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医理论向度的三个核心命题.pdf_第1页
把握中医理论向度的三个核心命题.pdf_第2页
把握中医理论向度的三个核心命题.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第21卷第1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33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学科基金资助论著把握中医理论向度的三个核心命题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中医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中医理论发展的方向。因而,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必须回答如何保持自身主体、体现理论价值、实现持续创新这3个核心命题。要保持自身主体,必须在源头梳理中看清主体,在岁月的变革中保持主体,在科学背景下凸现主体。要体现中医理论的价值,必须在生命科学中体现学术价值,在学科发展中体现引领价值,在临床实践中体现指导价值。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在理论继承中延伸发展,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发展,在学科交叉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够有所突破和跨越。关键词:中医理论;主体论;价值论;发展论GraspingtheThreeKeyPropositionsintheDevelopingDir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WangQi(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Abstract:Howtograspthedevelopingdir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theoryisthekerneloftheTCMsubject.InstudyingthetheoryofTCM,thethreekeypropositions,howtokeeptheselfmainbody,howtoshowthetheoreticvalueandhowtoperformthedurativeinnovation,mustbeanswered.Forkeepingthemainbody,itmustbeclarifiedinunscramblingtheorigin,andbeholdinthechangeablereform,andbestandoutunderthescientificbackground.ForshowingthetheoreticvalueofTCM,itsacademicvaluemustbeembodiedinlifesciences,itsleadingvaluemustbedisplayedduringthesubjectdevelopment,anditsguidingvaluemustbeemergedinclinicalpractice.Forperformingthedurativetheoreticinnovation,itmustbeextendedduringinheritingtheclassi2caltheory,andbeimprovedinclinicalpractice,andbecreatedininterdisciplinarycrossing.Onlyinthisway,wouldthebasictheoryofTCMacquireabreakthrough.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mainbodytheory;valuetheory;developingtheory当前,中医学在繁荣与进步的背后,隐伏着自主理论思维淡化,价值向度偏移和原始创新薄弱的深层学术危机。它深刻影响并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应当引起中医学人和社会的广泛忧虑,其核心问题是对中医理论研究未来走向的把握。事实证明,中医理论是学科发展的根源。欲求中医学的发展,必求中医理论的发展。在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医理论研究的朝向应该是:保持自身主体,体现理论价值,实现持续创新。主体论理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其所包含的理论特质、思想方法、核心范畴与所体现的指导功能。中医血脉之所以传扬久远,正是因为保持了在自身理论主体基础上的延伸。把握了自身主体,就把握了根本;离开这个主体就会彷徨、迷茫,甚至丢失自我。所以,中医理论研究的朝向首先是主体性的确立与张扬。11从源头梳理中看清主体中医学远自先秦,近至清末民初,垂2000余年历史,积19000余卷宝籍,其传世之作和宝贵的学术经验蔚为壮观,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福祉。但当下我们对此的情感似乎日渐淡远,与中医学渊源的断裂感也越来越深。今天当务之急是要在中医学界掀起“复根”运动,进行经典的现代诠释,使其精邃的4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6年第21卷第1期思想重新活跃于我们的理论思维和医疗实践之中,赋予不断生成的意义。当前,中医学正处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在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艰难调适中,只有从源头的梳理中,看清主体,才能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是开展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需要下大气力才能做好。21在岁月的变革中保持主体中医理论的延续,深刻体现其时代背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谱也会发生改变,因而会产生新的医学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历史上的每次学术的重大飞跃,都是不断丰富、延伸中医理论的主体。“多元一体”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医理论形成的特征。我们不能以“科学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医。在近几十年的中医研究中,往往以实证唯一的标准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寻求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证的实质是什么。有些结果常常是“两张皮”,而有些结果表面上是科学化了,实则也消融了中医理论的内核。今天中医学处在东西方科学文化的碰撞中、多元文化的交织中,只有保持自身的特质与主体性,才能“卓然自立”,否则将走向“异化”,甚至沦为“边缘化”的命运。31在科学背景下凸现主体21世纪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充满生机的时代。时代给中医理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中医学兼具人文与科学、复杂科学、生态医学等特点。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复杂科学的诞生,昭示着科学已不再是“还原论”一统天下。生态学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刻的生态学意义。中医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平衡调节的观念,全息生命的观念,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所表现的人学技术在其理论思维中熠熠生辉。所以,我们要在凸显主体的基础上,吸纳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既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了断自己的血肉之躯!先进的科学文化应具有开阔高远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在新的时代风云中,不断提升博奕能力。价值论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活动的价值取向。中医理论具有中医学科基础的地位,必须体现其引领功能与对临床实践的指导功能,并显现在生命科学中的学术价值。11在生命科学中体现学术价值中医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在生命科学体系中,体现出自身的学术价值,这是中医学进入主流医学行列的前提。气是中医学从理论上解释人与自然关系,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概念,通过气的“升、降、出、入”来阐明生命的运动变化形式,这是中医学独特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中医学对生命动态的把握。