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报告表_第1页
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报告表_第2页
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报告表_第3页
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报告表_第4页
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建设单位独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法人代表池继霞联系人曾刚通讯地址独山县百泉镇和平路42号独山县独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系电话传政编码558200建设地点独山县麻万镇深河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纪念馆-8760占地面积(m2)15000绿化面积(m2)6000总投资(万元)151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项目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历史事件:1944年侵华日军由广西经黔桂公路进犯贵州黔南,妄图以此打通纵贯南北的大陆交通线,以扭转战争的不利局面。12月初,日军侵占黔南重镇独山,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日军行至城北9km处,铁蹄被斩断于深河桥,深河桥成为日军入侵中国,入侵贵州,入侵黔南而不可逾越的历史转折关头之一。有史记载:八年抗战,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现已经在深河桥边建立了深河桥抗日文化园,成为人们勿忘国耻的革命教育基地之一。建国后,深河桥就一直作为“黔南事变”纪念地,数年前就树有“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深河桥抗战遗址是团中央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贵州国防教育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红色旅游景点。目前区内建有停车场、景区大门、花灯研究中心(园区接待服务中心)、黔南事变纪念馆、胜利坛、兵器展示场等旅游设施。2008年,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开展景区建设和管理,配套了景区背景音乐系统、标识系统和旅游商品服务部等,并加强了景区绿化、水电设施改造等。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总体建设方案的通知》(),见附件2,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名录,要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重点,进一步使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全面改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可以满足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区内老黔贵路、步行道、停车场、旅游厕所、供电及给排水管线、污水处理站、展陈场馆、服务管理用房、环境治理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由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有关规定,“旅游开发”的项目包括“缆车、索道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编制报告书,“其他”的编制报告表,本项目属于“其他”类别,编制报告表。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污染防治专项评价。二、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本项目位于独山县城北,距县城9km处的麻万镇深河村。项目东侧、南侧临G75贵新高等级公路;北面和西面均为荒山,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2、项目现有情况目前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景区内建有停车场、景区大门、花灯研究中心(园区接待服务中心)、黔南事变纪念馆、胜利坛、兵器展示场等旅游设施,原有景区平面布置情况见附图2。现有污染问题主要是项目管理人员、游客产生的生活噪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具体影响见下文“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3、扩建工程组成本项目为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5000m2,总投资1518万元。扩建工程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修葺项目区内老黔桂路600m;新修步行道1000m、新建停车场/广场6000m2;将展览用房由原来的1250m2扩建至2000m2;修葺服务/管理用房300m2;修葺项目入口处(南部)旅游公厕154m2;新建一座旅游公厕70m2(项目西北角);新建一座地埋式有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占地16m2;新建消防系统;完善原有供电线路、给排水管网及对景区环境进行整治。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详见表1-2。表1-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面积/长度1黔桂路修葺600m,不新增用地2步道(遗址保护区内)新修长1000m,宽1.5m3停车场/广场新修6000m24展览用房(共2000m2)新修750m2修葺1250m2,不新增用地5服务、管理用房(共300m2)修葺300m2,不新增用地6供电线路修葺不新增用地7给排水管线修葺不新增用地8污水处理设施新修16m29消防设施增加不新增用地10旅游公厕(水冲式厕所)修葺154m2,(26蹲位)旱厕改水冲式厕所,不新增用地新修70m2,(10蹲位)11环境整治不新增用地4、占地与拆迁项目共占地15000m2,建设工程全部在遗址保护控制范围内,为遗址规划建设用地。本项目不涉及拆迁。5、设计原则(1)公共设施的类型、级别、档次、数量、布局要和抗战遗址的定位相适应,应布局合理、结构清晰、交通便捷,有利于游客和当地居民使用。(2)充分尊重抗战遗址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将公共设施与场地自然条件结合,创造有场地特色的、有活力的、环境宜人的公共设施中心。6、总平面布置方案项目的总平面布局是根据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规划进行布局,不改变建筑地址。见附图3扩建工程总平面示意图。7、场址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本项目建设工程地质较好,基层基本为砂页岩,无滑坡、断裂、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地质环境未破坏,场地总体属稳定类别,建筑地属较稳定类别,地基属稳定类别,工程建设为适宜类别。根据贵州省《地震区划分图》,本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建筑工程按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设防。(2)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从目前场址地段周围的建筑设施情况看,其现有的建筑设施不多。周围现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存在,也无危险品或有毒有害货物仓储设施存在。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346毫米,年均气温15.0~15.8℃,极端最高气温35.5℃,极端最低气温-4℃,无霜期280天。(3)交通运输条件=1\*GB3①外部交通独山县处于贵州省南下出海大通道上最南端,交通条件优越,境内有纵贯南北的黔桂铁路、贵新高速公路和210国道,连接滇黔桂三省区的“册三”公路横穿县境,基本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210国道为主干线、通县油路和通乡通村公路为支撑的交通网络。本项目位于独山县麻万镇,镇境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架,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以及通往周边的省道公路纵贯全境,210国道从景区西边界穿过。=2\*GB3②内部交通210国道从景区西边界穿过,但没有公路直通每个施工点,施工中需要二次倒运。(4)公用设施条件=1\*GB3①给水条件依托现有供水水源日供水能力,完善供水管线后完全可以满足各行业用水,其用水水质均能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2\*GB3②排水条件利用原有排水管网,部分修葺后可实现雨污分流,项目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景区外的深河。=3\*GB3③供电条件本项目接麻万镇供电管网,供电线路原已接入现场。=4\*GB3④通讯条件无有线电话、无线通讯信号、闭路电视线路等设施。(5)规划和政策法律支持条件深河桥抗战遗址是团中央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贵州国防教育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保护和管理。