,这是中国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推动地方高校向本科应用型转型发展也逐渐形成共识。 这段时间,我也与部里几位司局领导交换了意见,无论是发展规划司、还是评估中心,都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高教司张大良司长认为,尤其对于新建本科而言,更需要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办郭新立主任则更加直接,他认为现在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全国至少2000所高校都应该走应用型这条路。,对于我而言,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通过交流,不断加深对于转型的理解。 看到授课安排,发现很多熟面孔。 相信他们有详细的介绍。,教育部领导邀请我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修班上讲。 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工作和访谈的经历,谈一谈我是如何看待本科应用型转型的。,一、我所理解的本科应用型转型,1.走应用型道路代表着一个方向。 我们提出一个概念,总是想搞清楚,这个概念的边界在哪里,如果它是一个集合的话,那它的余集又是什么? 在合肥学院调研时,蔡敬民书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们学校在最初提出应用型的时候,遭到教育部一位领导的质疑,你说你是应用型,那清华就不是了?蔡书记回答,那我关注教学,那清华就不关注了?,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大学的领导怕因此被贴上职业教育的标签,降低了学校的办学层次。,我认为,讨论应用型,不应该在定义上做文章、去纠结,而是应该看到其本质。 我想,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 落脚点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大学都应该来关注。,以中大为例 中山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应是“国际水平,国家需求”,即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是国际水平,但立足点则是要解决国家尤其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广东需求作为学科布局的依据,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经国务院发布实施以后,广东需求就是国家需求。,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广东需求作为学科、专业布局的依据。 对此,我曾经提过,中大要高举农业大旗和海洋大旗。 中山大学没有农业专业,但是15个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其中就有农业科学。说明在农业领域,综合性大学同样大有可为。 对于海洋科学,初建时期并不强,但是国家需求、广东需求,所以有必要,在全国第三论学科评估已经排名第四了。,在研究上,也非常关注应用研究。 例如,医科科研,明确提出以疾病为导向。 实施“5010计划”,于05年起自筹经费,遴选50个临床医学课题,连续滚动支持10年。,又如,文科科研,我们主张问题导向。 要研究一般规律但也要特别注意研究特殊规律。 经济学家关注猪产业、虾产业。 在农业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养虾和养猪两个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和首席经济学家都在我们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特别注重给应用研究特长的教师以职称晋升特殊的通道。 在国际合作方面。 结合广东在核电、电子等支柱性产业需求,先后成立了中法核工程学院以及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因此,在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之前,如果这一提法使得地方本科院校的重心下移,更接地气,对于大学的管理者而言,是不是可以先不要纠结于概念呢? 安徽教育厅程艺厅长说得好,用应用的方式推动应用型建设。,2.现在提出应用型转型有着特定的背景和含义 从背景来讲,有两个方面: 一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二是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我理解,现在提应用型转型还有着特定含义: 第一,特定对象。主要针对新建本科。 第二,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第三,人才培养的定位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强调回归职场。 我很赞成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对于应用型的理解,他认为,这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我觉得,是否也可以说,应用型强调面向一线、面向现场培养人才。,以工程教育为例,在岗位上有研发工程师、设计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等。 其中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定位应以服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一线人才为主。,既然要面向职场,不应统一拿考上多少研究生来衡量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 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甚至认为,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考上的研究生多了,说明就业不行。 同样的逻辑,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主体不应为升学做准备。 因此,高职生升本,也应该是少数。