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_第1页
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_第2页
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_第3页
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_第4页
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语1868年,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让人费解的概念——熵。“熵”这个概念谈的是热力学的定律。曾有不少人对这个奇怪的概念不以为然,他们想制造出各种形式的永动机来证明“熵”这个概念的错误。然而,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永动机能够永动。导语1868年,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提出了一1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熵”这个概念与我们的现实生存乃至我们的未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致于1959年,在克劳修斯提出“熵”的理论91年后,英国著名作家斯诺在剑桥大学作题为《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的讲演时说:一个作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熵”这个2那么,“熵”究竟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熵”又揭示了人类怎样的未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的文章——《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让我们一同走近科学领域中的“莎士比亚”。那么,“熵”究竟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怎样密切的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美]里夫金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美]里夫金霍4解题: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1972年,西方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提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对近代西方文化中经济无限增长的观点作了批判。《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学术著作。这部学术著作指出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因而“熵”也不断增加的过程,得出了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倒退、逐渐衰亡的结论。解题: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5【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6速读课文思考:1、找出关键词语并解释2、解释“熵”的含义3、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4、为什么要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速读课文思考:7

“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熵是无效能量的总和,“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还需要注意“无效能量”这一概念。在谈熵的含义时,作者讲了蒸汽机做功和河水发电的事例,以此说明熵是不能再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

1、“熵”的含义“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82、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

能量耗散意味着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而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消耗能量,哪怕在你点燃一支烟的时候,世界上的有效能量也在减少。加之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可以再生的能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会面临能源危机。当然我们可以回收利用,但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回收是不可能的,而且回收本身也都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当宇宙的有效能量耗尽时,就不会有任何可以做功的能量,也就更不会有生命。2、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能量耗散意味着熵9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也就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3、为什么要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10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初步提取要点,理清全文的论述思路。明确:全文共15段。第1段:通过民谚引出了热力学定律。第2段:用一句话表述了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引出了“熵”的概念。第3、4段: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论述,为下文论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做铺垫。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初步提取要点,11第5段:为过渡段,转入对熵的论述。第6、7段:是对熵下定义并做解说。第8、9段:进一步从能量耗散的角度论述熵的涵义:能量平均状态是熵值达到最大的状态。第10至15段:从地球上能量来源、工业回收、物质衰变等角度探讨了能源危机,说明地球上的有效能量在不断减少,熵在不断增加。第5段:为过渡段,转入对熵的论述。12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

梳理文中有关“熵”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话对“熵”的本质做出概括。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梳理文中有关“熵”的概述,并用自己的13明确:第5段——熵就是损失了的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第6段——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第7段——熵和污染是同义词,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第9段——熵即无效能量的总和。概括:熵就是无效能量,就是污染。明确:第5段——熵就是损失了的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14勾画课文中关于“能量”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话来谈一谈对“能量”的新认识。

明确:第6段——能量可以分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第7段——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第8段——在一个封闭系统里,能量水准的差异总是趋向于零。没有任何能量级别差异的状态叫做能量平均状态。勾画课文中关于“能量”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话来谈一谈对“能量”15第9段——能量平均状态是熵值达到的最大的状态,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自由能量来进一步做功了。第10段——地球上有两个有效能量的来源:一个是地球本身所蕴藏的能量,另一个是太阳能。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里,这两个能量都是有限的。第14段——当有效能量告罄时,我们称之为“热寂”。认识“能量”:能量可以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类,有效能量是有限的并且总在减少,即熵总在增加。有效能量消耗完时,熵达到最大值,这叫做能量平衡状态或者叫“热寂”。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16课堂训练

本文在阐述科学道理时,有概述,有解说。从课文中找几个例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抽象的论述要点的。

明确:课文第4、5、6、8、12、13段中都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作具体说明。可以结合自己的物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这些例子与概述要点的内在联系。课堂训练本文在阐述科学道理时,有概述,有解说。从课文中找几17课时小结

本文着重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熵是与能量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作者对熵和能量作了大量地叙述,同时又从生活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作分析解说,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为一般读者所接受。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时小结本文着重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18布置作业

在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举了三个民谚来启发人们认识热力学第二定律。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能量耗散的方面,阐释下面几句话的意义:(1)你不可能不劳而获。(2)覆水难收。(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布置作业在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举了三个民谚来启发人们认识热力19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熵”这个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按照英国作家斯诺所言,可以说我们是学习了科学领域里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是《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毕竟不是一篇文学作品,而是一篇饱含了深刻哲理的科学论文,其中一定还有不少令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进一步的研讨。第二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熵”这个概念20思考讨论1、第一段结尾说,如果你听说过“你不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谚语,并且有过亲身体验的话,那你就懂得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了。为什么这样说?请谈一谈你对这些谚语意思的理解。思考讨论1、第一段结尾说,如果你听说过“你不可能不劳而获”21

因为可以用这些谚语来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时,它就做了功”,而且,每当能量转化后,我们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已经作了功的能量,再也不能做功了。也就是说,尽管能量的总数没有变,但做功之前是有效能量,做功以后就变成无效能量了。因为可以用这些谚语来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22

