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pdf_第1页
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中药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孟丽红,张玉亮(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广东广州510310)关键词心理治疗;中医;七情学说;脏腑辩证中图分类号R749.0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754(2003)03-0260-02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而传统的祖国医学素来强调“整体恒动”、“形神合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1。笔者经多年的学习、思考与实践,认为: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二者有机结合,既是心理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一大优势,也为中医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谈及中医心理治疗,人们很容易首先联想到“七情学说”。所谓“七情学说”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不循常度,形成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直接伤及脏腑而致发病。一方面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正如素向阴阳应象大论所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另一方面,过激、持久的情志刺激可直接影响脏腑,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使脏腑气血失调、气血运行紊乱而出现各种心身症状乃至精神失常。因此,脏腑功能既是正常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异常情志活动导致机体病理变化的集中体现,以脏腑功能(藏象学说)为基础进行中医诊断、治疗的脏腑辩证论治,实质上是对人体心理、生理的双向动态调节,充分体现了“心身合一”2。“心身合一”、“七情内伤”既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与西方心身相关研究的重要理论“心理应激理论”不谋而合。现代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的需求与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即当个体在一定的应激原(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如疾病、失业的状态下,为顺应、适应这些情景,个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需要,如安全、经济等,当个体通过一定的认知评价觉察到这些需要与满足这些需要的能力(个体自身、社会资源)之间存在差距时,个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行为反应。反应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疾病,概括为以下公式:W(心理、生理问题)=D(欲望)/B(有效行为)。以之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则是通过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应用各种心理测评量表、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通观患者的整个心理应激过程,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心身症状进行评定、分析并加以澄清,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条件,增强应激能力以维护健康3。可见,心理治疗同样强调“整体恒动”、“个性化”、“心身合一”。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在理论上有共同之处,在实践中可进行广泛的结合,可用于各种心身疾病(癌症、冠心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和神经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的躯体症状改善;也可用于治疗经西医理化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笔者将常见的主诉心身症状与各脏腑的相关性4,5列表如下(见表1)。表1各种常见心身症状与脏腑的相关性症状心肺肝胆脾胃肾膀胱头痛胸痛肋痛胃脘痛腹痛失眠健忘郁证汗证呕吐注:强相关,弱相关中医典籍内经不仅指出了心身症状与脏腑的相关性,而且对各症状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等都有详尽的描述,蕴含着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仅以呕吐为例说明,见表2。062海军医学杂志2003年9月第24卷第3期JournalofNavyMedicine2003Sept.Vol.24,No.3表2呕吐的不同证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则用药证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用药胃火热(焦虑)心下热、善饥、呕逆、躁烦、口糜;诸逆冲上、诸转反戾、水液浑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少阴之胜,少阳之复、火气内发热者寒之,泻心汤合旋复代赭汤;高者抑之脾胃寒(焦虑)痛而呕、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得大便与矢气)则快然如衰;诸病水液,澄沏清冷寒气客于胃,厥逆上出,物盛满而上溢、脾虚寒,过思伤脾虚则补之,理中汤合陈夏六君子;寒者热之肝胆病(抑郁)(恐怖)胸满、呕逆、飧泄;肝脉、缓甚为善呕、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跳动不宁),恐人将捕之,嗌中然(如有物梗)数唾胆液泄,胃气逆,情志抑郁,肝失条达,郁而乘胃,胃气上逆,肝郁化热抑者散之,逍遥散;热者寒之,小柴胡汤、温胆汤肾症脉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神倦乏力,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寒,夜尿多,尿清长肾阳不足,不温脾胃,食积中焦,胃气上逆虚者补之,附子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寒者热之笔者曾为1名因适应不良而悲观厌世,在月余内先后2次自杀未遂的17岁中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其间施以认知疗法、行为操作训练,并针对其抑郁、夜卧不安的心身症状,辩病位在肝,病机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心神不安,治以疏肝理气,镇静安身,自拟安神达郁汤。处方:柴胡疏肝散、十炒栀子、夏枯草、煅龙骨、牡蛎、合欢花、炒枣仁,3剂,水煎服,隔日1剂,每晚临睡前服用。数日后,患者由淡漠寡言、欲死欲活状变得青春洋溢、展露欢颜。综上所述,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理论上相通,实践中互补,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医学理念,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参考文献1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6-11.2张伯华.中医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67-70.3黄丽,罗健.肿瘤心理冶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56.4杨智孚.内经与临证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191-281.5程希林.谢兆丰老中医治疗五脏郁症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3,(10):26-28.(收稿日期:2003-02-08)(本文编辑:彭润松)黄芪对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范翎翔,欧阳卫东,李波,梁云莲(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广东广州510310)摘要目的:观察黄芪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COPD诊断标准,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予黄芪颗粒和长效茶碱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黄芪颗粒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黄芪;肺功能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754(2003)03-0261-03AStudyoftheEffectofAstraglusonthePulmonaryFunctionsofCOPDPatientsFANLing2xiang,OUYANGWei2dong,LIBo,etal(No.421HospitalofPLA,Guangzhou510310)Abstract:Objective:Toin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