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职业教育论文本土化视野中的诊所法律教育摘要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学教育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中关司法制度的差异,在诊所法律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审视和推进其和中国本土资源的融合,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关键词本土化;诊所法律教育;法学教育多数法学教育者认为,法学教育是法学理论和职业实践的二元统一体。但在很多时候,法学理论传授与职业实践并没有像预期设想的那样融合。现实主义者也认识到法律和社会实践存在分离的危险;法学教育者试图寻找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但并非易事。对于支持实践的人,认为这种契合已经因对理论的偏爱而倾斜得太远,使得实践有了很大的落差而找不到平衡感。对于偏爱理论较多的人,认为法学教育的过分职业化或实践化而牺牲了理论,于是坚持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力求避免其在法学教育中的失宠。其实,单纯给法学教育贴上理论或实践的单一的标签是不科学的。于是如何找到法律理论教育和职业实践的契合点,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全球背景下的诊所法律教育在触及诊所法律教育的问题时,美国的法学教育是常被提及的事实。当代美国法学教育的任务受其法律职业化目标以及普通法传统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认为法律的使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使其法学教育和研究以追求实用为目标。在法学教学方法上,无论是起初的学徒制还是法学院后来出现的兰代尔判例教学法,以及到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的诊所法律教育,都给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足够多的关注。诊所法律教育产生后,很快在美国得到普及。各法学院大都设有几个专门的法律诊所,给学生一定的学分。在这些法律诊所机构和课程中,学生是主角,从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调查、开庭、结案等,全部由诊所学生负责,当然诊所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这种承受一定责任和压力之下的环境中的学习,更具主动性,也更能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培养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生活和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与素质。在美国法学院开展诊所法律教育的同时,拉美的部分国家和欧洲各国以及印度等国家相继引进诊所法律教育,并成为这一时期各国法学教育中的一支异军,开始突起。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第一个公开的法律诊所,在90年代初期成立了诊所法律教育组织,并和美国诊所法律教育协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英国几乎同时,澳大利亚也开始在法学院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