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打印版期末考试小抄_第1页
最新2014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打印版期末考试小抄_第2页
最新2014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打印版期末考试小抄_第3页
最新2014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打印版期末考试小抄_第4页
最新2014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打印版期末考试小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期末考试小抄第二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即拥刘反曹关于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请大家首先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但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却不表现了他的偏爱,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且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作品中对刘备和曹操的强烈的爱憎和褒贬,也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2、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继承了这一思想倾向并将其熔铸到作品中,而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使其更加鲜明突出。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有着比较复杂的内涵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三国流传演变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三国演义对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意识。最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作者对刘备的肯定和歌颂,很大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二、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作者在刻画正面人物刘备时也保留了历史人物原形的一些特点既将他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仁君,有又保留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特点虚伪。第三章水浒传一、水浒传在思想上的独特成就1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1)深刻揭露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是小说却有大量生动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政治上的残酷迫害和经济上的野蛮掠夺,写出了“官逼民”、“乱由上作”,从而真实地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2)其次,水浒传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从来都被污蔑为盗贼,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却把他们作为正面的英雄人物来描写,着意渲染、赞美他们的高贵品德,这就表明了产生于封建时代的水浒传具有非常进步的历史观和民主思想。(3)再次,写出了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整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写出了一部特点历史条件下完整的农民革命兴亡史,具有极为宝贵的思想价值和认识意义。(4)水浒传忠实反映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生活,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这也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时不容忽视的方面。2水浒传超越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之处在于(1)后者常常将封建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恶行,而水浒传所写的封建压迫却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封建统治网。(2)后者所写多是个人的反抗,水浒传则歌颂集体的反抗。(3)后者所写的反抗者,多是因自身受到压迫而反抗,水浒传中的英雄,则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的受迫害而反抗。二、对水浒传招安描写的认识水浒传的招安描写历来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施耐庵一方面满腔热情的歌颂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一方面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并且让招安成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剧。这种描写反应了鲜明而深刻的思想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农民阶级自身的认识局限。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思想路线,虽然使现代的读者不满,但却是符合这些农民英雄的思想性格和历史真实的。(2)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忠君”思想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是一种牢固的概念,就是在被统治的普通百姓中,也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水浒传招安描写。(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水浒故事流传到写定成书时期,正处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水浒英雄接受招安,也受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的影响。