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医生谈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ppt_第1页
吕英医生谈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ppt_第2页
吕英医生谈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ppt_第3页
吕英医生谈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ppt_第4页
吕英医生谈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南方医院 古中医疑难杂病诊疗中心 吕英,五运六气:古代先贤用天干地支认识。,“天干建运”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运 运气在自然界有两种表现:太过与不及 太过奇数阳干(甲丙戊庚壬); 不及偶数阴干(乙丁己辛癸) 两两化合共五组: 甲1-己6 乙2-庚7 丙3-辛8 丁4-壬9 戊5-癸10,河 图,1-6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2-7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3-8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4-9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5-10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治 病 求 本,化合五行,是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体现,不是眼见为实的五种物质,而是运转流行于天地之间的五气。 同样的数,既对应了河图,又对应了化合五行,反映出中华先贤从不同时空对自然的认识,但不离天人一体观、整体观。二者均是对一气的认识,河图对应产生宇宙的混元一气,化合五行对应天地之气。医者在临证时,同样是四诊合参,但只有精准的把握患者根气的偏离,才能施予以偏纠偏、疗效显著的方药。(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患者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的国家,但同为人类这一物种,其生命之根基相同,故伤寒方药不分地域。,化合五行: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生成五行: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二者的关系:所(位)、形与气 临床:五行生克顺逆规律需分清正常与否,十二地支六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十八星宿之主星禽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地)配三阴三阳(天):动静相召,上下相临。(正对化:方位所在或阴阳相生之意为正化) 巳亥厥阴 (甲乙木、风化);子午少阴(丙丁君火、热化); 寅申少阳(相火、火化);丑未太阴(戊己土、湿化); 卯酉阳明(庚辛金、燥化);辰戌太阳(壬癸水、寒化)。 六气乃生成五运之化,化合五运与六气乃一气。如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为全称,临证时不可以分隔(如阳明胃)。,五运六气乃天地一气之周流,天地一气,在地为五行,在天因有君相两火,故分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根据周易及其阴阳消长转化特性分为三阴三阳,“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阳长阴消盛极必转,各自表现为阳明和厥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乃一气之外现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五运六气:巳亥厥阴风木,子午少阴君火(热),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总 结,十干,十二支,五运六气,岁月日时,皆自此立,更相为用。 在天则为气,寒、暑、燥、湿、风、火;在地则成形,金、木、水、火、土 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此造化生成之大纪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化合五运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素问天元纪大论 生成五运: “肝主春“其日甲乙心主夏其日丙丁脾主长夏其日戊己肺主秋其日庚辛肾主冬其日壬癸。” 