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优秀硕士论文】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_第1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_第2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_第3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_第4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硕士论文摘要)今人每言及医事法律制度之历史,多喜论之于唐宋及其后,盖史料丰富、律令存世。然秦汉时期在我国医学与医事法律制度的历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本文在继承学术界诸位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勾勒出秦汉医事法律制度可见之大致框架,就某些制度加以探讨,并总结出其中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启示。本篇论文包括导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导言部分交待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相关研究状况、研究史料及方法,并在对本文标题进行说明的同时,也对相关概念加以辨析。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医官制度。首先,从太医令丞制度、医事属官系统、军队医疗系统、与医相关职位四个部分构建出了医官体系的设置。其次,在考察医官的来源时,先从分析医者身份入手,再对当时的教育选拔制度加以论述。最后,通过上述内容总结出秦汉医官制度的特征与评价。第二章为防疫制度。该制度主要由事前预防机制与事后应对措施构成。前者主要包括了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卫生防疫、疫病奏验机制三部分;而后者则分为控制隔离、视察救助、禳除灾祸、灭绝生命这四方面。最终,在总结秦汉防疫制度特征的同时,也对该制度中蕴涵的思想加以论述。第三章为生育制度。首先,从禁止适龄男女不婚、禁止“同姓为婚”与“近亲相奸”、明确法定婚姻年龄三个方面介绍了秦汉时是如何通过这些禁婚制度来保证优生的。其次,论述了政府通过资助聘财、养胎保婴、杀怪子免罪的措施来鼓励结婚与生育。最后,得出了秦汉生育制度的特征与蕴涵思想。第四章则收集了一些散见于秦汉简牍或史书的法令,主要包括食品卫生与医疗责任两部分。在食品卫生中介绍了对腐败、有毒食品的处理以及对疾腐肉革的赔偿问题。而医疗责任部分则主要介绍了秦时的相关法令以及汉代三个有关医生获罪的案例。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秦汉时期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医事法律制度,将其与当今相比较,会发现它已具有了现代医事法律体系的主体部分,而造成这种发展状况也与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医学科技、社会状况这些因素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考察秦汉医事法律制度,也能为解决当今诸如传染病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父母杀伤畸形或残障子女等问题以及建设我国现代医事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借鉴经验或启示。关键词秦汉医事法律制度医官防疫生育THEMEDICALLEGALINSTITUTIONINQINANDHANDYNASTYABSTRACTOFMASTERDISSERTATIONREGARDINGTOTHEHISTORYONMEDICALLEGALSYSTEM,THEPEOPLEFAVORSTOTALKABOUTTHETANGANDSONGDYNASTY,ANDTHELATERPERIOD,THEREASONISMAINLYDUETOTHEBOUNDHISTORICMATERIALS,LAWSANDREGULATIONSHOWEVER,THEQINANDHANDYNASTYWASALSOANIMPORTANTPERIODFORTHEDEVELOPMENTOFCHINESEMEDICALINDUSTRYANDMEDICALLEGALINSTITUTIONTHISARTICLEAIMSTODRAWTHEBRIEFFRAMEWORK,DISCUSSSOMESYSTEMSANDSUMMARIZESOMEREFERABLEHISTORICEXPERIENCEORREVELATIONONTHEMEDICALLEGALINSTITUTIONOFQINANDHANDYNASTYBASEDONTHEPREVIOUSACADEMICACHIEVEMENTSTHEARTICLEINCLUDESFOURPARTSTHEINTRODUCTION,THEMAINTEXT,THECONCLUSIONANDTHEREFERENCEDOCUMENTSTHEINTRODUCTIONPARTDESCRIBESTHERESEARCHPURPOSE,RELEVANTRESEARCHSITUATION,RESEARCHHISTORICMATERIALANDMETHODS,STATESTHEEXPLANATIONOFTHEARTICLETITLEANDDISTINGUISHESTHERELEVANTCONCEPTIONTHEMAINTEXTISMADEUPBYFOURCHAPTERSTHEFIRSTCHAPTERISTHEMEDICALOFFICERINSTITUTIONFIRSTLY,THEMEDICALOFFICERSYSTEMINCLUDESFOURCOMPONENTS,WHICHAREASSISTANTOFFICIALSYSTEMOFGRANDPHYSICIAN,MEDICALSUBSIDIARYOFFICIALSYSTEM,ARMFORCEMEDICALSYSTEMANDTHERELEVANTPOSITIONSECONDLY,INTERMSOFTHEORIGINALSOURCEOFTHEMEDICALOFFICERS,THEWRITERDISCUSSESTHEEDUCATIONSELECTINGSYSTEMATTHATPERIODBASEDONTHESOCIALIDENTIFICATIONOFTHEMEDICALPRACTITIONERSTHIRDLY,THEWRITERSUMMARIZESTHECHARACTEROFTHEMEDICALOFFICERINSTITUTIONINQINANDHANDYNASTYANDMAKESTHEEVALUATIONTHESECONDCHAPTERISTHEIMMUNIZATIONSYSTEMITISMADEUPBYTHEINADVANCEPREVENTIONMECHANISMANDRESPONDINGMEASURESAFTERTHEEVENTTHEINADVANCEPREVENTIONINCLUDES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EVENTION,DAILYHEALTHANDEPIDEMICPREVENTIONANDEPIDEMICDISEASEREPORTSYSTEMTHERESPONDINGMEASURESAFTERTHEEVENTINCLUDESTHECONTROLLINGISOLATION,INSPECTIONASSISTANCE,DISASTERREMOVALANDDISTINGUISHTHELIFEATLAST,THECONTAINEDTHOUGHTSINTHATSYSTEMARESTATEDOUTWHENTOSUMMARIZETHECHARACTEROFTHEEPIDEMICPREVENTIONSYSTEMINQINANDHANDYNASTYCHAPTERTHREEISABOUTTHECHILDBIRTHSYSTEMFIRSTLY,INQINANDHANDYNASTY,INORDERTOGUARANTEETHEHEALTHYBIRTHTHROUGHTHEMARRIAGESYSTEM,FORTHEADULT,ITWASFORBIDDENTOKEEPSINGLE,ANDTHEPERSONWHOHADSAMEFAMILYNAMEANDRELATIVECONNECTIONMARRYTOEACHOTHERS,ITWASREGULATEDTHATONLYTHEADULTWITHCERTAINLEGALAGECANGETMARRIAGESECONDLY,THEWRITERINTRODUCEDTHEDIFFERENTMEASURESTOENCOURAGETHEMARRIAGEANDBIRTH,INCLUDINGTHEMARRIAGEFUNDPROVIDINGBYTHEGOVERNMENT,PROTECTINGTHEPREGNANTWOMANANDTHENEWBABIESANDLEGALLYKILLINGONTHEABNORMALBABYLASTLY,THEWRITERSUMMARIZESTHEFEATUREANDCONTAINEDSPIRITINTHEBIRTHSYSTEMOFQINANDHANDYNASTYCHAPTERFOURISABOUTTHESCATTEREDDECREESORORDERSINTHEDOCUMENTSANDBOOKSINQINANDHANDYNASTY,MAINLYINCLUDINGTHEFOODHYGIENEANDMEDICALRESPONSIBILITYINTHEPARTOFFOODHYGIENE,THEWRITERINTRODUCESTHEDISPOSALMETHODSTOTHEDECAYEDANDPOISONEDFOOD,ANDTHECOMPENSATIONMATTERSTOTHEDECAYEDMEATTHEPARTOFTHEMEDICALRESPONSIBILITYMAINLYINTRODUCESTHERELEVANTLAWSINQINDYNASTYANDTHREELEGALCASESONTHEDOCTORSCRIMESINHANDYNASTYLASTPARTISTHECONCLUSIONOFTHEARTICLETHATTHEREWASARELATIVELYSYSTEMATICMEDICALLEGALINSTITUTIONINQINANDHANDYNASTY,WHICHWASTHEMAINBODYOFMODERNMEDICALLEGALINSTITUTIONS,COMPAREDWITHCURRENTINSTITUTIONSSUCHDEVELOPMENTSITUATIONWASINTHERELEVANCEWITHTHEPOLITICALMILITARY,THECULTURALTHOUGHT,THEMEDICALTECHNOLOGYANDSOCIALCONDITIONINTHATMOMENTMOREIMPORTANT,THROUGHTHERESEARCHONTHEMEDICALLEGALINSTITUTIONINQINANDHANDYNASTY,SOMEEXPERIENCEANDREVELATIONCANBEREFERREDSUCHASPREVENTIONFOREPIDEMICDISEASE,PROTECTIONFORECOLOGICALENVIRONMENT,THEKILLINGOFTHEABNORMALBABYORTHEDISABLEDCHILDRENANDTHECONSTRUCTIONFORMODERNMEDICALLEGALINSTITUTIONSINCHINAKEYWORDSQINANDHANDYNASTY,MEDICALLEGALINSTITUTIONS,MEDICALOFFICERS,IMMUNIZATION,BIRTH目录导言1第一章医官制度5第一节医官体系设置5一、太医令丞制度6二、医事属官系统6三、军队医疗系统8四、与医相关职位9第二节医官的来源11一、医者身份分析11二、教育选拔制度15第三节秦汉医官制度的特征与评价17第二章防疫制度18第一节事前预防机制19一、生态环境保护19二、日常卫生防疫21三、疫病奏验机制23第二节事后应对措施25一、控制隔离25二、视察救助26三、禳除灾祸28四、灭绝生命31第三节秦汉防疫制度的特征与蕴涵思想33第三章生育制度34第一节禁婚制度保优生35一、禁止适龄男女不婚35二、禁止“同姓为婚”与“近亲相奸”35三、明确法定婚姻年龄40第二节鼓励结婚与生育45一、鼓励结婚助聘财45二、养胎保婴奖生育46三、杀害怪子可免罪47第三节秦汉生育制度的特征与蕴涵思想50第四章其他散见法令51第一节食品卫生51一、腐败有毒食品的处理51二、疾腐肉革的赔偿问题52第二节医疗责任53一、秦之法令54二、汉之三例54结论57参考文献61秦汉医事法律制度述论导言一、研究目的今人每言及医事法律制度之历史,多喜论之于唐宋及其后,盖史料丰富、律令存世。特别是对天圣令医疾令的发现与整理,再次掀起了唐宋医事法律制度的研究热潮。然诚如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所言“春秋战国之时秦国医官制度亦相当完备。至秦朝知医药事不废。此后汉晋六朝迄至隋唐,例有医事之制,并欲向完备与成熟发展。”1且不论斯言准确与否,但唐宋医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当非突如其来,这就让人对此前尤其是秦汉医事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倍感兴趣。