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简单研究.doc.doc_第1页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简单研究.doc.doc_第2页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简单研究.doc.doc_第3页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简单研究.doc.doc_第4页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简单研究.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 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研究 2010 级一班 电子 科学与技术类 222010322072025 凌海华 摘要 :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农民工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中国政府正在 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农民工现在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工,中国政府,措施 一、 中国城镇化 (一) 城镇化的概念 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 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 精神文明 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 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 生产方式 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城镇人口 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 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 空间社区 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 农业 劳动力向非 农业劳动力转移 。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从 农村城镇化 的角度而言,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表现为过程和 阶段 的统一,以渐进为主;二是空间特征,表现为城镇结合,以镇为主;三是就业特征,表现为亦工亦农,非农为主;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表现为亦土亦 “ 洋 ” ,以 “ 洋 ” 为主,亦新亦旧,以新为主。从 世界 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包括 重庆 在内的中国西部均属发展型城镇化。发展型城镇化有 5个特点:一是城镇化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 第二产业 ,而非发展 第三产业 ;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 二元结构 ;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化中城市贫民占有很大比重。 (二) 城镇化的现状和基本特点 【 1】 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主体 。 2007 年,全国有 14 个省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超过 70%,广东超过 60%,江苏、浙江和东北三省、内蒙古超过 50%,福建、山东、重庆和海南超过 45%。沿海各省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进城不断增加(分子变大 ),浙江、北京 、上海、天津和广东,农民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30.7、 27.9、 24.7、 24.4、 18.6 个百分点。内地各省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离乡不断增加 (分母变小 ),四川、河南、安徽和湖南农民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9.5、 10.6、 13.3 和 16.6 个百分点。 农民工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加速了这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2007 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云南等 8 个地方净流入的跨省农民工在 100 万以上,其中京津都市圈净流入 593 万人,长三角城市群净流入 1265 万人,珠三角城市群净流入 1373 万人。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和广西等 9 个地方净流出的跨省农民工在100 万以上,河南、四川和安徽 3 省更是达到 500 万以上。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以流动就业为主要形式,并没有完成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定居或者“落户”迁徙。 在我国统计为 5.9 亿的城镇人口中,还有 1.6亿是农业户籍人口,占到了城镇人口的 27%。如在劳动力流入大省浙江,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超过了非农户籍人口,达 53.6%。农民工仍是以劳动力流动而非举家迁移定居为主,全国 80%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农民工都是流动就业,举家迁徙的 农村人口仅占 20%左右,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 1】 (三) 中国城镇化的作用 城镇化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这一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一部分经济学家和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的充分重视。“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一重要论点的提出,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概括了城镇化对于未来我国农村发展重要性的基本认识,也成为当前制定城镇化政策的重要思想依据。但是也有一部分理论工作者认为,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担心城镇化会造成一部分农民无法承担城镇的失业之痛,还是希望在农村给进城务工就业的 农民留有一个所谓土地作为社保的空间,只有把农民和他的土地永远捆绑在一起,才不至于带来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一观点实际上也影响到了决策层面。 城镇化对于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 。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到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都提出了城镇化有利于拉动内需的重要结论。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专家在指出 21 世纪的国际经济走向时,把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些国际经济学家在提出解决金融危机的有效办法时,也都指出了中国城市化的重要作用。 2008 年以来,国内许多著名 的经济学家也纷纷提出通过城镇化来拉动内需的观点。有国内学者认为,按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 50 万元投资额计算,增加 4.5 亿城市人口就需要增加 225 万亿元投资。