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旋转变压器_第1页
第四章__旋转变压器_第2页
第四章__旋转变压器_第3页
第四章__旋转变压器_第4页
第四章__旋转变压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4章章 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4.1 概概 述述4.2 正余弦旋转变压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4.3 线性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4.4 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及主要技术指标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及主要技术指标 4.5 多极旋转变压器和感应同步器多极旋转变压器和感应同步器 旋转变压器是自动控制装置中的一类精密控制微电机。从物理本质看,可以认为是一种可以旋转的变压器,这种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分别放置在定子和转子上。当旋转变压器的原边施加交流电压励磁时,其副边输出电压将与转子的转角保持某种严格的函数关系,从而实现角度的检测、解算或传输等功能。 4.1 概概 述述一、旋转变压器的分类一、旋转变压器的分类 按

2、有无电刷与滑环之间的滑动接触分,可分为有刷和无刷两种;按电机的极数多少分,可分为两极式和多极式;按输出电压与转子转角间的函数关系,又可分为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比例式旋转变压器和特殊函数旋转变压器等。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旋转变压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算用旋转变压器,如利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进行坐标变换、角度检测等,这已在数控机床及高精度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中得以应用;另一类是随动系统中角度传输用旋转变压器,这与控制式自整角机的作用相同,也可以分为旋变发送机、旋变差动发送机和旋变变压器等,只是利用旋转变压器组成的位置随动系统,其角度传送精度更高,因此多用于高精度随动系统中。 二、

3、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二、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特点 旋转变压器的基本结构设计成两极隐极结构,定子、转子上分别放置两组空间相差90度绕组。图4-1旋转变压器定、转子绕组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 绕组原理图S1-S2 S3-S4 励磁绕组,交轴绕组。R1-R2 R3-R4余弦输出绕组, 正弦输出绕组。4.2 正余弦旋转变压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输出绕组的电压与转子转角呈正弦和余弦函数关系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1空载运行空载运行 图4-2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设S1-S2轴线与R1-R2轴线的夹角为输出绕组R1-R2和R3-R4以及定子交轴绕组S3-S4开路

4、,在励磁绕组S1-S2施加交流励磁电压此时气隙中将产生一个脉振磁场 ,该脉振磁场的轴线在定子励磁绕组S1-S2的轴线上, fB励磁磁通在励磁绕组S1-S2、余弦R1-R2和正弦绕组R3-R4中感应电势分别为 sin44.4)90cos(44.4cos44.444.4d2d2r1d2r2d1fkfNkfNEkfNEkfNErrrs1kNs2kNr为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为转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12ukNkNKsr旋转变压器的变比cossinfu2fu1EKEEKErrcossinfur220fu110UKEUUKEUrrr忽略励磁绕组的电阻和漏抗,则ffUE 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正余

5、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动势与转子转角有严格的正、余弦关系。 2负载运行负载运行 图4-3正弦绕组接负载LZ 正弦输出绕组R3-R4带上负载以后,其输出电压不再是转角的正余弦函数,这种输出特性偏离正余弦规律的现象称为输出特性的畸变。 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正弦绕组中感应电势作用与空载相同cossinsssqssdsBBBBBI22Lm2s.fuLscos)1 (sinuLsumLLrKZXjZZKjXZZZZUKU 可以看出,负载时由于交轴磁场的存在,在输出电压中多出 项,使旋转变压器的输出特性不再是转角的正弦函数,而是发生了畸变。并且负载阻抗越小,

6、畸变愈严重。 22LmcosuKZXj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二、输出特性的补偿二、输出特性的补偿 1 二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二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当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个输出绕组工作,另一个输出绕组作补偿时,称为二次测补偿。 图4-5二次侧补偿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若 和 所产生的交轴分量 互相抵消时,则旋转变压器中就不存在交轴磁通,也就消除了由交轴磁通引起的输出特性的畸变。 sBcB完全补偿应满足下式完全补偿应满足下式 ZZZZr2Lr1r21ZZrLZZ 要达到完全补偿必须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两输出绕组的负载阻抗总是相等,当负载阻抗 变化时,补偿阻

7、抗 也应跟着作相应的变化,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难度,这是二次侧补偿存在的缺点这是二次侧补偿存在的缺点。 LZZ二、输出特性的补偿二、输出特性的补偿 二次侧补偿存在的优点:二次侧补偿存在的优点:励磁电流不随转子转角而变化。因此输入功率和输入阻抗都不随转子转角而改变。 2一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二、输出特性的补偿二、输出特性的补偿 图4-6 一次侧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3S3S3S定子交轴绕组 对交轴磁通来说是一个阻尼线圈。因为交轴磁通在绕组 中要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该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是反对交轴磁通变化的,因而对交轴磁通起去磁作用,从而达到补偿的目的。

