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武大课件】之 政治行为(总论)(精品资料,免费分享!!)_第1页
【政治学原理 武大课件】之 政治行为(总论)(精品资料,免费分享!!)_第2页
【政治学原理 武大课件】之 政治行为(总论)(精品资料,免费分享!!)_第3页
【政治学原理 武大课件】之 政治行为(总论)(精品资料,免费分享!!)_第4页
【政治学原理 武大课件】之 政治行为(总论)(精品资料,免费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行为,一、政治行为总论二、政治社会化三、政治参与,公民与现代国家,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统治者将其治理对象不再视为臣民,而是公民。政治现代化一方面迫使统治更加温和、更加人道,另一方面统治也更具渗透性和强制性,即使在自由民主体制中,公民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政府的监督。公民的两张面孔:政治参与的主体和社会整合的对象,其核心的政治基础是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体系的确立。,卢梭区分了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并在公民的概念框架下说明了好的社会制度的界定标准: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法律上说,公民指的是具有一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现代社会,将国籍视为确定公民身份的基本依据,进而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把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乃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见解。在政治上,公民所拥有的法定权利集中体现为参与公共事务并担任公职的正当资格,而这一点惟有在某种形式的民主共和政体之下才是可望的和可能的。因此,就本质而言,公民的产生及其角色扮演,实为推行民主政治的结果。,在现代社会,国家越来越取代传统的家庭、宗族、村社或部族,在人类个体面临生存危机时,充当最后的庇护所。国家在相对于单个国民方面,有着某种相当独特、且初看起来显得相互矛盾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国家削平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在官方的各种登记簿里,并且也同样在国家的官僚机构中,个人已被尽可能地剥夺了他的与众不同的个人性。单个个人成为了姓名加编号,成了纳税人,或者有时也成了需要帮助和保护的人,成了国家机关有义务满足或者也可以拒绝其要求的人。另一方面,虽然国家机器以这样的方式将单个个人置入一种规范网络中,这种网络总的说来对所有的国家公民一视同仁,但现代国家并不是将人当做姐妹或叔伯,当做某个家庭组织或其它前国家整合形式的成员来对待的现代国家这种组织形式考虑的是其成员的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毋宁说,乃是把人当做单个者,当做个体人来对待的。,个体的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认知评价、价值表达和适应环境等功能。包括个体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的政治态度,社会的政治态度往往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表现出来。 人们的态度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根据心理学家罗森贝格的分析,态度是客观刺激和主观反应的中介,这个中介是由情感、认知和意向等几种因素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其具体模式见下图:,外界刺激是可以观察到的、测量出来的独立变量,如他人影响情景因素社会问题社会团体其他对象,态度是中介因素,由三个部分组成情感认知意向,反应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测量出来的从属变项神经及内分泌腺的反应,情感器官的言语反应认知反应以及观点的言语反应外显行为,包括行为的言语反应,客观刺激,人的态度,主观反应,政治态度的心理结构,一、政治认知:指人们关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动及其规律方面的知识、判断与评价,即人们对于各种政治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它是整个政治态度体系的基础,是人们借以形成对于政治对象的情感体验并产生一定的政治意向的基础。如只有当一个公民对某一候选人具有良好的印象,才可能在选举活动中对该候选人的当选表示满意,并对他的施政纲领和方案表示出赞成的倾向。 (1)政治知识是整个政治认知体系的基础,是对人类政治生活固有的一种认知图式。,(2) 政治偏见是一种歪曲的政治认知,包括种族、宗教、政治人物偏见等。造成政治偏见的原因: 缺乏相应的政治知识; 与人们的接触频率有关。一般来说,接触频率愈高,彼此的交往愈多,也就愈容易产生公正、客观的认识,政治偏见也就愈少。 政治偏见的形成还与所谓的“社会范畴化”有关。人们往往把自己所处的世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我们”和“他们”、“群体内”与“群体外”。