也有国际专家指出,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仍将可以保持 8%到 10%的增长速度,如果按 8%的增速计算,将有 3%来自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一些农村政策研究专家也指出,城镇化政策会使农民工把长期消费从农村转向城镇,带动低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工业制成品的消费。 城镇化对于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作用 。虽然理论界很少从这一角度提出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专家指出,未来城市发 展的活力,取决于城市人口结构的改变。主要的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较多的城市研究专家认为,应该允许有技能的农村人才或农民企业家进入城市和较大的小城镇,这样会给城镇带来新鲜的血液和人才补给。但是按照这种观点,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会很慢,因为毕竟农村有技能、有知识的人才或企业家数量是极其有限的。二是一些城镇化研究专家认为,农民工是城镇最为活跃的人口主体,也是农村的人才和精英,他们进城定居,将给城市带来活力,并将填充正在逐渐出现过剩的公共资源,弥补大城市养老金的缺口。但是这一观点显然还没有得到大多数城市管理者的认同。 二、 农民工 (一)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 乡镇企业 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 农业户口 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 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 农村劳动力 ,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 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 2 亿人。 (二) 农民工进城的阶段 1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有充分的自由迁居城市的权利 ; 2 5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后期,严格限制城市企业从农村招工,并通过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由于统购统销制度与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农村内部自由变更职业的权利也被剥夺 ; 3 80 年代, “ 农民工 ” 进入以 “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 为主导 模式 的就地转移时期 ; 4 90 年代,逐步转向承认、接受、鼓励流动(异 地转移)的时期 ; 5 2000 年以 后,进一步进入 “ 以人为本 ” 、平等就业、共享服务的时代。 (三) 农民工进城的原因 在 “ 民工潮 ” 初期,为了提高收入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占据绝对的多数。农村土地资源有限,但是人口在不断地增长,其他资源又没有得到开发,由此造成了农村收入不能提高;而城市经济在国际化、科技化的浪潮下迅速发展。这让不少农民看到了城市里赚钱的希望。 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去 城里寻找更多的机会,在他们眼里或者在他们观念中,城里的机会 总是很多的, 对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来说,赚钱只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当 80 后的下新生 代农民工开始走进城市时,城市对农民工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这里不仅有赚钱的机会,还有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知识、技能都比父辈增长,他们的见识也比较开阔,他们开始把实现从赚钱的单一目标上转移。 有一部分人是不会种地,他们也不想回家种地,所以选择了去城里谋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之一是对土地已经没有感情。他们从小就在学校里长大,几乎不接触地里的活,对土地失去了感情。没种过地、不过种地使得这个群体不想种地。为了逃避种地而进城务工说起来似乎不通,但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就是事实。他们中有的外出务工工资不低,但 一年下来存不了几个钱,他们务工的目的也已经不是单纯的赚钱 。 有一部人知识水平更高的,他们能在城里发展的不错,还有一些年轻人为城里的方便和灯红酒绿而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他们认为在城里的生活是舒服的,吃穿住行也都方便。 在 中国,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交通、绿化等公共服务是在财政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农村财力有限,公共服务还是有限,但是在城市里有些公共服务,例如交通、绿化,他们还是能够享受的,因此有人就为了享受这便利的设施在城里留下了。尽管农民工进城抱着种种心态,他们各有 打算,他们对进城充满了希望,但是农民工在进城后面临的福利等问题却很多。 (四) 工的基本情况和所遇到的困难 (1) 、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 2】 其实 许多农民多是为生活所迫才出来打工的。 而且 打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平衡 ;在年龄段上, 大概 以 30 至 40 岁的人为主 ,约占总人数的 60%, 20 至30 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少,约 25%的农民工年龄在 40 至 50 岁之间,另外约有 1/10 的农民工超过了 50 岁由于生活所迫仍在打工之列;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近一半的农民工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高中以后的很少很少 ;同时 农民工家庭以 人数也不少,一般是四人到六人的范围 ;从土地承包情况来看,有不少人还承包有土地,约有 40%,但是承包有土地的农民工的土地的经营状况大部分的土地收益都不是很高;从农民工的就职领域和从事职业来看,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稳定的职业,农民工多在第二、三产业工作,并从事职业都是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如工地上的建筑工,搬运工等,这类有一定的稳定性,还有许多农民工没有固定职业,从事的是短期的苦力劳动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技巧劳动,如替人搬家、抬东西、扛装潢建筑材料、拆迁修葺房屋,临时门卫等。 (2)农民工遇到的问题 l. 农民工与城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农民工劳动定额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 ,而且工资拖欠现象严重,收入增长缓慢。大多数农民工的付出与他们所得到的不成比例,一些农民工的月工资刚刚达到或者超过了当地规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但这往往是他们以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代价换的。就是这样很少的薪酬,还往往长期被拖欠。据全国总工会不完全统计,仅 2004 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就超过 1000 亿元,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 72.2%仅有 6% 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而为索回这 1000 亿元的欠薪,整个社会需要付出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法律援助成本等至少为 3000 亿元。 