因此,每一次能量转化都意味着有效能量减少,无效能量增加,也就是熵的增加。作者引用的谚语就是这个意思。

“你不可能不劳而获”是说要想有收获,就一定得付出劳动,正如做功就得消耗能量一样;

“覆水难收”是说倒出去的水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正如做功消耗的能量就不能再做功了一样;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说法网虽宽,却不会让一个坏人漏网,在这里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即做功就要消耗能量,消耗了能量熵就要增加,这是宇宙万物谁都逃不脱的定律。因此,每一次能量转化都意味着有效能量减少,无效能量增232、为了阐述科学道理,文章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说明。

请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来,分别说说它们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2、为了阐述科学道理,文章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说24①“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是能量的转化,都要消耗有效能量。②“烧掉一块煤”→能量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化了,不过不能再用它来做功了。③“点燃一支烟”→要消耗能量,有效能量就会减少。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如:“餐具的使用”“把烧红了的火钳从火堆里取出来”“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都可以拿来分析,原来高深的道理就简单明了了。①“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是能量的转化,都253、第4段中“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你能再举出别的例子来说明吗?明确:大到一头大象、一座山,小到一只蚂蚁、一块石头,都是能量的具体表现形式。3、第4段中“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264、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看待工业回收问题?

明确:工业回收对人类的生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任何工业回收都在导致能量的消耗,即“熵”的增加。4、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看待工业回收问题?明确:27课堂训练

课文题目《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指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新的世界观”?结合对本文的学习,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明确:作者认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能量不断消耗、熵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衰退的过程,是一个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作者对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未来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这相对那种对人类发展史和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的观点来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课堂训练课文题目《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指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28课堂小结

通过进一步研习课文,我们对熵的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同时,我们对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及未来的生存环境都有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当我们在认真学习本文的时候,当我们在深入思考着这些问题的时候,按照里夫金和霍华德的观点,我们也在消耗着能量,我们也在导致着熵的增加。这就是这篇课文特别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课堂小结通过进一步研习课文,我们对熵的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29课后思考1.从环境污染谈起,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世界(宇宙)做些什么?2.从可持续发展谈起,联系现实,看一看我们已为这世界(宇宙)做了些什么?

3.本文向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类无力拯救世界的悲观结局,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课后搜集、阅读有关资料,写一篇短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课后思考1.从环境污染谈起,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世30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23、上帝助自助者。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31导语1868年,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让人费解的概念——熵。“熵”这个概念谈的是热力学的定律。曾有不少人对这个奇怪的概念不以为然,他们想制造出各种形式的永动机来证明“熵”这个概念的错误。然而,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永动机能够永动。导语1868年,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提出了一32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熵”这个概念与我们的现实生存乃至我们的未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致于1959年,在克劳修斯提出“熵”的理论91年后,英国著名作家斯诺在剑桥大学作题为《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的讲演时说:一个作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熵”这个33那么,“熵”究竟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熵”又揭示了人类怎样的未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的文章——《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让我们一同走近科学领域中的“莎士比亚”。那么,“熵”究竟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怎样密切的34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美]里夫金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美]里夫金霍35解题: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1972年,西方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提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对近代西方文化中经济无限增长的观点作了批判。《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学术著作。这部学术著作指出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因而“熵”也不断增加的过程,得出了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倒退、逐渐衰亡的结论。解题: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36【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37速读课文思考:1、找出关键词语并解释2、解释“熵”的含义3、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4、为什么要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速读课文思考:38

“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熵是无效能量的总和,“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还需要注意“无效能量”这一概念。在谈熵的含义时,作者讲了蒸汽机做功和河水发电的事例,以此说明熵是不能再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

1、“熵”的含义“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392、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

能量耗散意味着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而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消耗能量,哪怕在你点燃一支烟的时候,世界上的有效能量也在减少。加之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可以再生的能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会面临能源危机。当然我们可以回收利用,但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回收是不可能的,而且回收本身也都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当宇宙的有效能量耗尽时,就不会有任何可以做功的能量,也就更不会有生命。2、能量耗散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能量耗散意味着熵40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也就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3、为什么要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4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初步提取要点,理清全文的论述思路。明确:全文共15段。第1段:通过民谚引出了热力学定律。第2段:用一句话表述了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引出了“熵”的概念。第3、4段: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论述,为下文论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做铺垫。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初步提取要点,42第5段:为过渡段,转入对熵的论述。第6、7段:是对熵下定义并做解说。第8、9段:进一步从能量耗散的角度论述熵的涵义:能量平均状态是熵值达到最大的状态。第10至15段:从地球上能量来源、工业回收、物质衰变等角度探讨了能源危机,说明地球上的有效能量在不断减少,熵在不断增加。第5段:为过渡段,转入对熵的论述。43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