在西医传入前,中国古代所言之“医”主要是“中医”,更准确的的说应是“汉医”,传之海外则发展为“汉方医学”,从这种称呼上也可看出秦汉时期在我国医学与医事法律制度历史上的重要性。2故我们述论该题目之目的即勾勒出秦汉医事法律制度可见之大致框架,就某些制度或部分加以探讨,并总结出秦汉医事法律制度中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启示。二、相关研究状况对于秦汉医事法律制度,囿于该方面资料较之后世朝代大为缺失并呈现零散状态,故研究成书者在纵向上多不限于秦汉,而是对各朝代进行连贯性研究,1引自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下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54页。2关于“汉方医学”、“汉医”在辞源、辞海等上均未查到,但在一些医学类辞书及日汉词典中则有相关条目,结合相关论文,可解释如下一指日本对中医、中药的称呼,即“漢方医学”;一指日本传统医学,因主要是以中国汉代建立起来的医学和方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名之。其中又可根据研究成果的作用分为以下三种(一)工具书第一,辞书类。如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李经纬等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卷)等。第二,史料汇编类。如钱远铭主编的经史百家医录,又如陈邦贤的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中国医学人名志、十三经医学史料汇编、诸子医学史料汇编等。3至于仅成文章者,也另有陈邦贤的中外医事年表、中外医事年表补遗等。(二)研究性著作第一,医学通史类。即对每个时期的医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论述并有所扩展,其中往往会有部分内容涉及医事法律制度。如李经纬、林昭庚主编的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第四章“秦汉时期医学”,就包括了医事制度、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措施、军事医学制度等。又如李经纬所著中医史一书中第四章第十节即“秦汉时期医事管理医官与医官犯罪”。第二,医药政策史类。其在研究时多冠以现代“医政”、“药政”之名,主要关注的是历史上医药学发展与政策关系等,有时内容却不限于今之概念,而是将研究范围进行扩展延伸。如梁峻在中国古代医政史略一书中就对“医政”一词重新界定为“规定用医政这个现代名词概念代替封建社会中医药政策、医事制度、医药组织机构等项内容将医学教育和药学教育都归并在医政内容中进行讨论。”4第三,具体专题史类。即对某一制度或方面进行梳理研究,且内容不限于法律制度者。如张剑光的三千年疫情中就包括了对各时期政府防疫做法的梳理,这些做法中不乏有颁于诏令、渐行成制者。3陈邦贤先生是中国医学史这门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其汇编的十三经医史资料汇编与诸子集成医史资料汇编因未出版而无法得见。4引自梁峻编著中国古代医政史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该书源自梁峻中国封建社会医政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三)教科书从本文题目可见,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医学、史学、法学这三个母学科,将它们两两交叉与融合则发展为医学史、医事法学、法律史这三个子学科目前关注该问题的研究者也主要来源上述这些母子学科,且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出发角度与侧重面自然也不同。第一,医学史。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医学史”,其属于中医药院校普遍开设的必修课,并在研究生阶段设置有相关专业。虽其研究对象是医学发展的历史,但各种教材中都会涉及到一些医事法律制度史的内容,5目前的通用教材是常存库主编的中国医学史。第二,医事法学。6与其近似的学科名称还有“卫生法学”,有关二者的定义争论不仅表现在教科书的命名上,更影响至研究的对象、范围与内容体系设置上。此类教材中多会有相关历史发展的章节内容,如蒲川、王安富主编的医事法学,又如杨芳、杨才宽主编的卫生法学。第三,法律史。这主要集中于中国法制史方向,其教科书在介绍各朝法律制度时也会对医事法律的内容有所涉及。然从整体看,法律史专业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显然不如医学、史学专业高,该问题大部分研究者都是有着中医药学的专业背景的。除上述所言成书者,相关论文则更多,且多侧重于小块,即纵向切至某一时段,横向细致到某一制度、方面或简牍材料,如李振宏的汉代居延屯戍吏卒的医疗卫生状况等。而就秦汉医事法律制度系统论述成文者则相对鲜见,当然也并非没有,如郑怀林的秦统一前后的医事制度便就医事、医官、军医、卫生防疫、法医制度,以及对病残、幼儿和老人的管理、对医学文献的法规等作了初步探讨。然其由于篇幅、资料的关系及对医事概念理解的不同,似并未搭起秦汉医事法律制度的完整框架,且仍有不少继续深入、补充的空间。5全国西医院校中唯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将医学史纳入本科生的必修课,并出版了相关教材。而中医院校除全国统编教材外,更有众多其他个人或地方院校编写的教材,并依使用对象不同区分了本科、专科(高职)、成人教育、进修班使用的教材,还有针对专业使用的如针灸史等专科史教材。6该词有以下几层意思(1)法学与医学交叉专业或法学专业下的方向,一般开设于政法或医科大学,本硕皆有;(2)该专业的主干学科,属法学分支学科;(3)该专业的必修和主要课程。三、研究史料及方法目前最早可见“医药疾病之事”入律令者,当属晋令,“西晋泰始年间,命贾充等撰令四十篇,其中第十六曰医药疾病”7,但现在只存断简残篇于晋令辑存医药疾病令第十六中。此后,“医疾(医药疾病)令”之名亦得以延续,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所附的一个表格即列出了从晋令发展到天圣令过程中各令在名称、年代、卷数、出处、篇目次序上的演变。8而本文史料主要来源于以下两处其一为出土简牍资料,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居延汉简等。