(6)施工条件在项目建设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并采取必要组织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建设中所需材料均可从固定料场采取,工程施工所需的其它材料则可在独山及邻县城建材市场采购解决。8、规划符合性扩建工程完成后,项目入口为一休息站,自南向北路线为武器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老黔桂公路、深河桥;沿山设置一条路,从休息站沿东边的山围绕深河桥绕一圈作为远处观景道路,沿道路再设置两个观景台,供远处观望深河桥及周围,道路最后连接深河桥后到老黔桂公路。此设计突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处理好了自然环境、遗址原有布局及市场氛围的关系,很好的将深河桥保护起来,具有还原真实的战后遗址、再现当时战后场景并且有完善服务设施的红色旅游地。扩建工程严格按照《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设计建设,所需石料外购,项目不设料场、渣场等,未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建设除必要保护和辅助设施之外的其他工程设施,不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扩建工程符合《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总体规划》,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规划图见附图5。9、建设期: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建议本项目工程建设周期为1年,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为:2014年3月~2014年5月,完成前期工作;2014年6月~2014年11月,完成项目土建工程施工工作;2014年12月~2015年1月,完成内外装饰工作;2015年2月~2015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10、项目投资:拟建项目总投资为1518万元。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扩建项目,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主要是项目管理人员、游客产生的生活噪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1、原有项目排污情况=1\*GB3①废水原景区不设餐饮住宿,厕所为旱厕,故游客在景区无生活污水产;废水仅来自于景区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原有职工人数为10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服务人员6人,导游2人,每人每天用水量按100L,则项目每天用水量为1.0m3,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氨氮等,其浓度通常为SS:200mg/L、COD:250mg/L、BOD:130mg/L、氨氮25mg/L。排放量为SS:0.20kg/d、COD:0.25kg/d、BOD:0.13kg/d、氨氮0.025kg/d,此部分废水量较少,进入旱厕储存后用于周围农田灌溉。=2\*GB3②废气来自于项目管理人员厨房油烟、汽车尾气CO、NO2无组织排放,随风扩散。=3\*GB3③噪声来自于游客的人群喧哗声、公路交通噪声。=4\*GB3④固废主要来自游客抛弃果皮、纸盒、塑料袋等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主要排放源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接待的旅游人员。工作人数按10人计,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1.0kg/人·天计,日产生垃圾量0.01t;旅游人员高峰期达100人次(根据可研报告中2012年的高峰人数预测),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0.6kg/人·天计,日产生垃圾总量为0.06t。总计产生生活垃圾0.07t/d,收集后运至环保部门指点。=5\*GB3⑤生态环境项目用地范围内经过景区多年建设管理,目前绿化较好,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率底。2、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GB3①随着进去游客的不断增多,污水量增加,污水及旱厕污物用于农灌不适宜,周围农田无法接纳;=2\*GB3②为改善景区环境,景区绿化有待提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独山系喀斯特岩溶地区,独山境内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呕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美不胜收。全境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箱状背斜,形成较周边地区高出300—500m的突出平台地,最低海拔500m,最高海拔1465m,平均海拔850-1100m之间,拟建项目区域地势较平坦开阔,平均海拔为1170m。二、气候、气象独山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0~15.8℃,极端最高气温35.5℃,极端最低气温-4℃,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由于全境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箱状背斜,形成较周边地区高出300-500m的突出平台地,最低海拔500m,最高海拔1465m,平均海拔850-1100m之间,无霜期280天,年均降雨量1346mm当地自然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暴雨、冰雹、晚霜、凝冻等。三、土壤、植被独山县有黄壤土,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9个亚类,36个土属,126个土种.线路经过地区多为石灰土,黄壤。是在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夹落叶阔叶林气候气象条件下发育而成,一般土层较薄,有效养分含量中等,土质偏酸性。独山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并产玉米、小麦、大豆、洋芋等。经济作物则以辣椒、油菜子、茶叶为主,并产烤烟、红黄麻、花生、油桐、水果和多种药材等。植物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和比较常见的达1588种,其中有大量的工业用、食用、和药用植物,主要树种有松、杉、柏、白杨、香椿、香樟、青杠和泡桐等。项目所在地没有被列为国家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四、地表水经实地调查,深河自东向西流过项目区,下游3km汇入红二河,红二河下游为平舟河。该区域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水系分布图详见附图4。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独山县全县18个乡镇25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34万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9%。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4.5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03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876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7739亿元,增长17.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1.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6%,金融业增长6.1%,房地产业增长47.0%,盈利性服务业增长20.0%,非盈利性服务业增长8.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8.5%、35.8%和35.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下降0.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7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7235元,折合1108美元,比上年增长22.4%。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独山县已逐步形成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全县共有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65172人,其中:中学17所,在校学生15054人;小学340所,在校学生44172人;幼儿园(学前班)11所,在校生5582人;师范1所,在校生364人。师资力量薄弱,全县共有教职工2898人,拥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806人,仅占教师总数的27.8%,代课教师比例较大,共有代课教师611人,占教师总数17.6%。