8、 43SS 43SS 二、输出特性的补偿二、输出特性的补偿完全补偿应满足下式完全补偿应满足下式 iZZq0qZ忽略电源内阻时忽略电源内阻时 一次侧补偿存在的优点:一次侧补偿存在的优点:直接将交轴绕组两端短接。输出电压随转子转角呈正弦函数变化,且不受负载阻抗变动的影响。一次侧补偿存在的缺点:一次侧补偿存在的缺点:励磁电流随转子转角而变化。因此输入功率和输入阻抗都随转子转角而改变。3一、二次侧同时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二次侧同时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二、输出特性的补偿二、输出特性的补偿 图4-7 一、二次侧同时补偿的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采用一、二次测同时补偿,副边接不变的阻抗,负载变动时副边未补

9、偿的部分由原边补偿,从而达到全补偿的目的。 名 称含 义范 围备 注额定电压UN励磁绕组应加的电压值20V、26V、36V等额定频率f励磁电压的频率50Hz、400Hz工频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性能会差一些;400Hz性能好,但成本高,选择时注意性价比输出端开路时,励磁端的阻抗20010000,共9种在一定的励磁电压下,开路输入阻抗越大,励磁电流越小,所需电源容量也越小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端的 阻抗数十至数百欧姆应与负载阻抗匹配,负载阻抗应为短路输出阻抗的数百倍,越高越好在规定励磁条件下,最大空载输出电压的基波分量与励磁电压的基波分量之比0.152共7种应根据所要求的输出电压选择变压比 开路输入阻

10、抗ciZsoZ 短路输出阻抗uK变压比表4-1 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三、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三、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613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相励磁绕组额定励磁,另一相短接。在不同转角下,两相输出电压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对最大理论输出电压之比0.05%0.2%产生误差主要原因是加工不良,齿槽影响、磁性材料非线性。作计算元件用时,影响解算精度正余弦旋转变压器一相励磁绕组额定励磁,另一相短接,所有的定子和转子绕组在转子转角为0、90、180、270时的零位组合的角度偏差磁路不对称,定、转子铁心同轴度及圆柱度差,铁心片间短路,绕组分布不对称及匝间短路等,都会产生交轴误差,它影响计算和数

11、据传输系统的精度线性旋转变压器在工作转角范围内,不同转角时,与最大输出电压同相的输出电压的基波分量与理论值之差,对最大理论输出电压之比0.06%0.22%产生原因除加工不良、磁性材料非线性外,还有设计原理误差。最大线性转角范围一般为60旋变发送机、旋变差动发送机、旋变变压器在不同转角位置下,两个输出绕组的电压比所对应的正切或余切角度与实际转角之差它是旋转变压器的函数误差、交轴误差、变压比误差及阻抗不对称等的综合误差。电气误差大,使数据传输系统的精度下降转子处于电气零位时的输出电压(由与励磁电压频率相同,但相位相差90的基波分量和励磁频率奇数倍的谐波分量组成)额定输出电压的0.05%0.3%由磁

12、性材料非线性、磁路不对称、气隙不均匀及绕组分布、铁心错位等因素所引起。零位电压过高,使放大器饱和在规定励磁条件下,输出电压基波分量与输入电压基波分量之间的相位差312由铁损耗及励磁绕组电阻所产生213sc正余弦函数误差o零位误差l线性误差e电气误差0U零位电压相位移三、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三、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3 线性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 将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和转子绕组进行改接,就可变成线性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与转子转角成线性关系。 4-8 线性旋转变压器原理图 4.3 线性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若不计S1-S2和R1-R2绕组的漏阻抗压降,

13、根据电动势平衡关系可得 )cos1 (cosuffuffKEEKEU空载时因输出绕组的电压为 sinfu1r10EKEUr所以旋转变压器输出绕组的电压为fuu10cos1sinUKKUr 4-9 线性旋转变压器输出特性曲线 4.3 线性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 由上图可见,在转角很小时,即在 范围内其输出电压可以看成是随转角的线性函数 60可绘制出输出电压与转子转角 的关系曲线 4.4 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绕组中流过电流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它所产生的磁场在 空间为非正弦分布,所以在绕组中要感应谐波电动势