属于某一群体内的成员经常过高的估计自我,认为自己所在的群体比其他群体优越;而另外的群体内成员也是过高地看待自我而否定其他的群体。于是,群体间就会出现竞争并导致偏见。,二、政治情感:指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动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指人们对于各种政治对象的尊敬或蔑视、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的反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大多数人在形成态度的过程中并非经过周密的心理推论,他们的态度是遵循情感逻辑而非理智逻辑的。生活经验表明,政治情感相对于政治认知具有更大的保守性,要改变一种政治情感,要比改变一种政治认识长久得多,困难得多。 (1)政治热情是一种强烈、深刻而稳定的政治情感,其中的集中体现就是爱国主义,也体现为始终以旺盛的斗志、饱满的精力投身各种政治活动或政治事件。,(2)政治冷漠是一种消极的政治情感,指人们对于参加政治活动毫无兴趣、对于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政治态度。政治冷漠与人们的政治认识水平有一定关系,愚昧无知的人很少对政治产生兴趣;政治冷漠也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某种关联,如民主政治制度有赖于其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政治,否则其国家政治机器就难以运转。长期的政治专制统治会导致高度的政治冷漠。,三、政治意向:指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动等政治对象的反应倾向,是人们对与上述政治对象采取某种政治行为的心理准备。政治意向是由政治态度过渡到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1)政治动机是政治意向的基本要素。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不同的政治动机不仅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政治态度,也为人们的政治抉择提供了依据。 (2)政治信念是政治意向的灵魂,往往通过信仰、信任、信心等形式表现出来。信念是激励人们活动的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政治态度的核心内容,一、政治意识: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对政治的理想与目标,对为达到政治目标所采用的手段的认识,对本阶级地位的认识,投票的义务感等。 (1)阶级意识:有调查表明,在美国越是地位低、收入低的阶层,阶级意识越强烈;地位高、收入高的阶层,其阶级意识则比较模糊;而最模糊的是年薪丰厚的中产阶层。 (2)政治参与意识:高收入者、受过良好教育、中年人、婚姻美满、某一组织的成员、有较高的晋升期望 (3)政治认同意识:认识到自己与某一种政治生活的同一性,具体包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对自己的政治角色的认同感。,二、政治价值观:人们以自己的需要为尺度,对于各种政治对象的评价与认识,使人们对于某一种政治理想的倾向性。 1、拉斯韦尔、卡普纳的分类: (1)福利价值观:健康、财富、技能、启蒙 (2)依从的价值观:权力、尊重、正直、慈爱 (3)这些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政治实体中获得的。如权力价值观是通过政府、政党、压力团体等所获得的;尊重的价值观是社会阶级地位的产物;正直的价值观是在教堂以及其他专门的道德场所接受到的;慈爱的价值观则与家庭、友好团体等相联系。,纳能:人需要什么和他感到什么是他应该需求的,政治行为的结构分析,一、政治动机体系二、政治行动体系三、政治结果体系,政治动机体系,政治意向是由政治态度过渡到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政治动机又是政治意向的基本因素,政治动机是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连接纽带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治动机体系是政治行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包括政治致动因、政治动因、政治动机和政治目标等要素。 政治致动因: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等外界刺激。它是客观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的发生对于每一个政治主体的心理撞击虽然各不相同,但致动因本身只有一个。任何一种政治活动和政治事件都可以成为直接的政治致动因,如一项政治宣言的发表、一个政治领袖的遇刺等。,政治动因:政治行为主体的内在需求。是主观的东西,它随着个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和主观需要水平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对待同一个政治致动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不同的政治动因,人们的动机差异往往是由于动因不同而产生的。 