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摘要:高职院校如何在竞争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广东省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但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教师来源渠道出现偏离,学术梯队尚未形成等,应根据这些新问题商讨解决对策。关键词: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师资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教师的社会地位、学历和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等逐渐得到改善。但是,高职教师的整体水平离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将会制约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1997年广东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只有3所,在校生人数为5485人,专任教师401人;2005年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有66所,在校生人数为24万人,专任教师数达到14625人。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上面临市场需求的严峻挑战。许多高职院校忙于上规模、扩建新校区,招生数量剧增,但在教师队伍数量的补充和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广东省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及挑战,如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不高等,这在本课题组之前发表的成果中已有相关论述。笔者从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调查分析人手,着重分析其面临的新问题,并斟酌解决之道,以期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一、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1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渠道出现偏离。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新进教师中应届毕业生比重过大。据课题组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省高职院校新进教师中超过半数以上是来自于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生,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入人员只占10左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其实践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但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相对而言,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能够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欠缺的不足,但实际操作中对这部分人员的引进力度明显不够。2“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日臻明确。高职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成为具备双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然而,据“广东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组的调查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广东高职院校中曾下厂实践过的教师仅占11;而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与国家要求的80有较大的差距,亟待提高;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都较弱,与“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3急需要培养和补充兼职教师。从生产、管理一线聘请科研人员、专业技师及管理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缺口,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通过与兼职教师的交流,学校可以了解目前社会上各专业发展、变化的动态,为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参考。但广东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仅为1:11,同时,兼职教师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根据统计,7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23来自于企业,77来自于高校,而具有高级职称者,仅占兼职教师总数的3。实践证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对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努力扩大其比例。4教师队伍中学科专业梯队尚未形成。前几年,很多学校都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学校人才贮备发展的规划,实施了二级或三级学术梯队建设计划。通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高职院校来说,学术梯队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教师队伍仍未形成有序的梯队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科研起步较晚,科研项目正待启动,正处于由原来的重教学向重科研逐步转化的过渡阶段,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据统计,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正高)职称的占27,副教授(副高)职称的占187,比例明显偏低。教师职业活动主要为课堂教学,职业活动领域明显偏窄,导致教师的教学呈封闭状态,而封闭的教学形态与职业教育的性质、内涵不符。5缺乏有效的高职教师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学校中的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而传统高等教育的缺陷是专业划分过细,各学科之间缺乏渗透,造成学生重单一专业、轻综合素质,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底蕴,因此,部分人走上教师岗位后表现为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强,但文化素养不足、动手能力差以致造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数量不少的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出现专而不博的现象;加之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大专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教师队伍以原来的中专教师和成人院校教师为主,整体素质偏低,教学理论、方法、手段及教学经验,甚至教学计划等还未完全跳出中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圈子,为此,必须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模式。二、对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思考1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强化激励机制。强化师资队伍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管理,在人才的合理流动、兼专结合管理上,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实行专兼结合的激励机制。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先生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著名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也提出,“教师要能做好工作,不仅要有足够的资历,也要得到足够的支持。除物质条件和合适的教学手段外,还需要一种评价和检查制度并将其作为识别高质量的教学和鼓励手段”。因此,教学评估可作为对高职教师有效的激励手段,教学评估的重点应放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产学研能力上。要强化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或培训基地兼职之制度,专业教师每年要去企业工作或兼职不少于3个月以上,以保证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专业发展的新动态。2教师的培养途径应多元化发展。教师的培训、继续教育形式,不仅仅是双证书、双学历,更多的应是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等多方面结合的模式,不仅仅靠国家、省级的师资培训基地来培养师资,专业教师同时也要去国际、国内一流(或者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大财团、大行业培训,甚至挂职,还可以去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兼职,只有如此,教师才知道市场所需、行业所需,也才能进行教学改革。这也是每个专业教师自己所面临的市场生存的挑战,实际也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挑战。同时,还可以通过产学研形式培养师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应当把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同时,在“产学研”的结合过程中,也可以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产学研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吸引稀缺型的技术型人才,实现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合理平衡的发展。3教师引进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不能简单靠双师型、双证书来衡量。高职教师的引进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引进人才等方面仅仅看学历、证书等做法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规划配置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专业教师的培养层次也要根据市场需要。有学者提出:“高职实际上是一种高等专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士(技术员)、师(工程师)级高级职业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应该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据统计,广东省现有城镇从业人员1260万人,其中从事技术工种岗位的人员应有530万人,但实际上全省现仅有技能人才218万人,与实际要求还有相当距离。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其地域性和地方性,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它同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教育与经济的即时性的现实交汇点。4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经济互动和人才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很有规模的经济体系,对世界市场产生着极大影响。但珠江三角洲面临发展空间和资源有限等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进一步增强其辐射力。高职教师的“技术人才流”将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随区域经济、跨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校内、校外,国内、国际的有效流动。如何做到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经济互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们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师聘用、教师培训、产学结合等方面与区域经济互动,达到经济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同时高职教育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值得学习借鉴。参考文献1课题组面对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吴雪平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