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备_第1页
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备_第2页
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备_第3页
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备_第4页
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种过程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 制订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对象特征分 析、学习目标分析、评价量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资源与环境、 问题情景创设、教学活动过程、总结反思)3课件的制作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 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教学实施、总结反思4迪克一柯瑞模式一般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 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测验;6 开发教学策略;7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 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

2、与实施总结性评价;5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步骤:1课题选择2课件的教学设计3软件 的系统设计4稿本编写5素材的准备6课件的编辑7课件的试用 与评价8课件产品的成型6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 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 教学实施、总结反思)7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过程:1、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2、 设计学习任务3、设计学习情境;4、设计学习资源;5、选择 学习策略; 6、教师管理与帮助设计;7、总结与强化练习 设计;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各种特点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1教学形式的开放化2教学过程的个别化 3教学内容的最优化4教师角色的

3、转化5教学模式的多样化2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 划。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解决怎 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 术过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3教学媒体的特征:(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2扩散 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 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各种原则1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1 一致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友好性原则;5有 机结

4、合的原则2课件的制作原则?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2、内容针对性、正确性、相关 性、完整性原则;3、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原则;4、灵活多 样地交互性原则;5、注重个性化原则;6、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 知识、探索知识的原则;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 习动机原则。又有:1.一致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友 好性原则(5)有机结合原则3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学设计原则: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2以教 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3优化组合多种教学媒体4创设有利的 学习环境5为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反馈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 活应用知识。

5、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 主线。原则3: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资源、方法)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 高。原则5:注意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 原则7:鼓励合作学习,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5课件的基本特征:1、表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模像性。2、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片断型。3、反映最新知识信息的及 时性、新颖性。4.展示方式的多媒体性 6远程教育的特征:1)师生在时间或地域上的分离,或者即在时 间上分离又在地点上分离。2)学习常须由一些机构或组织进

6、行认 证。这种类型的学习不同于经由自己的努力而未经学习机构的官 方认证而进行的学习。3)混合媒体课件的应用,包括印刷品、广 播电视、视频音频盒带、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和通讯。课件往往是 前测的或在使用之前被证明是有效的。4)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 进行交互。交互可是同步的,也可以是不同步的。5)为了教程、 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图书馆学习、实验室或实践环节,会面 往往是必要的。6)在大型的开放和远程学习运作中,劳动是有分 工的,任务被分派给课程开发小组中的不同人员。7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突破时空限制,授课体系师生分离;教 学资源极大丰富、自由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交互性 强:融合多种媒体技术

7、,教育手段多元化;构建个别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打造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全民化。8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1、师生分离,媒体交互2、 交互性强3、教学过程开放4、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5、 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发展。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1、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转变,将信息技术从帮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转变成帮助学生表达自 我的工具、认知的工具、信息加工的工具、评价工具、激励学生 的工具等,并具优化的技术环境与教师无缝连接;2、教师从关 注个别学生到关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关注每一个人;3、从关 注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4、学科知识评估向 综合能力评估的转变,形成性评价逐

8、渐成为日常教学中对学科知 识评价的有效方式。同时,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也逐渐成为师生 共同关注的焦点;5、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 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转变。10教学媒体的特征:(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2扩 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2)教学媒体的个别 特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11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 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12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 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第四章教育媒体应用1、媒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媒体是指

9、各种信息的 载体或传递信息的工具、中介。广义的媒体概念包括人体器官本 身在内的(自然媒体)的工具、媒介。2、媒体类型: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 体四类。3、教学媒体的特征:(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2扩 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 与性5.受控性4、教学媒体的形态发展:1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2形态变化3 增殖与会聚5、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动机2材料直观, 有利感知3形象具体,有利理解4便于回忆,有利巩固5提供示 范,培养技能6扩大教育规模7提高教学效率8促进教育改革9 提高教育质量6

10、、视听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的很多优点是同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结构结 合在一起的,是与集体化教学和视听教学两者的优点相一致的; 以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系统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可以使学校根 据时间表的安排比较有效地利用其人力资源和设备器材资源,教 师也可根据时间表来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进度,从而使整个 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教 材的讲授。2其明显的缺点之一是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技能与才干;另外一个 缺点是,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宰,因此选择哪种教学 方法是由教师决定的;第三个缺点也是受攻击最多的,那便是这 种双基模式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1、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所著的教 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师一个系统化 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 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 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中国学者何克抗的观点:教学设计 师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原理和学习原理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 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系统 化过程。2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 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根据教学设计应用 层次的不同,教学实际模式可分为以“课堂”、以“产品”、和