,对于选拔一定比例的中职学生直接读应用本科的做法,我认为把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工程硕士的路打通就行了。 没有必要强调学历层次的提高。,第四,研究工作的定位强调面向行业、面向产业的应用研究,以产学研结合为特征。 重点关注管理规范创新、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应用不代表低水平;面向职场培养人才也不是低水平;强调应用研究更不是低水平。 我特别认同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曾经说过的,大学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可能定位各不相同,但不应以定位来判断大学的水平。 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 作为大学的管理者,重要的是找准定位,然后把自己的定位做到最好。,审核评估的例子。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考核,“说你要做的,证明你做的就是你说的”。,3.本科应用型转型形式的多样性。 去年年底,我请陈至立同志为海外大学校长访谈录作序,她说她最重要的意见,就是要注重大学发展的多样性。 美国工程院院长、马里兰大学前校长牟德博士以及马里兰大学前副校长、台湾中央大学前校长刘全生教授与我交流时也表示,大学的多样性是美国大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香港城市大学程星副校长则套用了一句名言: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我想,大学发展要多样性,本科应用型转型同样也要注重多样性。,在现实中,我也看到了各种精彩案例。 有的立足地方,强调错位发展。例如,黄淮学院、徐州工程学院。 有的原来是行业办学,提出要回归行业,强化行业。例如,武汉纺织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有的没有行业背景的学校也积极对接行业和区域支柱产业。例如,常熟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有的是中德合作,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改革思路。例如,合肥学院。 有的建设与城市密切互动的城市型大学。例如,成都大学。 等等。 当然,即使有这么多案例,依然不能涵盖所有的方式。 洋河在11种白酒基础上创建绵柔型的例子。,另外,各个学校探索应用型转型的规模和范围也各不相同。 多数学校整体转型。 也有的学校在几个学院甚至在几个专业先探索应用型转型之路。 例如,曲阜师范大学。,二、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转型,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我认为接下来要讲的五点内容,都应该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路下进行:,1.明确办学定位。 一所大学有什么样的办学定位,关键就要看校长、书记有什么样的治校理念。 例如,武汉纺织大学曾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十年后,学校领导却越来越感到,作为有着深厚纺织行业背景的省属大学,只有办出特色和水平,才能在高校林立的湖北拓展出发展空间。,于是,把校名又改了回来,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道路,而且是密切对接湖北省的支柱产业。 对于武汉纺织大学而言,它的校名反映了大学特色。,又如,云南工商学院是一所民办学校,学校董事长李孝轩执着地要走应用型大学的道路 2007年的时候,在学校一栋楼上挂了几个一米见方的牌子,提出建设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当时就遭到很多非议,后来灰溜溜地把牌子又拆下来了。 没多久又挂上。 2010年升本前专家进校的时候,当时就讲,用这种提法升不了本,于是又拆下。 李孝轩董事长告诉我,最近要再放上去。,在本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明确定位。 我认为,一方面,要进入圈子,把学校放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去考虑; 另一方面,还要跳出圈子,把学校放到区域经济、社会中去审视。 研究圈内是为了发现办学的优势和不足,审视外部环境是为了寻找发展空间和依托。,一是要立足地方。 第一,强调错位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的例子:韩宝平校长告诉我,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把地方研究透。 (一)看学校在全国、省里和当地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徐州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带,徐州工程学院瞄准徐州市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冶金、建材、煤盐化工,实现与在徐其他五所本科高校的错位发展,找到自己的路,武汉纺织大学尚钢书记就说,他曾经画过一张湖北省支柱产业的图,所有产业都可以找到学校进行对应。 也就是说,湖北省的地方高校,如果定位到位了,为湖北省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全都有维度,都是有支撑点的。,(二)围绕错位发展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 (1)人才培养规格错位:面向苏北一线高素质应用人才。 (2)专业建设错位:60%专业直接对接六大千亿元产业。所有专业都和徐州市对接。所有专业都是应用的。学生就业60%进入当地企业。 例如,机械专业,矿大是采煤机械;师大也是地下机械;徐州工程学院做工程机械。,(3)科研错位:与龙头企业合作,85%的科研项目来自企业,与企业联合攻关。 例如,文科科研,师大做汉文化研究;徐州工程学院做非物质文化遗产。 (4)国际合作办学错位: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电工大学。 因此,错位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体现。 韩宝平校长总结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做到为地方服务第一。