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_ 密级 _ U D 编号 _ 中 南 大 学 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 学 科、专 业 高等教育学 研 究 生 姓 名 赵小青 导 师 姓 名 及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陈启元 教授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要 21 世纪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时代。日益激烈的竞争,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不仅是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从中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才综合素质的比较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存在严重的创造力危机。因而,创新教育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将成为高校的主要 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大学生学习评价也应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 本研究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立足点,从各种教育评价理论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各种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来分析各历史时期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利弊,并从中梳理 出一种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习评价思想,藉以探讨我 国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明对大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尝试建立一种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对象, 将评价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工具的学习过程评价体系。最后,运用新的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去完善和改革中 南大学现有的学习评价体系。 本研究共五章,第一章,绪论。 本章论述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问题、涉及的范围及研究方法。着重 阐述了本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 第二章,教育评价的发展走向及对我国学习评价的反思。本章通过探讨教育评价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趋势,从中梳理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评价走向;通过对 我国传统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印证学习过程评价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第三章,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本质。 本章首先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 果中为建立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寻求理论根据、奠定理论基础,在此 基础上对学习过程评价和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详尽分析,以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本质。第四章,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评价方案。本章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目的、原则, 然后详细阐述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最后提出基于创新人才 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个案研究 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个案研究来检验指标体 系。本章建立在对中南大学本科生的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调 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分析了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评价的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评价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评价 ,创新人才 硕士学位论文 1st is an of in on by of In of of of . we in is in in to be of As of on to of of as of of as of of of in a on on s is to in on of in on in to s is A on of of is up to of a on of of is to to In in in on on 士学位论文 in In on of on is to of is of on in of of on of on By of as of on of on of in to of on is on of is of on of is of is in of on of on is of on on of is on on in at on on of to of on of is on on 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 目 录 摘 要 . I .一章 绪 论 .究目的和主要问题 .究范围的界定 .究方法 .二章 教育评价的发展走向及对我国学习评价的反思 .育评价的发展走向 . 教育评价的方法变革 . 教育评价的模式变革 .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学习评价的发展状况 .我国学习评价的现存问题 .我国学习评价的未来展望 . 我国学习评价的发展走向 .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必然性 .三章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本质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理论基础 . 人文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 后现代主义思想 . 多元职能理论 . 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大学观和高等教育质量观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内涵 .四章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案 .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方法 .评价工作机构 .评价的基本步骤、技术 .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评价的基本步骤 . 评价技术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举例 .价后的总结与改革 .五章 个案研究 完善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的建议 .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质量状况的调查 . 调查目的及指导思想 . 调查对象和方法的选择 .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完善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评价的建议 .六章 结 论 .考文献 . 录 . 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_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 薛天祥,房建森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J1994( 3) : 15 23 1第一章 绪 论 究目的和主要问题在 21 世纪,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哈佛大学荣誉校长( 2002 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 “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时, 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明显” 。 因此, 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保证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促使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当今和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造人才的摇篮。可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是 21 世纪大学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转变人才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创造性是中国大学生最为缺乏、但又是应对未来最急需的素质。所以,应当重点强调和发展。 作为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检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专业质量、学生学业成就等各项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价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注重单方面评价的作用,忽视了多元化评价的功能;注重知识掌握的评价,忽视了人的能力发展的评价。在学习评价方面,注重学业成绩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教育创新,不断进行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以保证培养和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多样化、创造性、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 本研究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立足点,通过对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来分析各历史时期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利弊,并从中梳理出一种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习评价思想,藉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明对大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尝试建立一种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对象,将评价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工具的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_ 燕国材中国教育心理思想史 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7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812 叶瑞祥学习学概论 M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2 2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 传统的大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必要性; (3) 以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4)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案的建立(评价指导思想、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与技术); (5)个案研究中南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究范围的界定 本文的研究范围涉及国内外教育评价的发展变化和我国传统的学习评价的情况,重点研究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准确把握这一范围,以下几个概念需要界定: 1. 