(4)封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部分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招降政策和历史上无数的招降事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三、水浒传人物塑造的成就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像,尤其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在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表现在(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作者满腔热情的歌颂、赞美他们,将他们写的光彩照人,但同时又没有将他们神化,而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的写出他们的性格心理。这些形象既有艺术的夸张,又并未脱离生活,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提高的表现。(2)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这方面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出色,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第七章聊斋志异一、蒲松龄的生活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1)蒲松龄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他对科举考试的弊端和腐败、对落地士子的痛苦有深刻的体会,这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2)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首先,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而且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就同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分不开。其次,蒲松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的重要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再次,幕宾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黑暗和腐败。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黑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最后,孙惠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3)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既使蒲松龄获得了搜集民间传说,创作聊斋志异的好机会;又使他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使他能够在聊斋志异里充当人民的代言人,表达人民的爱憎情感和愿望要求。二、聊斋志异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包括(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各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是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A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包括A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4)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5)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三、聊斋志异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聊斋志异的艺术魅力体现在(1)兼具众体的形式美。其形式体制可以分为三类A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B志怪短书;C纪实性的散文小品。(2)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二是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3)曲折奇峭的情节美。聊斋志异的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念丛生,从而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4)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5)雅洁明畅的语言美。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特色,表现在A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B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饱含着生活的血肉,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第八章儒林外史一、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和批判1、儒林外史的思想倾向,表现为(1)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2)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3)儒家的孝悌信条。(4)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问、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2、儒林外史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概括为(1)结合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以范进、周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2)小说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3)小说还揭示出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造成社会上广泛的功名富贵热,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社会现象,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4)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5)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首先是主持考试的学政等官吏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其次是科场的腐败丑陋。