,第二,研究地方,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例如,常熟理工学校在升本前是县城里的老师专,在发展过程中,深入研究地方情况,面对长三角师资力量饱和的现状,压缩师范生培养规模至全校的10%。 学校提出从师范类向应用型的转型。,又如,黄淮学院地处河南驻马店,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区位并不好,合校初期也是困难重重。 介晓磊校长告诉我,当时学校建筑面积也就是二十多万平米,很多还是危房,饭堂就设在一个大棚里。学校账户上只有几万元。,黄淮学院做足了驻马店这个地方的文章,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用介校长的话就是,黄淮学院与驻马店共振同频,知前知后五百年。 他们一边贷款,一边搞建设,甚至连建筑风格也要体现中原文化。,驻马店市的电视台、报社、政府网站基地就设在学校里面。 提出“汝南而设计”。 研究、保留地方戏剧等民俗文化。 为了响应政府提出提高当地文化创意水平的号召,学校建设了文化科技创意一条街,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0-100个,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工位1800个,具有创意、研发、支持、衍生产业、产业孵化等五大功能,再如,我在钦州学院调研时获知,因为钦州学院创办航海、轮机等涉海专业和培养本科应用人才,积极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填补了广西拥有近1600公里海岸线而无涉海类专业的空白。 制陶专业,学生也大受欢迎。 得到政府23亿资金的支持,在该校基础上组建北部湾大学。,在社会变革期,大学的机会有很多,就看你能否把握住了。 地方高校应该立足地方,只有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同样能够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 千万不要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二是依托行业。 第一,对于原来行业办学的学校要回归行业,强化行业。 例如,重庆科技学院,在升本改名后,一度失去了与原来专科时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严欣平校长告诉我,当时主要参照重庆大学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上不够统一,也有很多争论。,后来,合格评估的导向变了,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也促使他们反思,自09年以后,加快了回归行业的步伐。 通过走访大型国企和行业协会,明确了面向现场、面向一线的人才培养定位,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没有行业背景的学校也可以对接行业。 例如,常熟理工学院根据当地的产业,积极对接行业,成立五大行业学院,如电梯学院、汽车学院、服装学院等。 在朱士中校长看来,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院校最大的区别是,高职更多的是与企业合作,而应用型本科对接行业。,围绕苏州、无锡两大光伏产业基地,在这个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办了光伏学院,实现了错位发展。 对此,我很赞成朱校长提出专业对接行业的做法。,我还了解到,即使安徽省物流行业比较零散,合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德国物流协会合肥中心,在这个大旗下促成了安徽的物流行业协会,为学校的物流专业服务。,此外,对接行业也要因地制宜。 例如,徐州工程学院根据徐州市产业分布特点即大型企业多,徐工集团、维维豆奶等。 在立足行业时主要是与龙头企业合作,互建设三基地,学校企业建成实习基地、研究基地、就业基地。同时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技术开发基地和人才供给基地。 无缝对接,有两个徐工的说法。,2.走应用型道路,专业结构调整先行。 在明确办学定位以后,首先考虑专业结构调整。 一是专业调整的前提是做好社会调查。 通过走访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管理部门,了解行业和社会对于大学的期待。,二是围绕所服务的行业、产业,建设相应专业群。 例如,武汉纺织大学提出“一元领先”的发展战略。 尚钢书记认为,他们这种地方高校,跟“985”大学很大的区别是,他们不是多科性也不是综合性,就把一个重点学科搞好,其他学科要围绕着它来。,根据这一思路,他们为大纺织的行业,对应完善专业。 具体来说,关掉了6个不相关专业,像教育技术学、应用物理、法学等; 围绕纺织产业链,缺什么补什么,像新建了非织造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等; 然后对已有的专进行改造,回到产业链的关系上去,比如说,工业设计主要是做纺织品设计。,又如,重庆科技学院明确提出服务两行两业 在专业设置上,从冶金和石油两个行业出发,从行业的产业链构建专业群,而且考虑上中下游的相互支撑。 因为作为行业,上中下游的经济状况不一样,效果是不一样的。 根据上中下游的经济情况,灵活调整专业规模。,对于涉用面比较广的专业,则要针对服务的行业、产业,设置特殊的专业方向。 南京工程学院例子。 电气工程专业,提出要服务电力行业,行业指向性很明确。 车辆工程专业,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数控专业,着眼未来发展,提出工业机器人方向 又如,东莞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关注数控系统的编程。,很多地方高校提出,由于要对接地方、对接当地的产业,在设置目录外专业上有较大的需求。 在现行专业目录管理的框架下,建议允许各校在专业目录下自主设置专业方向,并将专业方向体现在毕业证书上,以满足需求的多样性。,3.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课改革。 很多人认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是大学管理中、微观层次的事,没有提高到学校战略的高度。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陈思齐校长就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实现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越是中、微观层面,越要设计好细节,注重过程。