12、以 “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肯普模式是以“课堂”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伯格曼和穆尔模式是以“产品”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3、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 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形式。4、分析从属技能的方法包括:1.归类分析法2.图解分析法3.层级分析法4.信息加工分析法5.解释结构模型法5、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六个层次,即指导、领会、运用、 分析、综合和评价。6、威尔森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程序:1 一般方法论;2需求评估;3目标、任务分析;4教学策略开发;5媒体选择;6评估学生7、教学系统设计程序观的演进:1教学系统设计的媒

13、体观;2教 学系统设计的狭义系统观;3教学系统设计的标准系统观;4教 学系统设计的系统设计观;5宏观的教学系统设计观;8、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中,以肯普模式和迪克 柯瑞模式最具代表性。9、迪克一柯瑞模式一般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测验;6 开发教学策略;7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 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10、比较以“教”为主体,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优缺点:答: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几十年众 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 系

14、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在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 还不太完善,而且也还没有被广大教学系统设计者掌握的情况 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教 学系统设计的主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 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但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师 和学生以及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改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在一段时间实施起来比较困 难。4、教学系统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 出的是“教”。信息化教学

15、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的是“学”。具体说来:教学系统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教”,实践主体是“教师”,它包 括教师、学生、媒体和内容这四个部分,特点是:媒体辅助,形 象生动;顺序传递,内容扩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学”,实践主体是“学生”,它 包括教师、学生、资源和环境四个部分,特点是:问题主线,任 务驱动;评价激励,目标引导。(也就是说,应该把要上的课, 转化成若干个问题,沿着问题展开讨论、讲述。)13、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教学模式.见下表: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探究为主说教师教学交互式学习分学科定时教学真实的多学

16、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学习集体的无个性的个体学习 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 学习行为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 传播者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和 指导者按成绩和年龄分组异源分组对分科知识与分离技能的1以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评价价1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注意点:信息资源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 设;由教转变为学;关注评价方式14基本流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对象特征分析、学习目标分析、 评价量规、学习内容分析、资源与学习环境、问题情景创设、教 学活动过程、总结反思。教育信息化内容:教育管理与决策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 学习过程信息化;育人环境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教学系统设

17、计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1研究教与学的关 系2.研究教与学的目标3.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活动过程) A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B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 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C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 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D信息社会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时代两大现象: 知识爆炸、信息海洋。E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 互性、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 实时化。信息化对教学观念的冲击:(1)现代教学观。不仅传授学生知 识,而

18、且教会学生学习(2)现代师生观。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 识,而是认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演变成了学 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和设计者,师生之间是民 主平等的关系。(3)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出智能型、 创造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的知识型、模仿型人才。(4)学习 时空观。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 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这些现代教育观点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 于推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 活应用知识。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 主线

19、。原则3: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资源、方法)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原则5:注意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原则7:鼓励合作学习,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 制订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对象特征分 析、学习目标分析、评价量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资源与环境、 问题情景创设、教学活动过程、总结反思)、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

20、计 划。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解决怎 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 术过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5、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新分类(1)表达类学习资源,通过外化把隐性只是转化为显性知识。(2)获取类学习资源,通过组合化把显性知识转化为另一种显 性知识。(3)授导类学习资源,通过内化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4)交流类、合作类、探究类学习资源,通过社会化把隐性知 识转化成另一种隐性知识。7、情境创设问题包括: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践情境。第六章多

21、媒体课件设计与评价1、多媒体课件的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 好;4有利于知识的同化2、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3丰富的信息资源, 扩大学生知识面;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3、多媒体课件的类型:1课堂演示型;2学生自主学习型;3模拟实验型;4训练复习型;5教学游戏型;6资料工具型4、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1 一致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 原则;4友好性原则;5有机结合的原则5、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步骤:1课题选择2课件的教学设计3软 件的系统设计4稿本编写5素材的准备6课件的编辑7课件的试 用与

22、评价8课件产品的成型6、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自我评价、组织评价、使用评价和过 程评价。课件的基本特征:1、表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模像性。2、突出教学 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片断型。3、反映最新知识信息的及时性、 新颖性。4.展示方式的多媒体性*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课件。不要用课件表现树上已有的,很简 单的内容。课件的制作原则?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2、内容针对性、正确性、相关 性、完整性原则;3、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原则;4、灵活多 样地交互性原则;5、注重个性化原则;6、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 知识、探索知识的原则;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 习动机原则。又有:1.一致性原则(2)适应性原

23、则(3)科学性原则(4)友 好性原则(5)有机结合原则课件的制作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 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教学实施、总结反思J多媒体课件的分类(一)根据运行环境1、单机版,课件大师,几何画板使用方式:安装运行,光盘自动运行(发展方向在此)2、网络版课件f大力提倡的。(二)根据包容的知识量1、堂件(电子教案)2、课件(教学软件)3、系列课件 (三)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1、帧型适用于循序渐进地讲读。2、生成型适用于有良好知识 结构的抽象学科。3、数据库型。4、智能型。教学活动流程图的符号:长方形: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椭圆: 媒体的应用;平行