政治动机:在政治致动因和政治动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内部动力,是在政治致动因和政治动因内外互动下而形成的。 政治目标:行为主体的主观政治指向。它是政治动机的实现和明确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事什么政治活动,发表什么政治见解,以及加入什么政治组织等,都是在个人的政治目标指引下进行的。政治目标是动机体系与行动体系的中介环节。,政治行动体系,1、计划:与动机体系中的目标一脉相承,它包括对于主客观条件的分析,确定具体的政治目标内容,选择一定的行动方案和手段等,它是一种原初行为,又称行动的决策阶段。 2、准备:是计划的延续,人们往往把各种有利条件加以聚合,对各种不利条件进行限制,在心理和物质上进行积极的准备。它是一个间接的行动阶段。 3、实施:是一个直接的行动阶段,是实现政治行为目标的直接行动过程,或者发动、维持和加强某种行为,或者改变、削弱或终止某种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个体既定的某种政治行为目标。,政治结果体系,1、结果:通过政治行动而达到的一种状态。按照政治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结果分为良好的与不良的、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等。 2、影响:是结果的延伸,是由结果所产生,但又循着自己特有的行动轨迹而向前发展的。在某些情况下,影响是完全与政治主体预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在政治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并不是个别现象。,任何具有理性的人的政治行为,无不容纳了上述三个体系,即由一定的政治动机出发,从事某些具体的政治行动,并产生、导致一定的政治结果与影响。 这种结构分析对我们把握和评价人们的政治行为很有意义。如某个政治家从良好的政治动机出发,用积极、正当的手段从事政治活动,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政治效应,我们就可以说这是良好的政治行为。如果某个政治领袖从良好的政治动机出发,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从事政治行动,社会政治效应也很差,就不能称之为好的政治行为。,1、政治行为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它以个体选民为核心,有助于改善对公民的职责和权利及民主政治的研究。 2、政治行为研究的三个传统:(1)源自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研究局的政治社会学传统;(2)源自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政治心理学传统;(3)着手将合理性及自身利益概念应用到公民行为研究的政治经济学传统。 3、三种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个体选民,每项研究以不同的方式对个体公民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能力提出了质疑,进而对民主理论提出了挑战。,4、政治社会学:社会决定论对独立公民模型的挑战;政治心理学:典型公民所具有的知识真空,放弃了对以狡猾的政治老练公民决策者为基础的民主理论的纠缠;政治经济学家:造成了公民身份的最终谜团为什么理性人在每个个体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趋于微不足道时还关注公民的责任? 5、每个传统在现实公民的能力和民主政治提出的理论要求之间达成了各种各样的和解。在达成和解的同时,一种新的公民经验模型应运而生,即共同关注有目的的、受工具推动的公民。,政治行为研究的三大理论传统,政治经济学传统,安东尼唐斯认为,如果公民根据特定的自身利益理性行事,他们可能放弃投票选举。当选举人将参与选举活动获得的利益与参与成本进行比较时,如果因为某个选举人对选举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微小可能性而使这种利益大打折扣,那么理性放弃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如果搭便车和逃避责任给出强烈的以个人为基础的刺激,人们为什么还要参与选举、参与政治组织或保持对政治的敏锐嗅觉?在政治组织中,为了维持长期政治合作而采取的高压政治、选择性激励和制度安排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理性放弃这种简单且颇具说服力的逻辑与一些关于民主政治职能的直截了当的经验证明背道而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政治经济学家就着手解决普遍参与这一事实和理性放弃这种逻辑之间的矛盾。也许最根本的是,在选举中广泛搜罗信息和投票选举不能从短期理性考虑的优势去理解。因为参与和信息获取是内在估价的活动。人们履行公民职责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也可能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感到内疚,或者是在午餐闲谈时被别人认为愚蠢,避免难堪,履行公民职责其结果本身就具有某种内在价值。 选民的投票倾向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他们决定是否投票时考虑的因素之一。如选举活动异常糟糕,或者双方候选人都没有吸引力,抑或选举结果早在意料之中,或者选举当日出现暴风雪,那么选民也可能放弃投票。