学习与学习过程 对人类来说,学习就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在对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时,对于学习和学习过程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把学习和学习过程等同起来。例如:我国古代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对学习的解释是: “学是指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习是为巩固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复习与实际运用。学和习连起来就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 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给学习下的定义是: “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 行为的变化是由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经验的获得占主导地位。因而,学习过程也就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 这种解释其实质就是将学习当作学习过程。在叶瑞祥的学习学概论一书中对学习的解释是: “学习是学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的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变化的活动” 。从以上三种富有代表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把学习和学习过程基本等同了。 学习过程是学习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学习过程的原理、揭示学习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历来倍受学者们的关注。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哲人们已对学习过程有过精辟的见解。荀子认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 。他将学习视为一个“闻一见一知一行”的过程。荀子特别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行”的重要性是颇有见地的。 中庸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一思一习一行”的读书学习过程观,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即“学一问一思一辨一行”五步学习过程观,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_ 徐晓飞,宋丽娟学习过程观发展变化的轨迹与特点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 7) : 13 15 3特别对“审问” 、 “明辨”给予了特殊重视,既强调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又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近代,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形成了众多流派。影响较大的有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各大流派对学习和学习过程的解释并不相同。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者学习什么和学到什么,是受环境(即客体)控制的,而不是由学习者(主体)决定的,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受到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以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他们把环境看作为刺激,把伴而随之的学习者的行为看作是反应,因而学习过程就是刺激反应过程。认知学习理论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不断积累起新的经验,因而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的过程, 即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重构的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持这种观点者都强调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联系, 高度重视学习者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主张学习者应当通过自身内在的因素考察行为, 即从第一人称而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考察行为,认为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寻求知识以及探索未知的欲望,并都有维持或谋求某种需要和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 学习过程就是自身求知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即自我 自主的过程,持这种观点者都十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强调必须相信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都有发展自己的潜能。还认为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学习静止的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又特别强调必须十分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等” 。由于以上理论都是通过对特定对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无疑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都只能用来解释某种类型的学习,它们对学习和学习过程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区分。综观古今中外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要研究学习过程评价,就必须将学习和学习过程明确区分,不能等同。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这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应该包括直接获得和间接获得的,它是学习主体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存在变化的过程。在该词典中过程是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历过的程序。由此可以推断出,学习包括学习主体、学习条件、学习过程等要素,学习过程只是学习的一个要素。从系统论出发,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由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展开和学习的完结三大要素组成。从认识论出发,则可以划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_ 王言根 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 5) : 24 26 张承先 教育大词典(第 3卷 )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3, 103 4教育部的王言根认为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不断改变已有认知结构,创造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观有如下涵义: “ (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认识过程,相对人类一般认识过程来说它有自己的特殊性。(2) 学习主体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具活力的因素,经验积累和行为变化不是外部注入的,而是学生主动习得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习结果起决定作用。 (3) 学习过程是学生求学、教师助学,师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主体与主导的矛盾统一过程。 (4) 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有目的地选择,将学习客体与原有知识技能相互作用内化为新的知识、技能结构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知识的过程。对学习主体来说,学习已有知识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真正的目的、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与创新统一的过程。 (5) 运用学习方法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其作用是学生自我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这对保证取得最佳的学习结果至关重要” 。 本文根据他的观点得出以下结论:学习过程应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与客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2. 大学生与高等教育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都普遍具有的活动。在个体以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适应新情境的活动中都存在着学习现象。 而本文研究的是特定的对象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高等教育“又称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传授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按教育程度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按专业性质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军事等不同科类。按实施教育的形式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就是说,学术性的与职业性的、正规的与非正规的、全日制的与非全日制的、公立的和民办的等各级各类高等教育”。 本研究主要是指在校的全日制的所有科类的大学生。 