3、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1)范进发疯回应着他几十年的悲酸,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2)范进中举后,周围对他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一批像范进这样可怜的范进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几十年而不气馁的社会原因;(3)从范进的中举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考官是昏庸无能的,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腐朽和不合理。二、儒林外史中的假名士、官僚、乡绅形象1、儒林外史的讽刺内容,包括(1)科举考试和热衷科举考试的士子;(2)科举考试制度孕育出来的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假名士;(3)从上到下昏庸腐败、欺压良民、草菅人命的官吏。(4)地主恶霸、乡绅富商的丑恶嘴脸和种种罪行。2、儒林外史中肯定的正面人物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其特点是(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一类是市井小民,这些淳朴、善良、高尚,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因此带着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杰作,其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1、人物描写的成就(1)从不孤立地写人物,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他的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2)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2、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B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C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E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F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3、语言上,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人物的语言也各有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第九章红楼梦(1)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和清王朝有着特殊关系的贵族之家,这样显赫的家世,使他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腐朽没落以及黑暗罪恶有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2)曹雪芹家庭的文化传统,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红楼梦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3)曹雪芹少年时在南京锦衣玉食的荣华生活和南京比较开放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也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4)曹家的衰败使曹雪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深切的感受,对社会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有深刻的体察。这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5)曹雪芹自己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杰出的才华,都在红楼梦创作中有所体现。二、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宝玉、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描写,达到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他从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兴旺盛衰的历史命运出发,将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结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爱情悲剧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他们在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产生了尖锐对立。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爱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叛逆思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这个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它的毁灭,预示了这个家族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三、红楼梦对封建贵族之家腐朽没落和必然衰败的原因的揭示红楼梦是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它多侧面揭示了这个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1)书中首先揭露了贾家依靠煊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对贾府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是红楼梦对这个贵族之家罪恶和衰亡原因揭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3)贾府末世弟子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落的重要原因。(4)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是这个贵族之家衰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5)统治阶级内部日趋激烈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是贾府衰亡的重要原因。四、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的特色1、自然、精深的整体风格。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生活的原神态保存得最好的作品,同时也是对生活经过匠心独运的艺术加工而不露丝毫斧凿痕迹的作品。