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_第1页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_第2页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_第3页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_第4页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课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分别由268、165美元上升到391、258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55%,工人工资增长2%,,农业工人工资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贫富分化严重——购买力低下,供过于求——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1929年,2%的美国富人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约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美国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背景及原因:①主要:生产消费(供需)矛盾突出②直接:股票投机过度③

根源:资~基本矛盾繁荣下的危机

2、表现: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银行倒闭,人民生活困难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极强(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开始于美,后席卷资b世界)阅读下列史料,谈一谈这场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材料一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55.5%52.2%32.0%36.1%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工人游行示威,砸碎工厂的玻璃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1、经济危机:资~经济遭巨大破坏3、国际关系: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2、社会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4、影响1)各国2)国际关系:紧张恶化经济:政治:破坏严重(工业、贸易、失业)、秩序混乱社会不稳、民主制受挑战、法西斯势力抬头5、认识和启示

(1)繁荣和危机同在,要居安思危。

(2)要注意内部机制、政策及时调整。

(3)要注意国际关系协调。(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广东历史)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四川)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B(重庆文综)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A

材料一: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材料二: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的言论: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比较胡佛与罗斯福对政府责任作用的看法。

2、从上述言论和新政措施来看,罗斯福具有哪些社会改良精神?1、提示:胡佛认为,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发展的条件,当好“守夜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罗斯福则认为,资~经济体制并非完美无缺,国家要尽社会义务,采取行动解决问题。2、提示:罗斯福创立的国家对经济干预模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具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精神。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33年

1、背景: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力挽救危机

2、新政目的:复兴经济,克服危机,维护资B统治

3、措施整顿财政金融(首要)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加强社会福利:救济+社保+以工代赈(中心措施)4、特点: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核心:扩大消费,调整供需(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具体措施结果与影响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着眼点)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中心措施)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改革税制;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减产;公布《农业调整法》等克服生产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发起“蓝鹰运动”规范了工业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消除生产过剩,缓和社会矛盾通过《社会保障法》;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并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局限性: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2.“旧民主秩序”是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一、经济大危机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33年

5、评价1)积极:促进经济恢复;

缓和矛盾,稳定统治;(政治)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深远)

2)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局限:不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时间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之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14知识链接1.(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2.(2010年高考江苏)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ACC1、产生背景:经济大危机使自由放任政策受质疑罗斯福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基本一致

(实践)(理论)三、凯恩斯主义一、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2、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3、评价:改变自由经济理论4、发展:20世纪70年代被其他学派取代(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横向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以上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20世纪20和30年代,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请问是哪两个国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请对照着两个大国经济改革的内容,思考各有什么本质特征?在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市场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计划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发展计划经济,两者可以相互借鉴①根本原因:②历史教训:③实践基础:④理论基础:⑤现实需要:(二)战后资~经济的调整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示范凯恩斯主义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一、背景二、战后调整及变化1、经济体制:国家干预(国家垄断资B)1)方式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财政调控:扩大政府开支、采购、税收等调节(英法德)(日)(美)2)实质:3)影响:利:经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缓和矛盾弊:财政负担加重;国企效益低生产社会化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由中央管理委员会和12家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通过调整利率、发行证券等方式影响美国经济。(二)战后资~经济的调整一、背景二、战后调整及变化1、经济体制:国家干预2、股份制变化(“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

2)含义:

3)实质:

4)作用:生产力;企业规模扩大;股票呈现分散化资本社会化(决定权在大股东)吸纳资金;缓和矛盾

1)原因:

2)实质:

3)影响:科技革命的影响管理社会化: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水平提高;产生新中间阶层3、经营管理方式的社会化(“经营者革命”)(二)战后资~经济的调整一、背景二、战后调整及变化4、福利国家的出现1)基础:2)资金来源:3)特点:生产力提高个人企业缴纳、国家补贴立法和制度保障;种类多;覆盖面广——分配领域的社会化5、产业结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和高科技产业部门(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战后资~经济的调整原因措施新变化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财政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部分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分配社会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股权分散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资本社会化经营管理社会化1、实质:2、影响:1)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稳定2)缓和;未根本解决危机,70s出现“滞涨”滞胀:“滞”指生产停滞,失业率高。“胀”指通货膨胀。“滞胀”指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发展,相互纠结的现象。从本质上说,资~基本矛盾的反映,是资~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的局面,其含义不包括A物价下降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