2012年8月23日上午,独山县大学城正式举行开工建设奠基仪式。这是贵州省第一座县级大学城,建成以后可以安排约10万名大学生就读。据独山县县长梁嘉庚介绍,独山大学城的构想,源于独山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经多方考察论证后形成,并在今年2月正式筹建。根据规划,独山大学城位于该县城南部,距县城2km,占地1.5余万亩,规划容纳10所大学,在校学生8至10万人,总投资概算约70亿元。今年3月,已经与3所大学签约。今年5月,签约由重庆五一实业(集团)承建独山大学城。据介绍,已经与独山县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定师范学校、土耳其东地中海大学,将分别在独山大学城开办分校。未来几年内,独山大学城将容纳10所大学,主要开设外语类、医学类、经济类、师范类、综合类、理工类等专业。目前,独山大学城修建性规划、控制性规划已完成,已征地560亩,场地平整300余亩,地勘工作已启动,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根据协议,独山大学城将在2013年开始正式招生。独山县土地资源总量为2455km2(折合366.75万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内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坝地、水面少;林牧地多耕地少;水田多,旱地少;裸岩石砾地较多,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全县有耕地面积253037亩,占总面积的6.9%,其中田202430亩,土50607亩;有森林面积79万多亩,占总面积的19.9%;有草山草坡98万多亩,占总面积的22.7%,有500亩以上的连片草场66片,其中有9片达万亩以上。此外,有宜林地120万亩,占总面积的32.7%;水面面积2.9万亩,占总面积的0.79%。项目所在地为独山县城关镇。城关镇是贵州南五县(三都、平塘、荔波、罗甸、独山)商品集散中心,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黔桂铁路、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与独荔公路、册山公路交汇于此,从而使本镇成为黔桂和贵州南五县的交通枢纽,是贵州南五县名副其实的旱码头。全镇总面积134km2,辖5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万人。城区现有面积5km2,4万多人,建有中南广场、凯胜商贸城、八角亭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项目所在地周围500m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主要为深河,本次评价引用《G210深河桥至独山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贵州省交通环保监测站,2012年8月)中对深河的现状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断面据项目北界200m,引用该资料可行。表3-1深河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水域名称评价因子监测结果(mg/L,pH除外)评价标准(mg/L,pH除外)单因子指数达标情况范围值深河pH8.3~8.56~90.63达标SS23~2530*0.80达标COD14.58~14.72200.73达标NH3-N0.672~0.6851.00.68达标BOD53.08~3.1240.78达标石油类0.01L0.050.20达标深河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水质指标分别相应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要求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引用贵州李记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说明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间为2011年12月7日至12月13日,监测点距项目南界5km,与项目所在地环境相似,其监测数据可用于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评价数据。表3-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表单位:mg/m3采样地点污染物日均浓度评价标准一小时浓度评价标准浓度范围CmaxImax超标率(%)浓度范围CmaxImax超标率(%)北泉镇北郊NO20.027~0.0290.0290.3600.080.018~0.0400.0400.3300.12TSP0.10~200.12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各项监测因子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能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可见,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项目周边3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周围没有大的工业企业,目前项目周围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公路两侧35m范围内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其他区域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4、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区为农村地区,地表植被主要人工种植的经济作物、景区绿化植被及农作物。区内未发现需特殊保护的珍惜动植物。总体来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3-3评价区域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位置关系影响时段影响因素环境功能生态及景观环境植被评价区域内施工期运营期覆盖面积植被保持良好动植物评价区域内及周边施工期运营期种类、数量、多样性种类、数量、多样性变化小,不造成某个物种的灭绝水土流失评价区域内施工期运营期流失面积流失量执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Ⅰ、Ⅱ类标准景观评价区域内及周边施工期运营期轮廓、面积、形状等对景观质量、异度性没有大的改变水环境深河贯穿项目区施工期运营期水质、水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大气和噪声环境项目南面居民(5户,30人)、评价区域内空气南界100m、评价区域内和周边施工期运营期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项目南面居民(5户,30人)、评价区域内声环境南界100m、评价区域内和周边施工期运营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4a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中的一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Nm3污染物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m3)依据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0.150.050.02(GB3095-1996)一级标准NO20.120.080.04TSP——0.120.08PM10——0.050.042、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单位:mg/l指标标准值(mg/L)依据pH(无量纲)6~9(GB3838-2002)Ⅲ类标准COD≤20BOD5≤4NH3-N≤1.0石油类≤0.05粪大肠菌群10000(个/升)总磷≤0.05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见下表4-3。表4-3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时段依据昼间夜间1类5545(GB3096-2008)1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1一级标准,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标准值如下表4-4:表4-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污染物标准值标准来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浓度(mg/m3)颗粒物1502.15.0(GB16297-1996)现有污染物一级SO27001.60.50H2S0.03————(GB14554-93)一级NH31————食堂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GB18483-2001)小型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主要水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值见下表。