这突出表现在小说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整体性上。曹雪芹是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写宝黛爱情悲剧的,不仅写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爱情婚姻悲剧,还写出了一个腐朽的处于新旧交过程的时代。2、人物描写的成就(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3、细节描写的特点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十分真实自然;同时含义丰富、深刻,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看似琐细在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4、语言特色红楼梦的整体语言风格的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叙述语言的准确传神;人物语言的生动精彩,富于个性化。第二章宋元南戏的创作一、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所体现的南戏的发展变化所谓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的是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是现存的早期南戏。研究界一般认为张协状元产生于宋代,而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则是元人的创作。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由于南戏与北剧的日益融合,由于文人作家的逐步参与,南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表现在(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关注家庭伦理。爱情婚姻家庭是南戏的重要题材,但是对这一题材的表现,南宋和元代的侧重点则明显不同。在南宋时期,婚变负心是剧本关注的中心,如张协状元就是一本负心剧。而到了元代,由于科举考试长期停开,婚变负心产生的土壤不复存在,也由于文人因素的渗透,对坚贞爱情的正面肯定、对士子的颂扬成为创作的中心,如错立身写豪门子弟延寿马爱上了戏剧演员王金榜,甚至为了爱情放弃舒适的生活,与父亲决裂。而小孙屠表现的家庭伦理题材,则与元代晚期杂剧对道德伦理的关注相一致。(2)在艺术表现上,南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从张协状元到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也由张协状元的俚俗转向错立身、小孙屠的优雅诗化。再次,剧中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张协状元中人物塑造还不够清晰,而小孙屠中的人物已经鲜明丰满多了。尤其是李琼梅这样一个向往爱情幸福、最后却重踏烟花老路的从良妓女的悲剧形象,刻画更值得肯定。二、四大南戏所体现的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也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本。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如拜月亭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荆钗记相传为元末柯丹邱所作,这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中的作用。(2)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都肯定了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兄弟之情,宣扬孝悌观念,白兔记则写刘知远由流浪汉成为皇帝的发迹变泰故事。这些题材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创作的渗透。(3)艺术表现上,“四大南戏”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尤其是拜月亭一剧。拜月亭全剧的情节颇为复杂,剧本围绕蒋世隆和王瑞兰、陀福兴满和蒋瑞莲两组人物展开,以前组人物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后组人物的悲欢穿插其间,并进而构成多条线索。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拜月亭的另一大成就在其人物塑造。如“瑞兰拜月”一出,把她的小心翼翼、她的深情与无奈表现得非常真切。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拜月亭的曲词平易宛转、自然天成,赢得了后人的由衷赞叹,这体现了南戏文学性的增强。“四大南戏”的成功和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戏创作的生命力。三、高明的琵琶记关于高明的琵琶记,我们要重点掌握一下内容(一)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和作品结局的改变以及这一改变的意义琵琶记是根据宋代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来的。赵贞女写蔡伯喈进京赶考,一去不回。爹娘冻饿而死,其妻赵五娘抱土筑坟。其后五娘进京寻夫,蔡伯喈不肯相认。最后五娘惨遭马踏,而蔡伯喈也被五雷击顶而死。高明的琵琶记基本保持了故事原来的情节,但从新的主题出发,改变了蔡伯喈的形象和作品的结局。剧本写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就被父亲逼迫进京赶考,并一举考中状元。牛丞相执意招他为婿,蔡伯喈辞婚、辞官均不获准,不得已入赘相府,淹留京师。这时他的家乡陈留受灾,蔡公蔡婆先后在饥饿中死去。五娘在公婆饿死之后,弹着琵琶,一路乞讨,进京寻夫。在牛小姐的帮助下,五娘与蔡伯喈终于夫妻团圆。最后,一夫二妇回家祭扫,满门旌表。琵琶记虽然仍以婚姻家庭为题材,但是与其他南戏不同,它表现的既不是对负心文人的批判,也不是对文人忠于爱情的歌颂,而是通过对蔡伯喈的故事形象引发了对文人“婚”与“仕”、“忠”与“孝”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高明重新塑造了蔡伯喈的形象,在他笔下,蔡伯喈是一个软弱动摇、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文人。他先妥协于父命,再屈从于强权。他的妥协和屈从不但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使得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中。琵琶记对蔡伯喈的形象的改变,使得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含义。它突破了伦理的范围,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提出了批评与反思。(二)琵琶记对戏曲发展的影响高明琵琶记被称为“词曲之祖”,对明代的戏曲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这体现在(1)高明在琵琶记的第一出里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思想,强调戏曲的社会教育作用。