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史飚课件第一章民事诉讼_第1页
民诉史飚课件第一章民事诉讼_第2页
民诉史飚课件第一章民事诉讼_第3页
民诉史飚课件第一章民事诉讼_第4页
民诉史飚课件第一章民事诉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史飚: 电邮: 手机: 民诉公邮: 密码:minsu163第一章 民事诉讼 123第三节 民事诉讼价值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4第四节 民事诉讼模式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一)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纠纷:又称为民事冲突、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民事纠纷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纠纷的权利义务内容具有民事性:即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根据民事纠纷的内容和特征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 1. 财产关系的民事纠纷 2. 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人格

2、权关系,身份关系(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Page 5比较项和解 调 解 仲 裁民事诉讼概念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相互体谅、妥协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合意。调解是指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居间调处,促使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达成纠纷解决的合意。仲裁,又称公断,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选定的仲裁机构,由该机构居中审理并做出裁决。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的全部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救济性质私力救济社会救济社会救济 公力救济中立第三者 无 有 有 有参与程序自愿当事人自愿当事人自愿具有强

3、制性结果和解协议具有契约性质,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调解解协议具有契约性质,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仲裁裁决属于生效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裁判具有强制执行力 1.私力救济 根据解决纠纷的方式:强制和交涉 根据法律性质: 法定的私力救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等) 法外的私力救济(法无明文规定的、法律禁止的) 2.公力救济 行政救济 司法救济(民事诉讼) 3.社会型救济 调解 仲裁 二、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

4、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诉讼法律关系 诉讼活动 民事诉讼诉讼活动:法院的审判活动 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 注意:人民法院的活动并不都是诉讼活动诉讼法律关系: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 诉讼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民事诉讼的特征: 1.国家公权性 2.程序性 3.纠纷解决的强制性、终局性和权威性(二)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关系 比较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诉讼对象不同民事权利义务争议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问题行政争议,即因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实施公务活动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诉讼地位不同原告、被告双方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权利义务平等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是公诉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5、并进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和公诉人法律地位根本不同。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虽然平等,但是被告一方固定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原告为行政相对人,双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不完全对等。当事人处分权不同双方当事人不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有依法处分其权利的自由。诉讼中的和解制度和调解制度是民事诉讼特有的机制。双方当事人不能行使处分权。公诉人与被告人不能进行和解或调解。 双方当事人不能行使处分权。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作为当事人一方的行政机关胜诉后无权放弃自己的权利。结案方式不同可以调解结案或判决判决结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书

6、,送达签收后结案;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结案。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外,只能用判决的方式结案,不能用调解的方式结案。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除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不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只能判决结案。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目的一、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以观念形态表达的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结果。 民事诉讼总是在一定的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不同,则其所涉及的诉讼结构、具体制度、诉讼权利义务的配置、程序保障的注重程度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因此对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民事诉讼的目的:1.民事诉讼目的的选择主体是国家2.民事诉讼目的是

7、一种观念形态3.民事诉讼目的是国家期望通过进行民事诉讼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4.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5.民事诉讼目的属于动态范畴二、民事诉讼目的主要学说(P7-11)(一)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1权利保护说(私权保护说 )2维护法律秩序说(私法秩序维持说、私法维持说)3纠纷解决说 (日本通说)4程序保障说 (英美法系国家)5权利保障说 6多元说 7搁置说 (二)我国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 (P8-11)1维护社会秩序说 (民事诉讼法第2条)2多元说(以民事诉讼功能的多元性为基础:平衡点) 3利益保障说(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4 纠纷解决说三、民事诉讼目的的意义(P12) 第

8、三节 民事诉讼价值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述(P13) 民事诉讼的价值,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诉讼主体合理需求的积极满足和正面满足。民事诉讼价值的内容包括: (1)程序的内在价值,即程序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也称目的性价值、程序价值; (2)程序的外在价值,即满足程序主体诉讼需求的价值。也称工具性价值、实体价值; (3)程序价值评价,即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评价。二、民事诉讼的目的性价值(P13-17)(一)程序公正价值 理论模式: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观点: 1.纯粹的程序公正; 2.完善的程序公正; 3.不完善的程序公正 内涵: 1.平等性 2.中立性 3.参与性 4.公开性(二)诉讼效