,政治社会学传统,哥伦比亚传统有一个重要认识,社会属性非常重要,这不是因为它们直接和确定性地转化为一组利益和依附的倾向,而是因为这些属性确定了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并因此影响到了对政治信息的接触程度。 1、一个人之所以从政治上思考问题,是因为他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特征决定了政治倾向(早期著作)。 2、VO基和芒格根据印第安纳各郡的政治历史,认为政治忠诚的发展出现了奇特和出乎意料的转折,政治倾向和社会特征之间没有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政治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残余物,政治倾向也不是简单地由社会所决定的。,3、基和芒格的论点矛头直指一种观点,即政治倾向是用个体特征定义的政治利益的直接结果。基在南方政治(1949)中对种族政治的论述:南方的白人种族敌视随着各郡黑人人口集中度的作用变化而变化。其中心论点是,南方政治的历史展现取决于局部定义人口中白人和黑人公民的相对优势。他将种族冲突看作政治目的的产物,冲突参与者的利益是局部定义的。黑人人口集中度高的郡中,主要问题是“人口占少数的白人长期维持着统治地位”。既使种族敌视必须从一组社会结构中来理解,政治自身利益仍是解释种族敌视的基本要素。战后美国南方的白人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维持白人的政治统治地位,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措施取决于具体情况。维持白人统治地位的目标在密西西比的丘陵地带实现了,因为当地的黑人寥寥无几,但在黑人公民人口集中度高得多的三角洲地带却成了问题。,4、社会环境是随政治而生的,因为它影响了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社会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了政治相关信息的社会流。社会环境一般超越了个人控制的努力范围,社会环境不是通过个人倾向而形成的。一个人一旦置身于某个社会环境中,就需要努力和尝试来改变这个环境。虽然现实生活中有英雄试图创造环境,但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社会环境是特定的。在没有自选问题的情况下,社会环境被视为行为者的外因。 5、影响自我选择的因素: (1)共同体的规模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政治联盟结构和个体选民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共同体规模的变大,自我选择作为社会环境影响的理由的合理性就越来越小了。,(2)时代的社会环境政治运动提升了社会环境影响,提升的幅度在以个体特征为定义的不同群体间按照系统化的方式变化。 (3)当环境影响植根于社会歧视或政治歧视时,自我选择就不再有效。 (4)环境影响的说明越是完全就越会削弱自我选择的论点。厄尔布林和扬(1979)认为环境影响应该被视为行为相互依赖性的内生反馈。有的理论文献将环境影响推向了行为和信息相互依赖性的研究。通过重点研究作为环境媒介的社会沟通信息和相互依赖行为,有关环境影响的文献已经改变了用社会参照群体来解释环境影响的立场。 (5)自我选择并没有否认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选择成为某个环境的一部分,同时避开其他环境,但是任何一种选择都不能简单地抛开个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来予以解释。,6、社会环境是从结构的角度定义的,而且对个体来说是外部的,但社会网络却是作为个体及其选择的结果而产生的。即使个体对其所处环境的政治和社会构成,一般而言没有控制能力,他们却对在各种环境中确立的接触网络具有决定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社会环境就形成了对个体的环境约束,尤其是对个体的社会互动模式的环境约束,公民从环境强加的选择余地中做出他们的选择。,7、菲尼夫特对政治和工作场所的实验结果:通过对底特律汽车工人在工厂社会互动模式的研究,她发现这些工厂的党派大部分由民主党构成,作为多数派的民主党人在其社会互动和联系模式中不加选择。相反,作为少数派的共和党人更容易联合起来,形成友谊团体。这些团体起到政治边缘人的保护作用。少数派成员在形成社会政治关系网络过程中,将其政治倾向强加于社会环境之上。社会网络作为外部强加于社会环境和公民自身外生倾向之间的交叉产物而产生。在这个特定的层面上,社会结构既不是决定性的,也不是个体倾向的简单残余物。同时,在网络建设中行使个人选择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少数派在其联合模式方面更容易具有选择力。,8、有学者致力于一系列分析研究工作,旨在将社会和政治网络的结构作为长期发生的过程来认识。因为个体:(1)意识到特定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冲突;(2)做出有关是否将这些冲突转化为政治信息来源的决策。人们一般会考虑到外生倾向和社会相互作用所受到独立的结构性约束。人们不会推翻和接受环境偶然提供的任何政治信息,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开环境提供的信息流带来的后果。 9、人们通过寻找符合他们特定政治倾向的信息源的方式降低了信息成本。