素问藏气法时论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六节脏象论,主客气: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 中医学属于盖天派。,主气属地 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厥阴。这个顺序和气位都是固定不变的。(五行相生顺序) 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歧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 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素问六微旨大论,客气属天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客气年年轮转,不固定,六年一周期。客气顺序从地平线看起:天左旋,地右旋便是客气的排列顺序伤寒论的顺序。,天道六六之节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客气的推算,岁气推算, 确定当年的上下位,即司天在泉之位由当年的年支确定:司天居三之气,在泉居终之气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明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 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素问五运行大论,标本中病机变化的依据,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风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素问 六微旨大论,标本中气从化规律,人与主气、客气,眼见相反的左升右降是主气的规律。人这个物种即使在自觉无病状态下也不是始终顺应天地的主气规律。真人、至人是顺应并体现主气规律的典范。每个个体脱离母体建立自身气立后,若能做到尽量多的顺应天地的客气规律则体健病少且轻,常人极难做到与主气规律一致,故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态。人若能无疾完成人生的生长壮老已是自身客气顺应了天地客气的和合之象。自然界风调雨顺的四季更迭是地球这颗行星自身客气顺应天地主气的和合之象,这与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一致。,厥阴本阳(风)标阴,中气为少阳相火,标本异气,木生火,从其中气,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中化随本气而施治,正常 :阴尽显现为少阳之生气 ,即五行相生规律:木生火。 异常:甲木胆经少阳之气太过 相生:风火相煽(荨麻疹、失眠、头痛、产后汗证) 小建中汤、理中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东方红方、夕阳红方、虎啸汤等,气郁化火 下陷 :厥阴之气下陷为寒邪 ,寒气郁而化火 吴茱萸汤(妇科黄带病加车前子、前列腺炎) 桂枝茯苓丸、经典方、经典方 (肝硬化、妇科慢性盆腔炎) 横逆: 三八河图止咳方(四逆散加味治疗过敏性咳嗽) 理中汤(肝气犯脾、肝气犯胃) 竹叶石膏汤、厚积薄发方(心胃同病),人 活 一 口 气,手足同经一气贯通之理 表里关系 经脉络属关系 手厥阴心包相火之气足厥阴肝经乙木之气 手少阳三焦相火之气足少阳胆经甲木之气 乙癸同源 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本虚寒标热(君火)吴茱萸汤 本虚寒标热(相火)虎啸汤 引火汤 竹叶石膏汤 本虚标实: 浅 新发 当归四逆汤 深 久病 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 姜黄酒汤 寒热错杂:乌梅丸,病例:一诊2010-11-22,主诉:痰多一年 现病史:去年10月在湖南时无明显诱因自觉有无数东西针刺背部,之后出现气喘、痰多等症状至今。 刻诊:痰多,先呈绿黄色后转为白色,先粘稠后变稀,难咯出。 晨起可吐约100ml痰,(背为太阳经腧所过之处,针刺感为气血运行不畅,太阳为人身最大阳,主表,而肺主皮毛,主气,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肾主纳气,肺脾手足同经一气贯通,患者因太阳气机运行不利,致肺脾肾三脏上述功能失常,故气喘、痰多。因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加之气机久郁,部分化热,火性炎上,则痰先呈黄绿色粘稠状,后为寒气、湿气所致的白色稀痰,因根气受损,生气不足,所以难以咯出。),胸闷,胸痛(根气不足,胸阳不振,局部东方横逆,气虚气滞) 咽干,饮不解渴,喜温热饮(釜底火弱,无法蒸腾下焦水液上达) 背部偶尔阵发性放电感、刺痛感,伴随痰多、胸闷(太阳经腧气虚、气滞、血瘀,太阳之底为少阴,此症状属太阴少阴同病。) 饮凉水立即咳嗽(形寒饮寒则伤肺,说明太阴本土虚寒) 自觉脑中播放歌曲(生气不足,清阳不升,少许微浊之阴在上) 自觉气喘,不够气。