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II唐宋文学问答及分析题简述隋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主要作品。1卢思道,从军行用征夫思妇的传统题材,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对追逐功名的将军做了讽刺。2薛道衡,出塞风格朴实俊爽,慷慨进取。小诗人日思归表达了思乡之情,委婉曲折。最著名的昔昔盐将思妇征夫的感情描写的淋漓尽致。3杨素,出塞反映了他领兵和突厥作战的体验,风格朴实。其赠薛播州诗十四章诉离别之情,清雄雅健。4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二首也是清新明快。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成就1、唐传奇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小说进入成熟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2、唐传奇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来塑造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结构设置上,在语言技巧和运用方面,都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达到很高的成就。3、唐传奇中出现了各个阶层,传达了当时中下层百姓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4、唐传奇自觉地追求情节结构安排,构思新颖巧妙,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文辞华美,活泼流畅。影响1、作为成熟形态的小说,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典范,奠定了后世小说的发展道路。2、其中进步的思想观念,贯穿到后世小说的进步当中。3、语言创作和艺术水准在后期小说中起深远影响。4、对后世的戏曲,小说的创作都起到推动作用。唐传奇有哪些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唐传奇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2)善于虚构、想象,在故事展开过程中,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3)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4)人物形象生动传神。(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有(1)对小说的影响唐传奇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2)对戏曲的影响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3)对散文的影响形成了较骈文自由、较“古文”辞藻华美的独特的散文体式。简述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初、盛唐时期。此时的小说还比较简单,留有志怪小说的痕迹,如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记和张的游仙窟。二是中唐时期。此时为唐传奇发展的高峰时期,如沈既济的枕中记、任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和元稹的莺莺传等。三是晚唐时期。此时涌现了大批的传奇集,如裴铏的传奇,牛僧儒的玄怪录,薛用弱的集异记等。举例论述以爱情为主题的唐传奇作品。1白行简的李娃传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的故事。小说的精华在前半部,尤其表现在对李娃形象的塑造上。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清醒、明智、坚强和练达,构成李娃性格中最有特色的闪光点。但由于大团圆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2与李娃传的由悲到喜不同,元稹的莺莺传由喜到悲,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3蒋防的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是作者描写最生动、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她只求与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她连这样一点微小的希望也难以实现。作者善于选择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心态的典型场景,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加以精细的描写和刻划。此外,小说在语言的运用、气氛的渲染、枝节的穿插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唐诗正确发展的道路。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中唐诗歌的变化有哪些1、由外拓到内敛由盛唐的善写理想之境即造境,意念想象之境到现实之境,即写境,寓情于景。相比于初唐、盛唐时期的阔大、外展、雄浑明朗与包罗万象的开阔气度,中唐诗歌趋于沉郁、低沉、内敛。如大历时期诗人由关注社会到关注内心,不可能像盛唐时期那样具有雄浑扩大的气度。贞元、元和时期,孟郊、贾岛、李贺等代表诗人都出于一种苦吟与苦闷之中。而元稹、白居易的诗作,可以说是外向型的,但因其为真人真事而作,是很难走向阔大的。2、由天然到锤炼中唐诗歌逐渐由盛唐“清水出芙蓉”到人工修饰之美。其源在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主张炼字,但杜甫炼字浑然天成,而像中唐诗人的苦吟则人工雕琢的痕迹明显。而白居易又过分追求“美刺比兴”,重在议论说理,主张“笔补造化之工”精于细节,难以有大境界。3、由昂扬到低沉由盛唐向中唐过渡的诗人,面临战后凋敝的生活多追忆往昔盛世,流露出惆怅之感,如中唐边塞诗人,其建功立业的豪气减弱了,乐观豪情多为悲凉感慨所代替。中唐前期诗歌有哪些特色中唐前期的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及“大历十才子”大多生于开元盛世,又都经历了“安史之乱”,一方面,受到盛唐精神的感染和盛唐艺术的熏陶,诗歌中也会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如诗中表现出追求建功立业的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边塞诗中也流露出英雄豪情和爱国精神、表现出昂扬的感情基调和壮大的气概,仍然关注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时代的盛衰变化在他们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失落,热切的仕进欲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回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遂诗坛的主要倾向。除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琐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这种时代风尚和人生情趣又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情趣。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时的理想色彩、浪漫情调逐渐消退,艺术上追求冲淡平和,追求淡远韵味,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如何理解“盛唐气象”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从初唐到中唐文人词的特点第一,由于依曲调调式填写词的风习渗入文人阶层不久,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词调有限,相当多的词作还是齐言体,大约要经过改编、增加叠数或泛声才能入乐。第二,文人词在语言上一方面沿用了曲子词平易浅近,诙谐生动的特色,但另一方面则开始挪用了近体诗的语言,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文人词的最终成熟在晚唐。简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的内容与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杨炯的从军行,既有风骨,又有盛唐边塞诗的气势。“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体现了作者立志边塞的豪情壮志。