个体追求这种策略的可能各不相同,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验、注意力、多数派或少数派立场等。政治经验老到的公民应该更加关注获得偏颇的信息,而非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政治上公正的信息,具有明显易懂的政治偏见的信息对于公民来说可能更有用。,10、政治倾向在信息选择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政治倾向是在环境提供的输入信息流范畴内起作用。选择的菜单超出了个人的控制,因此个人对信息的需求必须从环境供应的角度来理解。关键因素有两方面:(1)人们根据自身的倾向选择信息源;(2)个人的信息选择余地反映出环境来源的偏见。人们不是对周围环境无思考能力的产物,相反,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称为环境偏见信息和自身预先存在的倾向性的复杂产物。 11、重新发现独立公民的关键因素在于认识到个体选择和信息的环境供应都是以或然性的方式起作用的。环境以或然性方式起作用是因为社会环境在很少情况下会出现政治同类的情况,甚至连一个家庭也会对政治持不同意见,因此人们获得的是反映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偏见的信息和观点。,12、影响模型: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政治结果如何实现?将公民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机制是什么?个体影响的替代模型有哪些? 13、政治社会学传统的核心方法论中的个人主义:个体公民及其政治选择构成研究的主要对象。然而,个体行为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出于对社会互动模式、政治信息获取及政治选择形成起作用的周围环境约束和机会当中。同时,必须明确个人和环境之间影响的途径。事实上,从事有关公民和环境之间联系的多层次分析的人有博弈论者、认知心理学家、理性选择理论家和学习理论家。 14、政治社会学传统中微观理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目的。个人行为的解释本身并不是终结,而是实现一个不同目标的工具,即解释公民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更加透彻地理解其集体主张的政治。,15、布东(Boudon 1986)关注个人目的和个人动机,同时关注约束个人行为的外在因素。其提出的微观社会学模型将理性行为者(或多或少的)置于一组宏观社会学约束条件内。政治科学家自然而然地采用一个社会影响模型,这个模型建立在凝聚力强的社会群体内出现的亲切感和相互作用之上。认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政治信息交流发生在互相高度尊重和关系亲密的人群内部,而且其中存在着使得他们成为政治信息和导向的可信来源的因素。亲切感和信任成为公民之间政治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影响与动机和目的无关。,16、伯特(Burt 1987)的社会凝聚力模型:描述了高度互敬,因此存在一个规范性的共识氛围的人群中发生的政治活动的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成为亲密关系的副产物公民更容易作为朋友和知识渊博的政治信息来源在高度互敬的程度上影响他人。没有理由否认亲密感和凝聚力强的社会群体与政治影响的重要形式存在干系。但是亲密感模型可能忽视了社会群体间政治信息交流产生的重要结果,伯特重新分析了医疗创新研究的论据,并通过小集团和凝聚力群体的社会交流在鼓励医生采用新药的作用方面提出质疑。赫克菲尔德和斯普拉格(1991)通过研究证明,人们会与亲密度较低的同事一起讨论政治,而且亲密度并不一定转化为较高程度的影响。,17、伯特主张一种基于网络关系构思的结构等价模型:如果两个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类似(从关系网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们以相同的方式与相同的个体有关联),那么他们在结构上是同等的。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这个模型可能间接表明个体运用影响的能力植根于同时存在的利益。一个公民很可能被另一个公民影响,影响的程度使得被影响的公民承认共性和共同利益的存在,进而承认情趣相投的偏见的存在。 18、如果强凝聚力社会群体外的社会交流范围不断扩大,那么政治分析的焦点可以有力地扩展到多个交叉出现的社会交流的环境,如工作场所、邻居等。,19、如果重要的政治交流超出了强凝聚力群体的范围,那么有必要引入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关于弱关系的分析研究。通过弱关系交流的信息传播范围更广,因为它不大可能反馈到信息的起始点。通过弱关系沟通的信息容易传播和扩散,也就是通过弱关系沟通的信息容易形成一种公众舆论,这种舆论不再是个人观念的简单集合,而是社会沟通复杂模式的产物。 20、通过偶然的、亲密度较低的社会相互作用发生的社会沟通,能够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公众舆论,这种公众舆论超越了个人深思熟虑和强凝聚力社会群体的界限。当然,有些公民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更关键,重要的任务是对这些个人的身份识别。这些微观理论概念的含义超出了个人行为的解释范围,涵盖了更大规模政治团体的行为相互依赖性的结果。