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发展_第1页
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发展_第2页
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发展_第3页
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发展_第4页
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开展〔〕:

摘要: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形式,具有学习空间时间无限制、教学资源优质、课程资源丰富、形式灵敏等特点,成为国内外高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但是目前普通高校慕课教学理论并不成熟,需要探究有效的慕课教学形式,本文在分析普通高校教学现状的根底上,提出借助慕课资源优势进展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转型开展的建议,为高校教师深化慕课教学理论,实现转型和专业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慕课;教学理论;转型开展

本文引用格式:李梦茜.慕课时代教师转型开展[J].教育现代化,2022,6(70):106-108.

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eachersintheEraofMOOC

LIMeng-xi

(CollegeofChemicalandBiologicalEngineering,HechiUniversity,YizhouGuangxi)

Abstract:Asabrand-newonlinecurriculummodel,MOOChasthecharacteristicsofunlimitedlearningspace,highqualityteachingresources,richcurriculumresources,flexibleformandsoon.Ithasbeeanewdirectionofeducationalreform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thomeandabroad.Butatpresent,theteachingpracticeofordinary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notmature,soitisnecessarytoexploreaneffectiveteachingmode.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eachinginordinary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teaching.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nhowtopromoteteachers"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bymeansofteachingreformwiththeadvantageofMOOCresources,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collegeteacherstocarryoutteachingpracticeandrealizetransformation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MOOC;Teachingpractic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1】,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新形式,被赞为是人类印刷术以来关于教育的重要创造。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名师风采。MOOC让学习资源的分配更为平等,无论你在哪里,只要可以联网就可以学习。中国慕课开始于2022年,短短几年间,国内高校纷纷参与慕课的行列,特别是一流大学如清华、复旦、北大、武大等,掀起了中国慕课的潮流【2】,国内较好的慕课网站是爱课程、华文慕课、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edx等【3】。截至目前,慕课在中国的理论与开展主要集中于一流高等院校通识课教学中,地方普通高校略有尝试,并不深化,更鲜有成熟的专业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慕课教学形式。本人所在的河池学院目前还没有参加慕课平台或采用线上慕课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在此情况下,我们尝试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的方式,挑选或创立优质慕课课程指导学生选课并学习。希望通过这种改革理论,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自我专业开展,促进学校转型开展,争创一流应用型高校【4】。

一高校教学现状

大家有目共睹的高校教学现状:①多数高校教学"仍旧重施教教师、轻受教学生,重外部灌输、轻内在诱导,重服从社会标准的工具性价值、轻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目的性价值的偏向";【5】,针对已经成人应当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普通院校的课程教学仍然采用大量事实性知识的灌输形式,大多学生获得的仅仅是课程的"导论性";知识。此种浅尝辄止、不加深究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高校人才批判性思维和知识运用及创新才能的培养。②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倦怠,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目的存在较强的功利性【5】。相当局部学生不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素质教育方式【6】。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教育现代化开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开展迅速、信息量广、更新快,要把握、应用这些信息,学习本身成为一种需要。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自主学习在任何时代、任何教育形式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7】,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信息素养,参与教学改革创新,实现自身转型开展。

二慕课教学改革新机遇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课程开发形式[8],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过程等一系列层面都优于传统教学,各方面表达出其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现状问题[9]。

〔一〕"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而慕课确立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挑选优质课程指导学生选课,学生亦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自由确定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进程等等,被动的、统一的"你要学";转变为主动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我要学";。在课程构建上包括了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任务、教学讨论、教学评价、结课证书和学分等完好体系的课程构造[10],给学生提供完好的课程学习体会。课程内容通常以"微课程";方式呈现,更加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特点,方便学生对零碎时间的高效利用。

〔二〕"颠覆课堂";的教学形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根底理论知识,而慕课将理论教学以视频课堂的形式呈如今网络,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更自主自由,不再仅依赖于课堂。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间可被腾挪出来用于理论技能教学,特别是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才能的培养。目前比拟流行的中国式慕课形式是"混合式教学";即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形式,课程教师课前挑选或录制教学视频,学生课前或课堂观看学习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师生在课堂上一起探究讨论、练习作业答疑等活动的教学新形式。它革新了教学组织形式,不但可以高效完成传统课堂教学任务,还更益于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和开展,引发全国各高校纷纷参与理论。

〔三〕"丰富集聚";的课程资源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课件资源主要选自教材。慕课教学资源打破了"教材中心";的局限。通常慕课课程无固定教材,其课程资源建立是一直在进展中的。一般分两个局部:一局部是"根本资源";。慕课课程团队首先广泛搜集挑选各种课程资源,然后形成最初的线上课程:课程介绍、教学纲要、课件视频、讨论检测、习题考试等根底信息,其中课件视频是"根本资源";的主导。第二局部是"持续生成资源";:一方面,课程一旦上线,学者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互动记录以及上传分享的课程相关资源会成为后参与学者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课程建立团队参考学生学习课程的建议反响,进一步调整课件视频,丰富课程资源。