卢照邻的行路难,从渭桥边枯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备言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题材由宫廷转向市井,情感廓大深邃,气势恢弘;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名为咏蝉,实际深深切合自己的身世遭遇,即使在囚禁之中也仍有一股孤傲之气溢于言外。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初唐四杰”的贡献和意义“四杰”之称,见于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他们的文学活动主要在高宗至武后初年。其中卢照邻,骆宾王年辈较长,杨炯时代较晚。四人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而其诗歌在思想艺术方面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首先,他们看到贞观以后大唐帝国日益繁荣的气象,由此产生了但愿繁荣久长的希望以及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因此,他们的长篇歌行极力铺陈帝京的壮丽气象,其力量和气势,远远超过了刻板工丽的宫廷文学,而在歌颂太平时所流露的人事沧桑的感概,又使这些铺陈富丽的诗歌微笼着一层轻烟淡雾般的感伤情调。其次,他们使诗歌“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在强烈的爱过热忱中贯注了人生的远大理想,抒发仰郁不平的苦闷,以及对边塞形势的密切关注和重义轻生的豪侠意气,表现了社会上一般人的胜利思想和正常健康的感情。”四杰”虽然在艺术上没有完全摆脱初唐诗坛从齐梁陈隋沿袭下来的创作风气,但他们追求的远大人生理想以及因怀才不遇所激发的种种不平之鸣,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以比兴寄托融入词采华霏的齐梁体,为初唐诗歌融合建安风骨和江左问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形式格律方面,也为五言律诗和绝句的成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风貌,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简述张若虚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的诗境。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诗人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简要评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原词以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为出名春江花月夜的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有如下艺术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他的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是什么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创作。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当然,他是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子昂是个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其失则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简述孟浩然诗的主要艺术特点。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自然平淡、清新畅达。如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能从远处入手,在近处徘徊,粗处着眼,细处品味,呈现一种心灵的收摄状态。2他的诗也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甚至整首诗都显得绮丽精工。如秋登兰山寄张五,自然混成,恬淡闲远。简述王唯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将自然的美和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2,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过香积寺论述如何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1这是苏轼对王维的竹里馆、渭川田家、山据秋冥等山水田园诗的评价,指出了这些诗的艺术特点。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呈现一种空明境界,具有诗情画意,如山居秋暝,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禅意。由“诗”入“画”,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亲切自然,景色如画;由“画”入“诗”,指这画的“象外之象”,使人超然心悟。这种诗画相结合恰是这种禅意的体现。王维和孟浩然的诗风的比较二人的田园诗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描绘山川景物、抒写农家生活都不求词藻华美,许多诗中都显示出其恬淡孤清的风格。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水田园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亦复简朴可爱,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如过故人庄等。还有不少诗是写自己幽栖的生活,洁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宿建德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写在后期,此时的王维抱着消极出世的态度,沉溺于内心生活,寄情山水逃避现实,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如山居秋日冥终南山他的这些山水诗在客观上产生了粉饰现实,引导人们追求清静孤寂生活的消极影响试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王维,孟浩然虽都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2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的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加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相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如王维终南山孟浩然宿建德江试述边塞诗派的诗歌成就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试述岑参诗歌的艺术特点。1他喜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他的一些诗兴致勃勃地描写了由各民族的交流而带来的新事物,他还以丰富活跃的想象描绘边塞的异域风光,如火山云歌送别。2岑诗又好以出乎常情的奇特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化平凡为神奇,使他的诗歌充满奇情壮采,富有力量感。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3他的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也多佳作,如适入京使,表达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情真意切。岑参诗歌特色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高岑比较异同同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当题材;诗的风格,豪迈雄壮。异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体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于艺术个性。但高适在创作思想内容的深广度要大于岑参。