9、益价值 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关系 要求: 1.降低诉讼成本 2.有效利用时间 3.确保法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裁量权 4.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结构 5.加强民事诉讼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程序自由价值 程序主体选择的自由 要求: 1. 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和诉讼权利不受审判权的贬损。 2. 保障法官的审判权不受外力的干预。 3. 保证程序价值主体进行理性选择,诉讼程序对价值主体恣意的限制正是以保证主体的自由选择为前提的。 三、民事诉讼的工具性价值(p17-18)(一)实体公正价值 1. 真实的再现争执事实 2. 正确的适用法律(二)秩序价值 秩序价值体现为程序的强制性和排他性, “秩序总意味着某种

10、程序的关系的稳定性、结构的一致性、行为的规则性、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测性”以及实际结果的确定性和自缚性。 四、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实现(P18-20)(一)协调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之间的关系(二)协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之间的关系(三)民事诉讼价值在我国的实现第四节 民事诉讼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概述(一)民事诉讼模式概念的界定(P20-21) 1.民事诉讼模式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民事诉讼体制及其运行特征的综合性表述。 从国家意志的角度 2.民事诉讼模式的内容表现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系以及权利义务的配置和适用; 3.民事诉讼模式受民事诉讼目的与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二)民事诉讼模式研

11、究的意义(P21-22) “在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以民事诉讼模式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审视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与民事诉讼体制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民事诉讼模式之间的差异与差异原因是十分有益的。” 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 二、民事诉讼模式类型 划分标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权限配置 具体讲:(1)诉讼程序的控制权 (2)审理对象的确定 (3)证据的收集、提供权 我国学界的划分: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 (一)当事人主义模式及其成因分析 1. 当事人主义模式 (1)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主导着诉讼的启动、推进 (2)当事人决定法院的审理对象

12、(3)当事人主张的法律事实所依赖的证据由当事人负责举证 大陆法系当事人主义的核心辩论主义 (1)判断权利发生或消灭的法律效果所必要的要件事实,只要在当事人的辩论中没有出现,法院不以它作为基础作出判决; (2)法院在判决理由中所需要认定的事实只限于当事人之间争执的事实。至于没有争执的事实,不仅没有必要以证据加以确认,而且也不允许法院作出与此相反的认定; (3)认定所争事实所需要的证据资料,也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白绿铉译:日本民事诉讼法 英美法国家当事人主义的体现对抗制 (1)诉讼程序由当事人启动并为当事人所控制; (2)由当事人承

13、担调查、呈示证据和提出辩论的责任; (3)法官作为中立、无偏私的被动的裁判者倾听当事人双方的陈述,并基于当事人所呈示的内容而作出裁断。 美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著,蔡彦敏、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 【小结】 (1)对抗制与辩论主义在质上具有相同性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 (2)但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在当事人与法院权限配置的量上存在区别 2.当事人主义模式的成因分析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市场经济的确立 政治原因: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人权等理论成为当时资产阶级的基本理念 经济原因: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中地位平等,在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下进行自由竞争 (二)职权主义模式及其成因分析 1.

14、 职权主义模式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民事诉讼体制应属于职权主义。 (1)程序的进行依法院职权推进;(2)诉讼对象的确定、诉讼主张等,法官不受当事人的约束,可以在当事人主张之外认定案件事实;(3)法院在诉讼资料、证据收集方面拥有主动权。 2. 职权主义模式的成因分析 政治原因:基于对法律制度阶级性的认识,国家干预原则直接延伸到所有法律领域法律的阶级性和法律的绝对公法性。 经济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在诉讼领域的体现否定了大陆法系的辩论主义和处分原则 【注意】 我国民诉学界曾经认为:“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当事人主义,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职权主义” 单纯只适用当事人主义或者职权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是基本不存在的。因各国的法律规定不同,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都有可能在其中予以适用。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归属于“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当事人在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终结,法院审理、裁判的对象和范围以及约束力,收集证据的责任等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一)我国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职权主义模式?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 历史原因:几千年来形成并保持的“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的传统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