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2页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二年 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促 进教师专业发 展的重要方式 ,是提升教 师专业 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有什么呢 ?下面小 编整理了数学二年 级下册七 单元教学反思,供你参考。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 单元解决 问题这一内容, 课本设置了三个例 题。学生 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 为在上学期的学 习过程中已 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 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 问题的方法的多 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 综合算式解决 问题。在二年级上册中的 “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 ”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 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 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

2、 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 还停留在一步 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 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 难度较大。只有个 别学生能列出 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 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 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 是不知道 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 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 问题时 ,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 练习课 中,增加 对小括号的 专题训练 ,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 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 过专项训练 ,使学生能正确熟 练

3、地列出 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训练题型如下: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 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 41 ,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书写顺序根据 41-12=29 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 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 28+13-12=29 ,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 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 “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 (1)90-13=77 ,77+23=100 (2)6 ,5=3030+28=58 (3)7 ,

4、7=49-27=22 (4)7 9=63,70-63=7 (5)16+42=58 ,6 7=42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 28+12=40 , 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 样,就是考 虑书写顺序怎么写, 这是个关 键。 40 是第一步的得数, 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 90-40=50 这个算式得出: 90 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 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 90-28+12 ,但是根据 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 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 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 ,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这样就不符合本 题的计算顺序

5、,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 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 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 96=54;5+3=8 , 8 4=32。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 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 间数确定 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 书写顺序,最后根据 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 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第一单元解决 问题这一内容, 课本设置了三个例 题。学生 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 为在上学期的学 习过程中已 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 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6、的多 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 问题 。在教学例 2 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 “学生 购买面包 ”为问题 情境,引 导学生通过观 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 “还 剩多少个面包 ”这个 实际问题 ,并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提问 “你发现 了什么数学信息 ?”吸引学生看 图搜集主 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 过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 ? ”让学生自主提出 问题 , 促使学生在真 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两步 计算来解决 问题的想法,及 时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课堂上通 过提问

7、“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你又是怎 样想的 ?”让 学生充分交流研 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 说明自己解决 问题的思路。列式 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在列 综合算式,利用 现实情境加 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 时强调 不同算法的内在 联系。让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 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 样化的独立思考的思 维方式。 这样让 学生积极主动的经历 “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的全过程,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 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 习体验。教学中教 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 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 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

8、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 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 组合作学 习的形式,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 见解,交流自己的解 题方法,从而拓 宽了学生的解 题思路,充分 调动 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 发学生自 觉运用已有的知 识经验 去解决身 边的数学 问题。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 29 页例 3 用除法解决 问题 。本 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 ”的除法 应用题,会写 单位名称。通 过提供丰富的、 现实的、具有探索性

9、的学 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 紧密联系,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和 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和 “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 ”的除法 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 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 爱动脑 筋分析、解决 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 问题的内在 联系,受到 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 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 较理想: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 战,它要求教 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 编者的意 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

10、要求教 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 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 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 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 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1) 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 识与实际相结合,知 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 “同学 们玩游戏 ”的情景, 让学生看主 题图,在 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 这是同学 们生活中 经常发生的,是符合 现实生活的。 “每 组有几人 ? ”“可以分成几 组 ? ” 也就变成了他 们希望解决的 问题。可 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 发现生活中有 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 课堂延伸。(2) 力求体 现探究性学

11、 习。探究性学 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 实际时 ,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 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 发现问题 ;第二步, 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 问题 ;第三步, 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 “每 组有几人 ?”“可以分成几 组 ?”这两个 问题 ;第四步,回 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 较两题之间的关系, 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 进而使大家能 够多留心身 边的数学信息和 问题,并解决 这些问题。(3) 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 发展题 。发 展题是有一定 难度的,又来了 3 人,如何平均分为 3 组 。进 而发展学生思 维,培养思 维能力。2、 学习方法的 优化。(1) 注重学生的 说。在课堂中,呈 现了不同的 说的方式,个 别说、小组讨论说 、跟着同学一起 说,给了学生充足的 时间与空间。让 学生通 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 ”的除法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 实现教学目 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 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2) 合作学 习与独立思考相 结合。如在例 题教学 “两道 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 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