其二为史书记载,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尤其利用了如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等汇编性书籍进行搜索,同时也从如晋令辑存、中国历代职官词典等书籍中收集资料。因此,既然秦汉目前不见专门之医疾令,而“医事”一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则本文就主要比照当今卫生医事法学体系兼及后世医疾令所包含内容,依照出土资料及史书记载等进行框架的搭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总结。四、标题说明与相关概念辨析(一)标题说明若以拆分法来说明本文题目的话,则有如下四点第一,断代于秦汉,但基于资料的缺失,及具体制度在发展上所呈现的不同步性和偶有间断性,此处之“秦”包括了战国秦至秦朝。第二,所论述者主要是一些相对具有稳定性、体系性的“制度”。第三,上述制度主要指以“法律”形式表现者,即排除民间习惯法、行业内部规定等,对应于律条、诏令、法律文书等,强调其官方色彩。第四,取“医事”之名。意即与“医药疾病之事”相关者,并将今之卫生、医政法律制度等内容都纳入而使“医事”一词最大限度广义化。7引自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下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54页。晋书刑法志及唐六典卷六尚书刑部“郎中员外郎”条注21中也有相关记载。8该表见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下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55页。(二)相关概念辨析目前论述类似内容时一般采用医疗、医事、卫生、医政这些词作为标题,但由于古今词义与个人对词语理解的不同,以及在体系划分上的分歧等,容易造成一种在研究对象、范围上的混乱状况。而这种混乱根源于一种“时代性的思维错误”,即我们在用近现代概念来说明古代问题时常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事实上,秦汉时期的医学与医事法律制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少东西的界限未必如今天这样清晰,前述诸词的意思更是与今不同,简述如下第一,“医疗”在古代是动词,意即治病。第二,“卫生”古义指养生。9第三,“医事”在古代则解释为医疗事务。10周礼天官冢宰即有“聚毒药以共医事”之说。第四,医政是近现代概念,今人所说古代医政多指“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医务行政等的统称”。11然而,我们毕竟是今人,即便极力想象也很难完全体会到古人之意,故也只能寻一古今皆有而其词义出入相对不大的词来用以论述。比较“医疗”、“卫生”、“医事”、“医政”四词,在古汉语中还是“医事”一词相对更接近今义,故本文最终采用之,其涵盖范围则当以具体史料所载为准。第一章医官制度医官者,掌医之官的统称,自商周源起,历代皆沿置。又因史书多专列“志”或“表”记述百官公卿之职,故医官制度之体系与演变相对其他制度而言比较完整,后人也多有论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秦汉时期还没有设立正式掌管医药行政事务的“医署”,“医署”之设立最早也要追溯至西晋,但却已经有了如“疠所”、“乳舍”、12“庵庐”等医疗卫生机构,又因它们都是用于防疫、生育等特殊用途的,故将其纳入之后防疫、生育制度中,不在此章论述。9医疗、卫生解释参见商务印书馆修订组主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141、2809页。10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主编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487页医事,医政名词。泛指医药卫生事业。如通常讲的医事制度,即是指医务界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古代通常指医疗事务。11引自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编、常永祥卷主编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后勤历史卷,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年版,第491页。12太平御览第三六一卷引汉应劭风俗通“妇于乳舍生女。”第一节医官体系设置从出土的甲骨文上可知,商代已有“小疾臣”,并以巫祝之法医人。周代在天官所属设有医师,其中“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13,并已区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同时也形成了相关医事制度。及至秦汉,医官体系设置较之前代更为完备,在纵横向层次、职权分工、人员职位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梁峻的中国古代医政史略在论及秦汉医官设置时,分别介绍了太医令、丞制度及宫廷、地方、军队医官的设置,并在首尾简述了特点与评价。这里在以此为参照的基础上,拟从太医令丞制度、医事属官系统、军队医疗系统、与医相关职位这四部分加以论述。一、太医令丞制度“太医令”一职可追溯至先秦,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所载,西汉时太医令有两套系统,一属太常,一属少府。据王应麟所言,前者在职掌上偏向医疗,类似后世太医院之职;后者则侧重于药事管理,犹如后世之药房官隶于内府。14又从后汉书百官志上可知,到东汉时,以上两种太医令统一归属于少府,在一名太医令下设置药丞、方丞各一人,分掌药物与药方。至于太医令的秩俸,西汉参照太常、少府之平级属官,东汉则依明确记载,均为六百石。又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所载“太医、祝长及其他都官长秩为各三百石”15。太医令丞制度是医官体系的核心,它不仅正式确立了医官们的最高首长,而且也将医药分工体系化。梁峻先生认为,西汉设两种太医令的原因主要是秦汉初期政府和皇室划分职责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又将东汉统一于令、分工于丞的原因归纳为不便合作、少府权力的扩大与医药学的进步这三个方面。16上述观点大致说明了秦汉时期太医令丞制度演变的原因,但仍有可以进行补充处。