高明的这种努力,大大提升了戏曲的地位,戏曲这种“小道”也具有了教育工具的地位。受琵琶记重视道德风化的影响,后世的很多剧作,尤其是明初的剧作都非常注重戏剧的教化作用。(2)高明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味,改变了南戏的粗糙与简陋,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形式并驾齐驱,使得南戏由民间进入文人的书房。以此为标志,南戏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琵琶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如剧中蔡伯喈在牛府的奢华生活与五娘在乡下的凄苦生活成功地对比、穿插,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并几乎成为南戏及传奇的基本结撰方式。而琵琶记中的一些情节(如父母逼试、家乡受灾、媳妇尽孝等)也常常被后世作家袭用。第三章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创作一、李开先宝剑记在题材上的开拓李开先的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因为反对高俅等祸国殃民的奸臣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表现了士大夫所关注的政治上的忠奸斗争,把一个充满市井味道的草莽英雄的故事,敷演成了士大夫的歌唱。宝剑记对政治上忠奸斗争的表现,超越了婚姻家庭,拓展了戏曲创作的题材,进一步显示出文人作家的特质,表现了文人对政治的强烈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奈。二、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梁辰鱼的浣纱记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仇的故事。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的价值,这表现在(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而其中“打围”、“寄子”、“采莲”等出,成为后世久演不衰的折子戏。(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梁辰鱼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历史故事中,注入了深厚的政治内容,歌颂越国君臣的奋发图强,批判吴国君臣的骄奢荒淫,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历史兴亡的反思。(3)浣纱记写吴越的兴亡,而以才子佳人的爱情贯穿其间,将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三、鸣凤记对时事剧创作的开创鸣凤记表现了嘉靖时期夏言、杨继盛等忠义之士同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由此开启了时事剧的创作,影响很大。此后,直接表现时事政治的时事剧大量产生。到明末清初,李玉等人创作的清忠谱达到了中国古代时事剧创作的最高峰。第四章汤显祖的创作与影响一、汤显祖所追求的“情”的内涵以及他对“情”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的体现受泰州学派的思想的影响,汤显祖在文学创作中一贯强调“情”的作用。汤显祖所谓的“情”,是爱情、男女之情,也是生命中所有真诚的情感。他所说的“情”是可以超越现实,超越生死的。然而汤显祖在强调真情、至情的时候,最终仍然是指向社会现实的,表现出对现世的热情、对道德的关注。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把对真情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而这又集中表现在杜丽娘的身上(1)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爱情大胆执着的追求,表现了汤显祖对人生而所有的真挚情感的尊重,对人性自然发展的认识;(2)杜丽娘的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体现了汤显祖“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至情观;(3)杜丽娘复生后对礼义的回归体现了汤显祖对现世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二、牡丹亭的时代意义1、剧本反映了明代女性的时代苦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颇有才华的女子,她渴望着自由的生活、真挚的爱情,但是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却使她最终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一方面是宋代以来的贞操节烈观念死死地束缚着明代的女性,限制着她们的行动,压抑甚至扼杀着她们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社会注重女子的才华,加强了对女子的教育,这使女子的素养得到加强,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追求。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的苦闷,因此剧本的当时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剧本反映了明代后期人民对真情的追求。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剧中不能为常理约束的“情”,在现实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回响。三、牡丹亭的创作成就牡丹亭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1)塑造了杜丽娘这样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性形象;(2)发挥中国传统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在对景物的咏叹中抒写内心的情怀,不仅使曲辞有含蓄不尽的意味,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切;(3)曲辞非常成功,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声口,如杜丽娘的曲词细腻、优美、含蓄,而杜宝的曲词则严肃古板;(4)风格诙谐轻松,时时出现一些谐谑和插科打诨,平添了无限风趣四、邯郸记对枕中记的改造及这些所体现的对政治的荒唐黑暗的讽刺揭露汤显祖的传奇邯郸记取材于唐代的传奇小说枕中记,重点发挥改造了其中的几个情节,如卢生依仗岳家的势力,贿赂权贵考的状元以及卢生与权臣宇文融的矛盾等。汤显祖借助这些情节将故事的主题由表现人生的宠辱、穷达、死生,改为反映政治的荒唐黑暗、科举考试的腐败以及官场的倾轧。五、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汤显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现在(1)在内容上,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对“真情”的歌颂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孟称舜娇红记、贞文记、吴炳画中人、阮大铖燕子笺对爱情的歌颂,孟称舜二胥记对忠孝之情的歌颂等。