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注意从岗位能力倒推培养方案。 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块教学的方式,从05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学校定位,找到学生面向职场的岗位群。再根据岗位群确定专业能力。 接下来,将专业能力分解成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和知识点应用。 最后,将相关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及知识点应用组合成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门课,不同模块可灵活构成不同的专业方向。 例如,取消数学课,将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分解到所需要的模块中去,从而实现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的转变。,我注意到,对于不同的学校,课程改革的抓手是不一样的。 对于“985”大学,往往把通识课作为切入点。 而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关注专业课的改革。 我认为,在课程改革是还应该注意到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工程教育国际论证基本要求。,由于人才要面向职场,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对实践环节(实验、实训、实习等)应予以特别的重视,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合肥学院以竞赛为抓手,强调覆盖面,加强质量控制。让学生动起来。,4.重视学科建设。 在应用型转型中,有一个提法,叫强化专业,淡化学科。 有的学校领导曾向我提问,是否意味着学科建设重要性降低了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强化专业,淡化学科,特别指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培养的学生对职场的适应性,而不强调在专业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对此,查建中教授有一篇13年11月发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的文章面向职场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我特地向各位推荐。 同时,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教师,他们是学科的专家。 学科水平高低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我想,专业是培养学生的组织形式,而学科则是教师的成长道路。 围绕行业、产业建设专业群,但支撑专业群的是学科群。,事实上,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是以前的老中专升上来的。 一方面强调要向应用型转型; 另一方面要注意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提问,专科和本科的区别在哪里? 得到了很多答案,也受到很多启发。 最近,为了找到更为根本的区别,我认真阅读了高等教育法,找到了一些依据,列举出来:,第十六条,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 (一)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这是对学生的要求。,第二十五条,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提出了对科研的要求。,第四十七条,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 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这是对教师的要求。,研究高等教育法可以看到,学科是本科区别专科的重要特征。 我认为,在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应用型本科同样要重视学科建设。 第一,国家和地方很多资源按学科进行配置,不能脱离学科。,第二,应用型一是体现在培养的学生为职场所欢迎。 二是体现在学校有能力为社会和企业的服务,而服务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科的水平。 山东科技大学例子。 主校区由泰安迁到青岛。在泰安主要是大地测绘,在青岛大力发展海洋测绘。 迁移前提是高水平的测绘学科。,学科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大学的研究,关键是找准定位。 我在个别高举应用型大旗的大学里看到,对教师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给予了特别的报道和表彰。 我认为,学校不可以干涉老师要从事什么研究,因为这是学术自由。 但是学校的政策应该明确鼓励开展应用研究,5.“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所谓“双师”,一般认为要有企业的经历,对此,我并不反对。 但是我认为,更重要是强调能力,强调老师是否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具备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能力。,我校有几个突出例子。 老师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但是有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也主要服务于企业。 我认为,能力重于经历。 武汉纺织大学尚钢书记也提到,越是高端人才越重视跑企业,不愿意去企业恰恰没水平,他们学校一位“千人”维克多每三个月企业都要去好几次。,在“双师”的培养路径上,一般高校都注意引进企业人才和把教师送到企业锻炼这两方面的工作。 我也赞同受访高校很多老师的经验。 他们认为,学校与企业共建合作科研平台,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并尽量吸收学生参与,既是产学研合作最好形式,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最好的途径。 