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培训系列之(糖尿病)_第1页
慢性病培训系列之(糖尿病)_第2页
慢性病培训系列之(糖尿病)_第3页
慢性病培训系列之(糖尿病)_第4页
慢性病培训系列之(糖尿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11/24,慢性病培训系列之 糖尿病 威远县黄荆沟卫生院 咨询电话 :81579002017/11/24,编写人:陈昆,联系方式:134588197123,2017/11/24,培训人:陈昆,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联系方式2017/11/24,了解人体内血糖,联系方式2017/11/24,什么是血糖(中医讲消渴症)?,血液当中的葡萄糖的含量称为血糖,联系方式2017/11/24,什么是空腹血糖?,一般指过夜空腹8小时以上,于早上6至8小时化验血糖,空腹血糖反应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值:3.9-5.9不大于6.1,联系方式2017/11/24,3什么是餐后血糖?,指进餐2小时检测血糖的值,其反映了定量糖负荷后机体的耐受情况。餐后血糖值:小于或等于7.8,联系方式2017/11/24,什么是任意血糖,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 ),联系方式2017/11/24,什么是尿糖?,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每天极少数从尿中排出,一般检查认方法不能测出,当日尿中排出大于159mg时可测出来。,联系方式2017/11/24,什么是酮体,酮体是包括乙酰乙酸,-羟基丁酸,丙酮,是由于脂肪大量分解而产生的。正常人尿酮体为阴性。,联系方式2017/11/24,什么是胰岛素?,是一种合成的激素,它主要对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起到调节作用。,联系方式2017/11/24,认识糖尿病,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名子的由来,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两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时招苍蝇。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认识糖尿病,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属于代谢系统内分泌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継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无症状,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主要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伸个视网膜等的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尚未完全阐明。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认为有下列因素:1,遗传因素;2病毒感染;3,自身免疫;4胰岛素受体异常。,认识糖尿病,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认识糖尿病,联系方式2017/11/24,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认识糖尿病,糖尿病分为一型与二型,联系方式2017/11/24,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从2001年起,连续5年,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上。2001年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2002年为糖尿病与眼病,2003年为糖尿病与肾脏疾病,2004年为糖尿病与肥胖,2005年为糖尿病与足部护理。,联系方式2017/11/24,1992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一个与所有国家所有人有关的健康问题 1993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儿童与成长 1994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老年 1995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和教育,降低无知的代价 1996年糖尿病日主题-胰岛素与生命 1997年糖尿病日主题-全球的觉醒:改善生命的关键 1998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人的权利 1999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的代价 2000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和生活方式 2001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社会负担 2002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您的眼睛: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2003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损害肾脏 2004年糖尿病日主题-糖尿病与肥胖 2005年主题: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2006年糖尿病与脆弱人群 2007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2007年11月14日 联合国已经将世界糖尿病日 升为联合国糖尿病日,2017/11/24,什么是糖尿病,人体内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调整不到正常的水平(主要是血液中葡萄糖代谢出现不正常)。胰岛素是人体胰腺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及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不需作糖耐量试验即可诊断糖尿病。有糖尿病症状,但血糖值未达到上述指标者,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75克葡萄糖,儿童每公斤体重用1.75克、总量不超过75克)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要求OGTT2h及1小时血糖均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方可诊断为糖尿病。,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明显症状?,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多饮-表现为口渴,心烦,饮水量及饮水次数明显增加(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以饮水来作补充。因此排尿越多,饮水自然增多,形成正比关系)。多尿-表现为尿频,尿急(部分),尿多(每次)尿的泡沫多,渍呈白色,发粘,气味重(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 4000毫升,最高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有的患者日尿次数可达20余次。因血糖过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量越多,排糖亦越多,如此恶性循环 )。,糖尿病的症状,联系方式2017/11/24,多食-表现为易饥饿,饭量增加,进食后没有满足感(由于尿中丢糖过多,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如此反复 )。一少-表现为体身明显减少.(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糖尿病的症状,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其它症状?,乏力:1.由于代谢紊乱,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失水,电解质异常,故病人身感乏力、精神不振。2.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其它症状?,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其它症状?,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其它症状?,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其它症状?,X综合征:I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研究表明:,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微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在病程10年和20年后可达到1030和40,且20年后有510的患者恶化成终末期肾病。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缺血型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6080。脑血管疾病引起大约10的死亡,其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糖尿病肾病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发病年龄越小,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就越高。,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病发症,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病发症分为:,急性病发症慢性病发症,联系方式2017/11/24,急性并发症,联系方式2017/11/24,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联系方式2017/11/24,慢性病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性病变,联系方式2017/11/24,大血管并发症:,(1)脑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脑血管疾病多见;(中风、脑梗、脑动脉硬化、脑出血)(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较为多见。临床特点包括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更为明显,无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多见等等;(会引起冠心病、心脏病、心梗 等)(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引起下肢发黑、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联系方式2017/11/24,2017/11/24,微血管并发症:,(1)肾脏: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别是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等表现,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引起肾功能稳乱出现病变(引起肾结水等),严重会导至肾结石,尿毒症。 (2)眼底: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引起眼部病变主要包括网膜病变,白内障,暂时屈光改变,(出血性)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及眼部感染)。,联系方式2017/11/24,神经性并发症:,(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2)运动神经: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 (3)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