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6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范文大全_第1页
精选2016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范文大全_第2页
精选2016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范文大全_第3页
精选2016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范文大全_第4页
精选2016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范文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 2016 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范文大全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30 多年扎根太行山,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 28 项,示范推广面积达 1826 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省委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在李保国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太行山的农民来了,因为他们要送别这位发家致富的领路人 ;河北农业大学的学生们来了,因为他们要送别这位可敬可爱的 老师 ;更多的党员干部来了,因为他们要送别这位知行合一的优秀共产党员。松柏云霞凝剑气,江山风雨铸诗篇。李保国教授走了,哀思之后,我们更应化悲 痛为力量,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 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就要学习他视科技如生命的学习追求。他大学毕业 20 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因为他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帮助更多山区百姓脱离贫困、远离贫困。在学习中,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以较真精神先后完成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山区开发研究成 果28 项,实现山区农民增收 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在扶贫战役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坚持学习学习在学习,让技术扶贫进一步根植于太行大地,向李保国同志一样,不仅要为太行山区“输血”,更要激活太行山区一个个“造血”细胞。 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就要传承他带百姓似亲人更胜似亲人的民本情怀。 30 多年来,李保国把生命的点滴融入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实践中,用他的话说那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诚然,他已与农民血脉相连。农村脱贫是河北省全面脱贫的关 键点和着力点,如今,李保 国同志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逝者已去,在哀思与追忆之后,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他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民本思想,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惑,让千千万万的“李保国”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就要砥砺他让绿浸染太行的责任担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太行山区,要想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唯有“滚石上山”式的勇气才能攻下一座座贫困的城池。面对如此险而艰的形势,李保 国并没有选择做安逸的大学教授,而是立志做“太行新愚公”,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不断的攻坚克难中,让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地方。我们唯有向李保国同志那样,敢于与困难较真、勇于对问题亮剑、乐于同险阻作斗争,才能让河北人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 岁月无痕,惟石能言。岁月如歌,惟其精神历久弥坚。让我们提振精气神,继承和发扬“太行新愚公” 精神,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增添一抹抹新色。 2016 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 李保国不仅是科技攻关 的高手,也是甘为人梯的良师。 他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 30 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 57 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 “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 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从今天起,我 们会擦干眼泪,学着独立,早日完成科研试验、毕业论文,沿着您的脚步,把您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太行山更绿,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孙萌说。 “从太行山麻岩山地到干旱丘陵岗地,他毕生致力于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和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国辉说,“这 30 多年,他干了比普通人 70 年还多的工作。我们要沿着他的足迹,帮助更多太行山贫困群众致富。”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愿做太行山上一棵树。我的根,永远扎在这里。”生前,李保国曾如是说。如今,他的精神,将永远矗立在太行山上。年年太行披绿之 时,人们会一次次忆起他的功绩。在人民心里,李保国永远与太行一体,与群众相依。 2016 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 李保国教授 1981 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来, 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 “ 太行新愚公 ” ,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上万人自发悼念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的李保国教授,其感人的场面背后有数不完的感人故事,从这些与扶贫事业息息相关的事故之中,给了我们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人员很多启发。 投入扶贫工作的时间要足 够。三十多年来,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每年在山里 “ 务农 ” 的时间超过200 天,这么多的时间在农村一线工作,几乎成了职业农民。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扶贫工作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一个人联系一户或者几户,扶贫工作人员从初次见面开始算起,一年与扶贫户见面过也没有几次,没有投入足够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怎么可能把扶贫工作做好 ? 采取扶贫的方式要精准。李保国教授在扶贫方式上,采取的是项目扶贫。其实要真正解决贫困,就需要发展项目,现实产业支撑。靠送几只鸡苗鸭苗给贫困户发展养殖,送几斤种子给贫困户发展种植,这些小规模的传统农 业生产方式,根本解决不了脱贫的问题。当然,不是每个参与扶贫的人都具有李保国教授 的学识,如果在提供科技扶贫上不惧优势,我们可以帮助贫困户算账,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引导贫困户选择合适自己的脱贫方式。例如,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发展种养殖业不行,可以通过介绍其就业的方式增加收入。 脱贫致富的目标要实现。李保国教授把扶贫目标锁定在 “ 把我变成农民 ” , “ 把农民变成我 ” ,这个目标的定位无疑是一个高标准,李保国教授正是向着这个扶贫目标把无数农民变成了 “ 我 ” 。我们参与扶贫的目标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当然这个标准与李保国教 授追求的扶贫目标没有可比性,但是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并且不返贫这个目标也不算低,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也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总之,李保国教授身前用实际行动回答了 “ 谁来扶 ”“ 怎么扶 ” 等扶贫攻坚的关键性问题,并且身体力行践行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精准扶贫的核心要素,而最为可贵的是,李保国教授的 “ 太行新愚公 ” 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016 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 李保国不仅是科技攻关的高手,也是甘为人梯的良师。 他常说: “ 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我要 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 三农 的有用之才。 ” 30 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 57 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 “ 赶 ” 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 “ 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 ” 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 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 从今天起,我们会擦干眼泪,学着独立,早日完成科研试验、毕业论文,沿着您的脚步,把您的精 神传承下 去,让太行山更绿,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 孙萌说。 “ 从太行山麻岩山地到干旱丘陵岗地,他毕生致力于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和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 ”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国辉说,“ 这 30 多年,他干了比普通人 70 年还多的工作。我们要沿着他的足迹,帮助更多太行山贫困群众致富。 ”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 愿做太行山上一棵树。我的根,永远扎在这里。 ” 生前,李保国曾如是说。如今,他的精神,将永远矗立在太行山上。年年太行披绿之时,人们会一次次忆起他的功绩。在人民心里,李保国永远与太行一体,与群众相依。 2016 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 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为何引发上万群众自发地送别 ?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离世感到扼腕痛惜 ?同样,他的离世,为何会引发省委书记的关注 ?想要探寻这些 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走进他的生活,去贴身观察才能发现。 随着媒体的持续报道,李保国 这个扎根太行山 35 年,带领 10 万群众战山斗地,脱贫致富的鲜活人物被挖掘了出来。 他那种“看不了山区群众过苦日子,想用自己的所学干点事”的朴素情怀,也许就是他备受喜爱的最初动因。“想干、会干、能干,把科学技术传授给百姓,带着大家一起干”则是他引得万千群众喜爱 的根本原因。 35 年来,李保国一头扎进太行山,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金山,让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这样的教授怎能不让广大群众深深眷恋 ?这样的成就怎能不被百姓深深铭记 ?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评价李保国教授时说,他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是情系百姓、技术扶贫的先进典型,是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30 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 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 35 年来,他总 是奔波在路上。 35 年来,李保国用矢志不渝拔穷根的奋斗精神,因地制宜搞科研的执着精神,一丝不苟传技术的杠头精神,树立起了“太行新愚公”的经典形象,为科技扶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太行山区,是中国最为贫困、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能如期共同进入全面小康,太行山这座山躲不开、绕不过。 正如赵克志书记所说的那样,在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多像李保国这样的先进模范,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用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拔除“穷根子”、甩掉“穷帽子 ”,通过科技扶贫来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2016 年李保国学习心得体会 太行鸣咽,燕赵悲泣。年仅 58 岁的李保国走了。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生致力于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 1826 万亩,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 4 月 10 日凌晨 4 时,这位 30 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太行新愚公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神圣的、灿烂多彩的,一位哲人把它比作一首歌。李保国的生命就像一首激荡的、欢快的、动人的歌。 他是一首爱之歌。 高尔基说过:“爱自己亲生的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到的事情。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李保国的所作所为,就是爱人民的自觉实践。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 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 28 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河北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实现山区农民增收 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山区农民心中,先后推广36 项实用技术,使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一甩“穷帽” ;多年来,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800 余次,培训人 员 9 万余人 (次 ),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到底图个啥 ?“我一直认为,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李保国以无私奉献的人格情操,写出了一首爱的绝唱,催人泪下,令人景仰。他的人生,像温暖的阳光,如燃烧的蜡烛,给予别人、照亮别人。他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出现的。所以,他对爱的理解比常人更为深刻,对爱的表露比常人更为慷慨。他是爱的旋律,爱的最美音符,谱出了让民族、让祖国、让人民为之骄傲、光荣的爱之歌。用汗水、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之歌,最真诚、最炽热、最感人。 他 是一首进行曲。李保国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有着一腔热血和抱负,有着献身一切的高尚。他懂爱的含义,敢于挑起民众谋幸福的重担,为奔向小康生活去呐喊、去冒险。改造大山的每一个设想落地,都异常艰辛。有一次,炸药未按时爆炸,李保国上前察看,这时突然爆炸了。炮声隆隆中,“山中造地”技术渐成体系。土加厚了,水留住了,树木的成活率从原来的 10%提高到 90%。“两聚”造林理论,使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太行山 140 万亩荒山由此披上绿装。他患有重度的糖尿病、重度疲劳性冠 心病,经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血管弥漫性堵塞,已 无法进行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疗,可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临走的那天晚上,还在电话里跟南和县“中国树莓谷”产业园负责人周岱燕沟通建设树莓采摘园的事宜。李保国与那血浴疆场的千百万英烈们,那铁脚踏过二万五千里的勇士们,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前列的骄子们,都是时代最高昂、最雄壮、最优美的进行曲。他的质朴如泥土一样无华,他的浩气如江河一样浩荡,他的品质如青松一样挺拔。他是待燃的煤,待发的箭,随时可以被火苗点燃,随时可以离弦飞翔。他不愿萎缩不前,不愿平平庸庸。他是太行山上的先行者、开拓者、创造者、奉 献者。他以崇高的理想、火热的激情,谱写了时代最强的进行曲。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经常在问自己,什么样的生命最有意义 ?我们的生命应成为什么样的歌 ?应该成为一首什么样的歌才使生命富有价值 ?不妨听一听李保国的生命之歌,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 2016 年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 4 月 10 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 58岁。 30 多年来,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转折、困难、坎坷、失败让一个人放弃自己奋斗目标的原因很多,但是,永不放弃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 1981 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李保国没有选择在实验室和教室之间穿梭,而是扛起了“锄头”,带着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使命,一头钻进了太行深山。 30 多年,他每天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了 200 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 28 项,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 元 。李保国做到了坚持,甚至将这种坚持升华成了人生的信仰,让太行山满山皆绿,让太行山人富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