成都大学例子。研究院所建在校内。,三、把学科建设作为大学进一步 发展的重要抓手,很多大学明确提出,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龙头。 我也认为,学科建设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需要说明的是,抓学科建设不是抓指标。 指标的实现是结果而不是目的,ESI的例子。 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山大学在22个学科领域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名列前茅。 下面,我想讲一讲,在学科建设中,要重视规划和布局。,1.大学整体的规划宜粗不宜细。 大学的学科布局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不断建设的过程。 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要不断地关注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应时势,调整和规划学科布局。,例如,香港浸会大学陈新滋校长讲他们学校的规划,只定几个发展的重点方向,如健康、跨文化、中国研究、环保等。 把学校重点方向确定下来的一个好处是,学校的资金可以向重点方向倾斜。 但是他们不制定学科方向,因为学科布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太适合在较长时间周期的规划中提出。 为了弥补这一问题,他们还制定三年计划。,2.学科布局主要靠校领导去推动。 我认为,学科布局不主要靠群众路线,因为教授是学科本位的。 常熟理工学院朱士中校长也提到,搞学问必须有书生气,没有书生气,做不了学问;但是搞管理不能有太大的书生气,因为你得适应社会发展。,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的例子。 材料学科群,学科发展依靠高水平的专家教授,校长应该是以管理为主; 生命学科,学校集中投了1.2亿给生命科学,当时在学校里反应也比较大,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很多人说生命科学那么少人,又没有院士,怎么投那么多钱? 当年学校之所以下决心重点支持生命科学,是认定生命学科是国际公认的前沿学科。,上海交大马德秀书记的例子。 马德秀书记是从国家发改委调任的,在访谈中,她很谦虚地说,对于大学管理,什么都不懂。 但是,她通过了解国家有哪些新的增长点,积极组织学校内外的专家制定规划,提前对学校进行学科布局。 我说,这就让上海交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学科建设需要理顺校内管理体制。 关于大学的管理体制,目前对现代大学制度讨论得比较多。 我自己的看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不是关键,关键是校院两级管理有没有落实。 我特别欣赏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校长从“校办院”改变到“院办校”的治校理念。 用他的话来说,上海交大的优势是集团作战,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如何将学校这一台大的发动机变成三十几个小的发动机。,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我们的大学向外拼命要办学自主权; 另一方面,大学内部管理多数又采取一种集权的形式。 柯杨的例子。作为院长可以调配资源。由此得到启发,为什么学院动不起来,是没有条件动。 院校两级管理说到底还在于学校,是一个关乎全局的事。,四、大学发展要营造良好的 行政氛围,办大学就是办环境。 其中,特别强调大学文化建设。 我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涵应该是动态的。 因为每个时代的主题不一样,固定下来不一定好。,最近,有几所大学专门请我去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我就以李延保书记组织中大精神大讨论这件事为例。 经过整整一年,出了一本书,叫凝聚中大精神,前言里就说中大精神就存在一个个中大的故事里。 因此,没有必要追求结论是什么,而是把大学文化建设看作是凝聚人心、达成共识的过程。,同时,我认为,对于大学的经典不宜多变,例如,校训。 但可以赋予新的内涵。 上海交大张杰的例子:“交通”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对于大学文化的重视,其中特别强调行政文化的建设。 我认为,一个好的行政文化甚至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文化和整个文化氛围。 大学里能不能形成好的氛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我们行政文化的氛围。,如果一所大学办得不好,第一要反思是不是行政文化出了问题。 因为,行政人员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比如经费、房子等。 学校的资源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的,这直接决定你的行政文化是什么。,例如,我在任时与学校分管财务的副校长约定,绝对不在资源使用上向自己的学科专业倾斜,在“985”、“211”这些大项目中,我们从没有为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投过一分钱,所以我们说话就较有公信力。 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分配不公,但绝不会说你以权谋私。,一方面,我们强调“教授就是大学”,而没有说“处长就是大学”、“院长就是大学”。 在大学里,行政工作永远都是从属于教学和科研的,行政人员无论什么级别,他的工作就是服务师生。 大学与政府、军队、企业不一样,因此,大学的行政人员,不应该仅是一个权力的敬畏者,而更应有对学术的敬畏,对知识的敬畏。,我曾经提过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概念,就是在中山大学,管理人员应该是“二等公民”,这个“二等公民”是打引号的,意思并不是说行政人员与教师在人格上有差别,而是要强调在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首要性,这就决定了大学行政人员这个职业的要求,就是必须从属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服务于它。 我曾经说过:教授可以有脾气,但行政人员不能耍性格。