(2)在情节组织上,剧作家们学习汤显祖,注意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戏剧性,甚至借鉴汤显祖剧作的情节。(3)语言上,剧作家们把汤显祖的曲辞看作学习的榜样,注意语言的优雅、灵巧与本色。(4)汤显祖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如朱京藩风流院、蒋士铨临川梦;(5)汤显祖剧作被不断改编搬演。第五章沈璟的剧作及其影响一、沈璟的戏剧理论沈璟的曲论著作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又名南曲全谱。他的戏剧理论概括起来有两个要点一是重视声律,二是主张语言要通俗本色。沈璟的戏曲理论有很大的针对性,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现为(1)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以曲谱具体指导作家的创作和演员的演唱,为他们提供了可以依赖范例和标准。(2)沈璟的曲论著述唤醒了曲家对曲律的高度重视,引起了曲律理论研究的高潮;(3)沈璟的本色论让传奇剧本更接近舞台,接近普通民众的欣赏要求。二、沈璟剧作的特点沈璟作品的主要特点是1在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刻画市民形象,这无论是与以前的还是当代的作家相比,都是很突出的;(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追求本色,并追求诙谐。第五章杂剧部分二、郑光祖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关于郑光祖请大家重点掌握最能体现其个人艺术风格的文人事迹剧和爱情剧。1、文人事迹剧郑光祖文人事迹剧的代表是王粲登楼。剧本通过王粲怀才不遇、坎坷漂泊的故事,借流行的故事模式写自己的“方直”以及因此而来的不遇之感。剧中借王粲之口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代文人沉沦落魄的悲哀,这同时也是历代失意文人的共同感受,王粲登楼也正因此一再受到文人的赞赏。2、爱情剧郑光祖的爱情剧现存两种,即迷青琐倩女离魂和梅香骗翰林风月。郑光祖的爱情剧有以下特点(1)模式化的痕迹很明显。郑光祖的爱情剧均采用了有婚约在先、岳母让兄妹相称的故事模式,如梅香中的白敏中和小蛮、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和王文举都是有婚约在先,而后岳母却让他们兄妹相称的。结局也都沿用了状元及第、成亲团圆的套路。(2)道德色彩较强。郑光祖的爱情剧磨去了西厢记那种反封建精神,只写青年男女发乎情止乎礼,虽对爱情有所追求,却又没有逾越礼教伦理范围。如梅香中白敏中和小蛮早有婚约以及两人私会被撞见、小蛮未曾失身等情节的安排,使剧本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又照顾了社会伦理规范。倩女离魂用灵魂的方式来表现私奔以及王文举对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责,也表现出写“情”却终不逾距的特点。(3)曲辞的清丽优雅,这是他名列元曲四大家的一个重要原因。郑光祖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曲辞优美而著称,倩女离魂第二折倩女魂魄私奔王文举所唱几支曲子,写夕阳西下之时江边景色,文辞华美,被称为“绝妙好词”。第七章徐渭徐渭是明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关于徐渭,请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一、四声猿题名的由来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合称。四声猿的得名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徐渭是取猿声哀苦,令人断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徐渭心目中的猿不仅悲伤,亦能悟法,所以徐渭以这四个短剧,用另一种方式宣扬了人的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可以说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在四声猿的四个剧本中,应该说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在阴司由祢衡对着曹操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而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却沉沦失意、桀骜不驯的祢衡,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祢衡最后被玉帝请去作修文郎的结局,则是科考失意、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二是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四声猿就是徐渭的中夜长啸。四声猿写了四件至奇至快之事,除狂鼓史阴间骂曹外,翠乡梦的破戒与投胎、轮回与度脱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而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木兰和黄崇嘏以女子之身,或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或参加科考、独占鳌头,在当时都是至奇至异之事。可以说,徐渭创作这四个剧本正是“借彼异迹,吐我奇气。”二、阳明心学对徐渭创作的影响1、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宇宙的本体,心即理,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一切理的立法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致良知”也是阳明心学的中心概念。所谓“良知”即人的本心,是没有受到私欲污染之心。这种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事君、交友、治民,便是忠、孝、信、仁的道德。对于情,心学则教人循其良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顺其自然。阳明心学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创作开始由拟古转向求真,强调内心感受、追求真情。而徐渭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2、徐渭与阳明心学的渊源徐渭生活在阳明心学盛行的关键时期,而他的家乡则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曾隐居绍兴,当地人对王阳明非常推崇信奉。而徐渭正是绍兴人,家乡卿士大夫及故老庶民对王阳明的肯定与怀念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他影响很大的两位老师王幾、季本又都是王阳明的弟子。尤其王幾(即王龙溪),他和王艮时时越过王阳明的学说,把当时思想解放的潮流发展到极端,形成王学左派。