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菌的感染和免疫_第1页
医学细菌的感染和免疫_第2页
医学细菌的感染和免疫_第3页
医学细菌的感染和免疫_第4页
医学细菌的感染和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目的要求掌握:细菌感染、毒力、侵袭力的概念;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熟悉:构成细菌毒力、侵袭力的因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组成;全身感染的类型。概 述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所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又称传染。病原菌 非致病菌 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 细菌的毒力: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常用LD50或ID50表示。细菌细菌能否致病与其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门户有关。一、细菌侵入数量与门户二、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1、菌体

2、表面结构 菌毛等粘附因子 荚膜及糖萼 2、侵袭性酶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二)毒素 外毒素 1、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 释出。2、基因:染色体基因、质粒基因、 前噬菌体基因3、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 酸、蛋白酶分解破坏。 4、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5、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 症状。6、结构: A亚单位:毒性中心 B亚单位:无毒,是结合部位7、分类:细胞毒、神经毒、肠毒素 内毒素 1、来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层结构, 菌体死亡裂解后释出。 2、化学成分与特性: 脂多糖LPS

3、:耐热,对强酸、强碱 不敏感。 O-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类脂A内毒素结构示意图3、致病作用: 1)发热反应 2)白细胞反应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内毒素的检测 :鲎试验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 人人都有,可以遗传 对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性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 机械阻挡 分泌杀菌物质 生物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保护CNS 3、胎盘屏障 保护胎儿(二)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种类 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2、吞噬的过程 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接触 吞入病原菌 杀死或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

4、吞噬杀菌过程示意图3、吞噬作用的结果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三)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1、溶菌酶 由吞噬细胞产生,是一种低分子碱性蛋白质。裂解肽聚糖,对革兰阳性菌更为有效。 2、乙型溶素 血液凝固时从血小板释放,为一种碱性多肽,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效。 二、特异性免疫 特点: 后天获得,不能遗传 有特异性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依靠细胞免疫:Tc细胞、Th1细胞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SIgA的局部免疫作用 IgG的全身免疫作用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第四节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一、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外,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表或体内,多为条件

5、致病菌感染。 二、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三、感染类型:(一)不感染(二)潜伏感染(三)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或机体抵抗力强,因而感染后不出现症状。 (四)显性感染:又称为传染病。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或机体抵抗力弱,因而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 按照病程长短: 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流播散,但并未繁殖。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在体内的

6、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毒血症: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五)带菌状态: 机体感染后细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复习题细菌的毒力由哪些成分构成?细菌的内、外毒素有哪些区别?全身感染有哪些类型?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

7、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 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

8、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编辑本段明清时期(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红血球gdf55m白血球fd2)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

9、面,(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

10、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

11、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六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遗传因子不同,除乙型肝炎遗传因子是DNA外,其余几型肝炎遗传因子均为RNA。其中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疫苗。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FL,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moL/L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常大于2.0,测定线粒体AST(mAST)及其与总AST(tAST)的比值,其升高可达12.5+5.2%。并有-G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