13周礼天官冢宰14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所1982年版,第33页。1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16梁峻编著中国古代医政史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我们认为,医药之事本就兼及公共与私人范畴,故在划分初期对于功能混同的职位容易进行重复设置,造成宫廷与朝廷两套系统,而这种两套系统互不隶属的设置与实际运作时需要经常调配合作的状况相互矛盾,此为其在东汉归于一体的主要原因,而除梁峻先生所归纳的外,东汉前期政府提倡节俭与机构精简当也为一大原因。二、医事属官系统秦时实行郡县制,辑之史料,中央除太医令外,尚有侍医之职。史记刺客列传就有“侍医夏无且以其奉药囊提荆柯”的记载。而地方上,秦简虽有令人诊视麻风、流产、外伤、他杀等案例的记载,但其人或为当地医生遇事而传召,或为县令下辖之斗食佐吏,负责的是法医检验工作,总之都不属于医治患者的医官序列。17这里值得一说的是,睡虎地秦简日书上有“壬寅生子,不女为医,女子为也”18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女子为医的情况,不过却不知是否在宫中也设有女医的官职。到了汉代,在太医令丞的领导下,相关医事属官的职位与人员比前代都大有增加,且功能愈加明细,具体而言有如下一些医官设置第一,承袭秦时所设,两汉仍有宫廷“侍医”一职。如汉书上就有关于侍医李柱国19、伍宏20的记载。又如后汉书李固传“(李固)推举侍医,(梁)冀虑其事泄,大恶之。”第二,设置了专司内廷命妇疾病的女医,主治生产等妇科疾症。如汉武帝时有女医义姁,“以医幸王太后”。21又如汉书有女侍医、女医、乳医之名,多处言及宣帝时女医淳于衍之事。而成帝时,也有“诏使乳医”22至怀孕美人处的记载。女医的设置与“男女有别”的思想有关,这种做法后来也影响到了日本、朝鲜宫廷。第三,设置了名为“待诏”的后备型医官。所谓“待诏”即随时待命、应17李经纬、林昭庚主编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叙述说秦代地方有医长与药长,但却未列举史料,疑似因循汉制而进行的推论。18吴小强撰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02页。19汉书艺文志20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21史记酷吏列传22汉书外戚传下诏入宫进行服务的人。西汉时已有如“医待诏”23、“本草待诏”24的设置。第四,出现管理监督型的官职,确立医药监管制度。如汉书外戚传就记录了“太医监”一职,其隶属少府,专司管理监督医官处方用药。又有“典领方药”一职,依汉书杜周传所载,昭帝时杜延年就担任过该职,不过作为管理型的职官,“典领方药”不一定就通晓医药。东汉时则设置了“尚药监”25负责监督和合、修制、供奉御药的整个过程。又增设“中宫药长”26一人,以宦者担任之,主要是对后妃宫中的医药事务进行管理,类似的还有司主宫中妇人疾病的“暴室”。27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时还确立了尝药制度,后汉书百官志上就有专门负责尝试药物的“尝药太官”。从后汉书礼仪志上则可知,当时进行尝药的不仅有“尝药太官”,“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且对于尝药剂量也是有“过量十二”的规定,即要超过一剂药量的十分之二。此外,汉代在药事管理上也多有发展,御用药物的进贡、储备制度日渐完善,遇有稀缺药材即会派员“下郡国县出珍药”。28综上可知,汉代从日常的药品管理到审查、验方、尝药皆有所规定,已经构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安全制度。在地方上,诸侯国内部基本比照中央朝廷降级设置所属官员,宛如一个小朝廷,与太医令相对应的是作为王宫主医的“医工长”。如汉书武五子传有“以符玺属医工长”的记载。又如后汉书百官志中列有“医工长”官职,而后汉书钟离宋寒列传也载有“补淮阳国医工长”之语。医工长位比四百石,下有属官如“侍医”、“太医”、“尚方”等。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载有齐王侍医、济北王太医之事。而“尚方”作为医官之名时,应区别于铸作器物之尚方,一般即指“尚方待诏”。至于(州)郡县中,尚未找到类似诸侯国这样的医官设置。2923汉书侯幸传24汉书郊祀志下25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26后汉书百官志27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28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29李经纬、林昭庚主编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其以西汉有掌开闭扫除之亭夫一职,推想地方郡、县,乡级也会有掌管或兼管医药卫生之官吏,然也未找到史料证明。三、军队医疗系统从如睡虎地、里耶等出土的秦简中可知,秦时应当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军事法律制度,内也涉及如募兵、补给、装备之类的军事保障内容,但却仍未见关于设置军队医官的明确记载。两汉期间军事活动频繁,边塞戍卒众多,由于出土的多为边塞简牍,故今人主要是以边防军队的医疗卫生为研究对象。而当论及中央禁卫军系统的医药设置时,则多以汉官所列“光禄勋下属之八十一宫医卫士”为据,进而推测其可能是职掌禁卫军医药的官员。30然查汉官原文如下“光禄勋员吏四十四人,其十人四科,三人百石,二人斗食,二人佐,六人骑吏,八人学事,十三人守学事,一人官医。卫士八十一人。”31从上并未见“宫医卫士”之名,故此可能是读文时断句标点有错之故。而且,依汉官所列可知,除光禄勋外,太史待诏、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下属员吏中都配备有官医,因此中央禁卫军系统中确实存在相关医药人员的设置。汉代从文帝时开始在边塞设置医疗机构,汉书爰盎晁错传就有“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之语,其医治的对象除了戍边的士卒外,也有随军家属及边塞徙民。前已述,出土的边塞汉简如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流沙坠简等中多有涉及戍卒医药卫生资料者,相关成书成文者不在少数。