〔四)"开放合作";的教学环节

慕课颠覆了"封闭孤立";的传统教学。传统教学等于关起门上课,一门课程通常由一名教师承当,整个教学环节:纲要制定、课堂讲授、考试评价等都是由一名教师独立完成,其他同行偶有安排听课由于时间地点限制,参与度、积极性都不高。而慕课课程特点是在线的、开放的,任何一位学员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以参与参加到课程学习中。不仅这样,课程教学过程也不再只是一名教师的表演,而是一个团队教师的合作甚至多个院校的教师同行同台竞技,最终呈现的课程那么是集体的合作参与成果。

三慕课时代高校教师如何转型

面对慕课引发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革新的直接践行者,高校教师势必要认清教育开展趋势,充分把握慕课优势,利用好慕课资源,主动积极作为,顺应教育开展趋势,逐步完善自身专业素养、推进教育改革、进步教学成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理论的先导。高校教师要赶上慕课时代的列车,首先观念必须先与之接轨。相当一局部教师认为慕课给传统教育造成了宏大的冲击和挑战,令其痛苦与不安,笔者认为慕课给我带来的只有时代机遇,其诞生和迅速开展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群众化的开展趋势相照应,符合人才培养学员个性化开展的需求,时代意义重大。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锐意进取,积极主动涌入到慕课的开展潮流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资源搜集、课程设计通透以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但也不能盲目跟风,充分理清传统教学和慕课教学各自的优点和缺乏,扬长避短,合理整合,成就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二〕提升信息技术,加强团队合作

慕课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体。慕课课程建立是专业技术团队的成果,而教师仍旧是课程建立的关键。所以课程主讲教师首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进步自身对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才能。只有具备信息技术的教师在完善课程设计时,才会借助相关信息展开设计,在课程施行过程中才能和相关信息设备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升课程设计和教学的信息技术含量,促进课程建立。

高质量的线上"金课";必定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团队合作是慕课建立的首要前提。慕课建立广义的合作可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线上课程参与成员之间的协作,包括课件制作、视频主讲、课程录制、视频剪辑等,参与成员之间应深化讨论、达成共识、协作共建。二是课程主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慕课课程建立没有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革新过程。课程建立团队应提供便捷而富有吸引力的交流平台、讨论区,使其可以不断反响课程体验,同时又乐于向课程团队反映有价值的建议,拓展课程资源,帮助修正、完善课程建立。三是同类课程间的协同共建。伴随慕课的迅速开展,主题类同的慕课也势必持续不断地涌现,目前局部慕课就已存在重复建立的情况。所以不同高校主题类似的课程之间也应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同时要做到凸显特色,防止枯燥乏味的重复建立,而不失慕课建立的初衷。

〔三〕准确把握学情

确切的学情把握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传统教学过程局限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学情反响缺乏,教师不可以知悉真实学情。慕课教学平台为学员提供了可采用文字、表情符号甚至语音视频等多种可以即时反响学习体验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对学员的课程学习情况开展研究分析,搜集多层面的数据,通过深化分析,掌握学员个体和班级群体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把握教学改革的精准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四〕灵敏教学设计,促进专业开展

传统教学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优秀的教学设计无法得以施展。现代信息技术使"混合式教学";成为现实,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手段支撑和广阔的平台。首先,我们根据课程内容的特性,决定进展线上或是线下教学。特别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满足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借助线上课程或者虚拟仿真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比方实训教学,我们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打破学校设备场地缺乏、实验周期长、实验用品昂贵等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又能参与其中,亲自操作。其次,并不是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都要录制成线上课程,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我们可以挑选线上"金课";结合线下课程,随时进展线上线下课程切换实现优质的混合教学。再次,假设要参与到慕课建立的潮流,自己的课程假设要成为受欢送的"金课";,那么课程必需要有特色。首先课程定位要精准,根据授课对象的知识需求和学情特点建立课程。其次课程呈现方式要独具特色,同一门课程一样的知识内容假设能用特色的、更符合学员学情的方式呈现,那么才能在剧烈的课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主讲教师仍是线上课程的核心,所以慕课主讲教师要具有受欢送的教学个性。

观摩学习、同行交流、个人反思是自身专业开展的有效方法。慕课的产生使很多名校名课呈现于互联网上,作为教师我们可从同行名师的课程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得益于慕课便捷的互动平台,教师同行间可以很方便地交流学习,这更有益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开展。同时,教师可通过观看慕课视频进展自我教学反思,发现自身的教学缺乏,进而加以改良。慕课上线后,参与学生或同行反响的意见和建议也为我们进展教学反思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参考,促进我们的专业开展。

四结语

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现代化互相交融而成的时代产物,开展慕课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开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高校教师转型开展的"强心剂";。它促使我们清醒头,摆脱时弊、改革创新。、焕发新的活力和活力。理性对待MOOC,深度交融慕课与线下教学是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焕发教育教学活力与活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教师顺利转型,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蕾.高校思政课如何应对慕课带来的挑战[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