笔者曾通过对体质理论与生命现象的探索,研究确立了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形成了中医体质分类,体质与疾病相关,体质可调与体质三级预防理论等为核心的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目前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之中,进入了国家科研的最高层次。正是因为中医体质研究将涉及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即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脑和认知科学等方面,从而体现了自身的学术价值。21在学科发展中体现引领价值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无不以理论创新为开端。中医理论研究的朝向,同样应当对学科的发展体现引领价值,通过理论研究来拉动整个学科的发展。笔者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首先深化了中医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使病与证在人体的交叉关系上得到阐明,从而拓宽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通过“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方法的提出,突破了过于强调辨证论治的单一模式,明确体质、疾病、证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带动中医临床诊疗模式的改变。在许多现代重大疾病、医源性疾病、亚健康的防治方面,中医学有许多独特的方法,需要以哲人的睿智进行理论提升。中医理论研究只有在学科发展中体现引领价值,才能保证其学术地位的稳固和旺盛的生命力。31在临床实践中体现指导价值中医理论研究必须在临床实践中体现指导价值,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比如近年来,在经络理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论治规律研究、中风急性期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一批成果。笔者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进行了体质类型与易罹病症关联研究,发现多种疾病与某种体质的内在联系,提出“体病相关论”。通过中药改善体质的研究,提出“体质可调论”。通过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哮喘与过敏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相关研究,表明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体质因素,改变了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过敏疾病的重要环节是过敏源的观点,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还充分体现了理论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2006年第21卷第1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5发展论创新是艰苦的科学研究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回答、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加强自主创新是产生核心竞争力和内在驱动力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惟有从传统理论的继承、临床实践中提升与多学科的交叉中发展中医理论。11在理论继承中延伸发展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学而言,我们在继承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读经典,做临床,全面继承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可以说,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但继承并不是对理论的复归,不能把新的医疗实践和研究活动,全部看作是对前人思想的理解和解释活动。把一切新的认知全部归结到原有理论的思想框架中。要像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那样,突破原有框架,自成体系,才能形成中医学的宏大气象,使中医理论在继承中延伸发展。21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发展中医理论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对临床实践的理论提升。近年来,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各种现代病因的出现,中医学人必须从新的事实中加以提炼与升华,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对于出现肢体摇动或头部眩晕一类的病证,中医常概之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事实上帕金森氏病,肝豆状核变性都有颤抖的症状,但这些病既非“风”能定性,也非“肝”能定位,显然需要新的理论思考。本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我们若恪守“脾胃内伤”,就解释不了这些现象。这些对新事实的分析、思考与理论提升,正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基础。31在学科交叉中创新发展东西方科学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明。但由于地域、历史、社会及人们经历、认知、思维、体验等原因,形成了认知方式和认知体系的种种差异。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它们时而各领风骚,时而激烈碰撞,时而强弱扬抑,然而最终要走进和谐共生。这是因为任何一方都有自身的特质和优势,而任何一方也都不是真理的终结和全部。它们需要互济互补,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果用上述的眼光观照中医,就会惊异地发现它蕴含着当今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重大命题和高超的思维旨趣。然而探索需要时间的演进,认同需要互涵的胸襟。中医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医理论的每次跨越无不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关。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对复杂科学的认识,信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为人类认识生命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手段。当代条件下的中医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有助于将中医学科推向新的前沿。结语中医理论研究具有系统性、长远性和继承性,要走出一条“返本开新”的道路,必须依赖对自身主体与价值取向的把握,只要沿着自身发展规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向,中医药学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和跨越。(收稿日期2005年7月1日)中医药学名词出版公布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于2005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时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这次公布的中医药学基本名词,内容包括18部分,共5283条。一般每条按规范汉文名、英文名、定义或注释排列,附有英汉索引、汉英索引。这次公布的名词是我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中医药学规范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前身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机构。1987年8月17日国务院明确批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