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升高的种群,其数量一定增加B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表现为“S”型C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D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解析:种群的数量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相关,出生率升高,数量不一定增加,A错误;自然环境中,生物受多种条件制约,增长曲线一般表现为“S”型,B正确;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C错误;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D错误。答案:B2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C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解析: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A正确;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B正确;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D错误。答案:D3(2019陕西西安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依次为大于、等于和小于,A正确、C错误;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答案:A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便于计数,调查种群密度时不宜将其作为调查对象,A错误;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则调查的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小,B错误;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C错误。答案:D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导致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正确;研究城市人口变化除研究出生率、死亡率外,还要研究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此二者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错误。答案:D6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非某种群数量,C错误;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D正确。答案:C7(2019辽宁六校联考)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叙述正确的是()AO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C为有效防止鼠疫,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OB段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增大,种群密度也在不断增大,故两者呈正相关,A错误;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有效防止鼠疫,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以下,C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鼠,可打破鼠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降低,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答案:D8(2019河南平顶山调研)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解析:t1t4时刻乙种群的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是一直增加的,故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的种群密度,A错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即)相等,但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即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B、C错误;大于1时种群密度上升,小于1时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答案:D9.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解析: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还在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答案:C10.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和t2时种群数量相等B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其为2N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题图曲线反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2时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A错误、C正确;t1时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所以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其为N/2,B错误;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在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D错误。答案:C1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刻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图乙曲线表示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图甲c点以后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A错误;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接近K/2,在K值(d点)时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B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此时种群达到K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D正确。答案:D1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B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内的开始下降解析:最初的条件不同,不会同时达到K值,故A错;4个试管都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故增长速率都先增大后下降到0,故B对;由于和培养液体积不同,试管内种群的K值应大于试管,故C对;试管中起始酵母菌数大于,培养液体积相同,所以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故D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9山东滨州质检)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对野兔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_法,主要原因是_。(2)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呈_型增长,此期间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先大于后小于”)。(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不利于野兔中_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_雄性数量(填“”“(4)34月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5)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14某高校生物系同学在某草原进行野外实习。(1)调查该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2)在该草原1公顷的调查区内,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和_。在调查区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但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_株。(3)调查时还发现该草原分布有某种集体采食、共同繁衍后代的食草鸟,该食草鸟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另外,在通往草原的路上,道路两侧分布有整齐有序的绿化树(某种柳树),也可看成一个种群,则其空间特征是_。(4)下表是该草原中某种野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数据(单位:株)。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种群数量012724322 592该种群从无到有,在这五年之内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的原因是_、_(至少答出两点),按照该数学模型,预计第六年种群数量将达到_株。解析:(1)N3236/4288。(2)样方法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样方内个体计数时,计数原则是计算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上的个体。(3)因种群内个体集体采食,所以种群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整齐有序,种群空间特征属于均匀分布。(4)当空间充裕、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根据表格可知下一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的6倍,所以第六年种群数量为2 592615 552。答案:(1)288(2)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或9(3)集群分布均匀分布(4)空间充裕没有天敌等15 55215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杂草相对优势度度(种)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有不同的影响。(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