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摘要: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打造品牌,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焦点主要包括院校精神、治校理念、科学定位、协调发展、竞争力、办学规模等。概言之,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焦点在于质量和特色。关键词:一流高职院校;院校精神;治校理念;定位;协调发展;规模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打造品牌,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那么,什么是一流高职院校,其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高职院校精神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提升。所谓“质”的提升,主要包括精神的培育、办学的定位、功能的扩展等。高职院校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但高职院校的精神尚未凸现出来。那么,什么是高职院校精神?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精神是一所院校的内在气质和价值追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理想和动力。高职院校精神是赋予学院以生命、活力并反映学院办学传统、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体现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高职院校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性特征,既不能重复中专办学的传统,也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东西,必须培育一种独一无二、凝心聚力的精神品格。具体说,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寻求真、善、美的协调统一。“真”指“公园不是校园”、“大楼不是大师”、“数量不是质量”的高职院校发展之真;“美”指“教授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增效”的高职院校办学之美;“善”指“以生为本”、“以德为魂”、“以勤为径”、“以创为先”的高职院校育人之善。二、坚持以能为本观,全面彰显院(校)长治校理念院(校)长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扮演着总设计师的角色,是学院的灵魂。从世界一流大学形成过程的分析看,凡是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都留有杰出校长创造的辉煌。这些著名校长和著名大学相互辉映,大学给校长提供了实现教育理想的平台,使其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而校长又通过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提升了大学的办学水平,使其成为世界著名大学。基于这种理念,笔者认为,一流高职院校的形成,院(校)长的治校思想是引领学院发展的关键,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不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不懂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管理规律,而只热衷于搞规模宏大的新校区建设,热衷于靠贷款搞大楼建设,是难以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我们的差距不在校园占地面积上,也不在教学设施上,而在观念上,具体来说,就是高职院校院(校)长办学理念偏离了“质量”的轨道。因此,高职院校的院(校)长在重视建设大楼的同时,莫淡薄提升引领学院发展的治学理念,莫忽视学院的质量建设。三、坚持市场需求观,明确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高职院校定位选择和特色追求在谋求一流高职院校形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定位主要包括:层次定位、类型定位、面向定位、规模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等。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解决好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要原则。据全国81个城市2002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是用人单位需求最大的3个行业之一,占总需求的22.5,比2001年同期上升6.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倍率最大,为1.31;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倍率为1.13;高级技师倍率为1.08。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共1.4亿,高级技术工人约占3.5。以此推算,我国要达到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队伍40的比例,还缺高级技工约5000万人,即使达到“十五”规划的要求,仍短缺2300多万人。我国长江三角洲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雏形已经凸现,但是生产过程中约80是农民工,技术工人不仅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而且知识与能力水平偏低。以纺织服装为例,设备更新周期约为5年,且开发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仅达到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水平的1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我国既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大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地位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越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就越是有价值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科学的质量发展观,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到2003年9月底,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5,这是否说明已经到饱和状态了呢?笔者认为,我国的高职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职毕业生仍然是短缺的,高职毕业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大量岗位缺人干,众多毕业生没事干”这一市场供求错位的严重问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办学定位不科学、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清晰造成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就业优先”这个纲,在定位上下工夫,在特色上做文章。特色不是以“大”定论,而是以“特”定论。实际上,水平都是通过特色来彰显的。有了特色,就有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发展价值。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定位,采用“订单培养”模式,让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的过程,学生提前自我调整就业目标和锻炼适应岗位,这是高职院校发展定位的关键。四、坚持就业优先观,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既要看到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客观要求,也要看到我国广大高等职业教育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和接受程度,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这一现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国在20082010年将出现大学入学人口高峰,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超前规划,在“需要”与“可能”之间找到理想的发展位置。一要坚持深化改革,求真务实,苦练内功,注重内涵发展。二要在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力求把学校做大做强。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自我发展力,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以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强力打造办学特色,以生为本,质量立校。三要强化就业优先观。我国未来3-5年内最大的风险不是金融危机,而是就业压力增大。基于这种判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应由“扩张优先”转向“就业优先”,以就业为第一责任。为此,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增强发展意识和按规律办事意识,避免盲目发展,减少发展代价和发展成本,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要提升服务理念。市场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树立“你的需求就是我的任务”的办学理念。五、坚持品牌效应观,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就高职院校来说,品牌主要体现在师资和专业两大层面,发展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人才的培养质量上。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包括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个体结构是基础,整体结构是表征,二者相辅相成。高学历结构群、高职称结构群必然涵盖着有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而构成的学术梯队。因此,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必须确立大师、教师、工程师协调发展的整体师资观。关于专业大师。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授说:“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就高职院校来说,“好教授”亦称专业大师,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以及对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上。专业大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标志,他引领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一流高职院校的品牌,是一所高职院校在国内外高职院校中地位高低的重要象征,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关于专业建设。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以应用开发为主线,建设应用性专业,强调专业的应用价值。随着中国加入WTO、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众化教育的实现,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专业的建设与调整。因此,高职院校要高举“应用性”专业建设大旗,在高层次的应用性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的水平。一流的专业,会不断吸引一流的大师。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目前国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就高职院校来说,是特色,并非优势,它不能形成真正的学科(专业)优势。高职院校要打造品牌,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必须有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专业)、结构优良的专业大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三者缺一不可。这是一流高职院校形成的一条重要指标。六、坚持求真务实观,潜心追求质量效益型的办学规模现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野,在求真上下工夫,在务实上谋求加快发展的路径。要加快发展,办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增强前瞻意识和问题意识,办学规模的确定必须站在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前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必须站在市场需求的前沿;专业技术和教学设备配置必须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提升必须站在同类院校的前沿。近年来,笔者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这些院校全是近几年由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在调研过程中,领导考虑比较多的是学院的发展规模问题,对办学质量关注不够,相当多的高职院校都把规模定在1万人以上。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学院领导的前沿意识很强。但规模大是不是就代表学校实力强、水平高?就是一流高职院校?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哈佛大学荣誉校长NeillRudenstine曾经对中国教育报记者说,大学并不是越大越好。2002年,哈佛大学有2万人申请入学,但他们只招生1600多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一流大学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全,关键在于有特色,并把特色发挥到极致”。可见,大学之大不在规模,关键在质量和特色。笔者认为,追求发展规模,必须是有效益的发展规模,不仅是规模效益,还包括质量效益。高职院校规模的大小虽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但两个要素必须考虑,一是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就业市场需求水平。忽视这两个要素,就有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