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第1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第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第3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第4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油气勘探过程中物探作业宜使用环保型炸药和可控震源,应采取防渗等措施预防燃料泄漏对环境的污染。(三)钻井过程应进一步优化钻井液体系及废物回收、处理工艺:鼓励采用环境友好的钻井液体系,钻井液循环率达到95%以上,油基钻井泥浆必须全部回收利用。环境敏感区域要逐步推广泥浆不落地技术。钻井废弃泥浆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钻井过程产生的污油、污水尽量进入生产流程循环利用,无法进入生产流程的污油、污水应采用固液分离、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等处理后达标排放。钻井过程要配备完善的固控设备,废弃泥浆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钻井施工结束要恢复地貌,环保验收不合格不予接井。(四)油气开发生产过程应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试油(气)后应及时处理废弃钻井液,处理合格后封闭废液贮池。油气田采出水应优先采用回注方式处理,鼓励稠油采出水处理合格后回用于注汽锅炉。需要外排的采油、采气污水宜采用混凝气浮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必须达标排放。严禁利用渗井、渗坑非法排污。井下作业过程应配备泄油器、刮油器等,尽量避免产生落地原油,落地原油回收率应达到100%;井下作业过程产生的酸化残液、压裂残液和返排液应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置,压裂放喷返排回收率应达到100%;严禁非法处置落地原油、酸化残夜和压裂残夜。含油泥砂为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必须依托油气田已建含油污泥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或委托有资质的外部单位处理。按照《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控制技术规范》要求,油泥砂分离后含油率应小于2%。油气集输过程应采用密闭流程,减少烃类气体排放。新建3000m3及以上原油储罐应尽量采用浮顶型式,新、改、扩建油气储罐应安装泄露报警系统。天然气净化过程应回收硫磺资源,并做到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第三十七条 油气勘探开发要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一)石油物探过程应合理规划行车线路和爆炸点,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时间,并及时对爆点地表进行恢复;测井过程鼓励应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放射源运输车辆应加装定位系统;油气田井位设计方案尽可能采用丛式井、水平井,减少废物产生和占地;原油开发过程应对伴生气回收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伴生气回收利用率应达到80%以上,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的,应充分燃烧后排放,燃烧放空设施应避开鸟类迁徙通道。(二)油气开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轻生态影响并及时用适地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井场周围应设置围堤或井界沟;注水开发或废水回注地层时应加强对油气田地下水水质的监控,防止回注过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三)位于湿地和鸟类迁徙通道上的区块、油井,应采取地下敷设方式布设电线、集油和掺水管线。油田作业区内应采取措施保护零散自然湿地。(四)油气田退役前应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所属单位应按照后评价要求进行生态恢复。第三十八条加强环境风险排查,做好环保隐患的治理,建立环保隐患的排查、评估、防控、论证、治理和后评估制度。对排查出的环保隐患,要及时组织制定治理方案,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进行治理方案审查,油气田企业按轻重缓急顺序报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由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报股份公司按轻重缓急下达投资计划。油气田企业环保管理部门要跟踪隐患治理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治理效果,治理完成后要组织进行后评估。第三十九条 从境外引进技术或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和装备。第六章环境监测与现场监督第四十条环境监督与监测工作应纳入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排污口、污染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计划;环境监督、监测设备购置费用及工作经费由油气田企业统一安排,纳入油田年度预算和生产成本。第四十一条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环境监测报告应由监测人、审核人、监测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方可报出。第四十二条环境监测项目与频次应当满足国家、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油气田企业可根据污染源监控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项目和频次。第四十三条 各油气田企业应对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台账,并与政府部门和集团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联网;应当定期维护和校验自动监测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实验室分析数据比对工作。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维修、更换,应在 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测设施正常运行;不能恢复正常运行的,一般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应向油田公司环保部门上报原因,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应上报勘探生产分公司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同时报送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应当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超过 6小时。第四十五条环境监测要为环保管理工作服务,通过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环境变化趋势评估等,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污染源动态排放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价。第四十六条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环保监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在线即时监督监测;利用航拍、遥感、GPS、随车记录仪、监控探头等技术手段,加强非现场监管,弥补监管地域广、分散和监管人员少的劣势,形成客观公正、人机结合的立体监管模式。第四十七条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利用航拍、遥感等技术定期对海上、河流、湖库、生态湿地等重点环境敏感区排污及环境突发事件进行定期监测;委托专业机构对油气生产过程环保工作实施不定期现场监督和抽查,确保油气田环保工作的合规运行,杜绝违法排污。第四十八条 各油气田应对油气生产设施、钻井、井下作业及地面建设等工程项目的环保管理和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对生产装置、环保设施的运行及排污状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实施采样监测,确保各项环保管理工作合规进行。第七章环境统计第四十九条 环境统计是指通过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自然资源开发及保护、环境状况及环境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决策的活动。环境统计报表包括年报和月报,分析报告包括半年分析报告和全年分析报告。第五十条 油气田企业应当按期上报环境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对环境统计资料实施审核。油气田独立矿区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并单独排放到环境的生活污染源,其环境统计资料通过油气田矿区事业部单独上报集团公司环境统计机构。第五十一条 油气田企业应当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设置环境统计岗位,配备专职环境统计人员。环境统计人员要求取得岗位证书方可上岗,在环境统计工作中享有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和统计监督权。