14、。(2)因定、转子铁心的齿槽影响,要在绕组中产生齿谐波电动势。(3)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影响造成定、转子偏心,引起电机中气隙不均 匀,造成两套绕组的不对称。(4)实际使用中由于未能达到完全补偿的条件,使电机中存在交轴磁 场,造成输出电压的误差。4.5 产品的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产品的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在使用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旋转变压器要求在接近空载的状态下工作,其开 路输入阻抗应远大于旋转变压器的输出阻抗。两者 的比值越大,输出特性的畸变就越小。(2)使用前首先应准确的调整零位,否则误差将加大, 精度降低。(3)只接一相励磁绕组时,另一相要短接或接一与励磁 电源

15、内阻相等的阻抗。(4)当采用两相绕组同时励磁时,因只能采用副方补偿 的方法,两相输出绕组的阻抗应尽可能相等。4.6 旋转变压器的应用旋转变压器的应用 1用一对旋转变压器测量差角用一对旋转变压器测量差角 图4-10 用一对旋转变压器测量差角的原理图旋变发送机转子绕组加交流励磁电压,旋变发送机和旋变变压器的定子绕组相互联接。在旋变变压器的转子绕组 两端输出一个与两转轴的差角 的正弦函数成正比的电动势,当差角较小时,该输出电动势近似正比于差角。因此,一对旋转变压器可以用来测量差角。 43RR214.6 旋转变压器的应用旋转变压器的应用 2用旋转变压器检测转子位置用旋转变压器检测转子位置 图4-11

16、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框图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 1感应同步器的结构特点感应同步器的结构特点 感应同步器基本结构形式为直线式和圆盘式,前者用于测量直线位移,后者用来测量转角。 (1)直线式感应同步器)直线式感应同步器 DHGZ图7-16 型直线感应同步器的外形图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图7-17 直线感应同步器的印刷绕组 (2)圆盘式感应同步器)圆盘式感应同步器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图7-1 8 圆盘式感应同步器的绕组分布图2感应同步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感应同步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就基本工作原理而言,直线式和圆盘式是一样的,都与旋转变压器相同,只是结构与运动形式不同

17、。下面以直线式为例来说明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图7-19直线感应同步器的励磁磁场分布图将交流正弦电压 加到定尺绕组上进行励磁,每根导片中电流的方向如图7-19(a)定尺断面图上所示,图7-19(b)为滑尺断面图,磁通密度B1在空间沿定尺长度方向上作余弦分布(以磁极轴线为基准),其变化周期为一对极距,即电弧度,如图7-19(c)所示。 fU(a)定尺断面及励磁电流的方向;(b)滑尺断面及感应电动势方向;(c)励磁磁场波形 空间位移为 处其对应的电弧度为 x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xx22磁通密度的表达式为 xBBBcoscos1m1m1导片感应电动势沿定尺长

18、度位置上也作余弦变化,其有效值为 cos cos2m2mcExEE滑尺右端的两根导片恰好与定尺导片错开 ,其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2sin)90 cos(2m02msExEE 左端导片构成线圈属于余弦绕组,右端导片构成的线圈属于正弦绕组,两套绕组各由根 导片串联而成,因而输出绕组的余弦绕组和正弦绕组中的总电动势分别为 Nsinsincoscosm2msm2mcENEEENEE2mmNEE为正弦(余弦)绕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有效值 上式为输出绕组中感应电动势沿定尺空间位置而变化的规律。由于磁场本身在定尺绕组轴线上随时间作正弦交变,这样,在空间任意位置上感应电动势又同时随时间作正弦规律变化,所以各感

19、应电动势为正弦量的有效值。 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3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 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主要有鉴相型和鉴幅型两种 (1)鉴相型鉴相型 鉴相型是根据输出电动势的相位来鉴别位移量。在滑尺的正弦绕组和余弦绕组上分别施加同频等幅,相位差90的两相电压,即 tUutUusincosmbma当励磁电压bauu 和分别单独作用时,在定子连续绕组将分别感应电动势tUKuKetUKuKecossinsinsincoscosmuausmubucuK为绕组变比 7.5.2感应同步器感应同步器)sin(cossinsincosmumusctUKttUKeee若励磁电压同时作用,连续绕组中感应电动势为二者之和,即bauu 和 (2)鉴幅型鉴幅型 将同频同相,但不等幅的电压bauu 和分别加到滑尺的正、余弦绕组上励磁 设稳定的交流电源电压tUu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