表4-5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浓度单位:mg/l项目pH值CODBOD5SS氨氮石油类磷酸盐动植物油一级标准值6~9100307015100.5203、噪声: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表4-6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表4-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55454、其他:《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总量控制指标在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则基础上,按污染防治设施所能达到的处理效果而计算的排放量,来核定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为:废水:COD:0.690t/a;NH3-N:0.077t/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为扩建工程,除750m2展览用房、步行道、一座旅游公厕、污水处理装置为新建工程外,其他的区内老黔桂路、停车场/广场、旅游厕所、供电及给排水管线等景区配套设施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或修葺。S、W、N、GS、W、N、GN、WN、W、SN、GN、GS、W、N、GN、G项目立项基础施工交付使用扩建方案建筑材料入场主体施工场地整理施工人员进驻房屋装修安装配套设施S固体废弃物W废水N噪声G废气图例营运期:项目营运管理员、游客S、W、N建设期:图1工艺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1)大气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装卸、拌和过程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2)废水=1\*GB3①生产废水工程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水中主要含SS、石油类,SS一般浓度为3000~4000mg/L;施工时物料、油料等堆放,若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则在雨季或暴雨期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2\*GB3②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总工期预计为12个月,高峰期施工人数200人。施工生活废水主要来自食堂、厕所粪便等,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有机物和总磷、总氮含量较高。工程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m3/d,施工期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SS:200mg/L、COD:250mg/L、BOD:130mg/L、氨氮25mg/L、动植物油:100mg/L、总磷0.25mg/L。排放量为SS:1.57kg/d、COD:1.96kg/d、BOD:1.02kg/d、氨氮0.20kg/d、动植物油:0.78kg/d、总磷:0.002kg/d。(3)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值高达80-110dB(A)。(4)固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及包装材料等。本评价以1.0kg/d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施工期间生活垃圾量(施工人员平均按200人/d计),按0.5kg/m2建筑面积、0.25kg/m道路对建筑垃圾量进行估算(总建筑面积按2824m2,道路长度按1600m),计算结果为生活垃圾有0.20t/d(60t/a),建筑垃圾有3.23t。部分包装材料为危险固废,如油漆桶,产生量较少。(5)生态本扩建工程的永久占地虽较小,但工程的填挖及平整场地仍将使现有植被遭到破坏,暂时形成的裸露地表易引发水土流失;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恢复措施,也会导致景观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营运期(1)大气污染景区内不设锅炉,所有服务接待设施均采用电、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故主要空气污染源为汽车尾气、食堂油烟及垃圾恶臭等。=1\*GB3①停车场汽车尾气:建设项目预计露天停车位为50个,汽车启动时间较短,主要污染物是HC、NOx和CO,因此废气产生量小,露天空旷条件很容易扩散,其量比较难估算。=2\*GB3②食堂油烟废气根据可研预测,项目营运后日均旅游人员高峰期达150人次,食堂设置3个炒菜炉头,每天使用5小时,以液化气为燃料或电能。液化气属于清洁能源,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很少。除此之外,产生的废气还有厨房油烟废气,其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烟。据统计,目前居民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30g/人·d,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运营后游客有150人在食堂就餐,油烟挥发量为3%计算,则油烟日产生量为0.135kg,年产生量为40.5kg。采用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用管道引至楼顶(15m)排放,油烟处理效率约85%,油烟排放量为6.07kg/a,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风量为2500m3/h,经处理后废气中油烟浓度为1.62mg/m3,小于2mg/m3,排放速率为0.0081kg/h,可实现达标排放。=3\*GB3③生活垃圾、公厕恶臭臭气主要来自于垃圾收集点、公厕,主要为氨、硫化氢和甲硫醇、三甲胺等脂肪族类物质。本项目不设垃圾中转站,设有一个垃圾房。垃圾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投入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由于数量不大,产生的臭气较少。本环评要求加强项目区内卫生管理,保持公厕、垃圾箱及收集点附近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垃圾必须及时清运,尤其是夏季高温时,适当增加清运频次,防止垃圾腐败产生异味,降低对项目周围的影响,垃圾臭气对项目周围环境影响不大。(2)污水生活用水量:用水包括厨房餐饮用水、客房用水、公厕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项目营运全年工作360天,排放系数取0.85,日均旅游人员高峰期达150人次。本项目用水量如下表1-3:表1-3拟建工程营运期用水、排水量核算表用水点名称用水人数(人)(或面积计算单位)用水量标准(L/人.d)用水量Qd(m3/d)排水量(m3/d)备注厨房餐饮用水150人,全天按三餐计算早餐,10L/人·次0.750.64早餐入座率按50%计中餐,20L/人·次1.801.53中餐入座率按60%计晚餐,20L/人·次1.801.53晚餐入座率按60%计旅客用水150人200L/人·d18.0015.30入旅客按60%计算公厕用水按满负荷接待人数按150人用水量按15L/人·次(冲水器为10L/次,按每人使用1.5次)1.351.15全天接待人数按满负荷的60%计算职工生活用水定员23人60L/人·d1.381.17两班制作业,日最高到岗为60人计小计//25.0821.32绿化用水6000m2绿化用水按1.5L/m2·次9.0/全年绿化洒水取60次未预见水量//5.11/按总水量的15%计消防水量占5%合计39.1221.32备注:1、用水标准来源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修改发行稿;2、未预见水量按总水量的15%计;3、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4、住宅人数按设计人数计。厨房餐饮用水厨房餐饮用水公厕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未预见用水新鲜水231.54.3518厨房餐饮废水客房废水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1.32客房用水绿化用水11.3515.33.7公厕废水1.151.38生活废水1.1795.113.83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量)1.270.65图2项目水平衡图(m3/d)本项目产生污水量为21.32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氨氮、动植物油等,其浓度通常为SS:200mg/L、COD:250mg/L、BOD:130mg/L、氨氮25mg/L、动植物油:100mg/L、总磷0.25mg/L。排放量为SS:4.26kg/d、COD:5.33kg/d、BOD:2.77kg/d、氨氮0.53kg/d、动植物油:2.13kg/d、总磷:0.005kg/d。(3)固废主要来自游客抛弃果皮、纸盒、塑料袋等固体废弃物及旅游服务设施排放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排放源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接待的旅游人员。工作人数按23人计,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1.0kg/人·天计,日产生垃圾量0.023t;旅游人员高峰期达150人次(根据可研报告预测),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0.6kg/人·天计,日产生垃圾总量为0.09t。总计产生生活垃圾0.113t/d。(4)噪声游客观光等产生的生活噪声以及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强度为40~70dB。3.扩建三本帐扩建前后主要污染物“三本帐”排放情况见表5-1。