24、四边形:学生的活动;奇形怪状的:学生利用 媒体操作、学习;菱形:教师进行逻辑判断L、课件的基本设计思想:为什么要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抽象内容,示范) 使 用对象是谁(教师、学生):什么表现形式,什么内容,基本问 题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选择何种方式,表现手法(图片、 文字、声音、制作工具是什么):什么时候用(教学过程、课后 学习):什么地方用(配合什么内容):哪一种内容最合适,素材 来源。一、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中的几个关键点1、无政治性错误2、无知识性错误3、打包后系统无病毒4、链接正确、运行流畅5、有一定的教育性、科学性6、使用环境通用化、大众化二、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1、国内:自我评价;

25、组织评价;使用中的评价;过程评价。2、国外: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式评价;观察法;实验法(前测、 后测)Q、多媒体课件评价标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使用性R、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 用与创新;社会责任S、课件的优缺点:优点:交互性、个别性、增强动机、及时反 馈、学习者控制;缺点:开发成本较高、可能限制意外学习、学 习过程不够灵活、缺乏感情。、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教学实施、总结反思)、学校教育面临的矛盾新的信息不断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新的媒体不断出现与传统教学

26、方式不相适应的矛盾。新的教学环境与传统培养模式的矛盾、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学组织(一)内容组织:新颖: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科学: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效果:开阔 视野、拓展知识。递进演绎人文关怀、引导启发(二)过程组织:熟悉环境,合理选择媒体实施教学;操作熟练, 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加强互动交流,及时响应反馈信息。发现、 探索获取知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三)效果评测:课堂内容的延伸;师生交流的桥梁;激发兴趣、 提高动机;教师备课、教学评价、教学信息管理。、多媒体课件()课件()课件()课件、网络版多媒体课件特点共享性强,受益面广;对象灵活,使用方便;开放型(协作

27、学习、 交流);动态性(易于维护、更新、充实);交互性(课件自带交 互功能、等)自主性;多媒体型(超链接)、课件的使用对象(、教师使用:教学型、演示型、情景创设型。学生使用:课程学习型、拓展知识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 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目标: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内容:教育管 理与决策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学习过程信息化、育人环境 信息化。基础: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第八章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

28、断作用;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计划评价、项目评价和产品(材 料)评价三种类型2)根据评价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3)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 价3、教学评价的取向:科学主义取向、人文主义取向4、教学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本世纪30年代由美国著名 的课程理论及教育评价理论专家泰勒提出来的,该模式是在其非 常有影响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2)目的游离评价: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而提 出的。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是斯塔弗

29、尔比姆等 人经过近十年的酝酿,于1966年首次提出。是背景评价、输入 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名称的每一个英文字母的 缩略语。4)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是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日常语言 分析哲学以及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模式。5、教学评价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1制定评价计划;2实施评价;3评价的决策;6、教学评价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 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予以价值判 断的过程。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 的确认,并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发展。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结果

30、,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态度与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学的过程应 当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 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 调查 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他的需要,积极创设有意义的教 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关注过程综合能力主动参与开 放多样面向资源面向环境F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 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第九章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与学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1教学形式

31、的开放化2教学过程的个别 化3教学内容的最优化4教师角色的转化5教学模式的多样化2、多媒体环境下教学的优势:1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2 信息的多维化,有利于思维的多维化3多媒体的立体信息空间,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化、创造性的学习目标3、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模式: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2多媒体环 境下个别化教学3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4、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学设计原则: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2以 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3优化组合多种教学媒体4创设有利 的学习环境5为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反馈5、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对策:1注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2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3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提高

32、教学效 果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T、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及几点建议:优点:增强感官效益,提高学习效率;信息的多维化有利于思维 的多维化;多媒体的主题信息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 创造性的学习目的。缺点:课件质量差,操作环节机械;以辅代主;缺乏师生的互动 交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资源。 建议: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精心设计课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学组织(一)内容组织新颖: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效果:开阔视

33、野、拓展知识。递进演绎f人文关怀,引导启发。(二)过程组织熟悉环境,合理选择媒体实施教学;操作熟练,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加强互动交流,及时响应反馈信息;创设情景:(1)发现、探索一获取知识;(2)归纳,总结一得 出结论。(三)效果评测课堂内容的延伸;师生交流的桥梁;激发兴趣、提高动机;教师 备课、教学评价、教学信息管理。第十一章远程教育理论1远程教育的特征:1)师生在时间或地域上的分离,或者即在时 间上分离又在地点上分离。2)学习常须由一些机构或组织进行认 证。这种类型的学习不同于经由自己的努力而未经学习机构的官 方认证而进行的学习。3)混合媒体课件的应用,包括印刷品、广 播电视、视频音频盒带、