由于时代、地域以及师承的原因,徐渭在哲学思想上与阳明心学颇多联系。3、阳明心学对徐渭创作的影响(1)尊崇阳明心学,使徐渭对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认为三教是可以相通的。尤其是对佛教,徐渭认为儒家与佛教是互补的。而且对于正统儒家最常批评的剃发、出家,徐渭也觉得是细枝末节。徐渭对佛教的态度,体现在戏曲方面,可以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来看。在理论上,徐渭把禅悟引进了戏曲批评。而在创作上,翠乡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剧本不仅选取了破戒、圆寂、轮回、点化的佛教题材,而且运用了大量偈语,尤其月明点化柳翠,更是全用哑谜相参、机锋相对的手法,这些都使我们感受道徐渭对禅宗的熟悉。(2)尊崇阳明心学,还使徐渭注重良知。对良知的注重在创作中体现为对抒情的“度”的把握。四声猿在奇情奇事中,仍时时顾及道德的层面。如写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为了表彰她的孝,而且木兰和黄崇鼓虽然女扮男装,开创了让须眉男子汗颜的事业,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闺房之中,作贤孝的妻子、媳妇。(3)尊崇阳明心学,还使徐渭崇尚情之真,他的四声猿中处处流露的“真性情”。如女状元中考官因为胡颜“不遮掩着他的真性情”就把他取为进士,渔阳弄中祢横也是率性任情之人。徐渭崇尚真性情还表现在剧本的不拘格式首先,剧本的长度随情之所至,四声猿中狂鼓史一折,翠乡梦二折,雌木兰三折,女状元五折,长短无定制。其次,音律上也随心所欲,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套,有时为南北兼用,还采用民间小调。徐渭的创作表现出不受陈规束缚的革新精神,使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杂剧完成了它的蜕变,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三、狂鼓史之分析狂鼓史是四声猿中最能徐渭内心悲愤的作品。剧本写玉帝征召祢衡上天作修文郎,判官便借机请祢衡和曹操,当面重演旧日骂曹的一幕。剧本在情节、语言、曲律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1)在情节安排上,徐渭将故事移到阴间,这个安排意义重大。首先,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一直骂到他死。因为将曹操一生的错处都集中在一起了,于是可骂的更多,显得更加痛快淋漓。正如祢衡自己所言“小生骂座之时,那曹瞒罪恶尚未如此之多,骂将来冷淡寂寥,不甚好听。今日要骂呵,须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方痛快人心。”其次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在剧本中祢横即将被天帝请到上天作修文郎,判官对其极为尊崇。而曹操则被勒令陪场,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因此祢衡的骂能够毫无顾忌,痛快淋漓。剧本还借判官的安排,把重点由祢衡与曹操的冲突转到祢衡的痛骂,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祢衡的骂成为全剧的主体,这样能够更酣畅地舒愤。而徐渭也由此完成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设计。(2)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要“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文既不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剧本主体由祢横独唱仙吕点绛唇套曲,曲子之间间以鼓声,情与辞与鼓声相应和,烘托出一种悲愤激越的感情。而在祢横唱的套曲中间,加入女乐演唱的三支小令,这些词是非常轻松带有戏谑色彩的。这样就让全剧在紧张激越中有一个悠扬轻松的间歇。然后,又是祢衡悲慨酣畅的痛骂和鼓声相和。全剧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第八章隆庆至明末的杂剧创作一、沈自徵沈自徵是明代杂剧史上一位颇有成就的作者,他的杂剧代表作是鞭歌妓、簪花髻、霸亭秋,三者合称渔阳三弄。鞭歌妓写张建封怀才不遇,流落江湖。裴尚书邀他至船上宴饮,并将一船金帛、奴婢赠送给他。张建封接受馈赠之后,转而以主人身份宴请裴尚书,并鞭打出言不逊的歌妓。簪花髻写明代著名文人杨慎被贬官云南,醉酒后梳髻簪花、游行城市的故事。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痛哭于项王庙,泥人为之落泪的故事。剧本借张建封、杨慎、杜默这三个放浪不羁、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表达自己落拓不羁、愤世嫉俗的情感,体现了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与追求,在中国戏剧史上堪称佳作,卓人月更称之为“北曲之冠”。而霸亭秋一剧尤为出色。剧本以末扮杜默独唱北曲,曲辞淋漓大气,更流露出浓浓的悲愤之情。而且剧本在写杜默对泥神的倾诉之外,又时时插入庙祝和仆人的举止。如杜默悲愤诉说时,仆人开始不断插科打诨,后来却兀自睡了;而杜默放声大哭时,仆人亦惊醒哭嚷。这样处处映衬,既写出杜默内心的孤独,不能被人理解的悲哀;又以局外人的身份,点明当局者迷。尤其是剧本末尾庙祝对杜默的戏谑嘲笑,更是令人悲哀。在他之后,清初的嵇永仁杜秀才痛哭泥神庙、张韬杜秀才痛哭霸亭庙写的都是同一题材。但二者都是严肃的抒情剧,没有沈自徵霸亭秋的戏谑色彩,也没有了由此而来的深刻内涵。二、孟称舜、卓人月关于孟称舜和卓人月,请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孟称舜的戏剧理论孟称舜的戏剧理论主要是关于雄爽、婉丽的戏曲风格的。对南北曲的比较是明代曲坛一个重要的论题。孟称舜采用“雄爽”和“婉丽”的概念,从创作实际出发,对戏曲的风格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作为不同的风格,雄爽和婉丽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而且不能笼统地以雄爽和婉丽来概括南北的戏曲风格。他将元明杂剧分为婉丽和雄爽两类,将其编辑的古今名剧合选,分别命名为柳枝集和酹江集。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孟称舜据“杨柳岸,晓风残月”命名元明杂剧之婉丽者;借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末句“一樽还酹江月”命名元明杂剧之雄爽者,正是为了突出二者风格上的不同。作为两种相对的风格,雄爽和婉丽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而孟称舜对雄爽、婉丽的表述,是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表现两方面入手的。首先,在情感表达上,他要求两者都必须“尽情”,只不过婉丽之作要“惆怅得尽情”,而雄爽之作要“痛快尽情”。其次,在语言表达上,孟称舜要求婉丽之作,要“语语淹润”、“语语婉隽”,要“怨而不怒”;而雄爽之作要“语语爽健”、“语语雄快”、“语语沉郁顿挫”,要“苍凉慷慨”。2、卓人月的戏剧理论卓人月在戏剧理论上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有关悲剧的论述和对戏曲的教育作用的认识上,代表性著作就是他的新西厢序。他在新西厢序里讲到“夫剧以风世,风莫大乎使人超然于悲欢而泊然于生死。