表5-1扩建工程“三本帐”污染物排放量项目扩建前排放量扩建项目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扩建项目完成后总排放量增减量变化大气污染物餐厅油烟00.00610.00520.0009+0.0009水污染物废水量(m3/a)076755887087+7087COD(t/a)01.9181.2280.690+0.690SS(t/a)01.5351.0750.460+0.460NH3-N(t/a)00.1920.1150.077+0.077废渣生活垃圾(t/a)2133.954.90-2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过程施工粉尘无组织粉尘≤0.1mg/m3扩建前:汽车尾气少量少量扩建后:游客、工作人员汽车尾气少量少量食堂油烟6.07kg/a1.62mg/m3,0.91kg/a垃圾恶臭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过程、施工人员施工废水污水产生量10m3SS800mg/L0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3000t/a污水排放量2400t/a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SS200mg/L0.60t/a——0,(农灌)COD250mg/L0.75t/aBOD5130mg/L0.39t/aNH3-N25mg/L0.075t/a石油类100mg/L0.30t/a扩建前:游客、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300t/a污水排放量240t/a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SS200mg/L0.06t/a——0,(农灌)COD250mg/L0.08t/aBOD5130mg/L0.04t/aNH3-N25mg/L0.008t/a石油类100mg/L0.03t/a扩建后:游客、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7675t/a污水排放量:7675t/a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SS200mg/L1.535t/a60mg/L0.460t/aCOD250mg/L1.918t/a90mg/L0.690t/aBOD5130mg/L1.000t/a25mg/L0.192t/aNH3-N25mg/L0.192t/a10mg/L0.077t/a石油类100mg/L0.768t/a10mg/L0.077t/a固体废物施工期:施工过程、施工人员施工废弃物60.0t/a0生活垃圾3.23t/a0扩建前:游客、工作人员生活垃圾21.0t/a21.0t/a扩建后:游客、工作人员生活垃圾33.9t/a0噪声扩建前及扩建后:喧哗声、汽车鸣笛等,噪声值为40-70dB(A)。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1.施工期(1)永久土地占用对环境的影响工程的永久占地虽较小,但工程的填挖及平整场地仍将使现有植被遭到破坏,暂时形成的裸露地表易引发水土流失,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恢复措施,也会导致景观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人造景观的建设,对自然景观协调性和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2)弃渣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还会产生少量的弃渣,用于场地平整,不得乱弃,对环境的影响较小。2.营运期营运期生态影响主要为由于旅游活动的加剧,可能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项目周边的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加强管理,本项目建设及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1.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生产废水施工生产废水悬浮物含量高,一般为3000~4000mg/L。如不加以治理,将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时物料、油料等堆放,若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则在雨季或暴雨期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废水不但悬浮物浓度超标,而且水质偏碱性,PH值可高达11,维修系统和对车辆的冲洗过程会产生含油废水,为间歇式排放,尽管产生含油废水量很小,浓度很低不会超标,若含油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深河,使地表水体表面形成局部油膜,影响河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值,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所以对生产废水必须采取处理措施。(2)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总工期预计为12个月,高峰期施工人数200人。施工生活废水主要来自食堂、厕所粪便等,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有机物和总磷、总氮含量较高。工程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m3/d,施工期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SS:200mg/L、COD:250mg/L、BOD:130mg/L、氨氮25mg/L、动植物油:100mg/L。排放量为SS:1.57kg/d、COD:1.96kg/d、BOD:1.02kg/d、氨氮0.20kg/d、动植物油:0.78kg/d。此部分污水若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水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项目不设施工营地,利用景区原有公厕,公厕污物用于农灌,不外排。根据以上分析,为减轻施工期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采取以下相应措施: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远离深河,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2)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施工废水建沉淀池沉淀后回用;项目不设施工营地,利用景区原有公厕,公厕污物用于农灌,不外排。(3)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吸油纸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施工期的机械修理及维护应送至拟建项目附近的现有的有资质的各类机修企业委托修理和维护,不在施工现场设置机修场所;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施工期污水的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及燃油动力机械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施工开挖: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岩石爆破、地基处理、土地平整等。开挖的土方堆放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2)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存储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洒落,产生扬尘污染;(3)施工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由此必将增加车流量,加之建筑砂石、土、水泥等洒落,会增加路面起尘量。上述各个扬尘环节属于无组织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较分散。据类比调查,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的TSP最大落地浓度为上风向的1.5-2.3倍,影响范围在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地区TSP浓度平均值为0.49m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4.08倍。为控制扬尘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采取以下施工污染控制对策:(1)建设工程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泄漏遗撒污染环境的具体措施,编制防止扬尘的操作规范,其中应包括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建筑材料堆存,对易起尘物料实行库存或加盖苫布,运输车辆要完好、装载不宜过满、对易起尘物料加盖蓬布、控制车速、减少卸料落差等内容;(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条件允许应采取混凝土地坪;工地出口处要设置冲洗车轮的设施,确保出入工地的车辆车轮不带泥土;(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收集处,并及时回收、清运垃圾及工程废土;高处工程垃圾应用容器垂直清运,严禁凌空抛撒及乱倒乱卸;(4)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5)建筑工地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禁止现场消化石灰、拌合成土或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6)建筑工地四周围档必须齐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设置;(7)当出现4级及以上风力天气情况时禁止进行土方施工,并做好遮掩工作。