又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勾勒出秦汉医事法律制度可见之大致框架,而且戍卒医疗虽自成系统,但其医疗内容除去军事化管理外与常人多有相通处,故在此仅对前人研究成果稍加总结,诸如军队防疫、随军家属生育等内容则有待于其后相关章节一起论述。关于军队医疗系统的设置,王震亚在竹木春秋一书中依据居延汉简的资料,认为在西汉有两种太医令的情况下,边塞防御体系中的医药诸事应属少府主管,而具体医疗事宜则由各侯官负责,同时当时已经形成了医疗记录、巡回诊治、请假休养及罢卒安置等相关医疗保障制度。32王文涛也以居延汉简中有关“医吏”、“府医”、“官医”的记载得出“在高级屯戍组织中有专门的医疗机构”的结论,并言及已有医药采购与储备、巡回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障30梁峻编著中国古代医政史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31清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页。32王震亚著竹木春秋甘肃秦汉简牍陇文化丛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133页。制度。33而李振宏在汉代居延屯戍吏卒的医疗卫生状况一文中则从大量简文出发,认为当时在府、官、部、隧等各级屯戍组织中都已有相应的医疗机构和设施,且亦提到巡回医疗、看望病员、按月报告、病书医档、医药储备、疾病预防等制度。又如刘莉在汉代戍卒医疗卫生状况及原因探析中所论健全的医疗制度也大致包括了巡诊、报告、医档、病休、防疾等内容。因此,汉代军队中不仅有随军的医官,而且无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军队医疗系统及其相关医疗保障制度。四、与医相关职位自周礼将医与占、卜、巫、祝相分离,并在内部作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以来,至秦汉时仍受其影响而使得有些官职与行业虽非属于医人疾病者,却仍与医甚有牵连,故在此加以提及。(一)兽医与法医睡虎地秦简厩苑律中有“牛长”、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和令、丞,且不仅有关于定期评比、考核耕牛及对其不合格者的处罚制度,还规定了放牧官家牛马死亡时对其肉、皮、筋、角的处理和对主管饲养官吏的处罚。34两汉多兽疫,史记、汉书中的货殖(列)传均有“马医”之语,而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则有“牛医”的记载,并沿袭秦时厩苑律制定有厩律。汉代在征战中骑兵发展得很快,相应军中也设有兽医之职,在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等中还可以看到有关医治马匹的记载与药方。而关于法医,从睡虎地秦简中可看到秦时不仅在官府设有从事法医工作的员吏,而且相关法医检验制度也日渐完善。从秦简上看,地方官府在断狱时主要由令史来从事活体检查、尸体检验、现场勘查之类的工作,如官府在买入奴隶时就先要经过令史的体检。而在麻风病诊断时也多会派当地的医生协助进行,此在下面防疫制度中会有详述。又有隶臣妾会依令史的命令在法医工作中承担一些“打下手”的任务,如隶臣会进行挪动尸体之类的工作,隶妾则要33王文涛著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40241页。34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释文注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5页。协助检查妇女等。35到了汉代,依汉书刑法志所言,继承周之做法,在断案时会考察当事人的精神智力身体状况,对于弗识、过失、遗忘、幼弱、老眊、蠢愚者都会宽宥或免刑。汉书薛宣朱博传上可见对颊上创伤所造成瘢痕的审视,而汉书王莽传则有“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的解剖史料。其他如张仲景对诈疾的诊疗,蔡邕对创、伤、折、断的解释,均对当时法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顺便一提的是,汉时对于监狱中患病囚犯也会给药医治,如汉书薛宣朱博传中就提到朱博诈称为人医才得以入狱见陈咸,此做法也延至晋令中。(二)巫与膳秦汉时期,巫医虽不似之前风光,但其影响力仍绵延流长。秦汉帝王多有相信方术、巫蛊者,如史记孝武本纪、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中都有“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的记载。又如后汉书方术列传上、后汉书李杜列传分别可见“巫医”、“医巫”之名。在医疗方面,人们在采用针灸汤药之余,又往往会同时进行祈祷、卜筮、御蛊、禁符咒之术,正所谓“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36从出土简帛看,睡虎地、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日书中有大量以巫卜问疾病的记载,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用禁咒术医病的资料。而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里也载有“张角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的记述,可见东汉最终的灭亡竟也和符咒之术扯上了关系。除了上述的“巫”以外,掌膳之官与饮食这个行业也与“医”关系密切。早在周时即已有“食医”一职。秦官有尚食,属于“六尚”之一,职掌皇帝膳食之供奉,汉初沿置,东汉后并入太官署。37又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可知,当时太官一职,秩六百石,整理小组注释其为少府令属官,主膳食。38中医素有“医食同源”之说,认为医食本根源于一体,药源于食,而食35法医具体参见郑怀林秦统一前后的医事制度,载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下载自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访问日期2009年1月15日)。36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37“尚食”详可参见沈起炜、徐光烈编著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页。