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在未来学的视野中,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人力资源序列中,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较强职业技能、服务社会化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分工细化,提升劳动者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着某些问题。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技术工人”。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瓶颈”。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可以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多种调节手段,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的目标。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时代意义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界定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在具体应用层面上,人才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高级技能型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序列中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层次。其中,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应该属于高级技能型人才序列,服务领域中具有相应职级的人员也应纳入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范畴。概括起来,现代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具备高超的生产技艺与技术诀窍;掌握高端操作技能;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渐增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顺利实现从技能操作岗位向一线生产管理岗位的转换。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时代要求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社会就业环境,必须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概括起来,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中,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时代特点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1.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现实需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然成为各界的共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需要节约社会的物质资源投入,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价值。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最终需要通过具体生产者的活劳动投入,以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有机结合加以实现。只有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提高劳动者运用物质资本的技艺与能力,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最终实现。按照我国教育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继续保持占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应该说,这种人才培养结构上的重点调整,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持久性的人力资本支持:2.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缓解就业压力的必要举措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动态的发展态势:而面向现实职业世界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多元化人才需求格局中重要的发展方向:从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先进国家的经验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制”,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的就业导向特点。应该说,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育体系和职业教育素养水平,是21世纪我国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中的重要“亮点”。结合现实国情,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技能型人才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口压力向人才优势的转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总量过于庞大,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城镇的下岗和减员等多重因素,导致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也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由于职业教育和后续技能培训没有能够及时跟进,一方面是大量劳动力无业可就;另一方面是许多工作无人能干。我国人力资本的结构化失衡,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就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式。通过完善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培育机制,将会有效地提升在岗和即将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其应对未来多元化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大多数具有较强劳动技能的人才,适应工作环境与技术进步的能力往往较强,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有效工作时限可以适当延伸,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3.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素养,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终身教育作为20世纪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潮流,强调了学校教育只是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非其全部的重要理念。“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持田荣一等著终身教育大全,龚同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广为接受,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与无边界开放式学习体系所倡导的学习型社会理念,也纳入了培育多元化学习技能的人力资本开发政策目标之中。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落实,在操作工具层面,则体现为劳动者就业前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和就业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技能型人才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劳动者素养与工作技能提升这一“授人以鱼”的短期目标,还有助于实现劳动者终身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授人以渔”的长期教育改革目标。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与财税政策扶持的相互关系发展技能型人才有助于丰富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虽然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建立“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改革目标。然而,实践表明,在税收收入结构上,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以商品销售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基础的流转税。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近年的增长幅度虽然较快,但在整体税收收入结构中的份额还不很高。例如,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增收5148亿元,但在结构上,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共完成16564亿元,增收2547亿元;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7605亿元,增收1793亿元。但尽管如此,以个人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税制改革的方向与潮流,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更多的富裕群众分享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劳动者的税收水平将会大幅度上升,在我国财政收入来源结构中,来自个人收人的份额将会不断上涨。在各类收入群体中,接受过较好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技能型人才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都是较高的。图1的有关数据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的适龄劳动群体中,接受过16年以上教育培训人员的年薪水平将远高于教育年限较少的群体。根据国际上教育收益率的通行指标“明瑟收益率”(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是研究教育收益率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而其中明瑟收益率更为常用。明瑟收益率是利用明瑟收益函数计算的教育边际收益率,反映了受教育者多受一年教育的收入变化率)测算,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收益率经历了显著的增长过程:多接受一年教育的收益率水平从2.95(1991)增长到4.66(1995),进而又增长到8.53(2000)。教育年限的收益率在1995年已经超过了工作年限的作用,这表明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变革中,年资因素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降低,而教育因素在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邢志杰,2004)。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对于提升个人收入水平,提供更加丰富的税源结构,促进一国财政实力的增强,构建稳固强大平衡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政策导向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归纳。从行为规范意义上讲,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主动调整财政分配过程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确立引导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道理规则”。从政策操作层面上看,财政政策是公共部门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所形成的既定社会产品分配模式,也就是凭借税收负担的差别对待、公共支出的重点投入,以体现政府鼓励抑或限制某一产业或部门发展的政策意图。财政政策的这一特点在促进技能型人才发展上,也同样呈现逻辑一致性的政策导向与扶持功能。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并非是某一组织个体内生的演进过程,其获益者也不仅仅是技能型人才自身,而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具有一定公共利益色彩的事情。在市场经济中,当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自身往往难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需要以政府公共政策加以适当干预。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财政支出投向与结构上的引导,税收负担水平的相机调整,结构性税制的区别对待等制度安排,都将对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渐进式改革利用已有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渐进演化”模式,也面临着过渡期内计划与市场长期并存的矛盾,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相互摩擦与冲突、混乱与无序等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制度演化与战略决策,自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政府财税政策所内生具有的导向性功能,将从制度层面上改善相关经济组织对政策稳定性的理性预期,制定相对较长时效的技能型人才发展战略。这种政策调整与制度安排的构建,既有利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才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现代政府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共资金的运行绩效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体现了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的时代要求;其次,公共支出绩效管理也符合深化预算改革的现实需要;再次,绩效预算管理成为构建中的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性制度平台。只有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较为完善的公共预算收支绩效评价体系,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才具有可操作性的“道路规则”(马蔡琛、童晓晴,2005)。然而,公共资金使用绩效的提升,总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公共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够最终落到实处,预期政策目标才能不折不扣地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招募合适的人才。政府与企业作为需求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共同竞争的人才聘用格局,相应决定了政府部门内部公共资金使用者的劳动技能,取决于社会整体上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鉴于我国公务员薪酬水平的平衡比较机制,尚处于摸索与尝试的改革阶段,相应的薪酬水平调查、薪酬水平比较以及薪酬趋势评估体系,也还不够完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将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看,通过制定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财税政策,提升社会整体上的技能型人才发展水平,将会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者与公共资金使用者的劳动技能与业务水平,对于提升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直面现实: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财税政策的现状与问题一个简要的现状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相应,财税政策扶持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框架体系也初步确立起来。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以专项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从1986-2001年,16年间全国职业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