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概论_第1页
藏象概论_第2页
藏象概论_第3页
藏象概论_第4页
藏象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 藏 象藏象学说概论,第二章 藏 象Theory of Viscera,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 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掌握各脏腑与体表各组织器官的联系, 掌握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掌握藏象学说的特点,关键性问题,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 五脏第三节 六腑第四节 奇恒之腑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的特点脏腑的分类及各类脏腑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第一节 概说,藏,象,藏象,通“脏”,指人体的内脏,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内藏、隐藏, 指人体的内脏内藏于躯壳内(不可直观),贮藏,指五脏要贮藏一定的精微物质,指形象,人体的内脏都有一定的解剖形态,指现象或征象,指内脏的生理、病理都有反映于外的现象,比象,取象比类来比拟内脏的功能,藏于内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有反映于外的征象,一、藏象的概念,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五藏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奇恒之府藏象 内脏的生理病理征象 象内脏的外现表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藏 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 腑内脏的总称。,脏 腑,脏: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二、藏象学说的概念,中医学用从外测内,以表知里,内外相袭的方法,以象定脏,确定“象”与“藏”的关系,建立了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节 藏象概说 概念一,研究本质 透过现象,诸内 诸外,本质 现象,揣内 司外,藏 象,内脏正常活动 生理现象,内脏异常活动 病理现象,研究内脏 观察生理病理现象,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五脏与自然环境,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藏象学说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1 重宏观思维2 重功能联系3 重外象推测4 重整体联系,三、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藏象学说是以功能为主的学说,1、五脏和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的统一整体 如: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2、五脏同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如:心 小肠,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内脏,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节 藏象概说 特点三,三、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以经络为纽带,以气血津液为媒介,以五行学说为间架结构的一个整体。,人体由五大系统所构成,有主次、层次之分,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宰。(有形),(二)将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情感活动分归五脏而总统于心。,人体的神与志分属五脏总统于心。 (无形),功能系统: 脏腑体华窍液神志释义: 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腑: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体:五体即皮、肉、筋、骨、脉。 华:五华即毛、发、面、唇、爪甲。 窍:五官即眼、耳、鼻、舌、口。 液:五液即汗、泪、涕、唾、涎。 神:五神即神、魂、魄、意、志。 志: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惊、忧),功能系统,心小肠脉面舌汗神喜 肺大肠皮毛鼻涕魄悲忧 脾胃肉唇口涎意思 肝胆筋爪甲目泪魂怒 肾膀胱骨发耳唾志惊恐,藏,象,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治国如治身,治身如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治国(良相) 治身(良医),六 腑,五 脏,奇 腑,形 官,体 窍,有层次 有主次,人体静态结构模式示意图,(五神),心,(五志),气血津液经 络,“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虽然名称相同,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中医对脏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而西医对脏器的认识则主要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藏象之象的演绎与发挥,体表之象,体质之象,天人之象,体用之象,以功能为主的学说,1、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包括了现代解剖生理学中 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2、现代解剖生理学一个脏器的功能分散在中医几个 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病理学概念。,详于机能,略于形态,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的微观机制的研究);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四 、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奇恒之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性模型。 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所藏的液态精华物质,五脏之精,五脏之中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五脏之气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五脏之阴阳,五脏之气,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先后天之精,五脏藏精,精化为气,五脏之精,五脏之精,五脏之气,气分阴阳,一身之气,阴气、阳气,(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的存在形式不同:心精、肝精可以与心血、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心、肝之内。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的轻清部分组成。脾精实为水谷之精。肾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输于肾的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生成。,精,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心精、心血,肺精、肺津,肝精、肝血,脾 精,肾 精,2.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一身之气,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肾气,元气,谷气,自然界清气,宗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的功能活动。心气推动和调控着心脏的搏动、血脉的舒缩及精神的化生;肺气推动和调控着肺的宣发与肃降运动以行呼吸和输布水液; 肝气推动和调控着肝的疏泄功能,以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输布运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志心理活动及生殖机能;脾气推动和调控着水谷和水液的运化、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肾气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并主宰水液代谢及摄纳呼吸之气。,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生虚热性或虚性亢奋的病证。如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脾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都有低热、烦躁等虚热或虚性亢奋的表现。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则生虚寒性或迟滞性病证。如心阳虚、肺阳虚、肝阳虚、脾阳虚、胃阳虚、肾阳虚等,都有畏寒、肢冷等虚寒或抑制性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