,政治心理学传统,一、媒体效应:媒体对个体公民及其选择的作用 1、媒体的“最低效应模型”(克拉玻尔,Klapper 1960) 媒体的政治影响容易由于以下原因而被削弱:(1)公民对所受影响不是特别在意;(2)不一致的断断续续的消息相互抵消;(3)个人层次上的作用(如根据之前存在的政治倾向有选择地关心和保留)容易扭曲媒体信息,因此媒体作用无效;(4)透露给他人的信息已经经过社会相互作用和沟通模式的处理。,对媒体和媒体效应的早期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偏见的政治结果上:人们的政治倾向如何被带有偏见的媒体所改变?两个相互依赖的作用(一个在个人层次上,另一个在媒体层次上)使得媒体对偏见效应的追逐成为一种有问题的事情。 首先,尤其在美国,媒体有意识地走向与政治分离和客观公正报道的道路,党派性的媒体经常被敌对性的媒体所取代。与19世纪的媒体充当某个候选人和党派的擂鼓助威者不同,现代媒体已经转变成为一个专业的、与政治脱钩的评价观察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经常会将新闻媒体置于党派之争中两党的对立位置,这种角色形成了一种新的偏见,即客观性的偏见。,其次,偏见信息往往产生了代价更大而对许多公民来说用处不大的信息。如果不带有被充分理解的偏见的信息难以融入和结合到政治决策过程中,那么现代媒体会变得越来越不相关,因为它们在不断脱离党派政治而变得更加对立。如现代报纸会发现它处于一个没有政治拥护者的位置,有的只是政治笑料的看客,他们情愿也能够支付筛选、整理和评估报纸所提供的非政治性信息的高额费用。因为媒体已经处在了与政治舞台上所有政党永久性对立的位置上,所以公民不能将媒体作为节省成本的信息源。因此,对于许多公民来说,媒体报道作为政治信息源的效应日减。同时,媒体对公民观点的影响也理所当然地难以确立起来。没有偏见的信息往往用处不大,因此影响也不大。,当学者们关注议程设置时,媒体研究迎来了重大飞跃。旨在认识媒体报道的政治意义的研究工作从关注媒体偏见转向关注媒体报道。认为媒体影响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如何投票,而是要在各种论题和问题的重要性方面影响公民的认知。也就是说,媒体报道的事务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事务,因此政策问题和事务的真实客观政治状况和人们对该状况的认知之间的关联,基本取决于媒体所选择报道的内容。 厄尔布林(Erbring 1980: 21)认为公民对国家问题的认知包括一个重要的本地化的部分,这个部分根据变化的媒体报道来解释。即使将本地条件的变化性考虑在内,当地媒体对各种政策问题的报道已经对公民认为重要的内容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同时,受众对媒体议程的接受能力是有偶然性的,取决于人们自身的关注度和倾向性。,环境供应信息和个体公民偏好之间有交集。在社会沟通情况下,公民试图建构使他们尽可能不要与厌恶的政治信息接触的社会交往模式,而在其他情况下,社会沟通信息通过夸大一致性的方式要么被掩盖了,要么被误解了。公民偏好的实际作用在媒体方面的问题更大,原因是:(1)只有非常有限的替代性选择是特别可行的,除了本地提供的替代性选择外,很少有公民会去阅读报纸;(2)即使有更多的替代性选择,如电视、新闻等,它们在报道的内容方面也将变得高度同质化和一体化。个体偏好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引入不利的政治偏好的方式对媒体逐渐采取了斗争的立场。他们有选择性地对媒体报道做出反应他们同样不大可能认为媒体报道的所有问题都是同等重要的。,艾延加(Iyengar 1991)和金德(Kinder 1987)认为公民在作出政治判断时可以利用的信息量有限,因此他们会根据有限的几个关注点作出选择。党派和候选人成功的关键决定因素往往是公民用来做出政治决策的一组标准。他们通过确立评价的依据,确立了媒体引发公民决策的潜力。得出的结果证实了环境供应的信息和接触信息源的人的政治倾向之间交会的重要性。“借助完善的和容易理解的结论,当观众倾向于看到总统的责任和国家状况之间的联系时,媒体引爆的威力最大。”对于大多数公民而言,这意味着党派倾向与媒体报道相交,进而确定媒体引爆效果的大小。,艾延加探究了媒体定格的重要性,即媒体对政策问题责任归属的影响。认为电视的主要沟通方式插入式报道特定事件促使政策问题的责任归属于个人,而不是归属于更大规模的社会和政治努力。党派偏见会限制媒体定格的效应,“个体的党派从属关系给这些个体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借此可以抵制新闻机构的建议。” 个体公民在从媒体获得信息和解释信息中所起的积极或消极作用程度可以有多个解释。唐斯会将重要作用归于个体,他们积极追求在锁定信息源(传递相容的偏见)过程中得到经济实惠。而艾延加和金德将个体视为媒体的受害者,受媒体的操控,公民是媒体的议程设定和煽风点火方面的受害者。媒体研究的重点放在受众是否作为有目的的、受工具手段激发的政治信息消费者对媒体做出什么反应这一问题上。,二、种族政治:解释政治中种族冲突的来源,尤其是白人公民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表现出对黑人公民敌视的政治倾向、选择和行为? 卡明斯和斯廷森认为种族的进化是美国政治转型的原因。它始于国会,渗透到党派组织,最后在选举和选民的忠诚度中展示出美国在种族方面已经进行了重组的政治景观。赫克菲尔德和科费尔德认为种族的重要性不仅提高了,而且这种提高已经导致作为当前美国政治中组织原则的阶级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随着种族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阶级在美国选举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种族是几条潜在的政治冲突线之一。 