怕冷(生气不足,因乙癸同源,故东方厥阴风木下陷,气下陷则寒),下午胃胀气,食不下(下午天地之气阴气用事,胃主受纳,肾为胃之关,下焦生气不足,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位于西方,敛降失常而致胃腑气滞) 手心发热(脾主四肢肌肉,土气不足,土不伏火,相火离位) 气喘时汗多,汗出后恶风(里虚则表气不固) 大便2次/天,尖干后稀溏(肠热胃寒,釜底火不足,或少阴生气不足,少阴从标从本,从本则寒,从标则热,此患者以大肠热、胃腑寒体现),头顶、头部两侧、眉间疼痛、麻木,喧闹处严重(根据经脉循行路线,眉间对应督脉,头顶属太阳、督脉,头部两侧属少阳,局部气血不荣不通,同时浊阴停留,同气相求之理,故喧闹处症状加重) 入睡快,易醒,梦多(阳入阴浅,乃异常君火为之) 小便夜尿2-3次(夜属纯阴,阴寒用事,阳不化阴,气化失职) 胃纳可(戊土之气功能尚可) 疲惫感(肝为罢极之本,北方生气不足,东方升发不力),血压时高时低,波动于51-88/98-152mmHg 南方医院检查示:1、颈动脉供血不足;2、呼吸道有狭窄 既往史:1、79年自卫反击战时耳聋,现中度耳聋;2、高血脂症;3、螺旋杆菌胃炎。 舌略暗红体厚,苔薄白腻(说明患者机体之气处于气郁、异常阴气充塞兼水湿内停状态) 脉细(寒则收引之象,非寒凝经脉之紧象),治则:扶益下焦元阳(土伏火法) 方药:四逆辈 红参30g 干姜30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山萸肉10g 五味子10g,二诊:2010-12-9,服药后自觉全身舒服很多,气喘症状较前好转,痰较前减少,头胀好转明显(生气较前增强,生、升之力渐恢复) 纳可,自觉口臭(郁火外散) 服药后想吃辣椒(部分埋伏寒湿之邪外透) 疲劳后胸部压榨、盗汗明显(疲劳后生气下陷,宗气不足,胸阳不振,津液失于濡润,气不摄液) 头脑唱歌如前,睡觉时手腕以下麻木(睡觉时阳气敛藏,宗气不足,对应心肺两脏所属经脉循行部位末端血运不力) 胃部不适,食多胃胀、胃痛(肾为胃之关,根气不足,局部气滞) 大便1-2次/日,烂,墨绿色,矢气较前增多,舌淡暗润,苔薄白(埋伏在少阴、厥阴有形和无形寒湿之邪外排) 左关尺之间(东方横逆中土,升发不及),右细滑(根气增强) 方药:红参30g 干姜30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山萸肉18g 五味子10g 黑顺片15g,病例二:一诊:2010-11-16(未哺乳),主诉:产后怕冷,多汗3月余 现病史:产后10天因重感冒经西医治疗后,感冒症状消失,但怕冷,以后背、上肢为甚。汗出增多,稍活动则更明显,以腰背部为主。 (产后胞宫气血空虚,感冒症状经治疗后虽然消失,但出现全身怕冷,属寒邪入里,根气受损,四肢为诸阳之本,但上肢重于下肢,说明此患者上肢对应经脉先天禀赋不足。后背为太阳、督脉所过之处,腰为肾之府,阳加于阴谓之汗,多汗、动辄汗出为相火外飘。),汗出后怕风(里虚,表失固) 口微干,思饮(戊土燥性略过) 饮水不多,喜热饮(己土之气虚寒) 产后曾怕风,在当地服中药后怕风好转。(当时邪浅,但体质未扭转,根气未强固) 易感冒,感冒时伴鼻塞、纳差(根气不足) 腰骶部疼痛(釜底火不足,经脉不通) 疲惫(东方下陷),手心热(土不伏火) 入睡难,梦多,易醒,醒后入睡难(南方阴分不足,阳入阴浅),有食欲,饥不欲食,食量少(戊土之燥性尚可,但其气略显不足,东方厥阴横逆犯胃) 大便日一解,时稀时成形时干结,不粘(根气不足,釜中食物运化、受盛、传导功能乖乱) 产后月经于15/10来潮,量少,色黑,有少许血块,淋漓不尽,13-14天方干净,无痛经。(根气不足,冲任失养) 平素7/28-29,量多,最多全湿日用卫生巾4-5片,色鲜红,无血块,痛经。 G1P1,顺产日期:2010-8-14,舌略暗,体胖,根部薄黄腻苔(釜底不足,湿气内停,郁久化热) 左、右脉顶关不敛(脉不敛属相火外飘,顶关属气机壅阻南方) 方药: 桂枝45g 杭白芍90g 生姜45g 大枣12枚 炙甘草30g 饴糖90g 北芪300g 山萸肉90g 五味子15g,二诊:2010-12-7,服药后,自觉上述症状均有缓解(根气增强) 2周前因搞卫生受凉后出现周身骨酸痛,怕冷如前(体内有伏邪) 昨日上症自行减轻(根气较前增强后,身体抗力渐自行恢复,不借助任何外力,也可驱邪外出) 服药后第4日出现全身痠胀,持续2天后自行消失(痠胀为湿气外排),之前以后背汗多为主逐渐明显减轻,昨日受凉后汗多再次反复,但与之前相比,前额由无汗转为有汗自觉舒适。(外飘之相火渐归位) 服药后寐时安然入睡,时一夜难入眠(坎中阴阳和合之态不稳定) 药后大便稀,日一解,排解畅顺(寒湿外排) 受凉后恶心(肝寒横逆犯胃,胃气不降),易饥,进食量少(戊土之气不足,其本气燥性略强) 饮水少,无明显口干、口渴(己土气不足),舌暗红,苔薄白(少许气虚气滞) 脉细滑(根气增强) 方药: 红参30g 干姜30g 白术30g 炙甘草30 g 山萸肉20g 五味子10g 吴茱萸10g 大枣7枚,三诊:2010-12-23,服上药后汗量减少 食欲转好 怕冷稍好转,后背不耐冷(太阳之底为少阴,北方根气不足) 入睡难,严重时彻夜未眠,不易被吵醒,梦减少(阳入阴较前加深) 有饥饿感纳好转,进食时恶心(肾为胃之关,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