38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74、78页。亦可用为药,食疗之效不下于针药。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就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故秦汉医官在处方时也多会考虑到饮食禁忌,并告知掌膳官员,二者在为帝王后妃治疗时常有合作之处。第二节医官的来源一、医者身份分析医者的身份会间接影响到医学教育方式、医官选拔制度,故在论述医官的来源时,我们先从此处着手。商周时期,经历了很长一段巫与医相混、医与易同源的阶段。而巫医者,总体上还是以巫为主,医只是行巫祝之术时的附带活动。我们知道,作为早期的知识分子,当时能成为巫医的人都有比较高的出身与社会地位。之后,医学逐步从巫祝之术中分离出来,到了周礼中,医师入“天官冢宰”,而占、卜、巫、祝之类的官职则入“春官宗伯”,一般认为这也是医与巫、祝等开始分家的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六不治”信条,其中之一即“信巫不信医”39,医巫斗争可见一般。不过当时的医生仍属于“士”这一阶层,其出身与地位虽不如前代,比后却有余。而在论及秦汉时,我们先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所载秦汉医药人物列表如下图表一秦汉医药人物身份40朝代姓名官职或身份家庭出身41出处42安期生瑯邪方士、河上丈人弟子、卖药人平民,秦始皇东游请见,赐金璧万数列仙传、高士传崔文子卖药人平民列仙传秦夏无且秦始皇侍医未知史记刺客列传39史记扁鹊仓公列传40该表以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所列医学人物为主,辅之以中国医学人名志、经史百家医录、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并利用了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41家庭出身方面,因史料所载不多,故对有官而未知者,写“未知”,而为民间医生未知者则推为“平民”。42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所列出处多有不准确处,故重新查阅后列出,其中出处不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者,皆查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公孙光淄川名医、淳于意之师平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公乘阳庆临淄名医、淳于意之师平民,家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淳于意齐太仓长出身寒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秦信良医令未知古今医统宋邑临淄医生、淳于意弟子平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古今医统高期济北王太医、淳于意弟子未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古今医统、太平御览王禹济北王太医、淳于意弟子未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古今医统、太平御览冯信菑川王太仓马长、淳于意弟子未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平御览杜信高永侯家丞、淳于意弟子未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平御览唐安齐王侍医、淳于意弟子未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平御览苏耽文帝时得道方士,人称“苏仙”平民列仙传刘安淮南王王族古今医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43王遂齐王侍御医未知古今医统义姁王太后女医平民,弟为酷吏义纵。史记酷吏列传、汉书酷吏传周文(周仁)太子舍人、太中大夫、郎中令未知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史记佞幸列传、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汉书佞幸传李柱国侍医未知,曾校汉书艺文志楼护曾任谏大夫、天水太守、广汉太守等父世医,其为汉成帝时王氏五侯上客。汉书游侠传元俗卖药人平民古今医统李少君女方士平民,与董仲舒相亲时给药。神仙传西汉淳于衍女侍医夫为掖廷护卫,后因其故升安池监44。汉书宣帝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汉书外戚传上43其事迹还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五行志、汉书地理志下、汉书艺文志、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汉书窦田灌韩传、汉书景十三王传、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汉书杨胡朱梅云传。44参见赵阳著御医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修氏武帝针灸医生未知,武帝重赏汉书外戚传下伍宏医待诏前东平王云后舅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汉书佞幸传杜延年曾典领方药,任军司空、谏大夫、太仆、太守、御史大夫,封建平侯、敬侯武帝时御史大夫,杜周少子。汉书昭帝纪、汉书杜周传、汉书酷吏传45安丘望之巫医、道家宗师平民,成帝欲见而不能,有弟子耿況、王汲等。高士传涪翁涪水隐士医学家、程高之师平民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太平御览程高涪翁弟子、郭玉之师平民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太平御览郭玉和帝太医丞未知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太平御览真钦太医令未知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张尊济南安王医未知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李助民间女医生平民梓潼士女志张伯祖南阳名医,张仲景之师平民古今医统张仲景东汉医圣,相传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出身望族,父曾为官。