表现内容上的不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高适与岑参在边塞诗写作方面有何异同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但也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点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严肃的写实精神2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3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D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论述杜甫诗歌的“诗史”意义。1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2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简析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如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通篇从咏怀叙起,每四句一转,层层跌出先自叙稷契本怀,然后写仕既不成,隐又不遂,百折千回,仍复一气流转,极反复排宕之致。此即所谓“沉郁”也。次叙自京赴奉先县道中见闻,而致慨于国奢民困,此正忧端最切处。而叙事中夹议论,感情激切。末叙抵家事,仍归到忧黎元作结,认是咏怀本意。全诗以议论为主,杂以叙事,议论有所自,续事有所归。错综的社会现实、复杂的思想感情,都写得形象而层次分明。篇幅虽长,却相当紧凑,语言洗炼而有概括力,风格沉郁顿挫。杜甫律诗的成就杜甫律诗的成就,(1)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3)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4)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读书和壮游时期。诗风以豪放浪漫为主调,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代表作望岳、登兖州城楼等。困守长安十年时期。以诗歌直接反映现实,走上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陷贼与为官时期。身经乱离,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诗篇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空前的丰收期,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沉,诗风更加沉郁悲凉,形式更加多样化,抒情性进一步增强。代表作春夜喜雨、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简析杜甫登高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全诗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章法严密,八句皆对;从节奏句式上来说,首联、颈联密集,颔联尾联疏荡,节奏疏密相间,句式松紧变幻,显出了诗歌语意的顿挫与跌宕。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全诗写登高所见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出一股勃郁之气,为杜诗中大气盘旋、沉郁悲壮风格的代表;尾联分承五六两句,因“万里作客”带来“艰难苦恨”,因“百年多病”造成“潦倒”,而登台是为了排遣愁苦,却又因“新停”酒杯而无法解脱“艰难苦恨”的重压,但这浓缩的悲愤,却从软言冷语中结出,诗意更显深沉。李白的生平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壮游与求仕时期长安时期再度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主要内容为(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将进酒、行路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浓厚的神话色彩;强烈的主观色彩;语言自然而精美;风格飘逸、雄奇、奔放;最擅长诗体是七绝、古乐府。要求结合作品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2)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4)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结合诗作,论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或具体物象做细致的描述。诗歌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感情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充沛的气势。李柏诗的抒情完全是喷发时的,喷涌而出,其间裹夹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向雄奇壮丽。丰富奇特的想像,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风格响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简述白居易讽喻诗的内容。1他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2白居易还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3白居易的乐府诗所涉及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有许多。简述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2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3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如上阳白发人中间一段对那位白头宫女因被妒而“潜配上阳宫”后的生活的描写。4白居易的新乐府也有不少缺憾。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白居易叙事诗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贯穿于叙事全过程的强烈的抒情性,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琵琶行与长恨歌是杰出的代表。强化抒情因素的方法是(1)叙述、描写事件,运笔极为简约,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务求尽情,抒情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2)在叙事抒情中,往往采用精致生动、声色和谐的意象来营造氛围、烘托出浓重的情绪氛围。(3)大量运用生动的想象、虚构,及新颖精妙的比喻。(4)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这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因而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批判,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试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李商隐的诗,意象、结构、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首先,李商隐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也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如七律锦瑟。其次,李商隐的诗构思缜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如无题。再次,李商隐锤炼字句,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另外,他的诗境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商隐无题诗有何特点(1)善于捕捉并精心选择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呈现出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大都蕴含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2)意境朦胧迷离。这是因为李商隐诗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丰富复杂,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传达的,因而只能用比兴象征手法加以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3)结构迂回曲折、回环往复。