2.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的工作 。农民工生活卫生条件差,工 作 环境恶劣,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伤事故比例高,重、特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目前,全国有 4200 万建筑工人,其中 3200 万是农民工;全国 700 多万煤矿工人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达数十万人,其中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许多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 60% 的设备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 90% 的企业粉尘超标。而土法开采的小煤矿,使矽肺病发生率急剧上升,有些 农民工仅仅二三年就患上了矽肺病。在他们透支了自己的青春、体力、精力之后,往往意味着打工生涯的终结。打工期间很多企业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打工的积累又十分有限,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长期在城市务工,农活荒废了,重操旧业已力不从心,重返贫困随时有可能发生。 3.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受到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歧视和限制 。从劳动权看,虽然规定用工单位必须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以及大部分农民工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导致很多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公平,对雇主有利,而农民工劳动权益得 不到保护。从就业权看,农民工就业受到歧视,如北京曾规定农民工不能从事文秘工作;上海规定四星级以上宾馆不招农民工。从安居权看,工地工棚、地下室、石棉瓦平房就是农民工安身之所。据北京市调查,农民工住工棚的占 10%;住石棉瓦棚的占 77 . 7%;住地下室的占 3 . 8%。不少人一张 木板 ,一卷被褥,酷暑严寒,风吹日晒,拥挤脏乱,蚊虫叮咬,有的人甚至达不到法律规定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4. 农民工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农民工没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据浙江省温州市有关部门调查,流动人 口(大部分是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的仅占 2 .8%;参加医疗保险的占 2 . 6%;参加 失业保险的占 0 .8%。没有养老保险,农民工对未来一片茫然,随之而来的是超生多生,养儿防老,增加了我国的人口负担;没有医疗保险,农民工始终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没有失业保险,农民工一旦失业就失去了任 何经济来源,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能产生仇富和仇视社会的心理,最终以犯罪作为对社会不公平的“终极反抗”,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5.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 。这不仅成为当前社会而且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严重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接受教育已成为一个人安身立足的基本条件,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跟上时代,能否发展自己,能否享受现代文明的关键因素。目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都不愿意出钱;二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入学门槛太高,往往望“校”兴叹,大多数流入办学条件较差的私立打工子弟学校,有的甚至失学在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就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有关问题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但是这些文件执行起来,往往被大打折扣。比如户口和暂住证仍被大多数城市作为限制农民工进入的一大依据, 并且将子女入学、务工经商、甚至租房等捆绑在一起,缺一不可。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问题上遇到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这种状况如不尽快解决影响的不仅是这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很可能殃及子孙后代。 【 2】 三、 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一)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 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为贯彻上述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节前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主要有以下措施: 【 3】 1.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 。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不少省市结合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已经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 2.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 。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的冲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 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一些劳动力输出省份和输入省份已经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补贴资金,将重点向农民工培训倾斜。 3.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 定 。 针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 知,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允许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允许使用失业保险 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等,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制定实施困难企业稳定岗位计划,并建立了面向企业的普遍走访和重点联系制度。 4.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针对各地不少返乡农民工自主 创业的意愿和行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办发 2008111号)精神,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 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