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_第1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_第2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_第3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_第4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三、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史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二、科学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2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3(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4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时代背景:16-17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特点:

①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②无产阶级意识还很薄弱③空想社会主义采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2、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意)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德)闵采尔

5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

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莫尔和他的《乌托邦》6(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71、代表人物和著作:摩莱里(1720-1780)《自然法典》1755

马布利(1709-1785)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756《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1776巴贝夫(1760-1797)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和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和著作:82、特点: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①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但不了解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②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但把平等理解为平均。③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④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2、特点: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91、代表人物及著作: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付立叶(1772-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及著作:(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0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世纪初批评三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世纪初批评三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1①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③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献①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一12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没有差别的社会。

欧文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13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体社会生产。

⑥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⑦提出国家消亡思想。社会权利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⑧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⑨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体社会生14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来解释历史发展。(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5

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综述: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16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17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819世纪中叶的三大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844)19世纪中叶的三大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9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20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经济条件: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2、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直接):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

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1(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3)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22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2)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23(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在:

1.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他们夸大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24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新的美好社会,但在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问题上,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人类始终存在着一种共同本性,人的本性一旦受到理性光芒的照耀,就能推动世界变革,推动新社会产生。

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25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

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空想社会主义十分同情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悲惨境遇,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的剥削阶级及其头面人物的身上。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26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开放性

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斗争中创立的。他们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了正义者同盟。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27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2)深刻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3)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4)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5)《宣言》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28(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深刻总结1848年革命运动,着重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策略。2、19世纪50-60年代,马、恩在批判各种科学社会主义流派中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19世纪70年代,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中,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4、19世纪70-90年代,在第二国际(1889年7月14日)马、恩深刻批判了一些消极思潮。(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9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0年来大工业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页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30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31三、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三、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32

列宁分析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2)经济落后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化。

(3)落后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

(4)无产阶级量少,但革命性最强。列宁分析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334、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扩展到多国

1918年芬兰巴伐利亚

1919年匈牙利不来梅

1924年蒙古1931年越南

1949年中国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世界1/3人口和1/4土地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4、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扩展到多国34

(二)苏联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道路的探索

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摸索?对我们有何借鉴?

351、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18年春-1920年底,苏俄开始了连续三年的反对英、法、日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内外勾结他们占领苏俄3/4的土地。红色的新生政权陷入包围。这一时期,苏俄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36内容①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工业国有化;

④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⑤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内容①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37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资本主义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机器大工业——经济建设——生产力

新办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38(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②将小企业(20人以下)退还原厂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③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④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92、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分歧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参杂了个人权力之争。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变2、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分歧1924年列40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特征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特征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41(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42(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

(1929年_1934年)

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系。特点:时间短、行政命令开路、消灭富农(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43(3)大清洗运动(1934——1938秋)

苏联国内30年代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以“基洛夫案件”为开端:

1934年,党的十七大上,基洛夫的选票高于斯大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同年12月1日被暗杀。

1930—1953年,因反革命罪被判刑的有3378234人,其中被处决786098人。

1937—1953年,苏联约有200万人被镇压。(3)大清洗运动(1934——1938秋)444、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弊病基本特征(1)政治上①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4、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弊病基本特征45(2)经济上①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90%)

②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③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经济上46(3)思想文化上①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谬误的唯一标准③舆论一律(4)对外关系上①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革命②使苏联成为世界革命的根据地(3)思想文化上47弊病(1)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3)

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想僵化。(4)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主义。弊病(1)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48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

1936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9从1928年至1940年,短短的22年,苏联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16.8%,其速度在世界工业史上是罕见的。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巨大的发展。从1928年至1940年,短短的22年,苏联共建成约900050(2)取得了为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3)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国家舞台上,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取得了为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51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跃。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地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52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发展中发生的曲折1、80年代术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发展中发生的曲折1、80年代术90年代初东53本周推荐本周推荐54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摘录: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55导演:沃尔夫冈·贝克尔主演:丹尼尔·布吕尔/汉内洛蕾·埃尔斯纳作为观众,翻腾着复杂情绪眼见着列宁远离在视线的边际,心里不由得想起昆德拉说的那句话,“人们想成为未来的主人的唯一理由就是要改变过去。”2003年德国LOLA(金洛拉)电影节上,《再见,列宁》以别致震撼的手法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大奖。动荡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可以演绎得沉重深刻,也可以如此举重若轻。在达观的幽默自嘲中,有发自内心的无奈和辛酸。影评:导演:沃尔夫冈·贝克尔作为观众,翻腾着复杂情56社会主义发展史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三、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史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二、科学57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58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59(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60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时代背景:16-17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特点:

①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②无产阶级意识还很薄弱③空想社会主义采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2、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意)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德)闵采尔

61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

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莫尔和他的《乌托邦》62(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631、代表人物和著作:摩莱里(1720-1780)《自然法典》1755

马布利(1709-1785)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756《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1776巴贝夫(1760-1797)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和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和著作:642、特点: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①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但不了解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②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但把平等理解为平均。③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④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2、特点: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651、代表人物及著作: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付立叶(1772-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及著作:(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66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世纪初批评三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世纪初批评三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67①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③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献①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一68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没有差别的社会。

欧文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69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体社会生产。

⑥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⑦提出国家消亡思想。社会权利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⑧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⑨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体社会生70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来解释历史发展。(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71

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综述: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72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73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7419世纪中叶的三大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844)19世纪中叶的三大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75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7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经济条件: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2、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直接):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

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77(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3)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78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2)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79(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在:

1.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他们夸大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80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新的美好社会,但在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问题上,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人类始终存在着一种共同本性,人的本性一旦受到理性光芒的照耀,就能推动世界变革,推动新社会产生。

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81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

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空想社会主义十分同情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悲惨境遇,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的剥削阶级及其头面人物的身上。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82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开放性

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斗争中创立的。他们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了正义者同盟。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83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2)深刻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3)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4)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5)《宣言》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84(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深刻总结1848年革命运动,着重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策略。2、19世纪50-60年代,马、恩在批判各种科学社会主义流派中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19世纪70年代,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中,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4、19世纪70-90年代,在第二国际(1889年7月14日)马、恩深刻批判了一些消极思潮。(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85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0年来大工业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页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86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87三、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三、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88

列宁分析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2)经济落后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化。

(3)落后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

(4)无产阶级量少,但革命性最强。列宁分析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894、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扩展到多国

1918年芬兰巴伐利亚

1919年匈牙利不来梅

1924年蒙古1931年越南

1949年中国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世界1/3人口和1/4土地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4、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扩展到多国90

(二)苏联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道路的探索

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摸索?对我们有何借鉴?

911、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18年春-1920年底,苏俄开始了连续三年的反对英、法、日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内外勾结他们占领苏俄3/4的土地。红色的新生政权陷入包围。这一时期,苏俄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92内容①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工业国有化;

④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⑤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内容①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93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资本主义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机器大工业——经济建设——生产力

新办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94(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②将小企业(20人以下)退还原厂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③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④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952、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分歧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参杂了个人权力之争。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变2、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分歧1924年列96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特征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特征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97(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件98(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

(1929年_1934年)

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系。特点:时间短、行政命令开路、消灭富农(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99(3)大清洗运动(1934——1938秋)

苏联国内30年代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以“基洛夫案件”为开端:

1934年,党的十七大上,基洛夫的选票高于斯大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同年12月1日被暗杀。

1930—1953年,因反革命罪被判刑的有3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