何颙别传、皇甫谧甲乙经序、襄阳府志杜度张仲景弟子平民古今医统卫沈(卫汎)张仲景弟子平民古今医统李常在修道人平民神仙传葛越修道人、能医病平民神仙传王遥修道人、能医病平民神仙传沈建修道人、能医病父为长史神仙传壶翁卖药人、修道人、能医病平民神仙传、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豹子著46采药人平民,桓帝公车备礼征,逃入云阳山。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东汉台佟采药人、隐士平民,不应征辟而隐逸。后汉书逸民列传45其事迹还见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贾邹枚路传、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汉书魏相丙吉传、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46陈邦贤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所1982年版,第50页中列其为韦彪,当有误。韩康采药卖药人家世著姓,不应征辟而逃遁。后汉书逸民列传庞公采药人平民,不应刺史延请而去。后汉书逸民列传张楷儒师、方士、卖药人自父党夙儒,有征辟、察举都不就。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苏子训方士、卖药人平民后汉书方术列传下段翳医家平民,有生来学。后汉书方术列传上华佗曹操侍医出身衰微望族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方技传李当之华佗弟子平民古今医统吴普华佗弟子平民后汉书方术列传下樊阿华佗弟子平民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吉平(吉本)太医令、宗人、少府未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虽然因史书所载多为官医、名医,故无法以篇概全地就此说明秦汉医者的总体身份、地位如何,但分析上表至少可知以下四点第一,秦汉史书上具有官方身份的医药人物除少数如刘安、周文、楼护、张仲景等,大多担任过医官,从其所任官职也进一步验证了秦汉医官体系的逐渐完善。而无官职者,则民间医生、方士、隐士、修道者皆有。第二,上表不少人出身家世的不详实为憾事,但从仅有的资料可看到秦至西汉中期的人物多出身平民,而之后则逐渐有出身官家望族的倾向,从中也可隐约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医家”的端倪。东汉又有如张楷这样有“儒师”背景者,可见当时儒家心性修养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相融合,亦渐有儒医之倾向。第三,如仅从表上所列人物看,秦朝时方士医者的待遇与地位比较高,秦始皇好方术,对方士医者也大加赏赐,焚书坑儒时又保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而西汉医者的待遇与地位虽不如前代但较之东汉尤其是东汉后期还是高的,不仅有如周文这样“以医进”而不断升官者,也有如义姁、淳于衍这样福泽家人者,还有如修氏这样“剌治武帝得二千万耳”47者,即使如淳于意这样获罪者也在召见时被耐心询问有关行医经历等。再比照东汉末,华佗虽然医名满天下,“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而曹操对此神医则以“鼠辈”论之。又可见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在后汉书中竟无列传,其虽不厌恶官场、醉心医术,到底还是受父亲影响举过孝廉、入了一阵子仕途。当时医者的身份与地位,由此也可见一二。第四,秦汉时期,医药学仍与方士修道之术藕断丝连,不少人物列于“神仙”、“高士”、“逸民”之列,这也影响到了后世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玄学体系的产生。又见东汉以后医与占卜、星相之流,皆入于方术列传、方技传,医者由“士”而入于“工(技)”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医者地位比之前代下降了不少。二、教育选拔制度秦汉时期已经完全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形成了官学、私学并举的教育格局。官学方面,中央有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地方则主要是郡国学校。这些官学所教授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虽然在鸿都门学中有教授文学艺术等,但总体上看官办的医学教育尚未成形。48另外,武帝时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49,一定程度上也对医学及其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又据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可见当时已有通过征召的方式选拔从事与教授医药者的例子,然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仍为父子师徒相传。从前述秦汉医药人物身份表中也多可见这种父子师徒传承的情况,如楼护的医术就传自其父亲。而两汉医药教育在师徒方面的传承脉络则更清晰一些,主要有如下四条第一,阳庆、公孙光淳于意宋邑、冯信、唐安、高期、王禹、杜信;第二,涪翁程高郭玉;第三,张伯祖张仲景杜度、卫沈;第四,华佗李当之、吴普、樊阿。其他如义姁这样自学于走村之游医47汉书外戚传下48王振国主编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89页。49汉书艺文志者亦有之。至于如安期生师从河上丈人,安丘望之有弟子耿況、王汲等,段翳有学生来就学等,因其所学多为方术易经之类,故不列入上面的医药传承脉络中。在医官的选拔上,秦始皇时为追求长生之术曾“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50说明当时已经有向民间征召医药及其相关人士的情况。汉代,对于医官的选拔主要是采用征辟察举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