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_第1页
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_第2页
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_第3页
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_第4页
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第一篇,表达了庄子人生哲学最核心的思想。多家高中语文教材都选入了这篇文章的总论部分(即从开头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各家教材的配套教参对总论部分结构的讲解基本一致,大致认为是先列述世间万物虽有大小之分,但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然后转入对社会生活中人的具体论述,先批评四种人、宋荣子、列子等“有所待〞的不逍遥的状态,最终表明逍遥游的境界是“无己〞“无功〞“无名〞。这是关于《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对比流行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违庄子原意,对《逍遥游》总论部分結构的把握是不正确的。

依上述观点,《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是“楼梯形〞或“金字塔形〞的,一层层地往上走,下边的世间万物皆属被否定、批判的对象,直到最终的“金字塔尖〞才是所推崇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这种观点虽不无道理,但是却不完全贴合文本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总论部分是前后对应的并列式。全文是个整体的比喻,从开头到“此小大之辩也〞是喻体部分,最终讲四个层次的人的内容是本体部分。喻体部分用自然万物引出“小大之辩〞这样一个抽象的道理,本体部分则是用社会生活中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之别来表达这个道理。前者是“小大之辩〞,后者亦是“小大之辩〞,从结构上说,前后是平行的;从作用上说,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前为次而后为主。下面对此做一些具体的阐说。

欲明思路,先求主旨。何为“逍遥游〞?具体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指精神的大自由。清代王先谦的说法最具代表性:“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总论的最终说:“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对“逍遥游〞最为明确的直接讲解。由此不难看出,《逍遥游》表达的就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价值标准的厌弃。从总论来看,庄子直接阐述“精神境界〞的文字就是最终讲四个层次的人的那部分文字。第一层次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指的就是世上能够以自身的才德建立功业博取声名的人,这个层次最为庄子所不屑一顾;宋荣子和列子各自代表了两类人,他们在精神修养方面都看淡名利而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是尚未达到“逍遥游〞之境;至人、神人、圣人完全摆脱了功名的束缚,才是真正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人。这四个层次的人构成了一个序列,这个序列是依照精神境界由低到高排列的。

从文章开头到“此小大之辩也〞这部分文字的内容重点是什么?论者常以为这部分文字是说世间万物虽大小有别,然皆“有所待〞。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其一,从文章意脉来看,作为收束句的“此小大之辩也〞强调的是小与大的不同,不应当想当然地引申出“但是都有所待〞这个意思。其二,认为前半部分说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对大鹏这个形象的把握不太妥当。其三,认为前半部分说万物皆有所待,是无视文中比喻的层次性,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下面对这三点逐一加以讲解。

从《逍遥游》全文来看,总论部分提到的“此小大之辩也〞这句话可以说是关键句,称之为总纲也是可以的。清人林西仲就认为“大字是一篇之纲〞(《庄子因·逍遥游》)。文中不止一次地讲到“大〞的事物,大鹏之外,另有大瓠、大牛、大树等等,且无一例外地“崇大贬小〞。如惠施慨叹大瓠无用,庄子批评他见识不够通达,说可以系大瓠于腰间,“浮于江湖〞。牦牛体大,则无所害之,不似体小灵活的狸狌,终究死于网罟。大树由于体大,就“物无害者,无所可用〞,所以就没什么困苦的了。崇大贬小之意在文中反复言之,浦江清认为“以大为道,以小为陋,此类思想即逍遥游之正解〞(《浦江清文录·逍遥游之话》)。浦说结合全文道出庄子对“大〞的崇扬之意,是对比符合庄子原意的。庄子行文虽有诡谲之处,但是他反复言说“小大之辩〞,其意至显,读者何必定要说其意在于强调“物皆有所待〞呢?