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及包装材料等。本评价以1.0kg/d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施工期间生活垃圾量(施工人员平均按200人/d计),按0.5kg/m2建筑面积、0.25kg/m道路对建筑垃圾量进行估算(总建筑面积按2824m2,道路长度按1600m),计算结果为生活垃圾有0.20t/d(60t/a),建筑垃圾有3.23t。装修产生油漆容器等固体废物,属危险废物,必须集中收集,交给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考虑到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较大影响,对危险废物的临时贮存、处理和运输提出如下方案要求:危险废物要用不易破损、变形、老化、能有效地防止渗漏、扩散的容器贮存,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在标签上详细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成分、特性及发生泄漏的处理方法等。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各类危废应分类收集、分类存放,用以存放装载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做好防腐防渗防漏处置。危险固废应储存于阴凉、通风、隔离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储存容器密封。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及其他禁配物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在建设末期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可用于该项目路基整修,在景区内不设渣场。另外,对于建设单位须要求施工单位规范运输,不能随地洒落物料,不能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运多余或废弃的建筑材料以及垃圾。4.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噪声的噪声源有施工机器、运输机器、开挖和加工机器,这些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施工人员、附近村民有一定影响。为预测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收集了建设工程施工机具的噪声源功率级和一定距离的监测声级资料进行类比,主要设备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7-1。并采用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不同范围内的噪声强度,预测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表7-1工程建设施工机具噪声值表序号设备名称噪声级(dB)影响区域1推土机94施工区2挖掘机96施工区3铲土机96施工区4装载机85施工区5载重机82施工区6混凝土搅拌机78施工区7切割机98施工区施工区点噪声源扩散衰减采用半球扩散模型计算,见下式:Lp=Lo-20lg(r/ro)式中:Lp——距声源r处的声压级(dB);Lo——距声源ro处的声压级(dB)。按照表中噪声源最大噪声级100dB,计算出不同距离下噪声衰减结果见下表。距离(m)噪声源51020501002005008001000声压级(dB)10086807466605546424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要求,本项目施工噪声影响距离为昼间200m以内(>55dB),夜间516m范围内(>45dB)。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本项目施工噪声影响距离为昼间100m以内(>60dB),夜间200m范围内(>55dB)。根据调查,项目南侧100m以外(210国道旁)有村民居住(5户20人)。该居民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本项目只要夜间不施工,对居民点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施工噪声夜间对周围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噪声、土石方开挖噪声、交通噪声是本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减缓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以及生活在附近人群的影响特制定以下措施:=1\*GB3①尽可能引进低噪声设备,对现有设备加强维修保养;=2\*GB3②场地四周,必须采取隔音措施,如反射板、防护拦板等防护措施,控制噪声不超标;=3\*GB3③对在高噪声区工作的施工人员作好劳动保护;=4\*GB3④施工过程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可使噪声降低30分贝左右;=5\*GB3⑤对难以避免的交通噪声,可采用限速、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和线路等办法将噪声危害降至最低。=6\*GB3⑥禁止夜间实施高噪声作业。项目南端严禁夜间和中午午休时间进行施工,且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建设单位应精心设计施工进度,规范施工。在施工结束后,噪声的影响也停止。5.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项目施工期由于机械的辗压及施工人员的践踏,在施工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将被严重压实,部分施工区域的表土将被铲去,另一些区域的表土将可能被填埋,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表土层缺乏原有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由于建设过程中地表的硬化等,会对地表植被造成影响。尽管受建设范围的限制,原有生境的破坏与植被群落的演替不足以对整个景区植物结构造成大的影响,但对项目区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地面硬化后,原有植被区域的保水功能完全丧失,遇大雨时原植被区域将易形成一定的地表径流,影响周边的正常排水。施工过程中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产生的泥沙作为一种废物或污染物往外排放,会对项目区周围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施工场地上,当受暴雨冲刷,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深河,会增加深河的泥沙量或冲入深河形成河道堵塞,影响行洪;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区内不渗漏的地面增加,从而提高了暴雨地表径流量,缩短径流时间,水道系统在暴雨条件下将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排泄方式,排出的暴雨雨水将增加接收水体的污染负荷。故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值得注意,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施工期结束,地面已有建筑物,不再产生水土流失。故此,控制地面裸露时间,可将水土流失量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为了降低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区域景观,评价建议施工期间采取以下措施:=1\*GB3①工地周围应设围栏,使凌乱的建筑工地与外界相分隔。选择适宜的堆放场地,严禁向河道倾倒或堆放在临近河道旁。=2\*GB3②对临时堆渣场地,应修护坎,并在堆渣场旁修挖临时导流渠以利雨水排放;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暴雨冲刷。=3\*GB3③项目建设应筛选最佳建设方案,尽量减小施工噪声源强,保护周边动物不受影响。=4\*GB3④加强施工期的组织管理,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施工期最好选在旱季,避开暴雨期施工;挖、填方施工时,尽量做到先筑挡土墙,随挖、随运、随压,严禁随意开挖取土取石,破坏植被;公路等设施建完后,要注意保护边坡,裸露的土地应尽快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边坡应按规范砌砖,以防坍塌,造成水土流失。=5\*GB3⑤尽可能减步行道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对山体和自然植被的破坏,尤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特别注意保护山体、植被,防止泥沙流入深河,同时要减小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6\*GB3⑥各类项目设计施工时,应尽量少占林地,尽量少砍树木,大树应尽量避让。有些树木还应考虑移栽。