梳理文中有关“熵”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话对“熵”的本质做出概括。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梳理文中有关“熵”的概述,并用自己的44明确:第5段——熵就是损失了的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第6段——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第7段——熵和污染是同义词,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第9段——熵即无效能量的总和。概括:熵就是无效能量,就是污染。明确:第5段——熵就是损失了的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45勾画课文中关于“能量”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话来谈一谈对“能量”的新认识。

明确:第6段——能量可以分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第7段——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第8段——在一个封闭系统里,能量水准的差异总是趋向于零。没有任何能量级别差异的状态叫做能量平均状态。勾画课文中关于“能量”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话来谈一谈对“能量”46第9段——能量平均状态是熵值达到的最大的状态,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自由能量来进一步做功了。第10段——地球上有两个有效能量的来源:一个是地球本身所蕴藏的能量,另一个是太阳能。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里,这两个能量都是有限的。第14段——当有效能量告罄时,我们称之为“热寂”。认识“能量”:能量可以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类,有效能量是有限的并且总在减少,即熵总在增加。有效能量消耗完时,熵达到最大值,这叫做能量平衡状态或者叫“热寂”。人教版《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课件447课堂训练

本文在阐述科学道理时,有概述,有解说。从课文中找几个例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抽象的论述要点的。

明确:课文第4、5、6、8、12、13段中都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作具体说明。可以结合自己的物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这些例子与概述要点的内在联系。课堂训练本文在阐述科学道理时,有概述,有解说。从课文中找几48课时小结

本文着重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熵是与能量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作者对熵和能量作了大量地叙述,同时又从生活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作分析解说,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为一般读者所接受。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时小结本文着重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49布置作业

在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举了三个民谚来启发人们认识热力学第二定律。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能量耗散的方面,阐释下面几句话的意义:(1)你不可能不劳而获。(2)覆水难收。(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布置作业在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举了三个民谚来启发人们认识热力50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熵”这个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按照英国作家斯诺所言,可以说我们是学习了科学领域里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是《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毕竟不是一篇文学作品,而是一篇饱含了深刻哲理的科学论文,其中一定还有不少令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进一步的研讨。第二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熵”这个概念51思考讨论1、第一段结尾说,如果你听说过“你不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谚语,并且有过亲身体验的话,那你就懂得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了。为什么这样说?请谈一谈你对这些谚语意思的理解。思考讨论1、第一段结尾说,如果你听说过“你不可能不劳而获”52

因为可以用这些谚语来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时,它就做了功”,而且,每当能量转化后,我们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已经作了功的能量,再也不能做功了。也就是说,尽管能量的总数没有变,但做功之前是有效能量,做功以后就变成无效能量了。因为可以用这些谚语来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53

因此,每一次能量转化都意味着有效能量减少,无效能量增加,也就是熵的增加。作者引用的谚语就是这个意思。

“你不可能不劳而获”是说要想有收获,就一定得付出劳动,正如做功就得消耗能量一样;

“覆水难收”是说倒出去的水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正如做功消耗的能量就不能再做功了一样;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说法网虽宽,却不会让一个坏人漏网,在这里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即做功就要消耗能量,消耗了能量熵就要增加,这是宇宙万物谁都逃不脱的定律。因此,每一次能量转化都意味着有效能量减少,无效能量增542、为了阐述科学道理,文章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说明。

请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来,分别说说它们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2、为了阐述科学道理,文章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说55①“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是能量的转化,都要消耗有效能量。②“烧掉一块煤”→能量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化了,不过不能再用它来做功了。③“点燃一支烟”→要消耗能量,有效能量就会减少。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如:“餐具的使用”“把烧红了的火钳从火堆里取出来”“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都可以拿来分析,原来高深的道理就简单明了了。①“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是能量的转化,都563、第4段中“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你能再举出别的例子来说明吗?明确:大到一头大象、一座山,小到一只蚂蚁、一块石头,都是能量的具体表现形式。3、第4段中“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574、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看待工业回收问题?

明确:工业回收对人类的生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任何工业回收都在导致能量的消耗,即“熵”的增加。4、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看待工业回收问题?明确:58课堂训练

课文题目《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指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新的世界观”?结合对本文的学习,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明确:作者认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能量不断消耗、熵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衰退的过程,是一个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作者对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未来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这相对那种对人类发展史和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的观点来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课堂训练课文题目《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指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59课堂小结

通过进一步研习课文,我们对熵的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同时,我们对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及未来的生存环境都有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当我们在认真学习本文的时候,当我们在深入思考着这些问题的时候,按照里夫金和霍华德的观点,我们也在消耗着能量,我们也在导致着熵的增加。这就是这篇课文特别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课堂小结通过进一步研习课文,我们对熵的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60课后思考1.从环境污染谈起,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世界(宇宙)做些什么?2.从可持续发展谈起,联系现实,看一看我们已为这世界(宇宙)做了些什么?

3.本文向我们揭示了一种人类无力拯救世界的悲观结局,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课后搜集、阅读有关资料,写一篇短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课后思考1.从环境污染谈起,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世61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23、上帝助自助者。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