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综述及启示摘要: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培训项目涵盖了科学、工程和管理三大领域。MIT培训的理念是紧密联系现实、传播前沿知识、强调实用技能、开展高端培训。MIT不设全校性的专门管理机构由各学院及培训机构自主管理,但培训项目“形散而神不散”。MIT培训规模始终保持适中,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注重与产业界合作,充分占领培训市场。其对我国高校开展培训工作的启示在于,紧密联系教学与科研并为现实服务,抓住特色服务项目,掌握好培训规模,培训活动不唯学历、文凭、证书等。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社会;高端培训;适度规模;准入制度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861年仓,j建于美国波士顿。经历了140多年的发展,MIT如今已成为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高等学府,被公认为与牛津、剑桥、哈佛等老牌大学齐名、以理工科为主、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MIT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3个方面都卓有成就,依托其强大的教学与科研优势,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一、MIT概况及培训工作的定位与理念(一)MIT概况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5年有900多名教师,1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由建筑与规划学院(ArchitectureandPlanning)、工学院(Engineering)、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Humanities,ArtsandSocialSciences)、Sloan管理学院(Management)和自然科学学院(Science)组成,这5个学院共可以授予33种学位。此外,MIT有一个Whitaker卫生科学与技术学院(WhitakerCollegeOfHealthSciencesandTech-n010gy)。与我国的许多合并后的“巨型大学”相比,MIT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其在各个学科上突出的综合实力及学院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麻省理工不但为社会输送了各种实用人才,并产生了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学校聘请的教授中有93位任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9位是国家科学院的成员,209位是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成员;有16名已故或健在的教师荣获国家科学勋章,11位在职教授曾被授予过诺贝尔奖,在其历史上共有55位校友和教授曾获此殊荣。根据200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andWoddReport),MIT的工学和研究生教育均排名美国第一。MIT的实例说明,大学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不必然与其规模成正比,MIT的适中规模为培养高级人才和尖端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MIT培训工作的定位MIT声称,其首要使命是教学和科研,同时有一条指导原则,即教学和科研要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联。MIT面向社会的培训项目正是遵循了教学与科研要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原则。在麻省理工的主页上可以看到,其招生录取工作(Admission)分为3个层次,即本科生(Undergraduate)招录、研究生(Graduate)招录和职业高级培训(Professional)招录。其中,“Professional”实际上就是一种继续职业教育培训,目的是促进受培训者在领导力(1eadership)、实务(practice)和创新(innovation)等方面获得提高。MIT将职业高级培训放到与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录取相同的位置,说明培训工作在MIT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职业培训工作(Professionaldevelopmenttraining)被MIT视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发现,MIT对培训工作的定位很简单,就是要使职业教育培训成为21世纪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让职业人士获得终身教育的机会。同时,要让MIT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联,用MIT的前沿知识和教学科研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MIT培训工作的理念正如麻省理工高级培训学院(MITsProfessionalInstitute)所提出的,MIT的培训要成为高端性、实用性培训,使MIT教学科研者的同行们能够接触到麻省理工最新的成果,同时要使企业界的执行官、经理及其他实务工作者获得重要的前沿知识和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技能。麻省理工培训工作的理念可以概括为:1紧密联系现实,服务国家、社会把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作为自身的中心使命,广泛与工业界和政府机构开展合作,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培训活动,将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回馈于社会。2传播前沿知识,开展高端培训培训项目大都属于高端科学与技术类,面向社会培训的层次也较高,培训者通常需要提出申请,符合一定的资格才能够参加相应的培训。3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用技能教学和科研遵循了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学院的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WilliamBartonRogers)认为,学习者将从趋向于有用目标的动力中获益。MIT的培训试图使得受培训者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对实际工作有用的技能。二、MIT培训工作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一)MIT培训工作的历史随着杜威实用主义的推广以及“威斯康星思想”的传播,美国的教育走出了纯粹象牙塔的束缚,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活动本身开始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和各产业。“培训、培训、再培训,全面重新安排劳动力”已成为社会趋势,培训可以算是美国“第二次浪潮”中较大的产业之一。MIT作为新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没有像牛津、哈佛这样的老牌大学一样受到诸多传统的束缚,在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投入到美国的培训浪潮中来。早在1960年左右,MIT的工学院就推出了一个名为“AdvancedStudyProgram(ASP)”的培训项目,即高级研修项目。该培训项目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旨在为职业人士(professionals)提供他们所需的深度强化课程。ASP将个体的教育需求、组织团体的具体要求和麻省理工的大量教育资源相结合,使得职业人士能在MIT获得强化的终身教育机会。另外,MIT的培训大都与学历和学位脱钩,但有少数长期进修项目(如ASP高级进修项目)包含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并可根据申请给予进修者学分。