而 “大学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总称。通常包括专科生和本科生”。 本研究将对以上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3. 创新、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 创新通常是指生成、建立和制造前所未有 之物的意思,在界定“旧”的概念上形成,是对“新”的创造。创新意识,是创新的理念化;创新能力,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立独到见解的能力,指产生新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_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 M海南出版社, 2004: 135 139 侯平,康小榕,蔡立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首要任务 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2) : 106 108 5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如:发现新现象、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论,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创作新作品等;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精神、注重学生的可发展性、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从此创新教育正式进入高等学府, 并发展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兴教育学科。 从创新教育的实质来看,它应具有以下特征:“ (1) 是全面发展大学生智慧品质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 (3) 是体现大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 (4) 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5) 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 (6) 是终身教育”。创新人才是指通过创新教育培养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中科院院长路勇祥认为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1) 创新人才应有较为宽广的基础知识和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 其具体表现是基础知识扎实, 常识性漏洞较少,博闻强记,综合素质好,专攻方向在一定的领域中有较高的深度; (2) 必须是有较完善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有关的方法论和思维科学方面前人已有的成果(如唯物辩证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头脑风暴法等等) ; (3) 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少附和别人,对理论和学术方面的权威不盲目崇拜,对自己既能做到自信又不妄自菲薄,善于学习和致力于无止境地探索真理; (4) 在事业上有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攻坚能力;遇困难能沉着、冷静,心理素质好,能够经常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复杂的事物; (5) 在人际关系上能够与人和睦相处, 善于识人之长和用人之长, 有较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 多才多艺,有亲和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一般高素质人才的共同素质,而且在知识和能力上应该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即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广博精深而合理的知识结构, 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 严谨而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甚至是奇异的想象力, 敢于和善于冒一定风险, 不怕挫折和失败等诸多特点,同时应该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 4. 学习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评价的确切定义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尚无约定俗成的固定标准,各国对学习评价的定义和标准都是不同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习评价等同于教育评价。如何界定学习评价,朱智贤主编的心理 学大辞典中是这样描述的: “学习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预定的教育目标对因教育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个体行为和个体的变化进行的价值判断。 其过程可以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_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325, 818 曹梅网络学习中学习评价的要求及实施 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 1) : 45 48 6分为确立教育目标、编制各种测验量表、综合各种资料和数据并形成一个价值判断三个阶段” 。第二类是学习评价等同于学业成绩评价。 这种观点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比较盛行。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主要以考试为测评手段,以分数划分等级。 第三类将学习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进行了严格区分, 并较为全面的界定了学习评价。这里列举两种富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所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方法、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评定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成绩,进行筛选”。二是学习评价“是指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和促进学与教”。通过对学习评价概念的综述,我比较认同第三种界定,大学生学习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它依据高等学校教育目标,根据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所进行的一种评判,通过评判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学习评价应是对学生的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而学习过程评价是一个单元或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完成后采取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其间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和各阶段中的影响因素的评价,以便及时反馈信息,纠正偏误,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究方法 本研究在进行过程中根据主要问题和研究对象 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特殊性,先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总结出教育评价中学习评价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指导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还运用了测量法,调查法,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 本研究选定“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希望一方面可以丰富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建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发展走向及对我国学习评价的反思 _ 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 1) : 1 12 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 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2 7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发展走向及对我国学习评价的反思 学生学习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是伴随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演变的。教育是一种古老悠久的社会活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过程。通过探讨教育评价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评价走向;通过对我国传统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印证学习过程评价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 育评价的发展走向 育评价的方法变革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目的在于促使人类对其行为进行反思,使活动日趋完善。在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教育评价、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发展是重点研究课题,教育评价无论是对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还是对教育管理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教育评价过程中, 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育史上,教育评价的第一次变革是从主观评价到教育测量的转化”。追溯教育评价的研究,最早源自中国古代。 “早在战国时代的礼记 学记中便有对学生管理和考核的规定和要 求。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年)置进士科开始的科举取士就分科选拔、逐级考试,在考生来源、考试科目与方法、录用程序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制度,这也可以看作有系统的教育评价活动的萌芽” 。封建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 1300多年,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学历测验,而且是一种主观评价。在科举考试中,考官命题取自经典,考生作文内容的立论、论据、结论皆取自经典,文章格式也呈一统化,分为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种形式不能违背。但文章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是否考中、以及考中的等级,则皆由主考官圈定。即使主考官是公正无私的,在考卷立意、引证、形式等都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主考官的知识结构、主观好恶在评价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