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关系研究.pdf_第1页
脑梗塞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关系研究.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ofChineseMicrocirculationDec.2001,Vol.5,No,4306中医药文章编号:1007-8568(2001)04-0306-02脑梗塞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关系研究胡庆全【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中医证型与甲皱、球结膜微循环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甲皱及球结膜微循环观察。结果中医各证型之间具有不同的微循环改变,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主要以甲皱微循环异常为主;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主要以球结膜微循环异常为主。血液流速缓慢、红细胞中、重度聚集是其共性。结论微循环变化可做为脑梗塞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证型;甲襞微循环;球结膜微循环中图分类号:R743.31;R331.3+5文献标识码:B作者单位:054031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表1中风证型与甲襞微循环异常关系证型例数输入枝变细输出枝增粗袢顶增宽流速缓慢红细胞聚集汗腺导管增多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痰热腑实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气虚血瘀261815564692415.433.360.0&42.9151054857.755.633.385.7&10173338.55.646.658.9&1110105042.355.666.689.3&2115124880.783.380.085.7211087.75.655.5&14.3注:与组内其他证型比较:&P0.01表2中风证型与球结膜微循环异常关系证型例数清晰度差细A变细细A增粗细V增粗渗出、水肿流速缓慢缺血区广泛密网格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例数%痰热腑实风火上扰阴虚风动气虚血瘀2618155619253.850.013.38.9316112811.6&88.873.350.021011880.7&0.06.732.1211683480.788.853.360.716111461.5&5.66.725.01814105069.277.866.789.327327.738.920.03.61122342.3&11.113.35.4注:与组内其他证型比较:&P0.01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是脑血管研究领域的重点。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脑梗塞中医辨证分型与微循环关系的研究还很少。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旨在寻找中医证型与微循环表现的关系,为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共115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扫描确诊。男63例,女52例,年龄4176岁,平均(59.7011.20)岁。按照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证型诊断。其中风火上扰证18例,痰热腑实证26例,阴虚风动证15例,气虚血瘀证56例。2方法2.1观察方法: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观测均采用WX-9型多功能微循环检测仪,并配以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摄录像记录。监视器屏幕放大240450倍。检查室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702)%。根据全军第二届微循环研讨会拟定的微循环观察及计算方法进行检查3。患者均取坐位,甲襞微循环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皱,观察甲皱第一排管袢数、管袢形态、血液流态等指标。球结膜微循环常规记录患者的双眼颞侧球结膜微循环变化。2.2统计方法2检验结果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异常关系见表1、2。从表1、表2可以发现:脑梗塞患者都不同程度存在血流速减慢,红细胞中、重度聚集。讨论随着现代化检测手段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医辨证307中国微循环2001年12月第5卷第4期论治提供了新途径。微循环可以直接观察到微血管形态及血液流态的变化,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可以作为探讨中医辨证客观化和特异性指标的手段,从而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甲皱微循环变化与气虚血瘀症、阴虚风动症对应性较强,球结膜微循环与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对应性较强。气虚血瘀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缓慢(粒流、粒缓流),甲皱管袢输出枝增粗,袢顶增宽,血流动力不足,阻力增大,微循环瘀滞为其特点。阴虚风动证主要是汗腺导管大量增多,甲皱管袢输入枝变细,输出枝增粗,反映其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痰热腑实证主要表现球结膜细动、静脉充血增粗,血管周围明显渗出,毛细血管充血形成广泛密网格,以微循环充血、水肿为主,易发生出血。风火上扰证主要表现为球结膜血管清晰度差,缺血区较多,细动脉变细,细静脉增粗,说明风邪较甚与细动脉痉挛有关。参考文献1王新德.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2全国中风协作组.全国中风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医急证通讯.1986,(4):243田牛,李向红.临床微循环检查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440(收稿2000-12-19修回2001-05-09)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改变、发热和肾脏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而且病情多数凶险,无特效治疗,死亡率高。现就我院发现8例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所有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742岁,中位年龄27岁。2临床表现见表12.1贫血8例患者均有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进展较快,进行性加重。2.2出血8例患者均有皮肤粘膜出血,4/8例有牙龈出血和鼻衄,3/8例有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和颅内出血各占2/8例。2.3神经系统症状6/8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多为一过性,其中嗜睡精神恍惚4/8例,轻瘫3/8例,浅昏迷及意识障碍3/8例,抽搐痉挛2/8例,烦燥、头痛和喷射状呕吐3/8例。2.4发热5/8例出现发热,体温36.539.0,伴有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2.5肾功能损害6/8例出现肾功损害,表现为蛋白尿和血尿,尿素氮(5.614.5mmol/L)和肌酐(112.3376.3umol/L)轻度升高。2.6误诊5/8例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肾小球肾炎、Evans综合征各1例。3实验室检查见表2。3.1血红蛋白呈进行性减低,2085g/L,网织红细胞7%24%,血象中均见到畸形、破碎红细胞0.110.20。Coombs实验均为阴性。3.2血小板呈进行性减低,(2060)109/L。3.3骨髓象8例均为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但呈成熟障碍,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畸形和破碎红细胞易见,同血象。3.4病理活检仅检查1例,示毛细血管腔内有透明小血栓。3.5其它检查白细胞(5.815.6)109/L。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10.856.7)umol/L、(7.952.5)umol/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4治疗采用地塞米松60mg/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g/d、潘生丁300mg/d、长春新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