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职业化将成为一种趋势。积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将是解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辅导员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设想,以及如何对应实行职业化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实践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许多旧观念的存在,辅导员“非职业化”的思想依旧在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中存在着,由此而导致了长期以来辅导员“专业性不强”、“队伍不稳定”、“地位不高”、“工作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改革,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严峻考验,这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1)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所谓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且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从事专业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然而,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多数是本校的本科毕业生直接留任(或者从别的学校招聘来的本科毕业生,很少是有过做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聘),这些人员虽然都是一些有着丰富的“学生干部”经验,也是众多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但是有辅导员工作经验的却很少。知识结构单一,相应的政治理论知识更加谈不上,留任后经过短期的匆忙培训就上岗了。而要想做一位合格的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就业指导咨询等知识。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问题随时都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要求一上任就应该能发挥作用,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在繁忙的学生工作中暴露出来,就自然而然的制约了辅导员作用的发挥。再者,考虑到辅导员工作对象都是年轻人,许多高校都会选择年纪较轻的人员担任,年轻人与年轻人的心理相仿,便于交流,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学生多数需要的是指导性的帮助,年轻辅导员阅历少,没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是很难胜任的。(2)队伍流动性过快在高校的师生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高校辅导员是一种“过度性”的职业,大多数人会认为(包括有些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奔头,以致于许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一上任不久便开始为换岗发展跳槽做准备,辅导员的岗位只是他们一种积累工作经验的平台和跳板,一般从事三至六年后,许多辅导员选择离开,或是考研另谋出路,或者是跳槽到政府部门或者到企业从事文职工作。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流动是无计划、无目的的“乱动”;从个人来说,这是有计划的“跳槽”,由此以来,“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加深人们对该行业的“非职业化”的感觉,这给将要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接班者心理上带来很大的震撼,也会恶性循环的影响到新上任的辅导员我到底要做多少年?辅导员队伍的快速流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队伍建设的不连贯,培养一批走掉一批,频繁的更替之后基本上没有多少位资深的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岗位上“长期战斗”,辅导员工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吃青春饭。(3)辅导员工作繁杂辅导员作为高校队伍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工作介于党政之间又属于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一直处于多头管理之中。学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都可以随时直接的布置任务,而辅导员所在的系院又常常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分派给辅导员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有时候还兼有一些教学任务,这使得辅导员整天忙于繁琐事务,成了学校有些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这使人想起社会上流行的“有事情找警察”,那么大学校园则是“有事情找辅导员”,久而久之,辅导员就慢慢陷入了繁杂琐事的圈子,沦为纯粹事务的附庸。(4)辅导员地位不高在高校教师群体中,辅导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既没有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不象其他教师那样有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充足的时间经历去搞学术研究,所以很难评职称;而在高校,待遇、福利、住房、工资和职称挂钩是非常紧密的,辅导员没有职称,待遇过低不仅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另眼相看,也会导致辅导员产生自卑感;同时,辅导员也没有行政人员那样的的政治前途,几年提副科,几年再提正科,再过几年提副处级(到顶了),基本上能“爬”得这么顺利这么高是辅导员当中相当了不起的,事实上有些辅导员辛苦了五六年,还没有任何头衔,以至于有些辅导员常常被同时参加工作但是又已经早有一官半职同事取笑,“你怎么还是辅导员啊?”,如此惨淡的政治待遇,以至于辅导员被戏称(或者自称)为“三等公民”。二、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1)转变观念,确实提高辅导员待遇是职业化的前提实行辅导员职业化,首先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辅导员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辅导员岗位重要性地认识,对辅导员要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不能把他们排除在教师行业之外。在晋职晋升、政治待遇、岗位补贴、住房条件、培训进修方面,给予认真考虑,条件成熟的,还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前提,可以说解决了辅导员工作的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辅导员之于学校,就像工人之于企业,如果工人的地位得不到领导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那么它的运转迟早要偏离轨道的。其次,作为主体的辅导员也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应该自己瞧不起自己,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保证,要坚信辅导员工作大有作为,爱岗敬业,要有奉献精神,关心学生,为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做长远计划而不是当成转岗跳槽的平台。(2)完善制度,保障辅导员队整体队伍素质首先,完善在职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培训制度。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和辅导员经验相对缺乏造成了不少辅导员工作能力和学生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能较有成效的做好辅导员工作,应付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充电”,“修炼内功”。可以推行有程序、分步骤的安排辅导员参加和本职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培训,利用考研、在职读研、脱产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能力,使辅导员达到职业化所需能力的要求。专业教师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可以不断的搞科研,直接利益在评职称提高经济待遇的时候显而易见,这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和自身的发展,如果考虑到辅导员因为学生工作的繁杂性特殊性,在职读研、脱产学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样为提高辅导员职业素质和稳定队伍,使其长期甚至终身任职提供了根本保障。其次,完善辅导员工作评定制度。目前许多高校尚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辅导员工作评定办法,这使得辅导员的评定工作无法公平的开展。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持续的扩招政策,学生的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性格问题,社会不健康思想通过网络渗透大学校园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认识情感问题,甚至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跳楼自杀事件等等,构成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更不用说那些繁杂的文体活动、评比活动、违纪问题、成绩奖金等等日常工作,学生工作事无巨细都爱找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年终评定有教学任务和科研论文做为资本,辅导员这些明显的“政绩”都没有,评职称、提工资多数只好是靠边站的份了。许多学校领导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价多是“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出事情,学生没有出乱子,那么你的一年以来的工作是优秀的;要是出了乱子,那么辛辛苦苦了一年都是算“杨白劳”了。这样的片面评价,直接后果是辅导员心理承受过多的压力,而且影响后期工作。所以对辅导员工作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定,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高校应该及时着手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辅导员的考核范围、考核指标。学生辅导员待遇评定包括晋升、住房、提工资、奖惩以及优胜劣汰的规章制度。同时考虑到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评价,因为学生对辅导员是很有发言权的。三、职业化后的新矛盾解决思路实行辅导员职业化,不能只考虑辅导员的现在,也要顾及辅导员的“明天”,即要处理自我发展与无偿奉献的矛盾。做学生工作,没有奉献精神的做不长久,但是只有奉献,没有关怀和照顾,只会导致“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尴尬。很多辅导员之所以思想不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看不到一个明确的“前途方向”。因此,在施行辅导员职业化后,必须处理好转岗分流的问题。高校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政绩,个人专长,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向校内党务、政工、管理队伍分流;对于工作能力强的,可以向省级、市级机关推荐输送;根据本人意愿,结合本人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补充到专职教师队伍等等,转岗分流要遵循“稳定一批,流动一批”,使这支队伍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此外,辅导员老龄化和青年学生观念冲突的矛盾。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辅导员既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者,也要担当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挑战,随着辅导员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增长,一些一线的辅导员的观念跟不上年轻人的观念,心理上存在代沟,交流、沟通不顺畅日益突出。所以,在施行职业化后,注重流动发展的同时,要慎重考虑辅导员的搭配问题,即老年、中年、青年辅导员的搭配,方法是重点稳住中年,引导青年,流动老年,这样才能使这支队伍时刻充满旺盛的战斗力。辅导员职业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实行辅导员职业化是为了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但是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本文对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学生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对实行辅导员职业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人民日报,20041016。2张立明.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化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丛,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