第五十二条污染物排放量按排污装置的实际运行时段统计,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 1个月的新增装置,应当纳入统计范围,对当年关停的装置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第五十三条 油气田企业应当建立环境保护档案资料,环境统计资料的管理、对外披露和移交执行集团公司有关档案管理和保密管理规定。第八章科研、培训与交流第五十四条 油气田企业要认真制定环境保护的科研规划和计划,解决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中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重大问题。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对重要的环境保护科研项目要优先立项安排,要保证环保科研所需经费。第五十五条积极进行污染防治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制和推广工作。对国内无法解决的环保难题,应通过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逐步解决。建立环保示范工程,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第五十六条 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做到能岗匹配;建立新入职员工、岗位变更人员和在岗人员环保能力清单,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建立环保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加强环保技术培训,提高环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第五十七条 要积极开展环保技术交流活动,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在环保领域的对外合作,提高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第九章突发环境事件与应急第五十八条 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采取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管理。第五十九条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一)在钻井、试油、酸化压裂、修井、采油(气)及其它作业施工过程中,因没有防治污染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二)擅自闲置和拆除污染治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三)因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原材料外溢流失,造成环境污染;(四)未按国家规定履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偷排、乱排废油、废水、泥浆、废气、废渣、废弃的化学药品等,造成环境污染;(五)发生井喷、输油注水管道破裂和穿孔等突发性事件时,采取措施不力,致使污染面积扩大,造成环境污染;(六)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第六十条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七类,分别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件、辐射事件、海上溢油事件、陆上溢油事件、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第六十一条 根据《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目录》,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I级突发环境事件、II级突发环境事件和III级突发环境事件,具体如下:(一)I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级环境突发事件:环境敏感区内油品泄漏量 10吨以上,或非环境敏感区内油品泄漏量 100吨以上。事件发生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对周边自然环境、区域生态功能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造成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造成或可能造成区域大气环境严重污染,需疏散转移1000人以上。造成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 5亩以上,其他农用地10亩以上,其他土地 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遭受永久性破坏。I类、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急性死亡或者 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造成或可能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纠纷。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二)II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敏感区内油品泄漏量 1吨以上10吨以下,或非环境敏感区内油品泄漏量 10吨以上100吨以下。造成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造成或可能造成河流、沟渠、水塘、分散式取水口等水体大面积污染。造成或可能造成大气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造成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或其他土地严重破坏。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造成或可能造成跨地(市)级行政区域纠纷。.其他较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三)III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 III级环境突发事件:环境敏感区内油品泄漏量 1吨以下,或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10吨以下。造成或可能造成大气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500人以下。IV类、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造成或可能造成跨县(市)级行政区域纠纷。其他污染环境的情形。第六十二条 油气田企业应开展环境风险识别、评估,认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职责、工作程序及响应、救援方案,编制和修订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训练、演习。第六十三条 油气田企业应建立健全预案登记建档制度,按照规定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报集团公司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应急主管部门备案。第六十四条 油气田企业应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结合本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制定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措施,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与应急准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第六十五条 各级单位应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及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及事故发生后向可能遭受事故影响的单位和向请求援助单位发出有关信息的方式、方法。第六十六条 油气田企业应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制定保障措施。第六十七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按照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过程顺序,结合事件特点,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步实施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机构启动、资源调配、媒体沟通和信息告知、后勤保障、应急状态解除和现场恢复等应急响应程序。第六十八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相关单位应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集团公司组织的调查组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要求向调查组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第六十九条 事件发生单位要立即组织清除污染,对被污染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修复。第七十条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结果,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第七十一条 承包商所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油气田企业应参与调查处理。第七十二条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