再来看看大鹏的形象特征。论者多认为总论前半部分说大鹏是“有所待〞,由于万物虽大小有别,然皆“有所待〞,大鹏自然也是“有所待〞,也是所要否定的对象了。这样评定大鹏的形象是由于看到了大鹏飞行要“抟扶摇〞,要以九万里高空为依据。此论除了无视“小大之辩〞的要义,还把文中一句话忽视了,那就是大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什么叫“莫之夭阏〞?就是无所阻挡的意思,是一种自由境界的象征。“莫之夭阏〞四字才透露出了真正的玄机。庄子真正想说的不是连大鹏也有所依据,而是只有大鹏才能达到无所阻挡的绝对自由的状态。当然大鹏只是喻体,跟大鹏对应的不是“宋荣子〞,也不是“列子〞,而是“至人〞“神人〞“圣人〞。不是外在行为方式的对应,而是精神实质的对应。假如认为大鹏是有所待者,则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大鹏所待之物要多于蜩、学鸠等小虫小鸟,由于厚积九万里之风方能“图南〞,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岂非比小虫小鸟要多得多?但是小虫小鸟与大鹏相比,很明显更赞扬大鹏,假如大鹏所待者更多,怎么会如此褒贬?所以,庄子在大鹏这个形象上,所强调的不是“抟扶摇〞的有所待,而是“莫之夭阏〞的无所待。

既然庄子强调的是大鹏的“莫之夭阏〞,那么为什么他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去写大鹏飞行的条件呢?其实,庄子全力渲染大鹏飞行之“抟扶摇〞,又以积水行舟为喻,写大鹏积风至九万里方能高飞,所突出的无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过程。这个过程是颇有象征意味的,我们何妨认为这是比喻社会生活中人的修养过程呢。终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可以到达逍遥游的境界,这需要一个修养的过程。有一点特别应当注意,大鹏所培之风跟后文的列子所御之风并不是一回事,所以万不可由于“风〞这种事物的一致性,就认为大鹏是对应于列子的,从而认为大鹏也是有所待的,这就显得胶柱鼓瑟了。事实上,大鹏与列子处在完全不同的两个语境之中,大鹏所培之“风〞是壮观而值得称赞之物,而列子所御之“风〞则表达其“有所待〞的特点,是被否定的对象。

认为总论前半部分是说万物皆有所待,其实在记一笔糊涂账,也无助于看清庄子行文的诡谲之处。以“此小大之辩也〞这句话为界,前半部分无关于有所待与无所待,只是在说小与大的区别,后半部分才是说前三种人的有所待与逍遥游的无所待。相对来说,有所待是“小〞,无所待是“大〞。前半部分说小与大的区别,只是喻体,后半部分才是本体。如前文所说,《逍遥游》全文都在崇大贬小,有所待对应于小,无所待对应于大,是顺理成章的事。这种维度上的变化,浮现出思维的腾跃,似不通而实通,由此可以看出庄子行文谲怪之一端。论者不明于此,甚而至于说大椿、彭祖什么的都有所待,不免糊涂。再者说来,泛言前半部分列述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实不能看出庄子之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特点。由于展开联想,连类而及,多列类似之物,这不算多大能事。庄子之文,妙在似连而非连,似断而非断。要明白这一点,就一定要看清庄子在不同维度上的腾跃。

前半部分整体上是喻体,意在表明“小大之辩〞,但是文中事物是在多个不同层面上表现“小大之辩〞的。第一个层面,是大鹏跟蜩与学鸠这些小虫小鸟的比较,不仅是形体上的大小比较,更是见识上的大小比较,大鹏与小虫小鸟的比较直接对应于后半部分的无所待与有所待的比较。其他事物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类比大鹏与小虫小鸟的“小大之辩〞,属于其次层面,如野马尘埃,是生物以气息相吹而成,游荡于地面之上,乃微小事物,用于衬托大鹏抟扶摇而高飞的壮大景象;积水浮舟之喻类比大鹏积九万里之风;所往之地远近不同,则储粮时间不同,用以比喻蜩与学鸠见识远不及大鹏。又将朝菌与蟪蛄比较,彭祖与一般人比较,中间又夹杂着冥灵、大椿,表现的是“小年不及大年〞,有论者说这是提出“小知不及大知〞的原因,则大谬不然。其实这就是类比“小知不及大知〞,类似之处,就在于有“大〞与“小〞的比较。此处很能够显示庄子之文似断非断的诡谲,假如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未免拘泥于字面规律。总之,总论的前半部分意在将“小大之辩〞反复言说,至于有所待还是无所待根本不是所关心的。

综上所述,《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并非“楼梯形〞或“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