34、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和通讯。课件往往是 前测的或在使用之前被证明是有效的。4)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 进行交互。交互可是同步的,也可以是不同步的。5)为了教程、 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图书馆学习、实验室或实践环节,会面 往往是必要的。6)在大型的开放和远程学习运作中,劳动是有分 工的,任务被分派给课程开发小组中的不同人员。2现代远程教 育的特征:突破时空限制,授课体系师生分离;教学资源极大丰 富、自由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交互性强:融合多种 媒体技术,教育手段多元化;构建个别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打 造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全民化。3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1、师生分离,媒体交互2、 交互

35、性强3、教学过程开放4、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5、 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发展。4现代远程教育的优缺点优点:1)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 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够 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 2)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 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3)现代远程教 育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 生的学习进度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4) 现代远程教育给教与学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将给教

36、育带来 深刻的变革,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 更新缺陷:1)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能够初步使用计 算机。2)在目前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比较适合 于知识的传授,对职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难度,现代远程教育手 段更适宜于开展继续教育课程。5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函授阶段。1840年起 源于英国,使用媒体为印刷材料,教学模式为自学材料、函授辅 导,办学主体是函授学校。伊萨克皮特曼被认为是函授教学的 鼻祖。第二阶段:1920年兴起的以广播电视教育为主要途径的 授课方式。使用媒体为广播电视节目,教学模式为收听广播、收 看电视,办学主体是广播电视学校。教

37、学方式为广播电视教学。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开始实践是1996年,教 学方式为网络教学,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媒体,使用登陆网络、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网络学校是其办学主体。6现代远程教育 的资源建设:物质资源:多种媒体教材;素材苦;远程动态资源; 网络课程;知识传播媒体;教学支持系统软件。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开放、信息资源的保障、信息资源的服务和信息资源的 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主要体现教师的作用。7现代远程 教育下教师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建设要考虑四种角色的提高:1、 知识的传递者;2、智力资源开发者;3、课程设计制造者;4、 学习支持者;5、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开拓者。8现

38、代远程教育下教学模式的改变:1、教学手段的改变2、教 学研究的改变;3、教学方式的改变: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由单纯 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变“教学”为“导学”;改变教师知识 结构。9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分类:1、同步式远程教学模式;2、异步式远程教学模式3、交互式远程教学模式;4、混合式远 程教学模式。10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分类:自主型学习模 式;2、讲授型学习模式3、研究型学习模式4、案例形学习 模式;5、协作型学习模式。10.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必要素养?主体意识: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主体信息素养: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最起码的素养就是能 够掌握计算机操

39、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自控素养:加强元认知培养,积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 理能力高低来源于学习动机;强化归因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控 制;全面评价,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自我强化,加强意志锻炼。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理论:1、系统理论的指导;2、 各种学习理论的指导;3、现代课程论的指导4、指导思想的新 发展。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1、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转变, 将信息技术从帮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转变成帮助学生表达自 我的工具、认知的工具、信息加工的工具、评价工具、激励学生 的工具等,并具优化的技术环境与教师无缝连接;2、教师从关 注个别学

40、生到关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关注每一个人;3、从关 注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4、学科知识评估向 综合能力评估的转变,形成性评价逐渐成为日常教学中对学科知 识评价的有效方式。同时,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也逐渐成为师生 共同关注的焦点;5、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 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转变。3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1、知识点的切入策略;多种感觉参与学 习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情景激励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 作强化策略;协作探究策略;8、自主探究策略;9、寓情于乐 策略;10、拓展学习策略。4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过程:1、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2、

41、 设计学习任务3、设计学习情境;4、设计学习资源;5、选择 学习策略; 6、教师管理与帮助设计;7、总结与强化练习 设计;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5教学模式:是指两 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合。具体而言,教学模式是指 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 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观念中,教学各要素间形成的较稳定的 关系和结构形成。教学模式表示了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在具 体实施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全面深入整合中,中美两国都 采取了下面三种教学模式;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基于网 络的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三种教学模式。第十三章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展望一、信息时代教育

42、面临的机遇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一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传统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1.阅读方式的变革2.写作方式的变革3.计算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 象面前难以应对,新的教育观正是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应运而 生。知识不限于书本、不限于课堂、不限于教师,信息技术、因 特尔和虚拟现实使个性化的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传统的以班级为 单位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信息技术的冲击还反映在教学模式的 变化上。远程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分布式学习、同步 教学、异步学习等等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教育界,并逐渐为 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如何应对:变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技能和方法的 传授;重新组织、安排、更新教学内容;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