生与欢,天之所以鸩人也;悲与死,天之所以玉人也。”在这里,卓人月提到了戏曲对人精神的净化作用,认为戏曲具有教育,也就是“风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最高境界就是由悲与死使人超越悲欢生死。由此出发,卓人月对戏曲创作提出了批评。认为戏曲创作多落入“当悲而犹不忘欢,处死而犹不忘生”的窠臼,因此缺少悲与死所具有的教育净化作用。即使像王实甫和汤显祖这样优秀的作家,也不能免俗。3、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珂月的花舫缘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珂月的花舫缘都以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为题材,但孟称舜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家养女,做了沈家公子的佣书。而卓人月则认为这样“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仍改为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婢女卖身为奴。两剧都感慨唐寅的零落不遇、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但是又有所不同。花前一笑更关注唐寅不遇时的诗酒风流,而花舫缘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相倚”,不但写出了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对生死悲欢的认识。4、孟称舜桃源三访的婉丽风格孟称舜桃源三访是根据唐代孟棨本事诗中崔护谒浆的故事敷衍而成的,剧本写崔护进士及第,在长安候选。清明时节,崔护出游,因酒渴扣门求水,与门内的女子叶蓁儿互生爱慕之情。之后,崔护因家中有事,回博陵一年。来岁清明,崔护有来寻访叶蓁儿,适逢叶蓁儿去拜祭母亲。崔护寻人不遇,题诗门上而去。数日后,崔护再访,叶蓁儿已因思念崔护而死。崔护入内哭祭,叶蓁儿复活,两人结为夫妇。桃源三访是孟称舜婉丽风格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1)惆怅地尽情桃源三访全剧五折,用大段的抒情独唱构成剧本的主体,充分发挥男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剧中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力求曲尽其情。一方面注意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如第三折写崔护清明重来,在叶家门外徘徊,就以多个层次描写其心情欲扣门而犹豫、等待的坐立不安、欲行又止的不舍,直到题诗后扫兴而去。通过这样的刻画,崔护的相思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则是曲辞刻画的细腻深入。如第四折中对叶蓁儿心情的描写,连用“凄凉”、“春梦境”、“虚值”、“冷”、“孤另”等词,把她的孤单、伤感写得淋漓尽致。又用刘晨的典故,使感情透过相关的形象间接发散,在抒情时平添一份含蓄与悠扬。(2)“语语淹润”、“语语婉隽”桃源三访的曲辞优美雅致,这不仅来自工丽的语言,如第一折崔护对郊外景致的描画;也来自平实的语言,如第二折叶蓁儿对崔护的思念。而且剧本化用了很多前人的名作名句,语言虽不雕琢,但却借其中所沉淀的情感,强化了曲辞本身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浮想联翩中,更深刻的体会人物的感情,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性。第三章唐宋文言小说唐传奇的特点1、唐传奇改在创作上出现了艺术虚构,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熟。(1)唐代人们开始把神仙鬼怪的传闻故事当着“资谈笑”的材料,从而恢复了它们虚构的本来面目。(2)唐传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再拘泥于真人真事,打破了纪实的旧传统。(3)有些唐传奇的作者背离小说必须“依托”的传统,全靠凭空构想结撰作品。2、在体制上,唐代传奇已经从笔记体发展为传记体,即采用传记形式描写人物故事,标志着唐代传奇日益接近现代小说的内涵。传记体的传奇有明显的特点(1)改变了多数魏晋六朝小说没有题目的状况,大多借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2)把人物及其故事作为描写对象,改变了魏晋小说有事无人或有人无事的现象。(3)始把故事情节放在构思的中心,改变了多数古代小说类似于散文式的结构形式。3、在题材选择、艺术构思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非常讲究奇异性。(1)题材奇异。首先,指人物故事的新颖;其次,指人物故事的稀有和偶然;第三,指故事不合常理常情。(2)讲究主观构思的精巧。(3)语言既“散”又“文”,一方面吸取了“文”的长处,大量运用了描写性质的形容词和骈偶语言;另一方面更加通俗,更加广泛地运用了市井间的俗言、口语。4、从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和艺术技巧方面来看,唐传奇婉转委曲,描写细致多样。唐代传奇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了起来,叙述和描摹的内容主要有背景、情节和人物等三方面。(1)从背景方面来说,开始出现了社会背景的轮廓和生活场景的形象描述。(2)从情节的叙写和描摹看,唐传奇纹理细密,描写细腻。(3)人物形象描摹细致生动,在言论、行动之外,已经出现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等。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本章大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一、话本的概念和类别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包括(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如小说张子房慕道记。(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拟话本的概念明清时代很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二、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1、描写爱情的篇章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3、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方面内容。4、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描写爱情的故事的特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三、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1、常以前代书史作为蓝本进行新的创造。以冯梦龙喻世明言的前十篇为例,其中借鉴古书的就有九种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借鉴明代宋幼卿的九竽集、闲云庵阮三偿怨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