,我在一所大学评估的例子。 总务处长能否说得出著名教授的名字?,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行政氛围? 1.要习惯于尊重别人、欣赏他人。 人与人之间一定存在着差异,因此,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我提过这样的概念,一个和谐的总体正是由每一个“互为外部环境”的个体共同营造的。 大家应该抱着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心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弥合彼此的分歧、宽容对方的过失、理解和尊重人性的弱点。,因此,在我们工作、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第一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也经常提倡要“当面批评,背后表扬”。 这样,彼此之间的沟通才能融洽,大家的心情才会愉悦。,我并不认为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管理中唯一合适的体制。 记得89年前一些学校如清华、浙大等试行校长负责制同样运行得很好。 问题是在现行的规定下,你就得去适应他。,其实无论什么体制,领导的个体素质都是最重要的。 即使在实施董事会或理事会架构的学校中,校董会或理事会主席和校长也需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对此,美国天普大学戴海龙校长对比几种大学治理模式,直言他并不知道哪种模式最好,关键在人。,我认为,人与人相处,最大的动力就是信任。 要尊重人性的弱点,首先看到别人好的一面。 我一直认为,大家虽然阅历有异,但智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总是会更加熟悉情况,对政策把握得也相对到位,在具体的专业问题的处理上,只要没有违反原则,我总是会信任他们,并且尊重分管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的意见。 就是说,千万不要认为上级一定比下属聪明。,其实,很多工作的处理并非是唯一性,李延保书记有句名言:“大的方向确定以后,任何方法都只不过是一种选择”。 我相信并牢记这句名言。既是工作方法,也是人生态度。 关键是要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性,并保护这种主动性,这样,他们才会把学校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 眼科中心的例子、中山先生铜像的例子。,这里,我想特别讲一点,就是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要谋事、不要去谋人。 一方面,作为大学的领导,应该理解和尊重人性的弱点,但绝不应该去利用人性的弱点。 另一方面,要警惕那些过分恭敬甚至恭维领导的人,因为这种人很难是实心实意在“谋事”的,他们多半是在“谋官位”。,我相信,如果他总是一味地“恭敬”上级,心理一定很难平衡,不平衡的结果,就会要求手下要对他同样地“恭敬”,“媚上者必欺下”。 对于下属而言,不要去揣摩上级的心意,也不要在校长、书记间找差异,担心因为和谁走得近,就被认为是谁的人。,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不久前与李延保书记的一段谈话,他说“我与黄校长喜欢什么人、用什么人不一定一致,但没关系,只要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两个人讨厌什么人一定是一样的”。 然而,也就在不久前,我与一位朋友聊天,记住了他说的三句话,“团结能人办大事、团结好人做实事、团结小人不坏事”,我也觉得很有道理。,此外,还要尊重教授。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同志曾对我说,我对待你就像我在清华当党委书记时对待学校的老院士一样。 我很长时间都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有次聊天,我请他解释一下这句话。,他说,他在清华大学做党委书记,处长是下级,教授不是。到教育部当副部长,司长是下级,而大学的校长、书记不是。 他认为,对校长的尊重就是对教授的尊重、对学术的尊重。因为校长是教授的代表。,尤其是行政人员不要把教授当下级。我也看到不少学校的机关人员用教训的口气与教授讲话。,2.一所大学对行政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干部是有不同期待的。 在不断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对校长、副校长、处长、科长作用都有一些思考:,作为校长、副校长以及处长甚至科长对同一个问题的关注点应该有所不同。 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面试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作为校长,如何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好几位提到精品课程、教材、实习等等方面。 只有一个学校的应聘者很明确提出要落实经费,制定政策。 我认为,这是校长应该把握的。,在访谈的过程中,好几位校长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难就难在有所不为”。 作为校长,要有抓大放小的智慧和勇气。 例如,我担任十多年的校长,其中一个体会是,作为学校的行政正职,特别注意抓住财务处和人事处。,因此,校长要考虑大事,而不要过多地关注细节。 细节应该是副校长来考虑并付诸实施的。 我曾在学校里开玩笑说,我们一位副校长考虑问题比我细致,因为他是精细化工出身,而我是学模糊数学的。,京都大学松本紘校长在谈到校长与副校长的区别时,认为校长负责动嘴,动手的事情应该交给下面的人做。 他还特别用汉字写下“战略”和“战术”。 他的意思是,校长是战略家,确定大方向以后就交给副校长去实施,副校长负责战术。,前不久,我与一位同事聊天,他曾经做过副校长,后来又做了副书记,最后做了常务副书记。 他对于大学副职的定位,让我很认同。,他认为,一是要成为校长、书记的智囊,不是简单地服从和执行; 二是在执行环节,与处长不一样的地方是要体现组织的价值; 三是能够独挡一面,在面对校内危机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校长、书记留有余地。,对于处长的定位,我提出“处长出主意,校长拿主意”,区分校领导和处长的不同就是处长们要更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