=7\*GB3⑦施工完成后,及时处理施工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对施工中损害的植被要进行全面绿化恢复,种植当地野生花草灌木和乡土树种,进行生态补偿。本项目为景区扩建工程,大部分工程内容是对原有工程进行修葺,新增占地面积较小,且将进行景区环境治理,增加景区绿化面积,可形成有效的生态补偿,加之施工期是短暂的,施工期采取以上措施后对生态影响较小。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餐饮用水、客房用水、公厕用水等,本项目产生污水量为21.32m3/d。拟建项目采用地埋式有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工艺,工艺如下:生活废水地埋式有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达标排放至排洪沟流入深河(项目外下游200m),最终汇入红二河(下游为平舟河)。工艺原理:地埋式有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有动力)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计算,进水BOD5按200mg/L计,出水BOD5按20mg/L指标设计,处理单元组成:缺氧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风机室、风机。适用范围:适用于住宅区、饭店、宾馆、疗养院、学校、矿山、工厂、别墅等生活污水处理及类似的污水处理。特点:可埋入地表以下,设备上部种植花木、草坪,也可设置在室内;对周围环境无影响、污泥产生量少、噪音小于二类地区的标准;全自动控制,无需专业人员管理;操作简便、维修方便、工艺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处理规模:26m3/d(冗余系数1.2)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地埋式有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后直接排入厂区北侧的排深河,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为COD:90mg/L,BOD5:25mg/L,NH3-N:10mg/L,SS:60mg/L,动植物油类:10mg/L,排放量为COD、BOD5、NH3-N、SS、动植物油分别为0.690t/a、0.192t/a、0.077t/a、0.460t/a、0.077t/a。项目排水可行性分析:项目污水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由管渠自流至项目边界外深河下游200处,根据水功能区划,深河为三类水体且无饮用功能,可以新建排污口,排污口设置在景区外200m,对景区水环境及景观无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项目排水可行。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废气量较小,主要为餐厅产生的油烟废气、汽车尾气等。为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确保景区空气环境不受污染,应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电能、沼气,以供取暖或做燃料。也可以采用清洁的液化气做为燃料。严禁砍伐林木或使用原煤做燃料。在景区内不得使用燃煤或燃油锅炉等影响景区环境空气质量和景观质量的能源和设施。辅助设施建筑物设计建设必须美观大方,与大环境相协调,使景区环境感到舒适,景观协调。餐厅产生的油烟废气采用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标准后用管道引至楼顶(15m)排放。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为NO2、CO、HC等。在项目的设计建设上,合理地安排了停车场地位置,在停车场地周围,又加强了绿化,进一步降低外排汽车尾气浓度。臭气主要来自于垃圾收集点、公厕,主要为氨、硫化氢和甲硫醇、三甲胺等脂肪族类物质。垃圾收集点恶臭,本项目不设垃圾中转站,设有一个垃圾房。垃圾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投入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由于数量不大,产生的臭气较少。本环评要求加强项目区内卫生管理,保持垃圾箱及收集点附近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垃圾必须及时清运,尤其是夏季高温时,适当增加清运频次,防止垃圾腐败产生异味,降低对项目周围的影响,垃圾臭气对项目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公厕恶臭,项目公厕为水冲式,产生的臭气较少。本环评要求安排保洁人员,加强公厕卫生管理,保持公厕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项目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在垃圾收集点、公厕周边加强绿化以降低恶臭污染物的浓度,周围设置5m宽的绿化带,周围利用生物除臭剂(如植物液)等以减轻恶臭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综上,本项目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大的影响。3、固废排放分析(1)生活垃圾主要排放源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接待的旅游人员。工作人数按23人计,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1.0kg/人·天计,日产生垃圾量0.023t;旅游人员高峰期达150人次(根据可研报告预测),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0.6kg/人·天计,日产生垃圾总量为0.09t。总计产生生活垃圾0.113t/d。收集后定期运至独山县垃圾填埋场填埋。(2)近年来由旅游食品的包装物形成的垃圾或称“白色污染”是各旅游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在加强环保教育和卫生管理制度宣传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合理设置服务网点,禁止游人向景区抛弃废塑料袋和废纸等,做到定点投放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在游人相对集中的服务区分别设置垃圾箱,步行道间隔100m处设置1-2个垃圾投放箱,垃圾箱设置必须美观,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景区应组织或设专人清理垃圾,分类收集,对于服务区设施集中排放的垃圾,可进行分类袋装收集。所有收集的垃圾,应按照环保要求,安排专人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在景区内。不得随意在景区内挖坑掩埋或堆放,必须按照环保局及有关部门指定地点清倒和处理。景区应尽快建立卫生管理范围责任制,制定景区卫生管理制度及处罚办法。4、噪声污染分析与控制在营运期除生活噪声未超标外,不得忽视车辆行驶源产生的噪声及气泵产生的瞬间较高值噪声。应采取限制鸣笛和控制车辆运行范围,安装消声器和符合规定喇叭,以保持景区的宁静。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独山县北部的麻万镇深河,目前项目周围均为荒地和农田,植被覆盖率一般,根据《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知,该项目在原有景区内进行扩建,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外排,不会对旅游区内地表水造成大的影响;生活固废经收集后委托专人统一清运;为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确保景区空气环境不受污染,本项目所设的餐厅使用清洁能源做为燃料,餐厅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达标后由15m排气筒高空排放。该项目废气、废水、固废等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染因子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会造成原有地形地貌实质性的变化,无特殊地形的消失和改变。项目建成后,要求加强对破坏植被的恢复,种植草坪、低矮灌木等,服务设施和景点的建设,要结合周围景观进行合理建设,使其能和周围环境更加协调。6、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进行的其它环境保护原则和管理措施(1)要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重在自然,兴在建设,强在管理,优在服务,精在特色,贵在和谐”的建设思想,旅游开发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开发促进环境保护,确定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遵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遵循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引导需求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景区的空间布置要有利于旅游线路和组织,以减小游客的行游比。根据景区旅游综合发展需要,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布局及市场氛围的关系,把深河桥很好的保护起来,努力把深河桥红色旅游规划成具有还原真实的战后遗址、再现当时战后场景并且有完善服务设施的红色旅游地。同时严格区划生态保护区。