种族敌视的群体冲突理论(博伯 Bobo 1983;格拉泽 Glaser 1994):在特定的社会、体制和环境条件下,种族作为影响政治的一个基本要素而变得至关重要。,种族政治不仅是出现在投票人头脑中的事务,而且是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产物,因为特定的环境导致特殊定义的利益和冲动的实现。对于卡明斯和斯廷森而言,意味着种族政治因为政治杰出人物选择的时机将种族问题提上政治议程而变得日趋突出。对赫克菲尔德和科费尔德而言,这意味着种族一般在白人的政治支配地位受到黑人的威胁,以及政客们建构能够成功利用种族歧视的联合呼吁时,现得越来越重要。 种族无关紧要,或者至少说种族的政治重要性被根本性地夸大了:阿布拉莫维茨(Abramowiz 1994)、沃尔夫芬格(Wolfinger)和阿塞纽尔(Arseneau 1978 ),认为一旦将其他政策主张考虑在内,种族态度就不能很好地解释党派差异和投票选择问题,人们对公民权利的态度与党派选择无关。,对于“种族无关紧要”的评论和回应:(1)以政治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对于许多投票者而言,各种各样对问题的看法都通过与种族有关的认知方式被组织起来,因此种族往往会渗透到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之中(Hamill et al. 1985)。(2)以种族的政治社会学为基础,宏观政治现实的检验:为什么90%的黑人选民定期地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出任总统,而大部分白人选民自从1964年以来每年都支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群体冲突理论家:种族政治是白人和黑人就稀缺资源进行政治竞争的结果,因此种族政治植根于政治参与者的以现实为基础的评估之中。象征性种族主义:种族冲突事实上是脱离现实的,既脱离行为者的实际情况和利益。种族冲突植根于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基于象征性的问题和诉求,它才被激发和炒作起来(Sears et al.1979)。,三、启发式引导的政治决策:除了少数消息灵通、见多识广的公民外,大多数公民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所知甚少,甚至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对基本事实、突出问题和重大政治人物的认知。如果大多数公民都缺乏基本的政治认知,他们如何扮演有效地政治参与者的角色?甚至他们如何形成有意义的政治观点?但是大多数公民确实有朴素的政治观点,虽然不是从全面而严密的哲学前提推导出来的合理判断,但是也不是反复无常、毫无规律的。大多数人表面上知道他们为什么倾向于某个政策立场,这就为有效政治行动至少提供了潜力。假如他们缺乏对政治的关心而且对公共事务知之甚少,这怎么可能呢?,唐斯是第一位对现代大众民主中的政治信息问题给与深切关注的分析者。了解政治问题细节的成本,一般要大于对一项被广泛认知的偏见进行投票而获得的相对利益,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对公共事务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不理性的。因为获取政治知识信息的成本包括:获取成本搜集、选择和传递信息的成本;分析成本对数据就进行事实分析的成本;评估成本将数据或事实分析与特定目标建立关联。这些成本构成了获取政治信息不可逾越的障碍,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理性地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来获取全面的政治信息的成本巨大,理性公民会极力地去挖掘规避信息巨大成本的方法。通过各种信息搜集和使用的捷径,公民可以做出政治决策,形成政治倾向,而不需要完全清楚地了解政治问题的内容和细节。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导致最低程度的政治知识获取量,但并不影响公民的政治认知能力。,在政治无知的理性依据背后,有大量集中关注在复杂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认知和社会心理的研究文献。从特弗斯基(Tversky )和卡内曼(Kahneman 1974)的研究开始,解释了个人使用各种启发式探索法(把复杂的问题解决法变成更加简单的判断运算法的认知捷径)来做出许多社会决策的情况。他们确认了四条基本的启发性原则: (1)可用性:是指一次决策情况的突出特征,以使个人无需留意所有可用的或者甚至是相关的信息。如在决定是否将一个人确定为自由主义者时,公民可以只注意最杰出的自由主义代表者,而无需考虑所有属于自由主义范畴的政治人物和组织。 (2)代表性:注重的是一条信息属于所有信息适当类别的可能性,涉及的是信息的典型性信息是否具有给定信息类别的核心或特定属性。,(3)调整原则:在做出初步的试探性的反应后又对决策作出的变更。这种初步的和试探性的反应,要随着相关新信息对决策逐渐施加影响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试探性的判断可以随着更多相关信息变得可以利用时进行变革。 (4)模拟启发原则:当缺乏相关信息,而且个人必须尝试预测给定决策场景的后果之时。如在决定是否支持一个特定的军事计划时,国防部长努力判断该计划从提高国家安全水平的角度考虑是否可行、有效和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