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组织.ppt_第1页
上皮组织.ppt_第2页
上皮组织.ppt_第3页
上皮组织.ppt_第4页
上皮组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是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构成。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一、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是指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内表面的上皮。 特点:细胞紧密排列成薄层或薄膜状; 细胞有极性,朝向体表或管腔的一侧形成游离面,相对的另一侧形成基底面; 无血管,结缔组织中的营养物质经基膜渗入; 有神经分布,感觉灵敏;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排泄等的功能。,(一)被覆上皮的类型与结构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 特点:细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 分布: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皮;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还分布于肺泡璧、肾小囊璧。 功能: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图1 单层扁平上皮模式图,图2 单层扁平上皮光镜图 (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图3 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壁层),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是由一层近似于立方形的细胞构成。 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 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 功能:分泌和吸收。,图5 单层立方上皮模式图,图6 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是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 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细胞游离缘有密集的微绒毛,构成纹状缘;多角形表面外有带状的闭锁堤(是细胞间的一种连接结构);细胞器丰富;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 功能:吸收和分泌。,图8 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图9 单层柱状上皮(小肠),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由一层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 特点:细胞排列似多层,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基膜厚 。 分布:呼吸道 功能:保护和分泌 杯状细胞: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细胞,核小,位于基部。,图11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5.复层扁平上皮 又称复层鳞状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是由多种细胞重叠形成的上皮。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与结缔组织相连。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道和肛门(未角化)。 功能:保护,图13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图14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图15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管),6.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是由多层柱状细胞形成的上皮。较少见。 特点:浅层细胞呈柱状,深层细胞为多角形,基底层是矮柱状细胞。 分布: 眼睑结膜 功能:保护,图17 复层柱状上皮模式图,7.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又称移行上皮,由形状和层数能变化的细胞构成。 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如排空的膀胱,上皮厚,细胞层数增多,细胞呈大的立方形;充盈的膀胱,上皮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呈扁梭形。 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功能:充盈,图19 变移上皮模式图(膀胱),图20 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空虚状态),(二)特殊结构,1.微绒毛(microvillus) 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约0.1m。光镜下,呈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结构:由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组成;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作用: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较长突起,长5-10 m ,直径约0.2 m ,光镜下呈细毛状。如呼吸道粘膜的纤毛。 结构:由周围9组二联微管和中央2条单微管构成。每根纤毛的基部致密形成基粒,基粒的下方各微管聚集变细,消失在细胞质内。 作用:节律性的定向摆动,清洁和保护。,图32 微绒毛电镜图,图34 气管壁上皮 (示纤毛),3.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又称闭锁小带,是细胞相邻处钙粘蛋白相结合特化形成的细胞连接结构,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结构:蛋白颗粒构成的线性结构环绕细胞,并与相邻细胞对接,封闭细胞间隙。 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4.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 又称黏合小带,是细胞间隙内中等电子密度丝状物呈带状分布于细胞四周,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结构:是胞质侧微丝附着。 作用:黏着,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5.桥粒(desmosome) 又称黏着斑,是细胞间一种圆型或椭圆形的扣状连接,呈斑状,位于中间连接下方。 结构:细胞间隙有丝状物,中央有致密中间线,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附着板,其上有许多直径10nm的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并折成袢状返回胞质。 作用:牢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使上皮耐受摩擦(皮肤、食管)。 6.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是细胞间隙内的许多间隔相等的连接小体。 结构:由6个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2nm的管腔相邻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通连。 作用:允许小分子物质(1500D,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离子、信息分子等)可通过,使相邻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功能同步化,又称通讯连接。 连接复合体:上述4种连接中2个或2个以上毗邻存在,7.基膜(basement membrane) 是少数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的薄膜,HE染色呈粉红色。 结构:透明层+基板+网板 透明层,上皮细胞的细胞衣构成,电子密度低;基板,上皮细胞分泌的细丝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电子密度高;网板,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纤维和基质构成。 作用:支持和固着; 半透膜, 易于物质交换; 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分化。 8.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胞膜垂直折向胞质形成的皱褶,内含长杆状线粒体。主要见于肾小管。 作用: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转运。 9.半桥粒(semidesmosome) 是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基膜之间一半桥粒结构。 结构:质膜内有附着板,角蛋白丝附着并成袢状折返回胞质 作用: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图44 基膜(气管上皮)光镜图,图46 质膜内褶超微结构模式图,二、腺上皮和腺 (一)概念 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gland):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 腺细胞分泌物:酶、糖蛋白、激素等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随血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甲状腺。,(二)外分泌腺的分类与结构 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 1.按形态分类:分泌部呈管状、泡状或管泡状,导管由不分支、分支和反复分支构成多种形态的外分泌腺。 2.按腺细胞分泌物分类: 浆液腺:由浆液型细胞构成。浆液细胞呈锥体形,顶部含嗜酸性酶原颗粒,呈红色,基底部粗面内质网(RER)发达,嗜碱性,呈蓝色。核圆形,位于基底部,核上方有高尔基复合体(GC)和酶原颗粒。属于蛋白质分泌细胞,主要分泌酶类。如腮腺、胰腺等。 粘液腺:由粘液型细胞。粘液细胞呈锥体形,大部分胞质呈空泡状,基底部RER少,核扁圆,位于基底部,核上方GC和粘原颗粒丰富。分泌粘液。如十二指肠、舌下腺等。 混合性腺:由少量浆液性细胞(常形成浆半月)和大量粘液性细胞组成。如颌下腺。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细胞外方的扁平多突起细胞,胞质内含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