因为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遗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河道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包括水生生物和陆生动物保护区,是景区的生态保护和景观保护地带,也是形成高质量的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的基础和保证。(2)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1\*GB3①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布局及市场氛围的关系,把深河桥很好的保护起来,努力把深河桥红色旅游规划成具有还原真实的战后遗址、再现当时战后场景并且有完善服务设施的红色旅游地。=2\*GB3②以保护为主,美化、绿化并举,因景植树,寓合主体,体现不同景区的特色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3\*GB3③各种工程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应避免因大规模建设破坏水体环境质量而造成水域功能降低;=4\*GB3④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主要景点建筑物周围应栽植原地带植被,尽量保持景观的自然风貌,对游览线路上的林木和草木植物应加强保护;=5\*GB3⑤加强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的“三废”治理,坚持保护工程与景点开发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原则;=6\*GB3⑥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及地方性疾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防火、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监测与管理体系。(3)生物资源的保护=1\*GB3①生物资源,尤其是森林植被是景区的主体,因此,各景区区划范围确定后,必须在旅游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景区各类生物档案,针对不同生物种群的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2\*GB3②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景区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针对不同分布的珍稀动物,采取栖息地、食性、繁殖地环境、迁徙路线等方面的分类保护,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建立野生动物观测站,定期观测各类生物资源,以扩大种群数量,做到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4)景观资源的保护自然景观保护是景观资源保护的重点。景区在管理上对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措施。在开发建设当中,对近期开发的自然景观,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建设。对远期开发的自然景观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进行人为破坏。在重点景区要修固定的步道,除步道外不允许游人践踏。游览区及游人有效视觉范围内的林木,不得进行生产性的经营活动和采伐活动。采取的经营措施必须符合景观保护要求。不得在景区内进行毁林种地、采砂、挖土等破坏森林景观的活动。根据水面和景区的合理环境容量、游客日容量确定接待游客规模,并有效地组织游览路线,不得超负荷接纳游客。(5)对环卫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单位配备专人每天划将垃圾箱的垃圾收集后及时清运处置。在服务区、休息、观景点处以及游览步道、公路旁设置垃圾箱、果皮箱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专人管理收集清运。垃圾箱应美观、耐用、卫生,有易于识别的标志,做到防雨、阻燃。服务区设置的公共厕所必须与景区环境相协调,建议设置生态型的环保厕所,防治污染景区环境。(7)加强对深河桥遗址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农家乐和交通车辆等增多,整个环境容量负荷加重。建议企业必须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景区的环境管理工作,保护景区环境清洁。7、项目建设必须与景区规划相协调旅游业是一个融合资源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其发展要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且深河桥抗战遗址是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为此,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扩建工程经营管理要遵守国家和省有关革命遗址、林业和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同时制定适应深河桥旅游发展的规章制度。深河桥遗址、服务区及辅助设施建设必须与景区环境相协调,符合独山县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8、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根据该建设项目的工程性质、作业方式及当地周围环境特征,确定该项目风险类型有火灾、植物病虫害和交通事故等,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1)主要环境风险分析其风险因素一是违章操作引起风险事故;二是管理防护不善造成风险事故;三是自然灾害如山洪滑坡、塌方及交通运输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原因也很复杂,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复合作用。(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GB3①防火措施该遗址经多年绿化管理,植被好,主要以林木为主,冬春两季风大雨少,稍有不慎,易引起火灾,会给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引发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由雷电引发火灾;由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故意纵火;游客乱扔烟蒂引发火灾等。为防止景区的火灾,应健全本旅游景区防火体系,完善监测指挥系统,达到旅游景区防火队伍专业化。消防机械化、管理规范化、强化责任制与宣传教育。具体采取以下消防措施:a)加强旅游区防火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防火警惕性,增强消防法制观念。在一些重要地区、各旅游景点和交通要道口等地方,设立醒目的防火标志和注意事项,以引起人们的消防警觉;b)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火组织,配备足够的消防人员,完善消防、救护设施,加强巡山护林工作;c)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防火责任制,严格旅游区防火管理,监督防火安全措施的实施,杜绝火灾的发生;d)做好游客和进入旅游区车辆的管理工作,严禁在旅游区内吸烟、开山放炮、使用火种;e)建立完善紧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落实到人,确保突发事件处理及时、妥当;=2\*GB3②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该遗址景区内植被主要以灌木为主,还有一些果树,容易遭受病虫害危害。因此除了加强林相改造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a、安排人员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采取人工,生物和药物治措施,消灭病虫害;b、引进旅游区的观赏林木、花卉、果木时要把好植物检疫关,防止带有病源、虫源的种苗进入旅游区,避免引起病虫害的感染及传播蔓延。=3\*GB3③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自然灾害主要是山洪滑坡、塌方、洪水引起风险事故。对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游人进入危险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4\*GB3④救险救护措施对于旅游景区出现地紧急情况,要提供快速、及时、高质量地救护,为此,措施如下:a)旅游景区应有一支较好专业素质地救护队、医务室和基本设备,在各景点设医务室;b)在地势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并配备专门人员定期巡视各景点与旅游区内主要道路和游览步道。=5\*GB3⑤应急事故控制对于一些重点传染病地传播,应做好应对措施。在平时要坚持做好日常消毒和卫生工作,同时做好对游客地安全检查,并完善与政府部门的通报制度。(3)建立并实施应急预案针对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宣贯全体员工,并进行必要的演练,以保证应急预案有效可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根据表7-2详细编制,经修订完善,由企业法人批准公布实施。表7-2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