李商隐诗着重吟咏的是情绪,往往从不同角度叠加重复,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的方式。(4)多用典故。简述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讲求才学;讲究议论;富于想象,比喻新奇。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外在形式自然流畅,内在审美特质高远。简述苏询散文的特色。立论不拘俗见;有很强的现实性;论述苏轼对词体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所作的贡献。1诗词一体的的词学观念诗词同源,词自为一家;2题材极为广泛;3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与方式变柔情之词为豪情之词;4“以诗为词”的手法;5用题序和典故;6变词为独立的抒情诗体,开创豪放旷达的词风。苏轼古文的创作成就苏轼的散文向来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韩、柳、欧、苏”。苏轼充分发挥古文文体的表达能力,又多方面汲取前代散文的长处,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1、众体兼备(1)议论文明晰透辟,滔滔雄辩。政论眼光敏锐,如教战守策讨论北宋的国防问题,表现了苏轼对国事的关切;风格铺张扬厉。史论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如留侯论指出圯上老人授书张良是因为不赞成张良对秦始皇采取行刺手段,有意挫折他“少年刚锐之气”,使他“忍小忿而就大谋”。全文围绕一个“忍”字发挥,引证历史而自有创见,纵横议论而不为空言。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如日喻论证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的道理,说理十分透辟,但它的说理是借助生动的比喻和事例的形象描写来展开,所以比一般枯燥的说理更生动鲜明。(2)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如石钟山记结合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生动地说明了只有实地调查研究才能弄清事情的原委真相的道理,而叙写夜探石钟山的过程,又极善于描绘幽冷的景色,渲染阴森的气氛,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读之恍如身临其境。前赤壁赋他泛舟于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联系曹操败于周瑜的赤壁,书写解脱苦闷的心情。文章写得抑扬起伏,假托主客对话,表现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第一段写景色的秀丽、优美,游玩的尽兴、欢畅接下去文章由游玩的欢乐引出扣舷而歌,由歌引出客人倚歌吹箫的声调悲凉,再写客人说明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渺小和短促接下去是文章议论的主体部分,借江水、明月形象地说明宇宙与人生都不是绝对地永恒或短暂,不必为此伤感,而随处都有的清风明月正堪赏玩,足以为乐。文章在借景抒情的同时,侧重于借景说理,议论的内容都与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环环相扣,这样于诗情画意之中表达哲理,体现了高超的说理技巧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第一,将情、理、事、景融合在一起,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这种“触处生春”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他能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表现在他能通过新鲜的比喻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地写出来。另外,苏轼诗也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写作艺术上,苏轼更是以其雄放的才华为古代诗歌的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苏轼可以说是宋人“以文为诗”的代表。苏轼的“以文为诗”,主要是从内容、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突破前人的巢臼,突破文体界限的拘束,实际也是其创造性才华在诗歌创作上的表现。如泛颍“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馀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写法上借鉴了散文的结构特点,意思连贯,语调舒畅,以散文笔调叙说、描写、说理,有对话,有议论。其中临流照影的几句描写,“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又极富于诗的韵味。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诗人把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幽默风趣而不油滑,叙事连贯但不落于俗套,议论言理与叙述描绘相融而不显枯燥,文笔舒畅平易而又富于诗的韵味。2)苏轼善于捕捉变化万端甚至瞬息不能保持常态的景象,生动地落于笔端,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第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写西湖晴雨的顷刻间的变化,眼前景象转瞬即逝,诗人不仅观察仔细,敏于捕捉,而且善于刻画。3)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如惠崇春江晓景由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联想到河豚欲上;南园的“春畦雨过罗纨腻,夏垅风来饼饵香”,由雨后桑田的清新到罗纨的滑腻质感,由麦田的丰收在望到饼饵的香气扑鼻,其中的跳衔接跃,也是靠敏捷的联想来实现。至于苏诗的比喻,那更是生动新奇,出人意表。和子由渑池怀旧的“雪泥鸿爪”,是以一个连续的事件过程比喻人生,不同于一般静态之比。苏轼最为著名的比喻当推饮湖上初晴后雨“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个比喻的妙处就在于利用这种美的不确定性,创造出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生发无尽的联想。4)大量用典,善于用典,也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多数情况下,苏诗的用典妥贴精切,且浑然天成,对于诗意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轼无疑为宋诗的时代风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人提供了才气横溢而富于创造性的诗歌作品,成为最受后代读者喜爱的宋代诗人。对苏轼文学地位的评价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苏词在风格上的突破、突出特征及开拓贡献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辛弃疾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特征苏词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苏词不仅“豪放杰出”也多清空幽秀作品,风格是多样化,苏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排斥,多刚柔相济,“刚健含婀娜”,表现自我,“以诗为词”,“引议论入词,打破法度成规,豪迈狂放者有之,婉约温蕴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峻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艳丽者有之,开拓了词的历史新阶段,举例如江城子蝶恋花。贡献苏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题材上以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反映的生活内容扩大,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进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样式,对词体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与唐诗并列,苏被视为宋词为宋一代文学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