(二)MIT培训工作的现状1培训的管理与运行作为一所私立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和框架体系与我国高校有很大不同。就培训工作而言,麻省理工学院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各学院和其他教研机构有相对独立的培训权利。一是因为MIT的培训规模适中,培训活动开展有序,无须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来统一规划管理;二是因为有很多院系或科研中心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上,这两项活动已有足够的经费,因而没有投入到培训活动中去。然而,为了便于推广培训项目,MIT没有一个高级培训学院(ProfessionalInstitute)。该学院并没有列在MIT的院系设置组织框架表上,即高级培训学院并不平行于其他5个分院,而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学院,其目的是将各院系分散的培训资源整合,便于推广,也便于与其他组织进行培训方面的合作。而对于那些开展培训已形成一定规模和自身品牌的院系,则不把其培训项目纳入高级培训学院,而是让其自主开展、自主管理。高级培训学院是MIT员工锐意革新的产物,其宗旨是让处在产业界前线的同行接触到麻省理工最新的知识,同时通过将职业人士融人强化学习的环境中来,从而使他们有机会获得重要的信息,以更好地推进其事业、提升其公司水平并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高级培训学院主要开设短期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以内,学院一般利用暑期集中开展短期培训活动,这既使学校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也避免了培训工作与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发生冲突。在管理和操作上,MIT的培训实行“准入制度”,即培训像本科和研究生录取一样,首先需要通过学员的申请,高级培训学院有权选择认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来参加培训,其目的在于保证每个培训项目的高标准,这也是对培训学员负责,学员确实能从该培训中受益。MIT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就全校而言,充分体现了权力下放、自主管理的特点;颇具特色的高级培训学院则起到了整合、协调培训资源的作用,负责培训学院内部各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MIT始终将自身定位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各院系自然并不会趋之若鹜地抢占培训市场、大肆开展培训项目,这也使得MIT培训工作的管理并不复杂。2培训的规模与涉及领域如前所述,MIT的培训规模适中,注重培训项目的深度开发,主要表现在:并非所有院系、机构都开展培训项目,举办培训活动的主要单位为工学院、Sloan管理学院、高级培训学院及几个中心和论坛机构;培训的项目种类相对专一,主要涉及学校具有较强专业学科背景和教学科研优势的课程,如工程类、管理类等,但同一门类的培训项目分类较细,体现了培训项目的纵深发展;培训点有限,MIT并不让“麻省理工”这一品牌满天飞,也不广泛设立培训分支机构或培训点,几乎所有的培训项目都集中在MIT校园内开展。无论是在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方面,还是在培训方面,绝不只看规模,保持一个适中的培训规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打造精品高端培训课程是MIT,所追求的。MIT培训活动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与学校特色和学科发展紧密相关的高端项目,高级培训学院2005年夏季短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为:应用纳米技术;生化与制药技术;数据模型及分析;市场营销;能源与环境;IT与通讯;激光及光学;机械工程与设计;摄影与影视;物理与天文学;系统建筑与设计;交通系统。3MIT培训工作的特点从培训活动的管理来看,培训管理模式为分散型自主管理。MIT不存在一个全校性的培训管理机构,各院系及其他单位依据自身专业背景和特点开设培训项目,自主管理。从培训活动的运行来看,各单位的项目“形散而神不散”。各院系单位的培训项目的运行虽然分散独立,但是涉及课程内容交融的项目则充分体现了院系单位间的合作精神,Sloan管理学院和工学院的合作培训项目就是一个典型。MIT的培训体现出学院特色。MIT有着扎实的工程、技术专业背景,所以其培训项目往往与工程技术挂钩,即便是属于文科类培训,MIT也打出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旗号,如MIT为科技方面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专门培训,为制造业的管理者提供专业管理培训,等等。从培训的形式上来看,MIT的培训形式多样,包括面授课程、专题研讨班、参观考察、调研等。MIT培训的定位为高端、精品培训,同时强调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MIT还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充分占领培训市场,如通过招纳会员企业和设立会员,MIT获得了产业界的长期资金支持,也抓住了这些会员企业中的培训生源。4培训对学校的作用首先,比起获得的培训收益来,MIT更看中的是通过开展面向职业人士的高级培训项目,使得MIT的知识和成果得到了传播和推广。培训为麻省理工带来的不仅仅是若干美元的收入,还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MIT的社会声誉。其次,在培训的过程中,MIT寻找到现实世界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从而使教学和科研的调整更能够符合现实,培训工作促进了MIT,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最后,MIT通过培训获得了产业界的广泛支持。通过面向产业界职业人士的培训,MIT事实上扩大了自己的校友规模,吸纳若干的培训会员企业也为在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打下了基础。(三)MIT培训工作的未来MIT的培训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MIT并没有扩展其培训规模的动向,其培训将始终坚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这一原则,充分发挥各院系单位的独立性、自主性,适度开展有利于学科建设、增强与产业界联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端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机制的逐渐形成,MIT的培训将会更多地从满足社会职业人士终身学习的要求和提高个体素质的角度出发,开展具有个性化和职业化色彩的培训,同时跨学科的培训项目和针对性强的细化培训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三、社会对MIT培训工作的评价高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在美国高等教育界曾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MIT在教学、科研和职业教育培训三者之间实现了平衡,社会给予了MIT的培训项目高度的评价。(一)MIT的培训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直接应用性(Directlyapplicable)一位公司的副研究员参加了MIT的纳米构造流体在材料、化学、生物和制药技术上的应用这一课程后表示:“我所在的公司正在搞一项全新的纳米颗粒研究项目并将其作为一个技术平台,MIT的培训课程对我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应用性。课程解决了很多我要负责攻克的问题。”(二)参加MIT的培训课程是有用的投资(Usefulinvestment)一位来自Tripler军医中心精神分析研究室的研究主任学完MIT的抗击生物恐怖主义组织的回应课程后认为:“我参加这次培训课程获得了一段很不错的经历,这是在时间上的有用投资。我从MIT所获信息的质量达到了我的期望值。教师也是很令人满意的。”(三)通过继续教育使个体更好地应对职场、工作的转换(Changedjobs)一位来自IRL生物制药公司的技术领域管理者参加了MIT的发酵技术课程后指出:“课程从总体上增加了我在发酵技术方面的知识。我最近换了工作,某些方面是我不熟悉的,培训课程在帮助我更好地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