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_第1页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_第2页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_第3页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_第4页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第一节第一节 孔子以孔子以“诗教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及其对诗经诗经的批评的批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文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孔子“仁义”“诗教”说的时代背景左传桓公六年随国大夫季梁:“夫民,神之主也。”庄公三十二年虢国的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昭公十八年子产:“天道远,人道迩。”孔子在哲学思想上并不否定天命鬼神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畏天命”(论语季氏)更突出的是表现了对天命鬼

2、神的怀疑与动摇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重的是具体的社会人事,对抽象事物的探讨不感兴趣。学生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种思维特点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孔子在政治上有其明显的保守方面,他不满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谴责“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不赞成承认私田合法化的“初税亩”制度等等。 “礼”先进内涵给

3、“礼”注入了重视人道的“仁”的新内容 以“仁”来改造和重建“礼”以“人道”为中心来确立各种典章制度“仁”的主要意义是“爱人”(论浯颜渊)、“泛爱众”(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在人”(礼记中庸),统治者应当“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主张对百姓要“宽猛相济”,不只是“猛”,也要有“宽”的一面,反对“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尖锐地批评了统治者的暴虐。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建立其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以“仁”为中心的重“民”、重“人道”思想,后来发展为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为中国古代具有民主进步倾向的文学与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思想基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

4、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仁义”来约束自己,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目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思想方法-“中庸”之道中,即是中正、中和、无过无不及。庸,即是用,或训为常,郑玄礼记中庸注:“用中为常道也”。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美学思想-尽善尽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述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

5、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尽美尽善”的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孔子的诗经批评孔子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以对诗经的评论为主而展开的。所谓“诗教“是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诗教”之说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1.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道德品质修养养成的三个阶段:以“仁”为中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兴于诗兴于诗”“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6、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从“诗”至“礼”-感性至理性“成于乐”“乐”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论语宪问:“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重视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例如左传文公十三年,一场政治交涉全部是通过“赋诗”来进行的。郑国子家先赋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鲁国季文子赋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7、郑国子家又赋载驰之四章及五章。鲁国季文子又赋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例如左传襄公十六年记载,晋平公即位不久,与诸侯宴会于温,请与会诸国大夫赋诗,提出“歌诗必类”!意为赋诗必当有表示恩好之意。但齐国大夫高厚赋诗“不类”,结果晋大夫荀偃大怒,说“诸侯有异志矣”!3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无邪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思无邪”,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中的一句话,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思无邪”之涵义:一是作为语助词解,没有实际意思;二是作思想内容解。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的;说摽有梅是“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说静女是“刺时

8、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等等。毛诗序是这种说法的典型代表。朱熹感到这样是穿凿附会,认为“无邪”是指读诗人而言。朱子语类说:“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诗者思无邪,则桑中、溱洧之诗,果无邪耶?”“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对诗经中表现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愿望的作品和表现下层官吏牢骚不满的作品的肯定,是和他提倡“仁”的思想的新内容相联系的,也正是他重视人的价值,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在文艺思想上的表现。孔子“思无邪”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无邪”即是“正”,符合“中正”,也就是“中和”。孔

9、子赞美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朱熹诗集传 “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 4论文学的社会作用论文学的社会作用论语阳货篇记载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兴,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5.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论语卫灵公曰:“子曰辞达而已矣。”礼记表记中引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对周易中的“言有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